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大轮回之根

倓虚法师  2014/08/2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三大轮回之根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俗话,乃说轮过来又回过去的意思。若问云何是轮过来回过去的呢?你要观察,世界上种种样样,无一不是轮过来回过去呀!且看这天上的日月,其昼夜间轮过来回过去;又这一年的四季春夏秋冬,亦是轮过来回过去。若简单的说,就叫轮回。若这样的观察,这世界上无一事一物不是轮回,今只说六道轮回——

这六道乃是天道、人道、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此谓之六道。

因什么有此轮回呢?这六道所说的是果,当然要问其因。由有因,必有缘;有缘,必有果;有果,必有报。

这因缘果报,是根据何来?乃是根据人心而来。这人心来的是什么呢?来的就是迷惑。

什么是迷惑?迷惑,就是贪瞋痴三毒:所谓贪毒,贪不正之名利;瞋毒,瞋无理之忿怒;痴毒,痴不明道理之是非。此三毒俱备,必造杀盗淫三恶业:杀业,杀害生命;盗业,不与而取;淫业,奸淫妇女。造此恶业,必成三灾:一名刀兵灾;二名饥馑灾;三名杂病瘟疫灾。若造恶业过重者,可能造成水火风大三灾,不易避免。

此惑、业、苦三道为轮回之根,以其迷惑必造业,造业必受苦,愈受苦愈迷惑,愈迷惑愈造业,愈造业愈受苦,于是轮回无已,受苦无休。感动诸佛无缘大慈,又诸大菩萨同体大悲,共驾慈航,以救诸苦,苦劝众生,速修戒、定、慧之三学,对治贪、瞋、痴之三毒,戒止杀、盗、淫之三业,以减大小三灾之苦。

由戒、定、慧三学有缓急不一,则贪、瞋、痴减去的有多少不同,于是而有三善道、三恶道之分,成六道轮回之别,乃全是根据戒、定、慧修学之缓急及多少而定之。

此戒、定、慧三学,有世间之戒、定、慧,有出世间之戒、定、慧,有世出世间之戒、定、慧。

今略说世间的戒定慧,先学三皈之戒体,次学五戒之戒相。其戒相受之可多可少,能受一戒、二戒,则来生不失人身,其寿夭、高卑由戒多少而定。又世间之禅定,有九次第定,分而言之,四禅八定等分,若修有成效,当能升天,天有三界二十八层天之阶级:此皆世间之戒、定、慧,只享世间之福,未出出世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戒相二百五十条,条条皆是保护戒体,故永免轮回之苦。

又世出世间的戒定慧,其戒体仍是三皈,其戒相有三聚净戒及十重四十八轻。唯一的重在保护戒体,不见轮回之相。戒经所谓“如是一心中方便勤庄严”是也。其禅定功夫无出无入,所谓那伽(译如来)常在定、无有不定时,平日送客迎宾、搬柴运水皆在禅定之中。所谓慧者,《般若》云“一切法皆是佛法”。

又《法华经》云“决了声闻法,是诸经之王”,此皆名成佛之智慧,唯是佛知。佛见此三种三学,唯此世出世间的三学为究竟。

就按这世间的三学,虽然皈依三宝,但得戒体,未受戒相,不能保护戒体,不过是修世间的福,纵然有受戒相的多是有名无实,果然能持净戒即是菩萨了。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因未受戒相,就是不肯离开世间的思想也。就是因世间人的耳闻眼见等总未离开世间,自己甘心承认我的身体总归生(生活)、住(住世时间)、异(幼而壮、壮而老)、灭(消灭于地下),又我所创成的依止事业当然是成(成就)、住(住的时间)、坏(是衰败)、空(归无所有),这是逃不开的,甘心自认,那就无可如何了。若出世的三学,就能超凡入圣、永免轮回及生老病死等苦。若世出世间的三学与前二种三学就大不相同,应要如是知见这无量无边的世界就是自已一个完全的清净法身,与三世诸佛同体同住一个常寂光中的世界,这是人人有分的。

若以此佛法为妄诞不可信,也可以参考在佛法未来中国时,我中国的圣人也是这样的说法,无非是名相不同、作风不同,这义理是一样。这两处的圣人,距离、时间与空间太远又太远,当然不是两面核计好了来骗人。就按中国的圣人所说,“君子之道费而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如是之说可为证。信了可信的是不约而同,可见是同一义理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倓虚法师文章列表

如何突破死亡的恐惧

问: 很多癌症的病人都是被病症的恐惧所吓死的。请问...

三界无安,思维生死的过患

我们应该对轮回有所了解,不能一厢情愿地活在自己的妄...

所谓贵人者,谓其能去乎贱态也

【原文】 所谓贵人者,非爵尊位显,学富五车之谓也。谓...

跳出轮回的苦

在这个三界轮回,最好的是天,再么人,再么阿修罗,阿...

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

我们来看看今生的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一定的过程。...

让你的生死业缘干干净净

一个清净的比丘跟发了菩提心的菩萨,在乡间的小路走的...

不向此生生净土,投胎一错悔时难

委骸回视积如山,别泪翻成四海澜; 世界到头终有坏,人...

老实念佛,渐离生死

怎么渐离生死?就是用般若智慧现量观察这个世间的无常...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

嫉恨,是心灵的肿瘤。嫉恨别人的人,往往是在容貌、学...

鱼翅暗藏的五个「恐怖」真相

鱼翅过去是皇室的贵族食物,但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让...

幸福烦恼都缘于心

做功夫,除妄想,其实也就是我们调节自己的身心,给自...

五辛为什么不能吃

佛经记载,有一次,释迦牟尼佛在海底龙宫正入甚深禅定...

【佛教词典】小乘戒

又作小戒、声闻戒。指小乘律所制之五戒、八戒、十戒、...

【佛教词典】七陀罗尼

(名数)七种之陀罗尼也。为尊胜陀罗尼,宝箧印陀罗尼...

六祖大师的「三十六对法」

六祖大师世寿七十六岁,二十四岁受五祖传衣,三十九岁...

圣严法师《办公室哲学》

通常,一个办公室里总是有不同部门的人在一起工作,每...

净土宗人要往生,一定要做好人生的收尾

净土宗的人要往生,一定要把人生好好地收尾。我绝对不...

每一声佛号都应含有愿往生的信息

净土法门怎么修持?大家一定要知道它的核心:重在信愿...

星云大师:觉悟的生活

我们每天都要生活,有的人糊里糊涂的过一生,有的人却...

念佛时妄想很多该怎么办

问: 弟子在念佛的时候妄想很多怎么办? 明安法师答:...

如何开示妻子同生极乐世界

莲池大师在未出家之前,他是示现一个结婚好了之人。他...

药师法门的意义及修持仪轨

第一:我们为什么要修学药师法门 我曾给我的《药师经》...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

磨炼心志二十四字,离苦得乐超越生死: 别不平、莫抱怨...

泰国高僧阿姜查大德的精彩开示

★切记!你不是为了得到而禅坐,而是为了舍弃。我们不...

买物放生,病体痊愈

湖广总督林则徐曾叙述,他的朋友屠琴邬太守是钱塘人,...

钓鱼,残忍的雅致

佛子们,尽量劝别人不要钓鱼。曾几何时,钓鱼,一直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