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净界法师  2016/04/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人生是果报跟造业交互的作用

唯识学解读人生,把人生分成两块:一个是果报的受用,一个是业力的造作。也就是说,我们一生当中只做了两件事情:第一个,你在受用果报。你活在快乐跟痛苦的感受当中,这是第一件事情,你在享受种种的受用。第二个,你同时也在造作很多新的善恶业力。

受用果报跟造业,在唯识学中它们两个是分工的。果报的受用是第八识管,造业这一块是第六意识管。所以当我们受用果报时是不得自在,第八识是不跟你商量的。第八识释放业力只有一个观念,就是“万般皆是业,半点不由人”。你今生会投生在什么样的家庭,今生会有什么样的遭遇,这件事情第八识不跟你商量,你没有主导权,那完全是过去业力的释放。所以第八识在释放果报时,你不得自在。你能够做的只有一件事情,就是认命随缘。

当然,人生也不是如此的悲观,你还有第六意识。你在面临生命果报时是有选择的,你可以选择造善,也可以选择造恶。所以在因地时你有选择权。在逆境当中,有些人选择了自暴自弃,有些人选择了奋发向上。所以果报你不能选择,但是因地你是可以选择的,因为它是第六意识主导。所以人生就是果报跟造业两个交互的作用。

当然,这个当中也不是完全没有关系。因为你造业又会得果报,这个果报又会牵动你造业,因果之间,它是一种循环。所以唯识学的人生观,是建立一种无量的生命观,生命的相续必须由业果相续来支撑。那么因果的相续,它有一个很重要的关键,就是:业到果之间,必须有一个桥梁让它相续下去,因为它们两个都是生灭的。你享受快乐时,它是一时;你造业时,它也是一时。当因果都刹那生灭以后,到底谁能做因果的桥梁呢?那就是种子了。

唯识学最大的成就,就是它建立了一种种子的概念——如实地保存了我们的业力,等待适当的时间变现果报。所以任何一个人,只要你追求解脱轮回,你迟早要面对你的种子,因为它是你背后一个很强大的引导作用。它虽然无形无相,潜伏,躲在背后,但是它的确有一种力量在主导着我们。我们无量无边的种子,“恒转如暴流”,恒常相续,刹那变化,没有形相,但是它的力量不可思议。

作为一个净土宗的修学者,我们的目标是临终正念,提起佛号跟弥陀感应道交。但是你跟弥陀感应道交之前,必须要面对自己的种子,不能完全忽略它的存在。你既然迟早要面对它,从佛法的角度,你早一点了解它,早一点调伏、引导它,对我们是最好的。不要等到临终时,你才充满了惊讶,到时候来不及了。

唯识学它在主导我们去认识种子,让我们了解自己时,它把种子分成两块:第一个是属于思想的种子,第二个是属于业力的种子。你必须面对这两块种子,这都是我们过去生长时间的生命经验累积下来的。

首先我们要面对的是思想的种子。我们的思想,从唯识的解释,有很多的宝藏,当然也有很多的地雷。什么是宝藏呢?就是我们内心当中有一种善根,学佛法的善根。这是前生的你留给你的宝藏,你要好好利用。当然每个人的宝藏善根不一样,我们的确佛性平等,但是我们把佛性转成人性时,它的确是不平等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知道一切影像,都是内心变现出来的

第一件事情就是断除你向外攀缘的心,断除你有所得心。...

为了临终的正念,你必须做这两件事

带业往生它是有条件的:这个业力它不能一直在相续,它...

放下包袱,生命可以不必如此沉重

一个青年背著一个大包裹千里迢迢跑来找无际大师,他说...

圣严法师《佛教对宇宙生命的来源及看法》

佛教既然不相信另有一个宇宙的创造神,但是宇宙的存在...

打开生命宝藏的钥匙

佛陀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皆能成佛。成佛,就...

憨山大师:八识规矩通说

唐三藏法师 玄奘 集 明憨山沙门 德清 述 八识规矩者,...

轮回的因素与转变

所以这个地方从唯识学的角度,我们要掌握三个重点:第...

我们的生命需要拜佛

礼拜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一种礼仪,相信只要是中国人都...

增长生死有二种法,胆大欺心胆小偷心

出生死有一种法,名为直心,亦名信心;增长生死有二种...

【推荐】菩提心是一切诸佛成佛之种子

发菩提心是佛教常用术语,全称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抗衰老的蔬菜和水果

医学研究证明,与机体老化相关的疾病及基因的突变,都...

你想知道你来生是什么样吗

我们今天在面对果报的时候,你要注意而生其心,这个是...

【佛教词典】青遍处

【青遍处】 p0804   集异门论二十卷一页云:问:青遍...

【佛教词典】二执受

【二执受】 p0024   瑜伽七十六卷一页云:广慧当知,...

妄想本来是空的,清净本来是有的

我们经常忘掉我们心是清净的,所以一下子就被妄想牵着...

圣严法师:勤劳健康最好

身体虽然重要,心理健康尤其重要,所以健康应该是指身...

念佛法门的五个要诀

憨山大师:此种法门:第一要决定志;第二要放得下;第...

学佛不能学成孤家寡人

现在有一部分在家居士,总想自己弄出点什么名堂,试图...

生命可以透过努力,作很大的改变

「忍辱」跟「精进」,它们两个也不是什么功德,但是它...

男女众应分清楚,保持距离,以免障道

现代男女众出家,散乱心较多,我们道心要坚固,不是拿...

《临终三大要》白话译

人生最悲惨的事情就是死亡,可是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避...

圣严法师《为什么贪心》

只要是贪,都是不好的心态,不会因你所贪着的东西种类...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改变外在的环境,不如改造我们的心念

从离苦得乐的一种心愿,推动我们去修学佛法。离苦得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