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济群法师  2017/05/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

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有一切人师子,亦常入佛境界中,如幻解脱及威力。

这里有两个颂,主要是强调在修行中,念头到底有多重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我们现前的一念,究竟有多大的能耐呢?我们一念的力量能够深入到未来,所有一切的时劫。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的时劫,都在我的一念之中。不但未来的时劫在我的一念之中,哪怕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所有的一切时劫,也都在我的一念中。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当下’。我们平常的人,不太注意自己的念头,可是在修行中,念头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人们的念头,能不能深入过去?不是不可以,我们也能想到过去很多的往事。但是严格的讲,不能说是深入过去。你能想起几十年前的事,但前几百年的往事,你能想起来吗?想不起来,但是佛陀能深入过去无穷无尽的往事,这就是宿命通啊!因为过去也没有离开这一念。但凡夫做不到,有时你要想的事情想不起来;不想的事情,偏偏出现在脑海里边。有没有?有的。老年人最容易犯这种毛病,是不是?当天发生的事记不起来,可是过去发生的事能够想得起来。所以过去、现在、未来一切时间都没有离开我们这一念。

‘我于一念见三世,所的一切人师子’希望我在一个念中,能见到三世所有的诸佛。靠什么去见这么多的佛陀呢?就是靠现前的一念。你说佛跟众生的区别在哪里呢?就在这一念啊!修行靠这一念修!成佛也靠这一念成!所以学佛修行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就在于修正自己的念头啊!

六祖慧能在《坛经》里边讲得好:‘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佛与众生的区别:就在一念之间。迷者是凡夫,悟者就是佛。什么叫迷?什么叫悟呢?有的人末必清楚,是不是?所谓的迷,就是无明、愚痴、没有智慧,不明白事理。确切地说,是不明白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悟,是觉悟。确切的说,是智慧的成就。禅宗讲开悟,教下说见道,佛陀在菩提树下悟道。都是悟的不同表现。

悟是什么?悟在修道过程中,无意识思维方式和认识事物的方法。在身心与道合谐的条件下,人体的先天意识得到突发性升华,出现认识事物上的飞跃!简言之,悟就是外界事物撞击心灵深处理性认识上的火花,表现出来的一种直觉状态。它是心灵的一种感受,悟到的东西,有的能用语言文字表达,但有的是超越语言和文字。

开悟,并非佛法中特有,更不是禅宗中才有,行行都有开悟的。比如牛顿,他是个伟大的科学家,他究心于物理和数学。一天他在花园里边散步,偶然看到苹果落地,忽然想到苹果为何不往上跑?而是往下落?由此,悟到地球对物体有‘吸引力’,从而发明了地心对万物有吸引力的定律。又如南唐有一位诗僧,中秋赋诗道:‘团团一片月,渐渐照庭除。今夜一轮满’,到此下句不得停下来了。直到第二年中秋赏月,触景生情,忽然得到下句:‘清光何处无’?高兴得手舞足蹈,不能自己,半夜起来拿起钟乱撞,惊动寺院和全城,这也是悟的表现。

还有唐代著名的诗人,白居易也是一位虔诚礼佛,擅长用诗阐述佛理的‘香山居士’。他流传下来的诗很多,下面与大家共同欣赏《僧院花》的禅心意境。

欲悟色空为佛事,故栽芳树在僧家。

细看便是华严偈,方便风开智慧花。

诗中所说的华严偈,是指佛教的经偈,不是单指《华严经》所写的偈句;这里是泛指使人开悟的经偈。‘方便’是指使人开悟而进入佛境的方法和途径。整首诗的禅心意境是说,僧人要想领悟色空之理,在寺院栽种花树。如果从花树外表的角度去赏花,人们眼前所见的花姿娇艳动人;若用智慧的眼光去观照花树,就能领悟树色空的真理。诗人通过栽花、赏花、花开花落的自然现象,悟到宇宙人生的真实。诗人通过对花的观察,向我们说明花姿为色相,因缘而生,因缘而灭;花开花谢,不也正好说明‘缘起性空’之理吗?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赏花悟空,对‘性空’之理感悟很深。柏林禅寺提倡的生活禅,也是让大家在生活中去体悟佛法,去参禅证悟佛理。

学佛开悟非常重要。佛教是无神论,大家必须把这一点认识清楚。学佛完全靠自己开发智慧来解脱自己。因此,开悟在佛教里却是最重要的问题。只有开悟才能明白宇宙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如果不开悟,没有什么力量能代替你解脱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调伏妄想的方法

原文: 若夫妄念满腔,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由未真提正...

理净法师:「网络游戏杀人」是否有罪业

网络游戏本身是虚拟的世界,应当与我们的现在生活有很...

把欲望变成我的奴隶

凡是人都有欲望,欲望的奔驰,会使人心非常危险。能毁...

念念不被骄诳染

各位善知识,禅宗一法是心地法门,不可离开心地以外用...

人类一思考,鬼神就知道

鬼神为什么能知道呢?佛门中云:鬼神有五通,即天眼通...

要懂得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中国古诗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

山不过来,我就过去

一位学人听说世上有一种移山大法,于是他就决定要学这...

脱掉你脆弱的外套

一个女孩毫无理由的被老板炒了鱿鱼。中午的时候,她坐...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说疗痔病咒

(可治癌症跟痔疮、青春痘等等) 佛说疗痔病咒: 怛(dan...

踏破铁鞋不如回到当下反观自照

顿教的修行是从真心入手,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为什么...

五蕴并不是真正的「我」

五蕴每个生命的存在,无非是色、受、想、行、识五蕴。...

有情生命的四个阶段

生命是无尽的延续。我们从出生到死亡的这段人生旅程,...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问: 出家要有什么条件? 济群法师答: 关键是你的认...

【佛教词典】山头

(一)指葬祭场。[敕修百丈清规卷七亡僧板帐式条] (二...

【佛教词典】香为佛使

香能通达人之信心于佛,犹如佛之使者,故称为佛使。[...

出家人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问: 法师给众生治病收费是否合适? 大安法师答: 一个...

念到念佛三昧方有往生把握吗

问: 是否我们平日念佛一定要念到三昧方有往生把握?...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五百罗汉图释大全...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

给人方便等于给自己方便,这是不变的真理。可是,有许...

将错就错,西方极乐

宋代很多文人士大夫修学佛法,不仅是研究佛法,而且真...

四位妻子的譬喻

昔日,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佛告诉比丘们:人...

拥有「正见」,也就拥有快乐

佛法的修习违逆我们的习气,真理违反我们的欲望。因此...

念佛人所谓的灾难是什么

问: 念佛人本应得菩萨护佑,为何有的念佛人却有灾难...

修行不在于找「境界」

修行学佛,重要的不在于找「境界」,最主要的应是「自...

坏人可不可以度

小和尚满怀疑惑地去见师傅: 师傅!您说好人坏人都可...

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敦煌歌辞)

鸡鸣丑。鸡鸣丑。曙色才能分户牖。富者高眠醉梦中,贫...

作众恶业——一位保安的学佛感应

前段时间我收到一封信,是来自深圳的一位保安。他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