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蕅益大师  2020/11/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

五戒即五常,不杀即仁,不盗即义,不邪淫即礼,不妄言即信,不饮酒即智。所以在天为五星,在地为五岳,在时为五行,在人为五脏。天有五星,地有五岳,时有五行,方生育万物,人有五脏,方成立色体。然五常秪能为世闲圣贤,维世正法。而五戒则超生脱死,乃至成就无上菩提,以儒门但总明戒相,未的确全示戒体故也。

何名戒体,谓吾人现前一念良知之心,觉了不迷为佛宝。佛者,觉也。儒亦云明明德,而未知明德,即现前一念本觉之体,明明德即现前一念始觉之智,依于本觉而有始觉。以此始觉契乎本觉,始本不二,名究竟觉,故此心性即佛也。

吾人现前一念所知之境为法宝。儒亦云,范围天地,曲成万物,而未显言,内而根身种子,外而山河国土,天地虚空,乃至百界千如,种种差别,皆是现前一念所现。故此心相,尽名法也。

如此心外无境,境外无心。于其中闲,无是非是,心境和合,从来不二,名和合僧也。儒亦云,万物皆备于我,而未了物我同源。故此三义,皆未的确,况圆显无剩哉。

十方三世一切常住诸佛,无不彻证我一心三宝而成正觉,所说一切常住法藏,无不诠显我一心三宝而成真轨,所化一切常住圣贤,无不观察我一心三宝,而成二利。一心是理,常住是事。一心是性,常住是修。性修不二,理事不二,三宝圆显,的示知归。一心既彰,五戒斯具。

所谓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而悲愍仁慈即是佛,所缘之正报即是法,心境不二即僧,故不杀,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依正,而奉公守义即佛,所缘之依正即法,心境不二即僧,故不盗,方为归依三宝也。

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而清心寡欲即佛,所缘即法,不二即僧,故不邪婬,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正报,而诚实无妄即佛,所缘即法,不二即僧,故不妄语,方为归依三宝也。现前一念,能缘一切旨酒,深恐昏迷即佛,所缘酒即法,不二即僧,故不饮酒,方为归依三宝也。

若以归望戒,三归为能持,五戒为所持。若以戒望归,三宝为所归,五戒为能归。念念之闲,圆显法身向上,如如不动,则端拱太平,若动着则祸生不测矣。蕅益道人,已为劬菴彻底拈示了也,还信否。信则稳步归舍,疑则一任别参。

《灵峰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蕅益大师文章列表

「不动念头」是全世界最大的力量

这里所要诠释的观念,就是《楞严经》一再强调的一个观...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

觉树根株。教门头首。 此一心法。诸佛成道之本。菩萨悟...

如何面对人生毁誉得失而不动心

我们每天打开报章、杂志,可见舆论纷纭,人生百态,大...

圣严法师:空性与孤独

心与物质真实存在吗?如果仔细去分析它们,我们就会发...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原文】 观经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凡忆佛,念佛,...

心物俱非,除之益患

道吾宗智圆寂前,对弟子说:我心中有一物,许久来一直...

解脱名利束缚,唤起心中阳光

有一则故事说:从前有一位酷爱音乐的国王,派人去请一...

圣严法师:如何做到「境随心转」

问: 社会环境意见纷乱,我们常常「心随境转」,局势...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注音版】华严经净行品

(印光大师校印本)...

佛说十善业道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娑竭罗龙宫,与八千大比丘众、三万...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放弃主宰权,你才可能往生净土

诸位,你知道我们佛法里面的修行,这个善根有什么好处...

佛号要念出一个味道来

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蕅益大师说:没有平时的正念,绝无...

出家之后的事更多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来出家,你若没有个主宰,还是会入邪...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内心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拥有强大的内心,可以更坦然地...

【佛教词典】爱罥

(术语)爱者贪爱,罥者罥罟。谓愚痴之人,罹贪爱之罥...

【佛教词典】邪行

【邪行】 p0670   瑜伽八十六卷二十三页云:复次由四...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信佛都还要还债,不要退善心

我们修道建立信心之后,学佛有种种困扰,使你丧失信心...

红豆的营养

吃了半辈子红豆,你知道红豆都有啥营养吗?有人用红豆...

只有工夫,不存工夫知见,是名真心

参禅人,由散乱心,参到有心,只有参禅心,无妄想心。...

世智辩聪与般若智慧

世间人书念得多,接触的事物多,看得多、想得多、观念...

上报四重恩,是哪四种恩呢

在回向时,大家常念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这四恩是...

夏季吃肉不如吃豆

毛豆是膳食纤维之王。 毛豆既富含植物蛋白,钾、镁元素...

贪利养的提婆达多

佛陀在王舍城弘化时,阿阇世王非常恭敬提婆达多,除了...

淫欲心的对治方法

男子欲重,女子情重。情与欲是学佛修行中两个很大的障...

出家人不求名利,但名利自然也会跟着来

出家人不要喜欢衣、食、住充足,若贪享受则容易懈怠。...

我们栽培往生的力量,必须要不可破坏

佛陀这种权实二法的操作是怎么回事呢?是唯佛与佛乃能...

有情众生的四个层次

佛教讲,人是有情众生,甚至一切有情识、有生命的众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