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宏海法师  2017/07/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问:请教法师,居士如何如律如法护持三宝?

宏海法师答:护持三宝,首先,要从信仰的确立开始,我们要认定佛法僧在世间确实就是一个宝。这是我们所有如律如法护持三宝的一个源动力,和在相续上的一个始终给与我们内在的激发,从身口意上去尽力护持。

首先知道佛的觉悟,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见的大圣人,他讲的法,真的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无上甚深,极其微妙。对佛的觉悟解脱自在生起渴仰,认识到他说的法具有操作性。那么,佛和法的表相,他在世间的住持,是怎么样得以流传呢?唯有赖僧而传,剃度出家,现这么一个清净出世相。佛法的住持就全靠僧宝。所以,首先我们要意识到,佛法僧是宝,从住持弘扬的意义上,僧是宝中之宝。 从认知上这是首要一点。

现在有个现象就是"二宝居士"。他们可能看了一些经书,可能看的还不少,也说自己是佛弟子,但由于身在末法时代,我们共业不够,僧团里面也是鱼龙混杂,他们往往就以此为顺势理由舍去僧宝,只取佛宝法宝,表现出自己是有主见、有辨别的佛弟子,殊不知,没有对僧宝的尊敬,便是坏乱法道的源头,对三宝的恭敬只要有一宝不到位,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且很有可能就会沦为外道或者魔头。其基本特点,就是没有恭敬心。 再一个就是好说僧过,或者说起僧来就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具体说来,因为现在已经到了媒体时代,有各种报道漫天飞,但有很多报道都是扑风捉影、无中生有,佛门中事稍有一例,马上无限传播放大,听闻者反正无关自己利益,戏论一番,无知者更是人云亦云,好像出家人没一个好的,造成对佛教信众的伤害!实际上,佛门里做到苦修、真修、坚持修的,比比皆是。这次我来五台山,一路上见到了很多这样的修行人,但的确需要有很大的因缘福报才能见到。而且很多大修行人其实就在我们的视野之中,但我们心不在道上所以认不出来,甚至我们也曾经人云亦云群起而攻之,像对待XXX那样,不断说僧这不好那不好。很多沦为二宝居士的人就是这样的结局。这也没办法,就是业障太重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二宝居士危害很大。伴随着佛教的发展,很多时候都会有二宝居士的出现。这样的居士越有才华、越有地位、越有名,危害越大。所以,我们在这一点上一定要明眼,是佛弟子就是三宝弟子。你想想,就是再坏再赖的一个人(这中间还有好多是力挽狂澜、大权示现的人),再不济的一个人,他穿着这身衣服(僧衣)啊,我们一看这衣服就想到有佛教有佛法。没有这身衣服,就不知道这世间有和尚?而和尚代表的就是佛教、佛法,是一切佛法的载体的总代表。

再有,我们还要有择法正眼。既然在山里看到那么多苦修人,都市里未必没有。我们就是当面错过,每天都接触都碰面而认不出来,以为他很平凡,或者就认为是搞政治的、贪名利的,我们不知道他的内证修行功夫。 所以就像印光法师所说的,好比我们看到一堆乱石,认为它们一点都不值钱,我们就把它们全部扔掉。殊不知,美玉、翡翠这些宝石全部都出自乱石之中。我们把乱石都扔了的同时,也把最珍贵的宝玉都扔掉了。这就是印光法师当时对二宝居士对三宝有质疑的情况所做的一个回应。我希望大家来做个最淳朴至诚的三宝弟子。

再一个呢,就是要有如理如法的一个端正的态度。我们皈依、护持三宝,首先是要知道我们的职责,外护职责。与僧来往一定以法为重,以道相交,这是一个根本的平台。如果这个平台有所倾斜,以后就会时刻烦恼不断,所以从这点来讲,也是老生常谈,一定要从恭敬、虔诚做起。

我自己一点心得,同修们越是恭敬、虔诚,他也是一种反加持,就会增进出家僧人在修行弘法上的精进、勇猛。他们的往前带,所产生出来的这种对法的受益,又可以通过他们的身口意三业至诚的流露给我们的同修们,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心的原来的不到之处能够点开,让我们的行为上的不如法之处不再相续,所以说,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互动过程。

那么从具体的交往过程中,比如师徒间也有个磨合的过程。首先我们要对自己的法师,要对自己的师父有信心。有时候是我们可能不一定都是圣贤僧,还是住持在人间的凡夫僧,信心先建立在他是对佛法的住持上。有僧在,才有法在,才能成佛。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有足够的重视程度。我们常说,敬僧莫呵僧,亦莫衡量僧。特别是自己的师父,一定要看到他在法上相应的一面,而不要每天去拿着一个反面的放大镜去不断寻找他的缺点,或者自己在那里越想越怀疑,等等这些都是不好的过失。这是从对待法师、师父的角度来讲的,他是一个人引领众多人的值得恭敬的人天师。

那么在弟子之间,也要如律如法。藏传中有个很好的习惯传统,在弟子间称为金刚兄弟,也就是在弟子间也要如理如法。金刚兄弟就是一个同行善知识,不会相互不买账,有时相互算计嫉妒亲近师父时间的多少,甚至比如发心供养的多少,等等。藏传大德开示时说过,师父既不是爸爸,也不是儿子,也不是丈夫,他就是师父。所以说这也是我们在如律如法时也应当注意的一点。

既然以师父为对境进行如律如法的护持,具体行为上我们还要促成师父的弘法事业,这其实才是我们外护关键的版块,负起我们作外护的一个职责。师父呢,就是在法上做引领。佛法要在人间弘传的话,需要很多的平台,很好的团队,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各司其职,恪守其职。只有一个团队,才能把整个以师父为中心的弘法事业做好。这个时候,因为师父是核心,他代表法。那么法在流通过程中就需要我们怎么去良性的推广,利益到更多的人,想方设法要达到的一个状态。在这一点上,我们每个人都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因缘、自己的发心,这样推进法的弘扬。

参与其中之后,我们每个人都有对于佛法属于自己的担当,在弘法利生中尽到自己的职责。比如积极响应师父组织的法会,坚持参加师父组织的讲法活动,持之以恒的去听闻,坚持相续不断的完成师父布置的功课,或是自己定下的功课等,特别是最后落实到"实修"中,这是护持三宝真正的归结,就是依教奉行。因为我们的生命的的确确是有限的。

这次来五台山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也去朝了一下五台。一路见闻一路觉知,五个台每个台都住了一晚,都惭愧的觉得自己不入僧数了。的的确确有大修行人,人家竟然能把身心如此依附在佛法相续上,其他一切都毫不顾虑的完全放手,一点都没有顾虑。 这些大修行人就跟我们同在法界。可是我们浑然不知,我们没有这个因缘、福报去感召亲近。从这点讲,现代人在都市里,天天接触的都是财食名嗜睡、名闻利养等等,追名逐利。这些耗费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占据了生命的过程,接触不到真正的道人。生命真的是太短暂,一辈子一不小心就转瞬即逝。在生命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用很多的时间,甚至主要的时间都要用来修法。这是我们在如理如法的护持中,最好的护持就是自己来修法。一定要自己修法,只有自己跟法相应了,你才能回到第一个层面,真把三宝当宝,如理如法。为什么?因为有法在,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就自然而然在修法的过程中形成巨大的金刚相续力。这个力量只有真正修法的人才能够感受得到。

总之,概况起来,如何如律如法的护持佛法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第一个我们如律如法,就是真的认为三宝就是宝。这是从信仰的角度作为出发点。

第二个是尽最大的能力,无论是能力、财力、精力、等等这些来促成以师父为核心的弘法事业。

第三就是自己一定要用功。私底下暗暗的用功,把它落实到生活中,这个真的是只有自己相续不断,别人不会觉察。

这就是三个层面,最后落脚点还是第三层。希望今天有缘来听闻的诸位各位同修,真正护持佛法,希望大家能早日在法上修成功。因为只要有法在,那么一切的修持护持都必然是如律如法。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信佛与学佛的差别

信佛是学佛的开始,学佛是信佛的实践阶段,更进一步而...

食存五观

在佛门中,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 一、计功多少,量...

有时候求佛菩萨为什么不灵

我们有时候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菩...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净土

问: 请法师开示,您提到我们净土行人总以为自己有净土...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问: 为什么要结善缘好缘? 方海权答: 因为结善缘好...

如何才能降魔

问: 如何才能降魔? 惟贤长老答: 慈悲可以降魔。《...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

净界法师:修净土,临终时天界现前该怎么办

问: 如果佛弟子在修净土法门的时候,也积集了善业,...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注音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

普门品(日诵式版本)...

贪的对治方法

这讲到对治的方法,有四段。先看第一段,身舍贪吝。 若...

说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出家人天天讲修道,如何谓之修道呢?修是修造,道是道...

临终正念不失,显得尤为重要

末法时期的众生,接触的多是念佛法门,比较方便、稳妥...

知见影响你的心量

当我们以空观观照一念心性的本体的时候,是离一切相,...

【佛教词典】佛教传播

佛教原来只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一带。孔雀王朝时期,...

【佛教词典】提婆宗

(术语)又曰龙树宗。三论之空宗也,以是为龙树提婆二...

李圆净居士:护生痛言

一、 天地之大德曰生,世人之大恶曰杀生。这是古人昭示...

学佛之人对于成功应有的观念

成功应有的观念,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学业能成功,事业...

【推荐】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

这世上只有一个人会让你痛苦,就是你自己! 心生种种法...

开愿法师:念经需要持五戒吗

问: 请教师父,诵经人是不是必须持五戒?有人说如果...

净慧长老初见虚云老和尚的难忘回忆

老衲在十五岁时知道有参禅这件事。当时我住在三佛阁,...

永惺法师圆寂:一生积极参与社会善业

5月7日讯 香港佛教联合会荣誉会长永惺法师圆寂,享年9...

【推荐】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白话译文

提要 四十八愿乃净土宗核心眼目,从内容上可分为三:一...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人生最美的心境

一位老先生怀抱「我家门前清洁,别人家门也该干净」的...

念佛法门的关键在哪里

佛陀宣说神咒以后,佛陀没有亲自去救阿难尊者,佛陀命...

忏悔的前提和方法

问: 恳请法师慈悲详解惭愧心和忏悔心以及如何忏悔? ...

邪淫的六种情况

大概地说,邪淫就是与夫妻以外的人发生不净行,但是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