佛弟子文库

没有风险的投资

济群法师  2014/06/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没有风险的投资

布施,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施舍。《摄大乘论》云:“又能破裂悭吝贫穷,及能引得广大财位福德资粮,故名为施。”布施又有不同内涵,如财施、法施、无畏施。财施,是以财物帮助他人;法施,是以所学佛法及知识技术帮助他人;无畏施,是以仁爱慈悲使众生获得安全感。布施不仅能利益他人,也能使自身获得极大利益。一方面,布施能帮助我们破除悭吝。

凡夫贪著财富,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往往因悭吝而不愿施舍。哪怕是平日几乎用不着的物品,一旦要送出去,又觉得它重要起来。布施,正是克服悭吝的有效方法。另一方面,布施还能广种福田,改变贫穷之因。凡夫目光短浅,以为布施一点,自己就失去一点。殊不知,布施就像农民播种,每一粒种子,都会带来丰厚的回报。如果说种田还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而减产,但耕种福田却毫无风险,必能获利。

发心越广大、越纯粹,收获也就越大。那些在春天舍不得播种的人,秋天能有收获吗?他们若知自己因悭吝而错失良机,必定后悔莫及。不少人一生为贫穷所困,正是因为往昔不愿布施所致,倘若不从现在开始努力改变这一业因,贫穷状况将难以改变。就像在贫瘠的土地上,无论怎样努力耕耘,都难有所获。唯有从改良土壤着手,方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所以说,布施既能破除贫穷,也能使人生拥有福德。

对于修习布施法门容易出现的一些问题,我们也要特别加以注意。有些人布施是为博得美名,以此沽名钓誉;有些人布施是因有愧于人,以此换得心安;有些人布施是为显示富有,以示高人一等;有些人布施是为逃避厄运,以此破财消灾;有些人布施是为受人拥护,以此笼络人心;有些人布施是因争强好胜,以此自我炫耀;有些人布施则为功利使然,以此作为盈利方式。在佛教看来,这些布施都是不如法、不究竟的。虽然也能带来相应利益,却会因发心偏差导致种种后遗症。

所以,布施也要在般若引导下进行。《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说:“菩萨摩诃萨以不住法,住般若波罗蜜中,以无所舍法,应具足檀波罗蜜,施者、受者及财物不可得。”如法的布施,是从慈悲心出发,以智慧观照世间需求而修布施。在布施时,则不住施相,不认为我是施舍者,对方是受惠者,也不执著自己施舍给他多少财物等。这就是《金刚经》所说的:“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虽行布施而不住于相,其功德如虚空般广大无边,不可穷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你布施出去的东西,最终还是你的

你布施出去了,你就创造了一个人天福德之身,那人天福...

修福要怎么去修

首先来看修福。一个修行人要修福,怎么去修?从哪里下...

这样去布施功德很大

像我们一般的布施,是供养三宝,有的他功德感受得很大...

证严法师:这才是真布施

布施钱财是为了要做好事,并非一定要捐很多钱才叫做布...

人应该存福报,胜过存钱

人应该储存的是福报,有福报,走到哪里都有的吃,做什...

【推荐】星云大师《广结善缘的几种方法》

过去,有的人在路上点一盏路灯跟行人结缘,有人做个茶...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问: 如何是在家信徒的布施之道? 了幻法师答: 学佛...

企业的保富之道

如果一个人具有了正确的义利观,就会有所为,有所不为...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小品般若波罗蜜经

小品经序 释僧睿 般若波罗蜜经者,穷理尽性之格言,菩...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尔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是时世尊思惟观察。愍未...

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序 宋、无为子杨杰述 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

做义工,就是学做菩萨的开始。所谓做菩萨,就是在佛法...

济群法师:忏悔是人生的清洗剂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

世间万象差别都取决于众生心念

从佛法观点来看,世间万象,种种差别,既不是由神决定...

依止善知识的九大利益

修习依止法,能为学人带来哪些殊胜利益呢?《道次第》...

【佛教词典】前堂首座

(职位)已下为禅门私立之称。僧堂之前版谓之前堂。前...

【佛教词典】温特尔尼兹

(Winternitz, Moriz; 1863~1937)奥地利之印度学学者...

地藏菩萨的本生事迹

关于地藏菩萨本生事迹,大乘佛经里有几种记载: (1)...

念头像一条流动的河

我们常常觉得念头是一段一段的,实际上不是。心像一条...

君子小人就在一念之间

吕新吾云:愧之,则小人可使为君子;激之,则君子可使...

婆媳之间

媳妇对师父说:我对婆婆已经够好了,但是她仍对我不好...

蕅益大师示念佛三昧

念佛三昧。名宝王三昧。三昧中王。凡偏圆权实种种三昧...

三种层次的念佛人

我们可以这样讲,从一种愿力来取代业力的角度,我们可...

在家佛子应如何孝顺父母

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应怎样做才能算是孝顺呢...

心为万法之根源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关于心地法门。一个老妪住在深...

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

从佛法的角度,一个人生命的结果是看临终心念的,最后...

《观无量寿佛经》图文解说

灵山嘉会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

净土宗祖师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问: 净土祖师一出家是不是只修念佛法门? 大安法师答...

为什么邪见的过失,比散动还严重

丑三、治失坏因 分二:寅一、明立定慧;寅二、随释此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