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2021/10/13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丛林参学中的警策格言

自古以来,丛林即是十方人士聚集之所,过去中国大陆的四大名山、四大丛林、四大禅林,乃至八大宗派都各有其根本道场。

在这些丛林道场中,不但年龄有老少、学历有高低、年资有深浅,甚至有智愚贤不肖等。平日所居住的人数总在百人至千人以上,在求道参学的生活中,流传了一些丛林术语,这些术语能作为警策的格言,也能让我们了解丛林参学的情形。兹列举数条如下:

1、要受华山戒,扁担绳子随身带;打了上堂斋,吃的臭咸菜;出了灯油钱,蹲在黑地拜;要受华山戒,必须要忍耐。

过去,宝华山是全国传戒道场,出家僧众有三分之二皆受宝华山戒,每年传戒两次,每三年传一千二百人的罗汉戒期。由这首打油诗,不难看出戒子在丛林中求受戒法的发心。

2、金山腿子高旻香,常州天宁好供养,焦山包子盖三江,上海海会哩拉腔。

金山寺即指江天寺,与高旻寺、天宁寺同为临济三大丛林。在金山寺禅坐要有一双柔软耐久的腿子;高旻寺坐香时间最长;天宁寺供养最丰富;晚香禅坐的点心,以焦山的大包子最有名;海会寺的规矩最为散漫。

虽仅是短短几句话,却道破各道场的宗风,可作为学僧们参学的参考。

3、衣单二斤半,洗脸两把半。吃饭四句偈,过堂五观想。

学道者所拥有的衣物,加起来只不过二斤半重;洗脸所使用的水,刚好可以弄湿两次脸,可谓极尽简朴。吃饭前要合掌念诵四句偈,并且食存五观,表示修道者是为办道修业才接受供养,这是受食的态度及修持。

4、有理三扁担,无理扁担三。

以无情对有情,以无理对有理的教育手段,不外是用“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的方式来接引学僧。故在丛林无是非的前提下,必须承受三扁担、扁担三的洗链。

5、把眼睛收起来!

在丛林求学时,纠察老师对学生们好奇的东张西望,总会喝斥著“把眼睛收起来!”提醒大家不要被外面的色尘迷惑,须专注于内心的用功。

6、生姜长在树上,皂角生在地下。

一般来说,生姜是长在地上的,皂角是生在树上的。如此考问,是对参学者功夫的勘验。

7、未供先尝三铁棒,私造饮食九铜鎚。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

食物还没有供佛之前就先偷尝,会挨三记铁棒;私自煮东西吃,要打九铜鎚;说明丛林生活的严格。平时吃饭须做五种观想,能如此,即使是钢铁也能消化;反之,滴水也难消受。

8、吃现成饭,当思来处不易;说事后话,唯恐当局者迷。

每一顿饭,都是经过农夫耕作、工人制造、商人贩卖,同时还要结合水份、土壤、阳光、空气等宇宙间所有的因缘、力量,才能成为饭菜让我们充饥填饱,吃饭时,怎能不感恩忏悔呢?“祸从口出”,平时说话须谨言、莫论他非,以免引来纷争,懊悔不及。

9、佛观一粒米,大如须弥山,若人不了道,披毛戴角还。

一粒米是积集许多因缘所成,其功德大如须弥山,除了要惜福,更要精进于道业,否则信施难消,来生恐将作牛作马来偿还。

10、大众慧命,在汝一人;汝若不顾,罪归汝身。

禅堂中修行的规矩、法则,都靠维那领导,故言大众慧命所系;维那必须好好维护,倘若执行不力,就是维那的过错了。

11、生死事大,无常迅速;珍惜光阴,时不待人。

这句话大都书写在禅门的钟板上,时时警惕参禅者要珍惜光阴,精进办道。

12、堂口之内,只准两张半口。

“两张半口”在佛殿、斋堂、禅堂等堂口,各有所指。在佛殿中,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香灯殿主约半张口,意即小声说话。斋堂里,大和尚、纠察师各一张口,行堂师半张口,意即行堂若为公务所需,发言要轻声,并且只能简短一、二句。禅堂里,主七和尚、维那师各一张口,悦众师则半张口,意即禅堂中除了和尚、维那开示所需,悦众师说话也应小声,不可干扰他人。

丛林殿堂是非常庄严静穆的,不能有闲言杂话,除了“两张半口”外,其余皆不可随意发言,如此,不但彰显丛林纲纪,断绝是非,同时也清净僧团,成就道业。

13、五堂功课,钟板齐全。海单集众,道风远播。

五堂功课不缺,钟板齐全的道场,始称“丛林”,也才能让求道者钦慕参学。

14、描述威仪举止的,如:

·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

·照面铛子,平口引磬,合掌木鱼,平胸铪子。

·举佛音声慢水流,诵经行道雁行游;合掌当胸如捧水,立身顶上似安油。瞻前顾后轻移步,左右回旋半展眸;威仪动静常如此,不枉空门作比丘。

·眼观四面,耳听八方,鼻子只做探子郎;牙齿不露白,嘴边不可显锋芒;手端庄,脚要长,人的身体就是好道场。

15、警众令修行者精进不放逸的,如:

·金衣鉢,银客堂;珍珠玛瑙下库房。

·放开肚皮吃素菜,立定脚跟做好人。

·不破参,不闭关;不开悟,不住山。

·宁在蒲团静坐死,不作人间应付僧。

·大死一番。

·照顾蒲团,照顾脚下,提起正念。

·要做佛门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宁叫老僧堕地狱,不拿佛法当人情。

·爱护常住物,如护眼中珠。

·打沙弥,跪比丘,火烧菩萨头。

·宁动千江水,不扰道人心。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心不动摇无所住执,才能成大道

从前释迦佛在世时,有个女子坐在释迦佛边上入定了。文...

修行无别修,只要识路头

不知不觉又一天,你在这里打坐,打了多少个妄想?一刹...

坐禅就能开悟吗

我们要学证到空性、实相般若,离不开文字。就是要多闻...

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

三界热恼,犹如火宅。其忍淹留,甘受长苦。欲免轮回,...

关于不抱怨的名言

◆把坏事当好事办,人生就只有快乐、没有抱怨。 万通...

参禅须知

经云:「宁静安详者,禅定中来。」参禅修定是佛教的重...

弘一大师晚晴集

1、若失本心,即当忏悔,忏悔之法,是为清凉。(金刚...

【推荐】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

★欲明心见性,先改个性。个性那么暴躁,那就不要讲见...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金光明最胜王经

金光明最胜王经...

【注音版】大悲咒修持仪轨

大悲咒修持仪轨...

【推荐】具足清净律仪,有十种功德利益

戒为无上菩提本,世人应当持净戒,若人坚持以净戒,是...

人生,请适当低配一点

最近流传着一个段子:一部高档手机,70%的功能都是没用...

五欲对我们的伤害

欲就是人类的欲望希求,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神上的...

学佛人应警惕的十大问题

一、法不契机、择法不当: 三藏十二部部部是经典,八...

【佛教词典】华水供

(术语)供阏伽于佛也。...

【佛教词典】本心

(术语)即本原自心也。六祖坛经曰:祖知悟本性,谓惠...

印光大师《为在家弟子略说三皈五戒十善义》白话文

可悲呀众生,从无始劫以来,就一直在六道里面轮回,一...

友谊、快乐、死亡

有三位年轻人在一个小镇上看到一支送葬的队伍。他们打...

出家人用功办道,越艰苦道心越坚固

当时,我们在云居山,生活很清苦,工作劳动量很大。每...

读诵《阿弥陀经》的功德

实际上这部经典却是具足华严的十玄门,那些有眼光的这...

提前火化会障碍往生吗

问: 叶老居士现年七十八岁,每天念佛万声以上,已十...

种种的罪殃皆由造作此十恶

昔日,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时,为比丘们开示...

没有一朵莲花能否定淤泥

徒弟去见师父:我终于悟了!觉得今是而昨非,以前的几...

真正的大福德资粮是靠继承得来的

净土法门是大乘终极之门,确实大乘小乘不可同日而语。...

不要去追求那些怪里怪气的事情

问: 我是一位初学佛者,有很多事情都还不懂。现在有很...

佛教的价值观

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佛教认为每一个生命都有神圣的使命,...

想过好日子,千万别邪淫

邪淫的常见果报很多人都明白,此文揭示邪淫的隐形果报...

【推荐】别让想象破坏美好的一切

太虚大师说我们所有的步骤,都是为了人生改善,后世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