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学诚法师  2013/04/26  繁體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是日已过命亦随减;但念无常慎勿放逸

每天傍晚,寺院里的僧人在念诵经文时会读到一句话:“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当勤精进,如救头燃,但念无常,慎勿放逸。”这句话是提醒出家人:一天又过去了,自己如同处在浅水中的鱼儿一样,容易被飞鸟和渔民所捉;面对生死的无常,应当精进努力修行,不可懒惰荒废时光。

佛陀曾问弟子一个问题:人的生命中,自己能够把握的时间究竟有多长?有的弟子说50年,有的说30年,有的说10年、1年,甚至有人说短短几分钟,佛陀认为都不对。直到有弟子答道“呼吸间”,佛陀才给予肯定:“出息不还则属后世,人命在呼吸之间耳!”

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陀,曾多次让弟子们思考死亡。有人觉得这是佛陀让大家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当死亡来临时好坦然面对。其实不完全如此。思考死亡不仅让我们珍惜活着的时光,更重要的是通过直面死亡,体会到无常。

佛教里强调的“无常”是指变化,世界上山河大地、万事万物,包括人的内心活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无不是以变化的形式而存在。对于我们而言,生死是最明显的一种无常。通过思考死亡体会无常,其目的是破“常”——破除我们心中的“常执”。常执是什么呢?就是常常执著——我们对某些人、某些事或某些境界特别喜欢或厌恶,就容易产生执著。

佛教里讲,痛苦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执著,因为一切都是变化无常的,外在的东西并不随着我们的意愿而保持不变,当变化出现,不遂我们的意,就产生了痛苦。比如开车外出,情绪容易随着路况的变化而起伏,不堵车时觉得高兴,堵车时就容易起烦恼。如果我们认为车多车少的变化正是“无常”的表现,是正常情况,堵车就不会扰乱心情。

遗憾的是,现代社会中忙忙碌碌的我们,很少有时间,也不太愿意思考“人生的终点”问题。美国医生努兰在他《外科医生手记:死亡的脸》一书中提到:“我们想寻找一些方法来拒绝承认死亡的力量,以及逃避它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如果我们愿意思考生死,渐渐就会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体会到死亡来临的不确定性。

当正视死亡这一重大的无常时,我们内心的常执慢慢会消融,从而坦然面对外在境界,不会有那么多的在意和比较。顺境也好,逆境也好,都是我们要去改善和超越的。这样我们就能放下包袱,内心会有越来越清晰的目标和强大的动力,去面对越来越多的问题,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下载手机APP客户端

可以更方便的学佛法...

出离心要从哪里生起

菩提心先从出离心作基础,有三个:第一个,思惟生死过...

助念可以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吗

问: 助念的时候,助念人员围着亡者边绕行边念佛,可...

83岁的老母很怕死,如何帮她进入信愿念佛的正轨

问: 我母亲八十三岁了,精神不是很好,时而抑郁,时而...

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浮生若梦,幻质非坚;不凭我佛之慈,曷遂超升之路。 我...

心律法师:谁都逃不开死亡

佛说:死亡的律法是无人能幸免的,包括我。而这个世间...

生老病死颂

恩爱萦缠与么来,三缘和合住胞胎。 凿开混沌通身瑕,踏...

「死期败烈」是净土行者的甚深法宝

我们在学习印祖文钞的时候,遇到一个词死期败烈。 在《...

在这个无常的世间,一口气不来就成了隔世生命

发愿之后一定要落实在自己的行为当中。如果放逸懈怠我...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佛堂必须整洁,才会有功德

若见他人对佛经像有不恭敬者,宜于二人共坐时,细细以...

冥阳两利的《药师经》

大多数佛教徒都知道地藏经是一部冥阳两利的佛经;其实...

佛教与环境保护

古人说:世上好话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中土佛教一...

彻悟大师念佛偈

(一) 一声佛号一声心, 须信心深佛更深, 梦眼未开情...

【佛教词典】北洲寿量

【北洲寿量】 p0527 俱舍论十一卷十八页云:此诸寿量、...

【佛教词典】供养恭敬

【供养恭敬】 p0796   大毗婆沙论三十卷一页云:云何...

【视频】大安法师《省庵大师一生念佛的境界》

大安法师《省庵大师一生念佛的境界》

【视频】净界法师《五戒之不偷盗戒》

净界法师《五戒之不偷盗戒》

【视频】雪窦山弥勒圣坛

雪窦山弥勒圣坛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

证严法师:发挥自己的功能才是人生

人要能发挥功能,才是人生;人若没有发挥功能就是众生...

佛教徒的名利观

《论语》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意思是说:君...

拜佛的意义及其功德

礼拜的种类,据《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记载,礼拜有十...

怎样才能坚固往生净土的信愿

问: 在您的开示中一再提到信愿的重要性,然而能发出...

二鸽喻

从前有雄雌两只鸽子,住在一个巢里。秋天果子熟的时候...

金刚经感应录:金刚神护持诵经人

柴注,宋朝青州人,任官寿春郡司理,曾经审理一宗谋财...

什么是佛

佛是佛陀一词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

五台山每天都有一万菩萨在说法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东方有国,名曰震旦,其土有山,...

心境决定你的处境

我们讲说心境决定你的处境。这句话一点不假。说我现在...

学会换位思考

别人是你自己最好的一面镜子。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

事业的成功与否跟因果有关联性吗

问: 我是一名本科应届毕业生,最近一年来,看到身边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