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2015/03/0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以牙还牙的报复,只会结下更大仇恨

只要我们以一颗善心来对待别人,就能与人结下善缘,从而才能有好的人缘。如此,则在生活中处处都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与爱戴。做到与人为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做到与人为善,我们首先要具有忍辱宽容的情怀。忍辱就是忍受屈辱,即当自己遭受别人无故的侮辱和责难时,不与他人争论辩解,也不采取极端报复措施的一种忍让行为。忍辱是一种人格修养的提升,也是全身远祸的最好方式。很多时候,当我们面对他人对我们强加的误解和责难之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以牙还牙的方式来报复。

但是,当你采用这种方式报复的时候,也许你当时发泄了心头的怨气,但是你却与人结下了更大仇恨,导致他人采取更残忍的方式来加害于你,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的后果。所以,你若能够忍辱,不只是可以使自己免受更大的伤害,还会使那些刁难你的人被你超人的忍辱精神所感动,从而放弃前嫌,主动向你认错。他自己也因此成为一个质量高尚的人。要做到忍辱就应当像弥勒菩萨那样,“有人骂老拙,老拙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唾老拙,随他自干了,我也省力气,他也无烦恼。”

宽容是指为人大度有器量,对别人的过错不计较不追究。具有宽容心的人,是一位有一定涵养的人,也是一位以善待人的人。对一般人来说,当你遇到他人的一些过错行为时,通常都会以一种歧视和批评的态度来对待。常常抓住他人的过错不放,不肯给人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以这种态度对待的直接结果,是导致那些有心改过的人也变得破罐子破摔,失去了重新改过的机会。

我们在与人相处时,应当对人多一分宽容,少一分苛责,则我们就能与人建立起温馨和睦的关系。其次,令人生起欢喜心。人生在世,就是要让人因为我们的存在而过的更为开心快乐。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在与人相处时,应当多理解宽容别人,多为别人着想,多说赞叹别人的话语,使人能生起欢喜心,这不仅是对别人的鼓励,还是在与他人有所争执时化解矛盾的润滑剂。

应当经常以爱语来对待人们。爱语即是温和柔软、欢喜赞叹的话语。爱语是关心别人的表现,也是增进彼此感情的最好方法。当有人生病或遭遇灾难,受到恐怖之时,我们需要用慈爱和悦的颜色和话语去劝勉他,使他得到精神上的慰藉。这温柔的言语,同情的态度,也可以使他感激你,对你产生好感。不管是甚么人,只要他有优点,有发愿进步的信心,我们都应该赞叹他、鼓励他、激发他,使之欢喜,即是助成他向好的地方发展。对于那些在某些方面表现良好的人,我们应当及时指出其进步之处,给予及时的柔软之语的鼓励,让他们能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从而使他们能够成为一个积极向上的人。再次,要恒顺众生。要想与人结下善缘,就要恒顺众生。

要做到尽心帮助照应他人。人都是有感情的,当你能够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善待他人时,别人一定会受到感动,从而与你建立深厚的感情。有时,即便是对你十分看不惯的人,当你能够真心善待他时,也会使他改变对你的看法。有时即便你对人的感情是你假装出来的,也会使人感受到你的热情。现实生活中那些有好人缘的人都是真诚地、发自内心地喜欢别人,只有这样才能感染别人。

如果假装喜欢别人,会把自己弄得很苦很累,而且起不到甚么效果。人与人之间的敏感度,比你想象的要强得多,一个细微的表情都会让别人猜想到你对他的态度,从而让你作出相应的反应。所以,当我们以一颗真诚的心来善待他人时,我们不仅能与人建立好人缘,而且还能使人对我们更加尊重。愿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学会以忍辱宽容的精神对待他人,以令人欢喜的言行去感化别人,以恒顺众生的心态与人相处,以诚心的照顾帮助人,做到时时处处与人为善,则人与人之间一定会建立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让自己更宽容

这个世上并没有坏人,只有不小心反错的糊涂人。等他们...

如何对待我们身边的恶人

世间上有很多我们认为的恶人,但是所有的恶人里面他都...

与敌人做朋友

曾看过一则故事,美国的林肯总统在选举前,到参议院演...

星云大师《四种忍》

人间最大的力量不是枪炮、子弹,不是拳头、武力,人间...

上善若水,至慈低眉

一日,女儿要画画,问我画什么。其时正在看书的我抬头...

面对魔军的这十支队伍,能不能打胜仗

这个菩萨道里面特别强调忍的力量,超过持戒、精进、禅...

发明家的际遇

在这世间,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自然观念上也会...

鞋底的味道

老方丈要派一个优秀的徒弟,去佛教圣地取经,他在觉醒...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原文】 或问:某甲向修净土,有禅者曰:但悟自佛即已...

一念佛名,能净身口意三业

念佛一法,切切不可看轻,乃是最简单、最圆妙之无上法...

学佛是为了什么

人为什么要学佛呀?因为人有老病死这三种法,不可爱、...

远离恶口的十种功德

诸仁者!于彼远离恶口因缘,获十种功德,何等为十?...

【佛教词典】阿驮啰

(术语)ādara,作阿陀罗。合掌名。大日经疏十三曰:...

【佛教词典】四种观察尸罗

【四种观察尸罗】 p0452 瑜伽七十卷十页云:复次有四种...

圣严法师:得了忧郁症要怎么办

问: 因忧郁症轻生的情形经常发生,虽然很多人还没有...

业力凡夫如何保证往生到西方

很多信众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听说西方极乐世界这么庄...

一心归命通身靠倒的决心

【禅与净土,唯约教约理。有禅有净土,乃约机约修。教...

无忍境界常保欢喜

忍无可忍的问题症结在于自己不会忍耐,倘若对任何人事...

自己就是苦难的众生

「心里若是烦恼纠缠,自己就是苦难众生。」上人表示,...

你要德行够了,那叫天天应叫地地灵

因为不会做事,我就从十二岁发愿,向一切众生来认错、...

白居易的知足常乐思想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的诗...

妙华法师追忆「佛门三铁」

性空法师 大约是九五年前后,性空法师到中佛协,要求收...

星云大师《尊重生命》

世间上最宝贵者莫如生命,任何生命都应该获得吾人之尊...

44位博士谈佛教

1、复旦大学常德博士: 有时一看周围之人那种根本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