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学诚法师  2015/10/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网友:师父,青春迷茫,如何是好?看不破。恨!

学诚法师:迷茫就去寻找方向,生命可贵,青春易逝,不要在烦恼中白白浪费!

网友:时间是易逝,可我疑惑的是人一定要有所为,一定要追求有所成就吗?

学诚法师:人生的路不是静止不动的,如果不是努力追求内在光明的显发,就会被烦恼的暗流所淹没。

网友:师父,如何才能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呢?例如成为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是否得经历很多后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之前认为是自己想要的,等得到后又觉得不是,该怎么办?“自己想要的”是通过“思考”而得,还是通过“行动”而得?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思考离不开经历,经历后也要学会思考,如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但思考也不仅限于自身的经历,善于思考的人,可以通过听闻或观察外在的环境而得到启发。

网友:人活着本身就是一场苦。如果活着只能成为别人的负担,是否应该了结自己?人生好苦……

学诚法师:人生的价值是自己决定的,要让自己的存在给别人带来快乐。

网友:看了一段时间佛法方面的书后,心中感到很安详、欢喜,对事对人的看法、行为都有了不同,感觉像是找到了人生方向。不过现在心中的这种感觉很久没有了,是什么原因?该怎样做呢?

学诚法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佛法要常常串习,并在生活中去实践,才能真正成为自己的领悟,所谓“纳法成业”。

网友:法师您好!在我一知半解地明白日常生活的水月镜花之后,常常会觉得花太多的精力做工作是没有意义的,工作中投入的精力越多,想要获得的也越多,这样日常工作就有点没动力。而我目前已经结婚生子,暂时又不具备出家的条件。我想请您指导我该怎么做?

学诚法师:“努力工作”和“想要获得”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世间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人服务的,这也是佛法的意义和价值。佛法是要帮助我们把握自己的发心,减轻烦恼、开启智慧,更好地担负起对身边人,乃至对社会、世界、众生的责任。

网友:请教法师: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我们应该用何种心态来追求成功呢?佛教鼓励人们追求成功吗?

学诚法师:佛教鼓励我们追求成功,关键是对“成功”的定义。佛教认为:一个人的成功,不是看外在的名利地位,而是看内心的自在坦然;不是看他得到了多少,而是看他付出了多少;不是看他自己有多幸福,而是看他令多少人得到了幸福。

网友:师父,佛法不是一直说要活在当下吗?您为什么说在现在与未来间要选择未来呢?

学诚法师:活在当下,就是时时刻刻都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对于未来有什么意义,知道自己正在做的事情与生命的整体方向是一致的。活在当下,绝不等于“只为现在活着”。

网友:请教大师,我们自小被教育,对工作对理想要执着,只有执着地追求才能克服万千障碍,这岂不是与大师所言相悖!

学诚法师:此“执着”非彼“执着”,两个词虽然一样,语境与意义却迥然不同。对理想的执着,是一种坚持不懈的力量;对烦恼的执着,是看不清真相而牢牢粘着的沉重。既要有坚定不退的愿力,又要有看破烦恼的智慧,才能够战胜一切困难。

网友:法师,窗外有雪,我来自南方。心有耿介,坐于大学府内,望窗外大雪茫茫,又不得平静,内心若景。总觉身于泥潭,无力事为,不思作为,自问本心,不得其故。法师,人的本心在哪里?

学诚法师:“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何汉传佛教对观世音的崇拜远胜于大势至菩萨

问: 大势至与观世音同为阿弥陀佛的左右协侍,共称西方...

圣严法师《懂得放下,才能自在》

问:法师常劝人遇到困境时,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

人生路上,请远离这六种人或事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生路上,要多亲近佛法僧三宝,...

为什么要恭敬尊重并不持戒的出家人

问:为什么我们要恭敬、尊重所有的出家僧人呢?含(受...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智慧越高越不贪婪

格局越大,越不纠缠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非常明白自己真...

临终听到佛号生瞋恨心,是阿弥陀佛没有摄受吗

问: 黄念祖的《念佛三昧文》中提到一个和尚念佛念得...

梦参老和尚:如何寻觅善知识

问:老和尚慈悲,弟子多年寻觅善知识,希望能够救济苦...

身上毛病多是不是「福力尽了」的表现

问: 弟子这段时间虽然也在听闻佛法修行,但总感觉身心...

佛说分别善恶所起经

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难邠坻阿蓝。时佛伤哀诸所有生死之类...

【注音版】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弘化社32分本)...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祖师大德放生事迹及开示

流水长者子 金光明经上记载着,释迦牟尼佛行菩萨道六...

什么是念佛人的都摄六根

为什么念佛人要都摄六根呢?都摄六根不是都摄那个第一...

修净土的正经和副经

此前,我们把《西方合论》作了一个刹土门,就是各种净...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佛教词典】施食有二果无差别

【施食有二果无差别】 p0860   大毗婆沙论一百三十一...

【佛教词典】源信

(942~1017)日本天台宗学僧。惠心流之祖,通称惠心僧...

正念让我们真正地活着

三十年前,我还是慈孝寺的沙弥,那时,洗碗可不是件惬...

从任劳任怨当中修忍辱

我过去读佛学院的时候,我们教务主任慧天长老,他上课...

三灾八难

三灾有「大三灾」,指水、火、风之灾,以及「小三灾」...

唯心之理和现前之事

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非常正知见的一个理,也是一...

印光大师嘉言录--谕在家善信

甲、示伦常大教 ● 尽性学佛,方能尽伦学孔。尽伦学孔...

圣一法师《梵网经菩萨戒之杀戒》

佛言:若佛子,若自杀,教人杀,方便杀,赞叹杀,见作...

婚姻过得很痛苦该怎么办

问: 师父好!前面几个月,心情都很平静,诸事比较顺...

古人最看重的四种品格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讲究顺应,天、地、商、业,则代表...

【推荐】倾尽身心弘扬因果轮回观念

我们在这个时代,真的要非常有正气地、有根据地把这个...

娑婆众生吃饱不是奔走尘务,就是昏沉睡眠,都是轮回的业

饭食经行者,念食食至,不假安排,食毕钵去,不劳举拭...

大悲咒的由来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慈悲心、无上菩提心,以及济...

记忆中的白光长老

转眼就是白光长老圆寂的纪念日。回首一下他老人家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