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淫欲心重如何对治

学诚法师  2018/03/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顶礼师父!弟子淫欲心重如何对治?

学诚法师答:最根本的是要有更高的志向,心里不要只装着这点肤浅的欲望。多亲近积极向上的朋友,少接触那些刺激人的声色环境;多脚踏实地做事,少打妄想。

问:师父,如何断除淫念?

学诚法师答:小孩对玩具着迷,总是放不下,大人则不会如此。之所以沉迷欲念,是因为内心没有更能吸引自己乃至占据全部身心的东西,没有体验过更微妙清净的快乐。所以,根本解决之道是去启发内心更深处的灵性与追求。当然,这并不十分容易,要一步步来,刚开始可以去参加一些慈善活动。

问:师父,我总是陷于淫秽信息难以自拔,该如何做呢?

学诚法师答:染缘务必断尽!本身自控力就差,第一就要在外缘上下功夫。多亲近善友,多去清净的环境。多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多思维邪淫的祸害。平常要努力,境界面前才能挡得住,切记!

问:法师您好,我手淫多年,身心疲惫,我想要属于我这个年龄的朝气蓬勃该怎么办?请法师开示。

学诚法师答:要找到内心之“魂”,也就是正念、理想和希望。多亲近善友,参加慈善活动,让内心被正念的阳光照耀充满,恶念邪气无处容身。多读好书,多念观世音菩萨圣号。在学校中多亲近积极正直的朋友。

问:师父,淫欲心重怎么调伏?

学诚法师答:多读《寿康宝鉴》、《欲海回狂》等书籍,认识淫欲的危害;多给自己找一切有意义的事情来做;多结交积极向上,身心清净的善友。

问:学佛已多年,始终克服不了邪淫,一直在犯错误、后悔、再犯错误的恶性循环中越陷越深,多次尝试改变都是以失败告终,感觉被内心的心魔所控制无力改变,恳请学诚大和尚给予指点,非常感恩!

学诚法师答:一面要断恶,一面要修善,双管齐下力量才大。仅仅断恶不一定能增长内心善法,而内心若没有善法充实,烦恼还会反扑的。要多亲近三宝、寻求师友团体,闻思佛法、广行善业,在清净的环境中滋养内心清净的种子,壮大正念的力量。杂草是拔不完的,种上庄稼是最好的办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如何处理做义工与念佛修行的关系

问: 学佛人如果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排在第一位而无暇参...

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问: 请师父开示,怎样做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书房挨着卫生间,是不是对佛像及经书不恭敬

问: 至诚恭请法师慈悲开示,家里有佛像,也有经书,但...

泰国佛牌与古曼童是否可信

问: 请问在西安目前卖得很火的泰国佛牌,古曼童等说...

大安法师:如何淡化过重的情执

问: 过重的情执(主要指亲情),目前已是弟子修行的...

一句佛号就能往生,是否就不用持戒修善

问: 现在有弘扬净土的行人,说专持一句名号就可以往...

净土不是自了汉法,更不是小乘佛教

问: 请问法师,修行以自利为主,容易被人误解为是自了...

非时行淫的危害

为什么把在家人非时行淫说为邪淫呢?因为在经期、怀孕...

【注音版】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曼殊室利菩萨十大愿王...

佛说九横经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

【注音版】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七俱胝佛母心大准提陀罗尼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用慈悲忍辱的精神来对待谩骂

通常被人骂者,少有不起烦恼,乃至瞋恚心,佛在世时,...

宏海法师:信解行证

好各位,我们尊敬的上果下道和尚慈悲,各位在座的法师...

如野马一样的妄想心怎样调伏

祖师们确确实实了不起,想了很多办法,写了很多文章,...

五刑不如一耻

知耻就是有羞耻之心。孔子曾赞赏行己有耻的士大夫精神...

【佛教词典】专杂二修

即专修与杂修。略称专杂。关于此二修之解释,异说颇多...

【佛教词典】五方色

指五方颜色。密教对五方颜色有二说:(一)不空三藏所传...

圣严法师《以勉励代替责骂》

问: 有些父母对子女说话都是疾言厉色,连关爱也是责...

一则禅宗公案的启示

儿子大学毕业,在一家台资公司找到了工作。当他第一次...

百炼成钢我往西方

宋朝时,有一位姓黄的铁匠,大家都叫他黄打铁。他通过...

训练心

如果我们有了错误的知见,那么即使是住在一个深暗的洞...

【推荐】谁能保证临终时不会有人来刺激你

在上海有一位林居士,他是做生意的,赚了很多钱,晚年...

这就是了脱生死最重要的方法

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于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

长者智教败家子

古时候有一位很有地位的人,他的事业开创得很好,累积...

处理生活中烦恼的方法

生活中必然会有很多的烦恼。学习佛法就是学习如何处理...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

【推荐】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

人的福报,来自仁厚包容付出。慈航法师是民国时人,他...

修行跟上班不一样

假设一个人,不发广大心,也不立坚固愿,整天人家共修...

死固人所皆有,但不得有求死之著心

原文: 汝言随时随地,得死便死之话。亦是求生之本,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