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观无量寿佛经

宏海法师  2018/1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第十五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同修、各位莲友,大家下午吉祥。那么今天我们是《观无量寿经》多少讲了?

第十五讲。今天我们要开始讲到这个中品的三生了。那么我想我们说学《观经》,说从前面的观法,到后面的三辈九品,其实最后还有一句话就是归根结底要大家念佛。那么一个净土行人,他一般修着修着会出现这样的两种情形,一个就是说,确实也是信愿行,但是他会越来越修着修着,就是说他的厌离娑婆的这个情态上有两种:一个就是说极端的好像是一种早点想死的感觉,就是还不如早点,一有什么不测,马上就说还不如往生了算了,早点死了;还有一种就是铁定了我肯定要往生,对照这个经里面的圣言量,那么已经具足了往生的因缘。

在这样的情况下,心打开,就是对现前的这个,反正我迟早要离开这儿,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说能够随缘随分地去分享一些,劝诫一些也可以,那么实在不行了,就这个地方就再怎么陋劣,我也不在乎,这又是一种情态。所以我觉得后者可能从事相上信愿的体现比前者更为强烈一些。如果说一定要从质量上来衡量,我们有时候要思察一下,就是说我们一旦有了这个什么情形,恨不得说算了早点往生是不是真的?或者一旦说,常说到我一定要往生,我一定要往生,这辈子我就是,这样念念叨叨,念念叨叨,弄得心态很,有时候会走极端,很那个时候,你也得反观一下,是不是真的?这个时候容易自欺欺人。

所以大家想想如果这辈子要往生真是三六九等,如果你是一个最上上的人,可能你这辈子真得舍弃今生,那么最佳的弘法,就是在你临终往生的那一刹那,大家都知道了瑞相盈空,大家都是有目共睹你往生了。这确实是上品的人,而且他的利益众生的真正的力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大家都现见的。那么其次像我们今天从中品开始讲,乃至下品,往生也可以往生,但是很可能你就最后就是自己觉得真的往生了到时候,但是在这个染土中呢,很可能给人的感觉不是很确定。

所以我们有时候也不能光看临终的瑞相,但是一个上上的人来讲,确实你往生的时候,你看有那些,包括居士在内,这个很好的瑞相,身体柔软,乃至顶门还热,特别是还有的坐着,站着的都有,这都有。我不知道你们了解,像咱们北京周边地区,这个顺义、门头沟、昌平都有,就是你因缘好能听闻得到,那么基本上我们如果说你还苦乐参半,对这个世界还有些在乎,或者说平常的状态比较好,那么有时候起了烦恼了,还是那么左摇右摆的时候,那最后可能就是说从中品以下也能往生,但是可能就是说这个规格不高了,不管是你往生那是自己的事,就是留在人世间的规格也不高,一般而言。

所以就看看我们这辈子走的怎么样,真要是上根人你确实得舍弃今生。很可能在你有生之年要历尽艰辛,或者说这个身边人,甚至六亲眷属的这种不理解,那你也得迎刃而上咬着,那么每天就是要把这个念佛要念起来,忆佛念佛真的不能断。大家知道我们光听这些教呀,如果这个教的最终作用回向不到我们的行上的话,是肯定肯定会出问题,我这个一懈怠就肯定会出问题,就是终归最后最好就是菩萨加持你,就是不念佛你都烦恼的不行,逼着你一定要念佛,这个时候就好了,那你就老老实实念佛,心挂在极乐世界,一定要知道心挂在极乐世界。

极乐世界,现前我们所有一路走过来讲的这些情形,就是极乐世界的情形,我们心就挂在这里。就这样明明白白等着顺理成章的往生,但是始终你的心要挂在这里,你看如果我们大家每一天抽一点时间,那么一定要这个时间段你要保持住,就是二十四小时我们分别心上觉得一天又一天,其实就是我们的生命进行中隔一段你要来这么一下,你不来这么一下这个味道就没了,这就是每天要保证功课。那如果说你的根器别具一格的话,那就管它天天,反正可能生活中烦恼现行也会有,什么因缘业障也会发生,但是你有一个很高的规格就是一忆念西方极乐世界,马上就比较清晰明了,而且心贴的比较近。

这样就是在你,几种情况,一种是法喜的时候,这是最佳状态;还有一种是比较心逼迫的时候;再一个就是你无聊的时候,大家知道这是一个功夫,特别是你在无聊没事干的时候,能够想起西方极乐世界,很多人其实是把时间无聊没事干过去了。就跟学诚法师开示的,来的时候我在想,他说很多妄想就是闲着出来的,闲着给打出来的。所以这些我们就这么说,大家平常看你往哪用功,就往这会就可以。今天我们开始讲到这个中品的三生,首先我们来随着经文三十六页,大家来看: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中品上生者,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这是第一段。那么我们这里再从中品开始定一下格,就是这个中品的上中下里边,在中品的整体范畴内是属于什么呢?是属于小乘凡夫的根性,上品三生里面是属于大乘凡夫的根性。那么中品里面,基本上这个范畴内往生者都是属于小乘凡夫的根性。下品是什么?是恶劣凡夫的根性。下品三生里面。那么这里面就,你看从往生以后证得的这个果位情况,或者依照往生前来看,他们的发心修法都是有差别的。中品上生的差别主要的特色就在于持戒,所以你看一开始我们看到这个词: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这个佛告有两层意思,为什么分三辈九品呢?

也就是说,不是让咱们单纯地对号入座,这个大家要考虑清楚,不是让我们单纯去对号入座,他的功用一定还有增上作用,什么叫做增上作用呢?就是比如说就中品而言,咱们这会儿单从这节课就听中品,那么这个中品一见到还有上品,对吧?我们学习了说还有上品,那么就会鼓励自己正属于中品的水平的时候,我们就要舍这个中品而取上品,这就是一个增进作用。那同时还让中品以下的下品,比如说你可能很符合下品里面的恶的这个凡夫的这些情形,那么你这个时候就会改恶迁善,厌下向上,这就是等于说是下品的可以往中品调制。

这就是我们学习它中品的作用,所以每一品你看三生更是作为一个次第,像加油一样,你再往上走,那么最好上品上生,你就上品上生,你已经有把握了,你还可以念佛三昧,现前见佛,这是上上上上品,所以大家从这几点我们要知道,在这个中品的不善不恶之类别里面呢,这三品不同都有互相的增进作用,上中下品。那么在上品里面,我们这里讲到的:若有众生受持五戒、持八戒斋,修行诸戒。这里就是要有,从这个上品人中呀,大家还记得吗?

前面的上品说到这个圆发三心的时候,首先三心就是慈心不杀,具足戒行,就是上品人里面虽然讲到这个教法,也讲得很到位,有解有行,但是戒律是基础,这在佛法里面叫做什么呢?叫做戒乘俱急,就是都是比较来的猛烈,持戒也持得精进,那么教法也听得明白,这两个你都是属于上流的地步,这样的人才能够属于上品人种。那么这里就中品来讲,大家发现就叫做戒急乘缓,那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戒,什么是乘,戒就是对于戒律你的持守的清净度,那么乘就是你对教法,比如说善解第一义谛,对于大乘方等深义,你了解的有没有深入。有的人戒缓乘急,什么意思呢?

就是他对于教法,只要一闻就悟性很高,第一义谛就能透得过来,但是他的戒律跟不上,杀盗淫妄等等这些根本的东西,他比较丢帮跌底的。如果特别是淫欲心特别重,你的戒律守不住,就最后你的教法比较虽然学得很好,有可能就会投身到这些福报大的畜生道,就是投生成大鹏金翅鸟,龙等等这些就有可能。那么如果你戒急乘缓,就是你的戒律持的非常清净,但是你的教法上面,你的悟性不是很高,这样的话人的心性就会比较暗钝,就是不是很灵,会有这样的因果。

那么最好呢是戒和乘,乘就是教法的意思,戒和乘都比较急,但是在中品里面我们看到,这里中品往生的根性,都属于什么呢?戒急乘缓的人,就是只能以持戒的善根回向,所以大家在这里你看,才能够意识到这个戒律的可贵,这里叫修诸戒行,我现在有时候,很多时候也是确确实实喜欢成就别人来受持五戒,或者持一日一夜的八关戒斋,我觉得戒律咱们现在来讲太可贵了。戒定慧,戒定慧,我们现在有时候是光说定和慧,那么定有时候也够不着,就只讲慧,那么这个慧就是干慧,它不是滋润的,确实真正的称性流露出来的智慧,是我们口头的智慧,理解上的智慧。

所以说,现在我们这个戒律的认知,大家要知道戒律属于什么呢?属于轨则,有一个著名的文学家都说过,说你如果说就是只讲道德,一味地要说多么高尚,大公无私,但是你不提倡大家都要人人遵守轨则的话,久而久之这个社会就会走下坡路,甚至他说最后都成了伪君子了,我发现了现在佛门里面的伪修行就是从戒律上开始缺失的。

讲法,听法,说法,那么确实是好像高人一筹,记得很多,听得很足,但是他就是戒律上面他该回去,该干嘛还是干嘛,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业余生活非常丰富,所以你想想如果你这个轨则不讲,你的身心不清净呀,那么一旦身心不清净,你听法听得多了,只讲有利于自己的,去屏蔽自己找不着借口的,这样久而久之就会什么,变成伪修行。那么反过来,如果说这个社会,比较大家都不讲道德,但是只要我们去提倡轨则。

大家都要比如说要排队,不能随便吐痰,要讲公共道德,不能在这个公共场合抽烟,那么大家每个人都去做,每个人都去做的时候,自然而然就成了一个什么,良好的社会秩序。那么你再讲道德,大公无私自然而然就具足了,这就是我们就着世间法来讲戒律的重要性,为什么佛门这么讲戒律。所以说呢,这里你看这里还有一个讲到这个戒律的:受持五戒、持八戒斋,我们常说到戒为无上菩提本,那么这里讲到说的中品往生的资格,所要奉的行法,就是你修持主要是从持戒,以戒功德回向做往生资粮。

那么来看经文:受持五戒,大家都知道,那么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和饮酒,这是居士的五戒。那么持八戒斋呢,这个八关斋戒我们都知道他是一日一夜而受的,那么这个是为了佛特别为了想修出世间法,或者为了种将来出家的资粮,那么而设的一个这个一日一夜戒。其实很多时候,讲起来现在我们很多法会叫临时出家,就是短期出家嘛,那么现在短期出家有的法师在这个上面还有看法,就是比如男众还有七次,女众她只有一次机会,那你这个短期出家到底是不是出家呢?所以有的法师就折中说也可以短期出家,但是受的是什么戒?

是一日一夜的八关戒斋,而不是沙弥或者沙弥尼十戒,那就好像这里也就等于说这个调和了一下,因为什么呢?八戒斋呢是属于给有出世心的,有向往出家人生活的在家人受的,所以这里的话除去这个不杀生偷盗,这里就指的淫欲也不能,不是邪淫,而是不能淫了,那么饮酒和这个妄语再加上不着香花鬘,不香油涂身,就是这些化妆品呀,整个这些保养品,包括首饰等等这些,那么再不坐高广大床,不去歌舞倡伎,再加一条不非时食,就是过午不食,过午不食一直到第二天的太阳明相出了,明相出就是手张开看见了,这个时候就等于说到了这个期限了,可以吃东西。这就是八关戒斋是这个性质的戒,为什么叫八关戒斋呢?

因为这八条戒由此能够关闭我们生死门,所以这个八关斋戒呢,有七条戒一条斋,所以叫做戒斋,由于这八条可以关闭我们的生死之门,所以叫八关,就是这么由来的,这里讲到的持八戒斋具体就是指的这个,没有错。那么修行诸戒的话,就指的以五戒为根本,那么渐次戒我们还有出家人剃度以后叫沙弥沙弥尼,受戒了叫比丘比丘尼戒,包括咱们的菩萨戒我们也可以受,因为所有的戒里面就是渐次的一样一样的往上受,先从五戒开始,再从十戒,再从比丘比丘尼,但是这个八关戒斋和菩萨戒,在座的有受过菩萨戒的啊,这个菩萨戒今天早上不是居士林还受菩萨戒报名,这个菩萨戒是叫做顿立戒。

就是你其它的都没有受,可以直接受,所以这里的修行诸戒,就是这些所有的都包括其中了,只要你受持了戒,以持戒功德回向,就可以往生。以此善根,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那么怎么样呢?这里讲到有一条叫做:不造五逆,无众过患。不造五逆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持戒自然而然清净,不会造五逆的重罪。五逆是什么知道吗?就是把亲爹亲妈给杀了,或者说把圣人给杀了,阿罗汉给杀了,或者说出佛身血,那么我们现在最容易犯的一条,而且很多居士不小心就会犯,就是破和合僧,你不要以为这一条好像五逆罪离自己远,这个破和合僧好多人就有这个偷心,一不小心就会错,就是在僧团里面去挑拨,离间,闹这个不合,这是最麻烦的。

有这样的现象。所以大家知道,在这里面知道一下。这样的人,那么在大家来看: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赞叹出家,得离众苦。这是临命终时候的情形,这个圣人来迎接的就不一样了,你看,去的快慢也不一样了,这里你看是阿弥陀佛,与诸比丘了,这就没有菩萨或者天人菩萨,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这里是小乘根性,所以他发心所感的是小乘众来迎,是与诸比丘来迎。那么再一个就是说,他自己内心平常所修的法,所行法的这个水平所感得他就只能见到比丘的形象。

实际上这些比丘也全部都是清净海众。那么这个诸比丘,眷属围绕,放金色光,至其人所。这是又是佛又为他们说法了,说法的时候,这个小乘的根性,一般我们都知道小乘修的是四谛法。四谛法的第一个法就是知苦,他的厌离思想,厌苦的心非常浓。对于苦的这种了知,那么才能够赞叹这个修道之法是为了了苦的。所以他这个一定要了生死,一定要入涅槃,这个心急切,非常急切。而这里才讲到的说随顺他的根性,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法,这里都是属的声闻法,随顺他的法。那么再一个就是:赞叹出家,大家看到了吗?这里因为基本上这个中品里边修行的话,是以这个戒律回向。

那么赞叹出家,就是说出家的功德,出家的功德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在这里,你看善导大师就讲到说为什么说出家的功德?我们在种种的俗缘,乃至有家庭产业,乃至这样的这个情形里面我们去修行的时候,就跟在这个常在火中修一样。那么我们出家在这个道场里面修行,就跟说常在清凉室中修行一样,所以说,在家和出家的这种区别确实是很大。一般我们确实要得赞叹别人出家,不要阻止别人出家。

因为阻止别人出家有时候发的这个心就跟入大黑暗一样。那么成就别人出家就等于说造了一个人天眼目的功德。在这个《贤愚经》里面就讲到出家的功德有多大呢,说有一百个人,这个眼睛瞎了,如果说有的医生能够把这一百个人的眼睛给治好,另外再有一百个人,犯下什么罪呢?又有一百个人把人家的眼睛给挑了,把一百个人的眼睛给挑瞎了,那么这个时候呢,有人有能力解救他挑瞎别人眼睛的这个罪的这个刑罚,就是这样的人,他让一个是已经瞎了的人,他给治好。二一个,马上要惩罚他失去眼睛的人呢,他让他不受惩罚。

就这样的一个福德,他说都是有限的,远远不如能够出家的功德。为什么,就是因为这里指的,治好的眼呢是肉眼,但是出家是法眼和慧眼,它是不会坏的。所以大家这里你看讲到:赞叹出家,得离众苦。就是从这点来讲,确确实实,出家修行就像这个顺水扬帆坐着船一样,在家修行就等于说在旱地,在陆地上你坐着船希望船往前走,很难走得动。

那么下面再我们看看往生后的情形,这里有一点点要说的是什么呢?这个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迎接那么:行者见已心大欢喜,自见己身坐莲花台,长跪合掌,为佛作礼,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特别有一点点要说的是什么呢?莲花寻开。当华敷时,闻众音声,赞叹四谛。应时即得阿罗汉道。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者

这里有一点很有意思。大家翻回来看,这个上品下生者往生以后是怎样呢?一日一夜,莲华才开,对吧?那么这个中品上生者,反而是一旦往生了,莲花就寻开了,这是为什么呢?大家想想为什么反而中品上生都比这个上品的下生要莲花开的快呢?虽然他的教法,这里讲的还是小乘教法,那么上品是大乘教法。

但是这里的莲花就开的快,为什么?就是取决于他的持戒功德。就是因为他以这个持戒的戒香普熏而回向往生。就这个功德感得他的莲花就比上品(下生)要开得快,所以这里特别给大家说一下,那么首先生到极乐世界听到的众说法音,还是随顺着他原来修学的声音。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那么生了大欢喜,自己见到自己的身体坐在莲华台,那么合掌为佛作礼,还没有,就是说还没有,就是低头的那一刹那还在我们这,那么举头的那一刹那就到了极乐世界。

大家想想,就礼拜的那一刹那,拜下去的时候还在娑婆世界,等抬头的时候已经到了极乐国土,这多殊胜呀。这就是:未举头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往生到极乐世界,莲花开了以后,赞叹四谛法门,应时就证到阿罗汉道。证到阿罗汉道以后有什么功德呢?大家来看: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是名中品上生。

第一个功德就是三明,大家知道这个阿罗汉,今天我上午也讲过,阿罗汉是有大神通的,这里的三明六通就是阿罗汉具的神通,那么在六通里边还有一些共凡的功德,就是有的一些凡夫修行修的也能修出来这些通,在六通里边,你比如说有他心通、神足通,但是三明是什么呢?就是宿命明,天眼明和漏尽明,这个是不共凡功德,就是凡夫绝对没有的,一定是圣人证到阿罗汉才有的。

那么这些阿罗汉这些神通呢,本来如果依着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自己修罗汉道,你证到这样的境界是自己都没资格往生的,哪怕你证到了三明六通,你还是凭自己的力量往生不了。那么这里所有的都源于回向愿求生于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往生后他相续的教法还是能够得到三明六通。首先我们来看一下,三明的宿命明是什么东西?什么功德呢?就是能够知道过去宿世受生的时候,一件事一件事都能够知道。

乃至知道一生,乃至多生,自己生在哪个民族,家里边姓什么,给你起的什么名字,所经历的所有的事情,受是苦了还是受了乐了等等这些都知道,这叫宿命明。那么什么叫做天眼明呢?不但知道自己,而且看到所有这些众生呢,有情众生从这死了,又投生到另外一个世界,或者从六道中又到另外一个道,这就叫做天眼通。但是,不但能够知道这样,还见到自己和众生生的时候,死的时候,是因为什么生的,哪个业力牵引着,他又生到哪一个世界。

死的时候是过去哪个恶业牵引着他的命断了,是横死的还是寿终正寝的,为什么这样等等这些都一一明白,这叫做天眼明,明和通的差别。再一个漏尽明,就是知道自己和他人所有的烦恼都断尽了,这叫做漏尽通,但是能够知道漏尽了以后再不要去轮回生死了,这叫做漏尽明。明和通是有差别的。

也就是说,明的水平比通要高得多,圣人的功德,但是六通只属于凡功德也有通。为什么叫做三明,因为你得到三明这个功德以后都是以智慧为根本。有了智慧,才能得到这个功德。所以说这个三种能够对治我们过去现在未来的愚痴,无明愚痴,所以称之为明。下面再给大家介绍一下什么叫六通?这些都是知识,我们了解一下。

证到阿罗汉叫做无学。那么在阿罗汉之前都叫做有学,还是你应该学习。所以在有学的地步呢,如果没有漏尽的时候还叫做通。六个,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和漏尽通。那么这个天眼呢,就是见到六道众生在这死,在那死,受苦受的这些相,种种他知道,这叫天眼通。

天耳通就是能够听到六道众生心中所念的这些事的声音,他能够听得到。这个他心通跟天耳通是不一样的。他心通能够知道一切众生心中所想的。能够知道这些一切众生心中所想的,所缘的这些分别事他能够知道,这叫做他心通。天耳通,只能够知道这些众生心声而已,但是他心通就知道他心里的想法。

宿命通就是能够忆念自己过去多生的宿世所经的事。那么神足通,我们最可能了解的比较听得多,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显神通,主要体现的就是神足通,也叫如意通。神足通可以什么呢?变现种种神妙,可以飞行于山海之间,可以从这个入,从这个世界入,从那个世界出,那么还可以说从大变成小,从小化成大,随意变现,这都属于什么呢,神足通,也叫如意通,这是我们平常领略的最多的。

漏尽通就是断尽贪痴嗔的烦恼断了。这就是中品上生者,往生了以后即时应到阿罗汉道,具的功德,三明六通的功德。这里还有一个,具八解脱,八解脱大家听过吗?有没有听过八解脱的?八解脱又叫做八背捨,背就是后背的背,就是背着你不对着你,捨就是这个捨得的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还是舍的意思,有这个提手旁。

八背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八种背离了世间贪著、染著、分别的这种状态,清净状态,所以这里讲到的具八解脱。但是大家要知道这种解脱并不是真正的断尽了烦恼这种彻底的解脱,而是背弃了烦恼的一种趋向于清净地步的一个相对解脱,这叫做八背捨。你比如说这八种背捨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第一个,这比较绕口,大家了解一下,叫做内有色想外观色解脱。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说对自己这个色身还有贪著,那么为了遣除对自己色身的贪著,可是我们一般内观很难,就观察外境,你比如说观察外境,有些人死了以后,就观察他死了的这个色身。就像我们上次说的看天葬,那么由观察外在的这些青呀、瘀呀、坏烂呀、脓呀、胀呀等等这些想,你把他修成了以后就觉得说,我对自己的色身也相应的生起了这种感观。

就不会太执著,这就叫做内有色想,因为你内心对自己的色身还有贪著的想嘛,这叫做内有色想。所以为了断除对内色的想法,外观色,就是观察外界的别人的这种不净色。这样一种解脱叫做第一背捨,就是观察别人的色然后对治自己,令贪心不起。再高一点叫做什么?内无色想观外色解脱。

就是对自己的色身相对的背捨,背捨,背弃嘛,慢慢这种贪心愈来愈小了。但是你为了让它更加的坚固,这时候继续观外色的这种不净相,慢慢就让你对自己内色,令他的贪不是说让它淡化了,而是让它比如说伏在那里不现行了,这也是有的,所以这叫第二个内无色想。就是你对内色基本上贪欲已经很淡了,但是依然观外色解脱,还是依然观外色,让他进行牢固。

第三个叫做什么呢,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这就听起来特别绕口,好像没必要讲,我们了解一下,要不然你就不知道,这个观法是什么呢,就是不观不净色,只观察这个净光鲜白的清净相令贪心不起。说白了就是前两种是从反面来观,这一种就是从正面来观。就是我们平常说的修法,就比如说你要观想这个世界很苦,逼迫你要生出离心,那么还有一种观法说,你为什么把人想得那么坏,这个世界想得那么坏呢?处处都是自在,处处都是解脱,那这是又一种观法。

这个第三种观法就是观察这个清净的色,没有染著,于这个清净的解脱身中就是具足住,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清净状态中,相对住在这个状态。这就叫做净解脱身作证具足住,这是第三个。那么第四、五、六就好说了,就是我们的无色界的四重天,空无边处解脱,识无边处解脱,无所有处解脱和非想非非想处解脱这是第四背捨,五背捨,六背捨,七背捨。

背弃了烦恼,染著,贪欲然后趋向于相对解脱的一个清净状态。最后一个叫做什么呢?灭受想定解脱身作证具足住,什么意思呢,就是入了灭尽定。灭尽定以后,那么等住于无心了,名解脱,就是第六意识不起现行,这是八背捨里边最高的一种,那么要跟大家说一下,前三种属于什么?无贪善根,就是对治我们的贪欲。

那么四无色住,就是空无边处到非想非非想处这等于什么呢,就是等于说背弃了下界欲界和色界的染著贪心。因为无色界就是对身体没有贪著了,下界的话,我们欲界和色界都是对这个身体有贪著。那么最后一个灭受想定解脱就是背弃了所有的攀缘心。第六意识不起现行,就是不攀缘了,不起心动念了。

整个这八种我们统称之为叫做八背捨,在经文里面叫做八解脱。证到这样的法,了解一下是名中品上生者,下面我们再来看,中品中生者。大家来看:若有众生,若一日一夜持八戒斋,这是指的有众生,这个是对的,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那我们受八关斋戒,本来就是一日一夜的功德。

下面还有一句: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你看还是不忘回向愿求生极乐国。那大家这里就看到了吗?这是小乘里边的下善凡夫。前面的上品属于小乘里边的上善,这里属于下善。但是他跟中品上生相对,为什么要劣了一等呢,与前边相比较的话,前边受持戒律比较完备,相续时间比较长,但是这里时间很短。

你看第一个就是一日一夜的八关斋戒功德,那为什么这里还有一个沙弥戒和比丘具足戒也是一日一夜呢?大家要知道,出家沙弥和比丘戒它都是尽形寿,一旦受了就是发心准备这辈子受持,为什么这里还有一日一夜呢?有两种情况,一个没有福报,出家一天受了戒以后又还俗了,这就只有这一日一夜的功德,外在的因缘不行。我有一个算是师弟吧,在陕北老家他有一个寺院,那么年前的时候他跟我去五台山拜山,冬天,拜山的话把家里的这个道场里的事都给安顿下来。

他只收了两个徒弟,这两个徒弟也都是,一个四十多岁了半路出家,还有一个是年轻人,高考完了来出家的,家里不同意,是从哪里偷偷地跑到这个榆林出的。平常他自己在那照看调教了,等到他到了五台山没带他们俩,其中的一个就被家人给五花大绑就给骗回去了。怎么骗回去的?偷偷的就没有通知他们,就撵到这个寺院里来,敲门,早上,一早上就去敲门,敲门的时候这小和尚小沙弥还说,这是在干嘛的,问是谁呢?

不说话就只管敲。大家敲的急了以后说大概有事吧,以为是他的那师兄弟一块住在庙的,就把门关子一开,又钻到被窝里,以为是师兄弟过来他屋里来看他,结果所有的这七大姑八大姨就开了一辆车,就直接把他给用这个毛巾就五花大绑,衣服都不让穿就给押到车里面捆回去了,不让出家。这就是因缘不到,没有办法。或者是什么呢?还有比如说受持这个沙弥戒,比丘戒,他受了一天,受比丘戒一日一夜,还俗了的也有,这就是因为因缘福报不够。那么这样的功德也算以此功德中的功德。

大家想想。那么还有一些闻法比较晚,亲近三宝出家受戒以后,有的人,你比如说受了沙弥戒或者比丘戒一天以后死了,往生了,或者年龄大了,或者受戒以后突然间有定业不可转断命了,那这样的情形也算是以此功德中的功德,一日一夜,二十四小时。那么这里指的清净戒体就是威仪无缺。那么这样的光一日一夜这样的功德,只要他在受戒的这个时间段,就是一日一夜的受戒中他没有失闪,他肯定是清净受持的,发心也是正的。当然大家不要听了说这么好的事,那我就追求中品中生,我赶紧出家一天,受个沙弥戒,或者等到比丘戒,我去登坛受了一天比丘戒下来我就还俗吧。

反正往生资粮就够了,这是不可以的。为什么呢?他这里在发心和受戒的时候必须是你是正发心因缘,但是没办法,有不可抗的这个违缘出来了,那么导致你只有一日一夜的功德。所以说就是说要真心受戒,这个真心发心出家的。你不要说我出的时候就打算回,那不算。那么这样的一种功德,回向愿求生极乐国,戒香熏修,如此行者。你看戒香薰修,这就是戒的功德,戒的功德有多大呢?大家我们现在有时候发愿的时候受五戒,能够受菩萨戒,这基本上我们在家同修们常受的戒律。或者八关斋戒。

那么大家要知道,这个戒的功德,我们就拿这个五戒来讲,或者说出家戒来讲。这个出家戒在佛世的时候,就是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小国王,这个小国王他自己也是信仰佛法。但是他的习气很重,天天就是歌舞升平,通宵达旦地就去载歌载舞去玩乐。后来佛就观到他这个小国王只有七天的寿命,马上就要这辈子就要舍报了,再活不了了,因缘到了,大限要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是看到他跟这个阿难,就告诉阿难说,你跟这个国王有缘,你去度他去,就告诉他只有七天的时间了,你让他发心出家受个戒。

结果阿难去度这个国王的时候,这个国王一听,你看那个时候的人信仰因果,对佛有绝对的信心。他听了说他还有七天的寿命,他说没事,说还有七天呢,那我再玩一段时间,说再玩一天,度过了之后说还有六天呢,再玩一天,最后说没关系等我玩到六天以后我一定出家。结果只剩七天了他又玩了六天,又玩了六天最后一天,他端身正念,舍了俗世的这种吃喝玩乐,跟着这个阿难出家受戒,一日一夜,果不其然死了,死了以后半夜天人,他就投生到天道,怎么投生到天道的?

就是这一日一夜的功德,投生到天人到忉利天,身具光明,作为天人的形象,来了以后向佛合掌礼佛问讯,感恩佛陀让给他这样的机会,让他免堕三途生到天道,做忉利天的天人去,这就是出家一日一夜的受戒功德,就这么大。你看前六天还在那尽情地吃喝玩乐,这就是受戒功德,大家要有信心。那么为什么这里叫做威仪无缺呢?佛门里面讲到说你要戒律清净,这个三千威仪清净,威仪有三千,我们通常说的三千威仪,怎么算出来的呢?这是就出家人来讲的,因为你一个出家人的身形,随便出去都可以度化众生。

所以它就是出家人的戒律一共有二百五十条,这二百五十条戒律你得二六时中,就是行、住、坐、卧这四种生活状态下,你得时时刻刻的持这二百五十条戒。所以在这四种状态下都持二百五十条,四个二百五十就是什么?一千。一千个戒律以后,再加上菩萨戒里边,菩萨戒里边三聚净戒,就是指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度化众生戒叫饶益有情戒。那么这三个戒里边,再乘以一千,三乘一千就是三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千威仪。在这样的戒香熏修的情况下,这个行者,大家来看,他往生时候的情况:命欲终时,见阿弥陀佛,与诸眷属,放金色光,持七宝莲华,至行者前。

这个时候不是与众比丘了,就是与诸眷属了。那么很可能阿弥陀佛旁边的这些眷属,跟这个往生者原来也有缘。你看这里面讲到有沙弥戒、比丘戒的话,很可能其中有他的同修道友。放金色光,持的是七宝莲华。这是从极乐世界而来的情况。那么往生者的情况是怎样的呢?你看至行者前以后: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赞言:善男子,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这是往生者听到空中有声赞,为什么这里叫做随顺三世诸佛教故呢?大家考虑一下,思考一下,不要把脑子僵在那光听,听得待会儿又睡着了。

到底这里讲到随顺三世诸佛教故,为什么这句话只在这个中品中生里面出现?在中品里面出现,为什么?随顺是什么意思?随顺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依教奉行呀?就是听话,随顺三世诸佛教故,三世诸佛的教,是什么教?迦叶佛讲的时候,过去的迦叶佛有一偈言叫做什么?一切恶不做,能奉行诸善,自净其志意,是则诸佛教。是什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什么?你们听了半天就没听出来吗?咱们这会儿在讲什么呢?讲什么的功德?你们在想什么呢?在想什么?在念佛是吗?这里随顺三世诸佛教故,就是十方三世诸佛所有的教法都是以戒为核心的。

赞叹他就是持的戒。这个戒经里面有讲过:过去现在诸世尊,能胜一切忧,皆共尊重戒,此是诸佛法,就是讲的能受持无犯的就是最大的随顺佛所教。所以这里讲到赞叹说如汝善人,随顺三世诸佛教故,我来迎汝。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行者就自见坐在莲华上,莲花即合,生于西方极乐世界。

在宝池中经了七天,莲华乃敷了。这个时候就差了一点了,就是七天以后莲花才开了,华既敷已,开目合掌,赞叹世尊,闻法欢喜,得须陀洹。也就是说,七天花开了以后,他听到阿弥陀佛给他讲法,他喜欢赞叹,就能证到什么?证到初果,经半劫以后才能够证到阿罗汉,半劫的时间以后成阿罗汉。这里初果就是,七天以后证初果就等于说逆流了么,逆生死之流了,预入圣流了,这是这样一个往生行者。那么这一段里边我们要了解一句话,大家再提几个问题,我们来思考一下,要不然你们都快睡着了。

行者自闻空中有声。那么这个行者他见到阿弥陀佛,这是用眼根见到了阿弥陀佛的色身。那怎么用耳根听到阿弥陀佛的声音,是怎么听到的呢?怎么用耳朵听到佛的声音?难道佛真的张开嘴就跟咱们人一样的说话吗?怎么听到的?这是一个秘密,我们每天读经的时候一开始都在讲,如是我闻。你悟去吧,我也不跟你说了。

如是我闻,就能够悟到为什么这里行者自闻空中有声。这就是如是我闻的功德。好,那么我们再来往下看中品下生者。中品下生者,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孝养父母,行世仁慈,此人命欲终时,接到这一点,遇善知识,这是一个决定的条件。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法藏比丘四十八愿

你看,这讲到中品的下生的人,这个时候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大家看到了吗?这里可不是说若有众生。是只讲到善男子善女人,那就说明只是世间善里面的善。那么这定位要看一下,就没有提到戒行,只是说世间的一个善。大家看中品下生的时候,他的正机,也就是正对的根机是什么呢?什么形式?只是善而已。你看两条:孝养父母,行世仁慈。那这里孝养父母,行世仁慈,说白了就是暗合我们经常讲的人伦常理,只要你把世间的作为人的一个行为能够保证,作为人的一个道德你能够表达就可以了。

就这么一个叫做善男子善女人,以这样的善法都没有受戒功德,只说你在世间你是一个好人。这个人好,善良,真诚,正义,能够帮助别人,对父母孝顺,对一切人都没有生这个恼乱心,就这样的人,就可以什么呢,在临终的时候,这是主要的问题了,在临终的时候得遇到善知识为他说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事,也要说法藏比丘阿弥陀佛因地四十八愿度众生的功德,所以大家想千万不要以为说善男子善女人,世间的善良就可以。善良的话,那孝养父母,孝养父母是属于什么?大家听过一个词叫做,叫什么?三纲五常吗?三纲是什么纲?

对,君为臣纲,夫为妻纲是吗?最后一个就是父为子纲。那么这里讲的孝养父母其实就是笃行了父为子纲。我们后来的话都觉得三纲五常这些,什么五常就是世间的仁慈。你看孝养父母其实就是说的三纲。这个行世仁慈就是说的五常。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里边,仁为五常之首,他讲到的行世仁慈。

只要这样能够做到的,那就说明他只是一个君子心性的善良品质,但是你在临终的时候,如果你遇到了善知识为你说这样的话,你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大家看到了?所以我们在这一点来讲,大家都要发心,为什么老给大家讲信愿呢?

这里的关键点可不是说一个善人就可以了,主要是他得临终能够遇得到善知识,为什么我们说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就是你的福慧要够。你的福慧不够,临终善知识遇不到,这里条件临终要遇到善知识,问题是你善知识遇不到怎么办啊?善知识遇不到倒也就罢了,可能你的平时心性上还有信愿。问题是到时候来了恶知识了怎么办?毁乱你的信心,干扰你的心力,在这种情况下你业障现前了怎么办?

那么明明见有的人念了一辈子佛,走的时候还要吃肉,他就想吃肉什么都不想干,这就业障现前了呀,当然吃肉也能往生,问题是你这个时候你最后的业障让你会突然不信净土,很可怕呀,突然不信净土。

所以为什么我们说,平时蕅益大师说的,平时得有七天的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要训练这个一心不乱。就这念佛呀,如果平常没有讲到这个至诚心、深心的话,那么你临终的时候我给大家说,如果临终退心,决定是平时的这个至诚心、深心和回向发愿心出了问题,肯定平常不到位,要不然就是伪劣的。

如果你平常这个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到位的话,绝不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有时候我们也看这些同修们,到最后走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尽形寿对极乐世界可能从来都没有过真实的感觉。我们最害怕就是喊了一辈子口号。所以这点讲到说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亦说四十八愿,但是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譬如壮士,屈伸臂顷,是怎么意思呢?闻此事已,就是你要生起决定的信心,很欢喜。那么突然间在这个时候,你命终了,那么就带着这一念的欢喜,你就跟那个壮士,就是跟睡觉的人突然间伸个懒腰一样,打个喷嚏一样,即生西方极乐世界,就这么简单就往生了,你看这个功德,这个利益有多么的大,那么在这个时候,经七日已,但是也看不到阿弥陀佛,因为功德确实不够,只能够遇到观世音及大势至,说实在的这也就够本了,因为见到观世音菩萨见到大势至菩萨必然就要见阿弥陀佛,只是迟早的事。

这个时候闻法欢喜得须陀洹。那么过一小劫,成阿罗汉,这就不是半劫了,是一小劫,一小劫成阿罗汉,所以是名中品下生者。大家想想,闻此事已,寻即命终,这得要有多大的就是说这个机缘性啊?所以我们讲到这里呀,告诉诸位,能够到这种地步,凭的什么?全凭宿世的培植,在临命终的时候能够碰到这个出世法,能够听说有佛,能够知道有佛国,能够发起愿力。那么大家想想,这得多难。所以我们仔细再把这个一部经典,从正面这样往下捋一遍。

再从这个,讲到这个地步再往回观一遍。你们好好想想,这十六种观法,到底是前面难还是后面难?到底是前面容易还是后面容易?那我们讲着讲着我们的态度是,前面凭自力这样去观法太难了,这个十三观里面的前十二观最难。那么次一点的,第十三观稍微容易一些。后来讲到三辈九品,那么上品的三生条件高。中品的三辈条件次一点,你看到了中品的下生的时候已经简单到这个地步了。到底是越来越难,还是越来越简单?好像讲着讲着突然间换一个角度觉得,实际上是什么呢?越来越难了。为什么?你能够碰到这样的根机,这样的到这种地步还能够往生。凭的什么?全凭四十八愿,化难为易。打个比方吧,你们北京吃炸酱面吗?

下了一锅面条,下了一锅面条,你开始捞的时候,拿筷子去捞对吧?拿筷子去捞的时候,一筷子捞的多,再一筷子捞的还不少,慢慢的大家要知道,这面条会断。那么再捞的时候呢,断的面条就怎么样?就不好捞了。知道吧?这个时候不好捞的时候最后还能捞起来,比如说半根面,还可以捞。那么最后只有这么一小节一小节的这些小段段的时候,你筷子根本就拿不起来的时候怎么办?

就只能用笊篱捞了,四十八愿就是笊篱,知道吗?一开始面够的时候它也可以去捞,最后就剩了半节面了,还去捞,最后剩一小段了,筷子基本上捞不起来了,不可能捞的时候它还能捞。那你说这么点面都被捞出去被吃了都被用上了,这么一小段的面,它都起了作用了派上用场了,这得多难呀?这就是我们现在讲到这里,后面还有下品的三辈的话,那就真是难中之难无过此难了。所以说你想想,最后的这些到底我们说哎呀四十八愿,为什么说痛彻心髓慈悲呢?就如同捞这些面条一样,他能把根本不可能捞的他都捞出来,那你说这到底是难了还是易呀?

对。换个角度我们说,临终的时候能够逢到这样,真是说一时千载,千载一时。难逢啊!太难得了!所以我们说净土法门就这样的奥妙。你说它难易它这般容易,但是隐藏的是极其艰难。你说它极其艰难,它就被这般容易给带起来了。就很容易就搞定。他可以把筷子换成笊篱,就可以了。所以大家想想,虽然这个待遇比较差一点,但是能够遇到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虽然没有见到极乐教主。但是,哪怕见到西方,这还见到二圣了,见到西方一圣也行。听说法音了以后,就能够得预流果,最后一劫以后证阿罗汉。这叫做中品下生者。最后一句:是名中辈生想,名第十五观

那么通过今天的这一段中品三生,我们就可以得知,特别是下生中,我们就要知道弘扬净土法门的意义有多大。你看临命终时,遇善知识为其广说阿弥陀佛国土乐事和四十八愿,那大家想想,我们不要等到临命终的时候,放开了去给别人说。你就得知道说弘扬净土法门的意义太非比寻常了。我们真的得去介绍阿弥陀佛,去给别人讲解四十八愿。让他把这个生前的福德都转成往生的业因。

你不必等到临终的时候呀,你有的时候我们多一句嘴,就有可能让一个众生,这个不知道还要轮回多少生的凡夫,马上就什么呀,突然间转变法界的大因缘,这辈子有可能就往生了。所以大家想,为什么说弘扬净土法门这样的重要,特别是在我们这个现在已经没有长面条了,连半节面条都没有了,一个个都是这么短的段,那你要跟大家讲,你要一定要相信这个笊篱。

就往这个笊篱里面钻,不是你使力,是笊篱使力把你捞出去。确确实实这个,你别说这个命欲终时,给讲解佛法给开示太重要了。我们临终关怀助念,不是也要得敲引磬给他开示。你看我在备课到了这一段的时候,我就想起一个过往的事儿,这事儿我确实很久了都没有,就没有记忆了一样,昨天写的时候才突然想起来,那会儿读本科的时候,就是常去放生。在哪里放生呢?

去门头沟放生。门头沟水闸,门头沟水闸那会儿那就结缘结的,有一些就是跟门头沟那边的居士,碰面碰的比较多,所以他有一些居士就跟我们一起一块常放生。我印象特别深就是有老两口,那会儿其他的居士都叫他们好像一个叫大爷,一个叫薛姨,她姓薛。老两口这个老爷子性格非常耿直,你就说什么是什么,那么老太太,看上去精气神非常好,很年轻,他俩都不像老伴。好像差岁数差十几岁一样。那我们常去跟着一起放生。我记得有一年我回普陀山的时候他们俩也旅游出去就旅游到普陀山,我们在南海观音大佛那还碰着了,怪得很。

可是回了北京以后,突然间无常显现,这个薛姨就是这个女居士,内脏里边,我不知道是哪儿什么地方来着,突然间诊断出来是什么?癌症。那么得了癌症以后,就等我再见她的时候,整个这个形状都变了。人都垮了,去寺院里边那会儿见了我一次,当时还刚刚检查出来,我能感觉到他们那种大恐怖心,可是还是强撑着,因为毕竟学佛放生嘛。那个时候她净土法门还不是特别相应,总归是常就是积累这个放生资粮。还可以说没事儿,我肯定不怕,咱们是佛弟子,有佛菩萨保佑等等这些。那么第二次的时候再有另外的一个居士去叫我去他们家的时候,我就知道已经不行了。

那那次正好我那会儿,大家现在看碟片上我们讲的《佛说阿弥陀经》就在那个时代讲的。当时我正在讲这个《弥陀经》。那我去的时候天天讲经,就记了些什么,就大概捋了一下,就只把这个《佛说阿弥陀经》捋成信愿行,就等于说坐在他们家呢把《弥陀经》就给她一个人讲了一遍。我也不管她听懂听不懂,反正就在那给她讲,情真意切地讲。听完了以后,她的力气已经很弱,就躺在床上,就等于,很瘦很瘦了躺在床上,就一口气没断。讲完经以后,又把老爷子给安慰了一下,那个老爷子到现在还活着。

性格特别耿直,就是别人说什么,说好!就是这样一个人。讲完了以后又过了几天,有一天我记得是应该是中午的比较确定,有可能也是晚上,但是这个我不能确定。做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梦。梦见什么呢,就是梦见还在他们家,还在她躺在床上病床上的那个卧室里面,但是我就在客厅,我在他们家的客厅,这里还是佛堂,她呢,我就眼巴巴地就是非常清楚,这个场景我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就是眼睁睁地看着她还躺在病床上,她的那个躯体,就是又瘦又黑,就是等于说病殃殃的那种,非常难受,就躺在那个床上,还在那躺着,枕个枕头,还能看见头。

但是她的另外一个身体,就是活灵活现,又像原来一样灿烂的笑容,这个色身非常饱满的,就从那个床上就跟魂牵出来的一样,就从那起来,从那个卧室,把门开了口出来,还又朝里边瞭了一眼,跟我笑一笑,就从这边走。这是我现在还清清楚楚记得。当时这个事儿,我那会儿还没有开始讲经,也不怎么爱说神叨的。就是把这事就这么过去了,你看昨天备课写的时候想起来。

当时我就想想,现在想想,原来她对净土法门,还不是甚相应,就那次我给她讲了以后,她自己躺在那没力气,她说:哎呀,好的师父,我一定要念佛,就求往生吧。放下了就往极乐世界走。所以,你看她走的就是至少这个梦里边她走的是非常利索,笑一笑,就从那个尸体上,就跟电影的特技手法一样,清清楚楚,就从那起来,一个身体走出来,另外一个病体还我眼看着她还躺在那床上。

这是我自己人生中亲自经历的一例。那我想纵然就是最次的她也生天了。而且我觉得她往生极乐世界的可能性非常大。特别是昨天的时候我对她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原来一个梦就这样做过去了,特别清晰,这个梦。这就是说,临命终的时候,虽然算不上什么这个大善知识,但是就把佛说的《弥陀经》就这么给她讲了一遍。就在那个需要的时候给她讲了一遍。

由于她在正需要的时候讲了一遍,因缘一具足,一发心,寻即命终,就跟壮士屈伸臂顷。你看,一恍惚就走了,就这么简单,所以往生很简单,往生也很简单,一念之差而已。希望我们不要尽量等到临终的时候才遇善知识。尽量自己给自己做善知识,然后也对别人做善知识。当然也不要等到临终的时候才给别人作善知识。多多弘扬净土法门,多多劝说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好,今天就到这里,请大家合掌。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好,阿弥陀佛。

0:00 / 0:00
观无量寿佛经1
观无量寿佛经2
观无量寿佛经3
观无量寿佛经4
观无量寿佛经5
观无量寿佛经6
观无量寿佛经7
观无量寿佛经8
观无量寿佛经9
观无量寿佛经10
观无量寿佛经11
观无量寿佛经12
观无量寿佛经13
观无量寿佛经14
观无量寿佛经15
观无量寿佛经16
隐藏音频列表
播放音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在哪里与存在的根据

我们这个世界被称为「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

净界法师: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禅观与净土,它的重点就是把大乘的禅观跟净土的念佛做...

一心不乱须到什么程度才能够往生

问: 为何忏公师父常常在佛七法会的时候,鼓励大家要证...

人们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

普通人都以为成佛是件难事,其实并不难。佛和众生都是...

对娑婆的爱取调伏到最低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

修持名念佛法门的四个要求

佛说阿弥陀经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大安法师:心情浮躁时如何通过念佛求得安宁

问: 我自己的一个问题,我心非常浮躁,怎么都静不下...

「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理解

问: 《坛经》中说: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如何...

【注音版】雨宝陀罗尼

雨宝陀罗尼...

梵网经菩萨戒本

【依东林寺版本】 (举香赞)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

佛说四十二章经

昔汉孝明皇帝夜梦见神人,身体有金色,项有日光,飞在...

佛说出家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毘舍离国。食时到,入城乞食。时毘...

一边挣扎,一边念佛

我每天功课不缺,礼佛,诵经,念佛,出了佛堂念珠也抓...

危难时才显现出修行的真假

唐朝的船子和尚开悟后,每天都在溪边摇橹过渡,然后有...

妙莲法师:想当法师先念佛

印光祖师常劝导人,出了家若是想当法师,那就要先好好...

人不成功有五个原因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那就请看看以下五点...

【佛教词典】德用

宋代临济宗杨岐派僧。婺州(浙江金华县)人,俗姓戴。...

【佛教词典】结界

梵语 sīmā-bandha,或 bandhaya-sīman(音译畔陀也...

赵朴初《宽心谣》

赵朴初先生92岁时写了一首《宽心谣》,读来发人深省:...

学佛应重视威仪的训练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

什么叫涅槃?大小乘涅槃有什么差别?

我们再看看什么叫涅槃,涅槃,梵语,此云寂灭、无生。...

坎坷命运如何才能得到改变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人都想平平安安...

缘是我们多生多劫积累而来的

阿弥陀佛因地修行做法藏菩萨,在这个世间发愿修行,而...

你供养地藏菩萨像,出入都有护法神护你

【世尊。我观未来及现在众生。于所住处。于南方清洁之...

出离三界必须要做两件事情

如果我们有志于了生死求生净土是一个出离三界的,你对...

修唯识止观的三个重点

生命的相貌虽然是森罗万象,但是从唯识学的角度,把它...

偷来的享受

宇宙间各类的众生,有各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人有富贵...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

四十八大愿——(第27愿)万物悉皆殊特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一切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

恶业要使它消除,善业要使它增长

善业力深难造恶 大家要勉力多修善业,善业深了,往昔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