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智谕法师  2014/03/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这几天很冷,正象征着我们修行,有一句话「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大家念佛七天,要不嫌辛苦,精进努力,希望大家都有得力之处。

打佛七是勇猛精进,克期求证,和平时念佛不同。平时念佛悠悠荡荡,佛七期间不可以。

我们准备佛七,可以使大家在解和行方面,都有帮助。修学佛道,解行要并重。有行而无解,容易偏差;有解而无行,容易空洞。解顾行,行顾解,解行并重。这样才能得力。得力者,就是于念佛能用上力。

因为大家平时念佛,不过是悠悠荡荡就是了。毫不着力。如果问你念佛了没有?是在念了。问你得力不得力,一点用不上力。就是因为大家在解行方面不得力。

佛七期间把你所解的拿来行,你行的必要和你所解的相符合。解是始,行是终。在佛法方面,始是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终是普贤菩萨代表。佛七期间,如果你有得力之处,不要打完佛七就算了。

在那个方便上你得力,回去以后,放假天不要光顾游乐,借着假期,你精进修习一番。慢慢地,如果得一点力,你心就踏实了。

以后不但在假期方面,这样精进。在你办公稍一停止,闭上眼坐在椅子上,你不妨也这么用功。久久修习,渐渐成就。得到一点成就的时候,你就感觉自己不同了。

千万不要佛七打过以后,我交待一样差事了,回去放逸。佛七得到一点好处,继续精进,使它慢慢成长,等有机会或机缘够了,再来打佛七,再打佛七又是勇猛精进,这样不断地精进,自然得成果。

回去以后,千万不可放逸。尤其现在回去,就要过年了,处处世间法引诱你,使你放逸懈怠,打佛七的功德一扫而光。你如果听我的话,佛七得到一点得力之处,回去继续培养它,于你有很多好处,不但使你转凡成圣,还可使你结西方之缘。回去以后,天天省察自己。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要使它今天的过,不可留到明天。你的眼睛只看自己,看自己的过错,古德讲:「常省己过,莫讼彼短。」久而久之,你虽在娑婆,已经就是西方莲华池中之人。为什么呢?因为彼佛国土的众生,与诸上善人聚会一处,你如果没有善种子,怎么能往生呢?怎么能入善人之流呢?所以,今日之过,莫留到明天。

所以大家不要悠悠荡荡打佛七,求你七天之中得到一点得力之处。如果没有得力之处,真是要痛哭流涕。不要怕辛苦。记住:「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再讲净土念佛法门,是二力法门。知道是二力法门,就要知道如何去修。阿弥陀佛是报佛,极乐世界是报土。凡夫不能生报土,我们所以可以生到报土,生到极乐世界的原因,是靠佛力加被,要深感佛恩。

二力法门有他的特点。首先,大家要信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世界。

经上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其土有佛,号阿弥陀,今现在说法。这就告诉我们,须要二力,不但是自力,还有佛力加被,自力佛力相应时,即得往生。

阿弥陀佛发愿,四十八愿,皆求接引度化众生。所以,我们也要发愿,愿求往生。这样如母忆子,子也忆母,才能成就往生之缘。

所以,知道二力以后,第一个要起信,信有阿弥陀佛,信有西方极乐,信念佛之因,即得往生之果。

所以第一特点,二力法门就要起信。大家一定可以体会得到,信就是有我、有佛,我佛如一,才成就一切。如果三心二意,不称之为信。

第二个特点,要发愿求往生。经上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往生彼国。一切事有愿得成,无愿不成。譬如说,你们在学校读书,我发愿这次要考得好,你才能用功读书。如果没有这个愿心,不可能用功读书。所以一切事,随愿所成!随愿所成!

经上处处劝众生发愿。如果不发愿,念佛是空了。有其愿心,才成其事业。所以,无量寿经也说,十方众生,志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欲生我国,就是愿。

第三个特点,二力法门要行,行就是念佛,持佛名号。持佛名号之心,要像呼唤父母一样。这也是二力。

所以,信愿行表示是二力法门。二力法门,使你往生。要知道,怎么能够往生西方呢?往生西方,靠自力佛力。怎么能成就二力呢?信、愿、行。如果无信、无愿、无行,二力不得成就。二力不得成就,就不得往生。

你如果真信切愿力行,慢慢地,你会得力,念佛真用上力了!如果是你七天当中,真要是有一点得力之处,回去以后,千万不要放舍,有机会就用功。

今天讲的话,希望大家,不要因为过年,冲昏了你的头,不要认为过年快乐,要知道「万般皆下品,唯有往生高。」

现在开始念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智谕法师文章列表

圣号的成就来自于佛的愿力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诸佛与众生的互动不是单方面的,...

世间之人情执牢结坚固

或时室家父子,兄弟夫妇,一死一生,更相哀愍。恩爱思...

阿弥陀佛不只是管往生

虽然阿弥陀佛是管大家生命结束时的往生,而药师佛是管...

高僧得观音菩萨劝导,精勤修行净土法门

慧日法师,俗姓辛,东莱人(今山东掖县)。唐中宗时(...

东晋士大夫的净土情怀

东晋末年,在长期的分裂与战乱中,随着慧远大师的到来...

我们要对佛号生起决定的信愿

念佛之说,何自来乎?非金口所宣,明载简册,今日众生...

心不知心,如何万虑休

在不念阿弥陀佛名号之前,我们每天都在打妄想,都在念...

念佛人的悟处

净土法门的困惑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来,一直就有许多...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阙译人名今...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注音版】大方广佛华严经(81卷)

大方广佛华严经...

晚课(暮时课诵)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三称) 佛说阿弥陀经 姚秦龟兹三...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不食人间烟火的风花雪月,不是真正的修行

男女之情是欲界凡夫迷执最深重的地方,这是你修行不可...

临命终时贪心是不可取的

若心中见识小,舍不得赈灾,亦须分与女儿、孙媳、孙女...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佛教词典】三举人行处

行事钞·僧网大纲篇:“四分云,此三举人,令在有比丘...

【佛教词典】行策

(1628~1682)清代僧。江苏宜兴人,俗姓蒋。字截流。...

没有什么是绝对必须的

如果有一天石油真的没有了,我们的生活的确会起很大的...

持戒与犯戒

戒,梵语「尸罗」,《大智度论》卷十三说:「尸罗,此...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

见污秽身深信无常

从前佛陀在舍卫国只园精舍说法时,有位年轻的比丘进城...

【推荐】阿弥陀佛接引临终人事迹三则

阿弥陀佛怜念悲悯我等罪业众生,如慈母对待独生子女一...

【推荐】为什么富贵不能持久呢

现下总在分类什么富二代,穷二代,吊丝,高富帅之间的...

男胎女胎形成的依据是什么

男中阴入胎,于母生爱,于父生瞋。女中阴入胎,于父生...

圣严法师:禅的心灵环保

环保一词,已是非常流行的现代语,它的意思是:保护我...

受持少法就能获得很多福德的修持法门

昔时,佛在海龙王宫,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及众多大菩...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

吃亏也是福气

世间,有些人常生怕自己吃亏。因而他们总爱斤斤计较,...

【推荐】称名供养礼拜地藏菩萨,求诸所愿速得满足

地藏菩萨常以不可思议禅定之力度化无量世界众生,满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