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济群法师  2014/09/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看不清自己。所以,修行的首要任务是了解自己——知道究竟什么代表着你,什么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每天都在关注自己,处处以自我为中心。那么,我们现在认定的这些身份、相貌、想法等,究竟是不是“我”?

事实上,这一切都无常变化,也许现在与你有关,但并不是你的本来面目,不是生命的真实写照。

可我们往往不了解这些,因为生命中除了觉悟潜质,还有另一种力量,那就是无明,就是不觉。

觉与不觉,是佛法修行的两个核心概念。禅宗为什么会成为汉传佛教最直接的修行法门?正是因为它的修行直接立足于觉悟本体,这就极大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

通常我们总觉得自己是薄地凡夫、业障深重、烦恼重重,而佛菩萨则高高在上、耀眼夺目,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敢想象自己可以成佛。但《六祖坛经》却直接告诉我们:“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换言之,佛与众生的差别只是在迷悟之间,在觉与不觉之间。当你体认到觉悟本体,当下就是佛;当你迷失了觉悟本体,当下还是众生。

什么是迷失觉悟本性?简单地说,就是把自己丢了。

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时发现:“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这一宝藏却在重重无明和烦恼的遮蔽之下,虽有若无,也就是佛陀接着所说的“只因无明妄想不能证得”。这种无明,又使生命存在原始的匮乏感和失落感,使我们不断寻找外在支撑,好让这个“我”得到证明、得到肯定。问题是我们寻找的这些支撑都脆弱而无常,每增加一个支撑,反而在增加一份垮塌的危险,增加一份不安定因素。

所以,这种匮乏绝不是增加什么就可以填补,而是要向内找寻。一旦开启生命内在的宝藏,我们就不再需要外在支撑了。就像那些水边林下的禅者们,虽然生活中一无所有,但不会觉得缺少什么。原因就在于,他们已体认到圆满的觉悟本性。正如六祖悟道时感叹的那样:“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体认到这样的觉悟本性,就如宝藏在握,还会为瓦砾动心吗?还会为尘埃追逐吗?

但我们迷失了本性,不了解自己的本来面目,所以要四处找寻存在的感觉。《楞严经》谓之“迷头认影”——忘了头就在肩上,却把影子来当作是“我”。我们把这种感觉投射到身体上,投射到身份上,投射到家庭上,投射到名誉上,投射到事业上,总以为抓住什么之后才会踏实。其实,我们抓住的只是一些虚幻而短暂的存在。更糟的是,当我们抓住这些之后,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依赖。

人究竟需要多少财物才能过日子?答案是没有一定的。因为所有需要都是逐步养成,对感情的需要,对事业的需要,对地位的需要,对生活条件的需要……一旦建立某种需求并执著于此,就会形成依赖。久而久之,依赖又会成为习惯,成为不可或缺的需求。其实这种需求并非事实上的不可或缺,而是我们自己设定的不可或缺。

当某种需求被满足,我们会有满足感;当某种需求不能实现,我们会有挫败感。当我们和别人比较,感觉自己的依赖更为优越就会自大,感觉自己的依赖不如别人则会自卑。一旦我们对依赖过分在乎,会导致焦虑;而当这些依赖受到冲击,则会引发嗔心……所有这些情绪,都是我们自己一手缔造。

我们制造了很多需求,同时也制造了随之而来的不安全感。因为世间每天都有生离死别,有企业倒闭,有频频发生的天灾人祸。只要用心观察,无常时时都在为我们揭示真相,告诉我们永恒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想。这使我们的内心充满恐惧,担心失去这些就会失去自我。

那么,我们所认定的这些构成“我”的部分究竟是不是你?其实不是。因为无明,我们发展出很多心理,发展出很多情绪,这些心理和情绪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而这个自我并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我们的错误设定,所以就会发展出种种烦恼,如瀑流般挟裹着我们,使我们沉沦其间、身不由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永远不要用成见下结论

在别人的影子下活着,永远只能做别人的影子。如果总是...

圣严法师《时时怀抱感恩的心》

在自我修链的过程中,当我们达到自我肯定、自我成长之...

【推荐】佛是教我们开发佛性,而不是强调个性

有一些人虽然学佛很久,但是时常都还强调自己的个性是...

何必再为过去唏嘘不已

生活的河流日夜不息,岁月也在一刻不停地向前奔驰。步...

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

临命终的人往生,他必须把心调整像镜子一样,这个很重...

非语言文字所能道断

春秋时代,有一次,齐桓公正在堂上读书。他大声地读书...

心能够无住,得这四种好处

这个地方讲到真如三昧的第四种功德。我们前面讲过引发...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有什么含义

问: 请您为我们开示因上努力,果上随缘这句话的含义...

济群法师:善待自然

千百年来,人类依赖自然的给予生存,与此同时,对大自...

济群法师:儿女是债,兄弟姐妹又是什么呢

问: 夫妻是缘,儿女是债,兄弟姐妹又是什么呢? 济群...

出家出什么

如何才能培养解脱能力?应当从出离心开始。 其实,出家...

【佛教词典】如来五种说法

(名数)如来说法之五种方法:一言说,以言音而说法。...

【佛教词典】六身

佛身之法、报、应三者各有二身,总为六身。即:(一)理...

佛给在家人提出的五条基本规范

在佛教里面,释迦牟尼佛给在家人提出五条基本的规范,...

【推荐】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问: 请问法师,念佛法门必须要修当前一念才能往生吗?...

弥陀甚易念 净土甚易生

曾读古德的净土开示,有弥陀甚易念,净土甚易生之语,...

如何理解「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问: 如何理解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如何息灭心中火

假如你家的房子着火了,你是先救火,还是放着燃烧的房...

远离尘劳定心禅修

佛法说人生有八苦,其中五阴炽盛苦,五阴即色、受、想...

六个方法对治烦恼

问: 大师您好,我自己很容易为一些小事而感到烦恼,也...

五德品格缺失,身体就会产生疾病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

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

我今天的讲题是:如何处理信仰与家庭事业的关系。如何...

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

佛祖教人,唯在真心实行,为出生死之要。心真则凡所动...

【推荐】听经闻法对我们极为重要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心,对自己的心作开示。因为我们的心...

持诵《华严经》的感应,到底有多么不可思议

《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