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

憨山大师  2014/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

居士鲍中素来信,近来做功夫,少少有了入手处,故问大师,有没有秘密的窍诀,做为捷径?憨山大师与其的书信中这样说的,憨山大师告诫他,求玄求妙,都是妄念,众生不知常住真心。都是因为未断妄想。种种妄想,只是未曾离念造成的,究竟就是此一念无明。所以做功夫,要在一念上究破,方能永断无明,当下顿脱,除此别无玄妙可得。大师这番直言,恰是最究竟的秘密窍诀,可谓将心肝付于此居士了,除此别无捷径。

“承示近来做工夫。于本地渐有入处。欲得秘密一语。以为捷径。原夫此事本来无密不密。但在当人一念上做。即看话头一著。亦是不得已而用之。但要一识破日用现前知觉之心。尽是妄想用事。纵有道理玄妙之知见。尽是识神影子。皆心意识边事。总之不曾了知离心意识一著。故凡举心动念。都落妄想窠臼耳。所以佛云。一切众生。皆由不知常住真心。用诸妄想。此想不真。故有轮转。此即马鸣所言。一切众生从本以来。未曾离念。是知众生日用种种妄想。究竟只是一妄念耳。然此一念。即是最初起迷之源。从无始至今。但只是此一念。更无第二。即心意识。总属一念上起。

惟今做工夫。能将此一念看破。则一切妄想情虑。当下冰清矣。此所谓离念相者。等虚空界。然因众生。祗见得心中妄念。纷纷纭纭。如此之多。其实不知只是一念。今无奈离念纷纭。故古人教人。提一话头做工夫。究之即话头亦是妄念。以但将此一念话头。堵截杂念。归之于一。若穷究此一念深深觑之。觑来觑去。原无起处。本自无生。若一旦了悟一念无生。则永劫情根。当下顿脱。此名为悟。非是别有玄妙可悟也。

惟今老居士。做工夫提话头著力处。只看此一念著力。深深追究。忽然看见此一念本无生处。若了得一念无生。则从此一切念念皆无生矣。此六祖所谓无住生心也。若求玄妙。便是有住矣。如此直捷处。最为有力。不在多求知见。

此中一字用不著。只是先要将胸中一切妄想知见。一齐放下。放得心中空空地。洒洒落落一丝不留。看他一念起处。便著力追究。如此是为单刀直入。更不容思前算后。种种计较。才有思算。远之远矣。老居士有志此事。试如此下手何如。”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憨山大师文章列表

如何判断修行有没有进步

蕅益大师在《灵峰宗论》上说:世情淡一分,佛法自有一...

六根的见闻觉知,全是自己的东西

我们一生当中,你六根的见闻嗅尝觉知,全部是你自己的...

无量劫来都被自己的妄想误导了

你想想看,一个人好端端的,谁愿意去造罪呢?肯定是仁...

心念尽是贪爱,是长不出智慧来的

我们总爱想过去的事,过去都已经没有了,还要回忆,把...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因为想的太多

一位搞研究的学者问:整天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研究做课...

百千方便,惟有放下一着最省力

知老居士,为己躬下一着,决志甚急。此念生死事大,当...

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

问: 请问日常生活中,如何锻炼觉照?初学者从何下手?...

星云大师《拥有与享有》

良田万顷,日食几何?大厦千间,睡眠几尺?你有想过吗...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闍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盂兰盆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大目乾连始得六...

僧伽吒经

僧伽吒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在王舍城灵鹫...

曲折所带来的财富

宋代诗人杨万里曾在《过松源晨炊漆公店》诗中写道:莫...

管理好我们这颗心

有一种内观法门,在座的可能有人参加过。修内观最主要...

没有功夫的人,在缘上要注意

我们现在有的人,你不要认为你家里的条件有多好,又有...

不再受到分段生死的干扰

诸位如果你今天是选择在娑婆世界求增上生,其实你要面...

【佛教词典】趣向弃舍

【趣向弃舍】 p1326 显扬二卷十四页云:趣向弃舍者:谓...

【佛教词典】劫婆吒

(杂名)又作劫缚拏。钱名。饰宗记四本曰:北方睹货罗...

惟贤长老《五戒、忏悔、发愿》

一、五戒十善是基本 菩萨戒,以五戒为基础,什么是戒...

人到老年尤其要「净念相继」

修行人要把死挂在额颅上。你想到死的时候,一切对世间...

活在过去或担心未来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觉自己身边的许多人与朋友都活在过...

佛陀的话具足哪五种功德

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 第一...

会观照的人,还怕人生会不圆满吗

佛教有一个修行的法门,名为观照。凡今日社会人士,不...

圣严法师《净土在人间》

大家一向认为,净土一定是指佛的世界或是佛国,例如,...

修学净土法门应该注意的事

1、依止佛陀经典参考相应祖师论著。 2、不宣扬神通感...

【佛学漫画】福气

【佛学漫画】福气...

六根与六尘

过去,佛陀与众多比丘住在庵罗林的精舍时,某日,许多...

把心灵的力量与弥陀的大悲愿力结合

净土宗的修学特色,它是一种本尊相应法门,一般的圣道...

真理最能减轻痛苦

人的身体是肉做的,受到刺激当然会有各种不同的感觉。...

一棵芒果树

对于一位以觉醒修行的人来说,并不需要有某些人的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