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界法师  2020/06/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

净土念佛法门它的特色,是一个他力门、果地教,也就是一般我们说的本尊相应法。既然是一个本尊所加被的法门,所以整个修学的目标,就是达到感应道交,因为你没有感应道交,你就不能启动佛陀对你的加被。但这个感应道交值得我们说明的就是:净土的感应道交跟外道的感应道交是有所不同的。

外道的感应道交:它是心外求法。你看:外道他们的感应神通,你一听就知道是向外攀缘的,好像你自己都不要做准备,完全靠外在一个强大的力量,来主导你,它要你活你就活,它要你往生你就往生,佛教没有这种思考。那你这样子讲不是心外求法嘛?离开一念心,有一个真实的法来主导你,这是标准的外道——道在心中之外。

净土宗的感应道交:正如《华严经》说的: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垢净,菩萨影现中。

你的心准备好了,佛陀就显现在你的心中,你有一分的准备,佛陀显现一分的力量;你有三分的准备,他给你三分的加持;你有十分的准备,他给你全部的加持。这才合乎佛教的缘起论,就是一切唯心造。

所以我们修净土的人,不要修到最后像外道一样,老是心外求法,弄到自己邪知邪见,结果一事无成。你那个是方法错误的!

整个[净土宗],你不要管是十万亿佛土、二十万亿佛土,那跟你都没有关系。重点是——你那个明了的心中,你把资粮准备好了没有?关键在这里!跟佛陀那个多远都没有关系。

在本经当中提到,我们要准备的资粮有两个:一个是忆佛,一个是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这个见就是感应。忆佛主要是一种智慧门,一种内心的观照;念佛是一个禅定门,心中的专注;这两个缺一不可,就像眼睛跟脚一样。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为临终的病人指一条路

宋代有个荆王夫人也是站着走的,有人神游极乐世界,还...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阿弥陀佛为什么不示现,让大家生起信心呢

问: 我学净土法门,也念佛。我觉得如果阿弥陀佛能经常...

极乐世界的往生者有重量吗

问: 佛经中有描述,极乐世界的地面有落花,诸上善人踩...

助念对往生西方起什么作用

问: 助念对于往生西方到底起什么作用? 本源法师答:...

把心真正放在佛上面

念佛是靠我们的信心和愿力,心清清净净地念,是要把心...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第一 佛在王舍国灵鹫山中。与...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

劝发真信 念佛三昧。其来尚矣。自远祖崛起庐山。肇兴莲...

吃荤者开始吃素后容易有饥饿感该如何解决

由于肉类较不容易消化,滞留于肠胃道时间较长,因此较...

时到时担当,没米就煮番薯汤

在我的家乡有一句大家常用的俗语:时到时担当,没米就...

在寺院上厕所要注意哪些问题

进厕所后,须三弹指,提醒坑中啖秽鬼,及时回避,这样...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

【佛教词典】阿罗汉果

【阿罗汉果】 为声闻四果之一,如来十号之一。又作阿卢...

【佛教词典】硕法师

唐代僧。生卒年不详。擅长中论、百论、十二门论,著有...

有四种人不属于净土所摄之机

观机逗教,真实不虚。净土一法是何种根机的众生得以信...

慧律法师《感受错误就会增添烦恼》

信徒问:师父!什么是开悟? 开悟,就是找到真正的生...

乖,听话

在一个念佛堂讲课,一个居士向师父诉苦:丈夫生意忙,...

【推荐】心地行为决定其相貌

譬如慈善有德之人,心地行为,悉皆正大光明,故其相貌...

家里供奉的佛像一定要开光吗

很多人问我,家中供奉的佛像是否一定要举行开光仪式,...

金钱,用了才是自己的

从前,有一个人很会做生意。他知道什么样的东西是适宜...

几位高僧大德对「念佛数量」的开示

善导祖师: 欲生净土,唯须持戒、念佛、诵《弥陀经》...

净土易往而无人,病根在于缺乏厌离心

我们看到一些同修,如果生活当中碰到一些挫折了,或者...

拜佛的两大误区

我每天住在普济寺,这是普陀山的首刹。那我们自古以来...

缘起性空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