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

如瑞法师  2013/05/1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文殊菩萨给你的智慧和吉祥

文殊师利菩萨的意思是妙智慧、妙吉祥。

我们在世间都希望我的善愿能满,希望这样好、那样好,就是吉祥。但是要想吉祥幸福,首先要有智慧。

佛法的智慧有什么用呢?就是帮助我们来解决烦恼的问题。如果烦恼不解决,是不是就会痛苦?痛苦有很多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不出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求不得苦,受别离苦,怨憎会若,五蕴炽盛苦。再归纳,则为身苦和心苦。

生、老、病、死这四苦,是身苦。生的苦我们不说了,老了苦不苦啊?生病苦不苦啊?死的时候苦不苦啊?学了佛法有智慧怎么样来解决这个身苦呢?我们这一生,活一百年,哪怕活二百年,最终总是要死的。人一定是会死的,是不是?如果不学佛就不知道人死了以后还会有来生,只要我们起过念头就会延续下一个生命出现。

如果我们知道了死只是一个现象,我们的生命体是不会死的,你慢慢就会去学会面对死亡,把它变成一种快乐的。我们念佛念得好,就能自知时至:我哪天就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了。你们想想,我们这个世界和极乐世界相比,阿弥陀佛那里可没这么多的苦,没有天灾人祸,没有一切的痛苦,我们肯定很想去极乐世界,那我还贪恋这个世界干嘛?所以当你真正地看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你的时候,就不会贪著这个世界。那时就可以很洒脱地告诉大家:阿弥陀佛接我来了,你们好好地努力吧!我走了!就把死亡变成一种快乐了!

人不可能不生病,如果生病了没有佛法的智慧,我们就会害怕。一听说得了什么什么病了,就象有些人就是被所谓的癌症吓死的。但是如果我们学佛有智慧,我们好好地面对它:人家为什么不生病,我生病呢?为什么人家不得这样的怪病?我得这样的怪病呢?因为和你的过去生所造的业有关系。生病,就知道是因为杀生害命多了,才会导致短命、生病。

从因果上来了解,我们现在每个人所受的果报不同,不是谁给你的,而是我们过去生中自己所造作的,今生来受这个报。所以世界上什么最公平?因果最公平,自作自受最公平。你自己以前所作的自己现在来承受,难道不公平吗?只是你不懂而已。如是因如是果,是各有前因的。

欲知过去因,今生受者是;

欲知未来果,今生作者是。

所以佛法的智慧,就是告诉我们,你要想改变自己,想要得到如意的果报,就必须在因地好好的努力。如果我们过去生中已经造了不好的因,今生碰到不好的果报,就要勇敢的去面对它、看破它、积极地去迎接它。没关系,生病,我好好地念佛。两个结果,一种病好了;一种阿弥陀佛把我接走了。你怕什么?如果你害怕死也得死的,不如换个心态,好好地去面对,当心念转的时候,病也能被我们转化。

了解这些以后,不就解决我们的身苦了?我们有智慧,看破了,就会放下了,就能够得到快乐。

后面的四种苦是心苦,心苦虽然不是身苦,但是给我们的心灵上造成痛苦。

像爱别离苦,我爱的人离开我,走得远远的了,或者比我先死了,你看苦不苦?你怎么样去了解它?面对它?其实你不是为他活,如果他不爱你了,好好的祝福他,不要去贪著他,不贪著他,放下他,不就不苦了?心里不就解放了?

怨憎会若,你恨的人每天在你面前晃来晃去,你很讨厌他。你恨他、他恨你,你打他,他打你,到最后结果是不是很糟糕?

如果你转个心念:今生没有对不起他的,但他老跟我作对,骂我、谤我种种的,不管他怎么样,我都给予祝福。观世音菩萨加被我,让我用慈悲心去感化你,希望跟你解怨释结,希望你不要再嗔恨我。每天祝福他。当我们祝福他一次的时候,是不是就打开了我们的心量,我们的心里就喜悦一次?但如果你每天想:我恨死他了!恨死他了!

你恨他一次,是不是就增加自己的一次仇恨呀?所以很多的病,一个是来自于我们不注意身体劳累等等造成的;一种就是不知道心灵的健康,经常给自己制造一些精神的压力,制造垃圾,心里承受那些不该承受的东西。如果我们懂得这些的话,即使是恶人,我们也不去仇恨他,而且只是来忏悔我们自己,给他祝福,慢慢的从无形当中就一点一点的化解了,也是在增进我们自己的智慧和福报。

否则他骂你一句,你骂他一句,好了,他骂了你了,你还了他了。佛说:如果他骂你,你不接纳,你不理他,他自己还得带回去。就像他给你送个礼品一样,你不要!他还得背回去。所以骂人还是骂自己。

学佛的人有智慧,要学会天天发好愿,天天去祝福别人,给别人说句好话,首先喜悦了自己。这样的话,在生活当中有什么能把你打倒?爱你的人,你也能放下,恨你的人,你也能放下。

还有求不得苦,我们修行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我们有一个宝贝,不贪是宝贝,自有不贪身内宝!你说这个好,那个好,我一个也不贪就是我的宝贝。再想想人拥有那么多,睁眼是你的,闭眼是谁的呀?所以只要吃好、穿好,额外的就不必要去贪了。贪得越多,你的累赘越大,今天的宝贝就成了明天的累赘,所以没必要。一个人要想活得轻松愉快,就是自己有一个不贪的宝贝。你再住高楼大厦,我不羡慕。你吃什么,我不羡慕。我们这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很快乐。

用佛法来搞好我们的家庭,用佛法来调整好我们的心情,这好、那好都不如我们的心情好。如果心情好,你看一切都好,如果你心情不好,看什么都不好。所以就要学会好好的对待自己,也要学会好好的对待别人,这就是文殊菩萨给我们的智慧。有了这种智慧,我们就不愁得不到吉祥了。

愿文殊菩萨给大家带来智慧和吉祥!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瑞法师文章列表

圣严法师:智慧不起烦恼

不要以为开悟才是智慧,智慧是头脑冷静,是理智、理性...

真正的财富

有一个大富翁,拥有千万的财富,别人和他谈话,他都诉...

正知因果才能获得大吉祥

有种子为因,就会有果报,不是吉祥之力使然,因此不应...

八字文殊菩萨及其座下的八大童子

八字文殊菩萨,其形像系顶有八髻,前五髻,顶上一髻,...

佛法是依靠智慧成就解脱,而不是福报

很多的佛教修行人,大部分是比较欢喜修福报的。因为修...

慧律法师《僧璨大师最上乘信心铭》

沉痛殷切的呼吁 佛弟子最茫然的是:法门众多,却不知...

九大古语人生智慧,受益匪浅

01 宵行者能无为奸,而不能令狗无吠也。《战国策韩策》...

星云大师对慧的开示

什么是真理?世间上的人,都喜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注音版】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放弃就会丧失积功累德的机会

这个不迷不取不动,我们一再强调,关键在不迷。其实,...

「一夜情」的诸多后遗症

(1)患病风险。 偶尔一次没关系,这是一夜情男女普遍...

六种灭除贪欲的方法

第一种就是学习不净观。 内心记得十种不净,也就是有识...

散心称名,能否除罪?能否往生?

问:散心称名,亦除罪否。 说这散心能不能除罪呢?你说...

【佛教词典】净佛国土成就众生

(杂语)净佛国土者,维摩经佛国品所谓若菩萨愿得净土...

【佛教词典】有及非有

【有及非有】 p0543   瑜伽二十八卷三页云:谓所知境...

印光大师《临终三大要》

世间最可惨者,莫甚于死,而且举世之人,无一能幸免者...

只过几年你且看他

刚开始学佛想要改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有人说,你...

心灵的解放

一、 在你说任何话之前,先问问你自己,是否必要;若...

佛告诉你为何心静后智慧就来了

由澄诸念,觉识烦动。静慧发生,身心客尘,从此永灭,...

佛陀看病比丘的因缘

问:在戒律中,佛陀说:你们若不互相看视病人,那么谁...

有三种事可招致社会上对你的怨恨

【狐丘丈人谓孙叔敖曰:人有三怨,子知之乎?孙叔敖曰...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娑婆世界道难成

【娑婆魔外事纵横,寂灭无如安养城。苦乐双忘名极乐,...

出家与行孝

昨天《佛教孝亲思想的省思》一文,有关孝亲的话题,引...

不可自戕身命求往生

觉明妙行菩萨就谈自己,他在晋明帝的时候(322至325年...

【推荐】淫欲毁人不倦

在《禅秘要经》里面讲,男人周身的脉络都是从眼根布散...

星云大师《善因善缘》

人可以不信佛教,但不可以不信因果;因果不是知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