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净界法师  2015/03/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真心跟妄心的差别跟过失

第一、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

当我们的心,住在五阴的时候,我们的心是不安稳的;因为你五阴的相状,它是业力所变现的,这个业力——我们过去生所造的业,它不是固定的;我们有时候造善、有时候造恶,所以在释放业力的时候,它是有时候今天很顺利,有时候明天就不顺利。

所以你看到一个修行人,如果他的心是起起伏伏的;诶!你看他昨天、今天很安稳,明天又闷闷不乐,这个人肯定还活在妄想中——有所住!

一个修行上路的人他的心应该是平稳的,因为你慢慢知道这个相状是不能执着的,生命是让你历练的,不能让你执着的!

所以说:一个人,如果是住在五阴身心的话,他的心肯定是起伏很大——不安稳性,心中没有家的感觉,在外面到处流浪啊!今天打了一个好妄想,明天就起了一个不好的妄想,他就有一种不安全感、不安稳性。

真、妄的第一个差别:安稳跟不安稳的差别,这一点佛陀在前面的三卷半讲得很多─主人跟客人,你不要老是跟着客人走,他是暂时来挂单的,不要以为你今天拜佛拜得很法喜,你有所住!要知道因缘所生法是没有错的,你生起一个法喜的感受没有错,但是你有所住的时候,你糟糕了!因为你的安稳性是假借这个法喜的感受生起的,它走的时候,它把你的喜悦也带走,你假借外在因缘而有的,你还得要还给外在的因缘。

所以一个修行人突然间很高兴、突然间很悲伤…这都不是好事情,这个人还没真实的找到家,你还是被妄想、感觉牵着走。所以我们一定要先安稳下来,把心带回家这是第一点。

第二、障碍跟非障碍的差别:

我们一个人习惯有所住,住在自己的感觉、住在自己的妄想,你很容易产生对立-——能、所的对立;一旦有对立,你就有爱憎取舍的情绪,就会去追求、去讨厌某一个特别的东西,那就产生烦恼了!

所以你看一个打妄想打多的人,他烦恼特别重,因为烦恼是你自己捏造出来的。

所以:从前面佛陀讲理论篇的三卷半经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真、妄是不同的;真心─是安稳的、功德性的;妄想─是不安稳的、是障碍性的。

佛陀前面三卷半就是讲这两个道理,让我们一个修行人──弃生灭、守真常,远离妄想,安住真如,以不生灭心为住,这是理论篇的重点。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念佛妄念纷飞,这种状态是不是难以往生

问: 顶礼法师,印光大师在与陈锡周书一文中提到,以散...

【推荐】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

(示未学) 一切诸法,本自不有,不过自心所现。众生迷...

真如缘起的三种问难

《大乘起信论》的真如缘起,特别是在唐朝有三种问难,...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般若非他,现前一念心性而已。心性本自竖穷横遍,故广...

观念念即住,觉妄妄皆真

观宗寺,除平常在讲课的时候,修一小时的止观外,每到...

【推荐】整个身心世界就是一念心所变现出来的

我们再看第三个,业果的问题。 如是扰乱,相待生劳。 ...

听自己的念佛声,还要同时返闻自性吗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

烦恼活动的时候,为何提佛号没有用

其实妄想、执着是长时间被我们忽略了。我们一般在修行...

六度集经

六度集经卷第一 布施度无极章第一(此有一十章) 闻如是...

【注音版】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龙藏本)...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饮酒而不加节制,德行会越来越差

【莫饮过量之酒。】 这个莫字,就是劝我们这些事不可以...

两个有怨恨的人,一定是有亲厚关系

不堕声闻、辟支佛地;乃至阿耨多藐三菩提,常见诸佛,...

修行不必挂碍衣食 真修自有龙天护持

《佛藏经》上说,出了家的人,应该一心用功办道,随顺...

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

佛教弟子修出世法,唯自利利他二种妙行。利他谓之修福...

【佛教词典】知根无所畏

(术语)菩萨四无所畏之一。菩萨知了众生之机根而说法...

【佛教词典】得大势明王

指大势至菩萨(梵名 Mahā-sthāma-prāpta)。大势至...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圣严法师《欢喜心快乐做功德》

有的人会疑惑,做义工的「功德」,究竟可以让人得到什...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

学佛证道之人必须具备这三点

【原文】 学道一要真为生死,二要具足刚骨,三要开见识...

整个菩萨道的修学,最后得到三种智慧

或有菩萨 说寂灭法 种种教诏 无数众生 或见菩萨 观诸法...

找回幸福感

生活中总有些事比忙碌更重要,比如聆听内心的声音,问...

圣安法师与虚云老和尚朝山奇事

那年从峨眉山跟随虚云老和尚时我十五岁,一心想跟他老...

处处作主见如来

《楞严经》中,憍陈如尊者因悟客尘二字得证圣果。起心...

憨山大师:出生死法

佛所说的修行出生死法,有很多方便法门,但其中只有念...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好,各位有缘,大家吉祥。 在道场里面来行走之际呢,一...

五种修行心态错不得

佛教是个重实践,重自力的宗教。所谓个人吃饭个人饱,...

炷香增福

唐朝裴休宰相,是一个很虔诚的佛教徒,他的儿子裴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