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耀一法师:初学佛应读的几部经

耀一法师  2011/07/1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一、《地藏经》

《地藏经》专门讲因果,然后再讲到百善孝为先,提倡这“孝”字。都是这些很孝顺的儿女,为了超拔自己的亲人父母,所以去问诸佛如来,想知道自己的父母究竟在哪一道,肯定不是在三善道。为什么?因为她知道生前做的事,要么就是谤佛、不信三宝;要么就是杀业很重、吃鱼吃虾,炒着吃煮着吃,吃出各种花样来。因为她自己本身相信因果、信仰佛教,所以她知道肯定不会到善处去。但是到恶处去了,究竟在哪一道呢?是在畜生道,还是在恶鬼道,还是在地狱道,她不知道。因为她没有神通,所以去求诸佛菩萨,在里面哭着,感动了诸佛菩萨,佛菩萨用神通,把她带到地狱里面去,看她的父母受罪,并且告诉她,你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够把他们超拔出来,是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你读了《地藏经》,你就会对因果生起深信,不是泛泛而信、淡淡而信,而是深信。

你深信因果就好了。为什么呢?你就会对你的起心动念和你的举手投足、你的行为负责;你就知道怎么样去规范你的思想,去规范你的行为。不然的话,佛法里面讲的因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如是因,得如是果”,做了就不会失去,不做就不会得。“假使百千劫,所做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所以你不要认为,我做了这个事情没有人知道,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自然就受报,就这么回事。所以说《地藏经》必须要读,让你明白因果。佛法的核心思想就讲的因果律。揭示的就是因果律,揭示的就是缘起性空的道理,揭示的就是无我律。

二、《金刚经》

说到这个无我,必须要通达“空性”。那么你就要读《金刚经》了,《金刚经》是六百卷《大般若经》里边的经典部分。释迦牟尼佛用了廿二年的时间来讲般若,你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佛弘法四十九年中,用了廿二年的时间讲般若,刚好《金刚经》就是六百卷《大般若经》里的一部分,《心经》也是六百卷《大般若经》里边的精髓。所以《金刚经》要诵,每一品都可以使你开悟,趋证菩提。但是各人因缘不一样,不知道你在哪一品。《金刚经》是昭明太子给分的每一品,总共三十二品,上下五千余言。《金刚经》你必须要去诵,你明白空性了,平时在做事情的时候,就明白要怎么样去做。在《金刚经》第廿三品,叫《净心行善品》”,用清净的心去做一切善,那里边怎么讲:“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即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看,他这里讲的多明白,什么叫无上正等正觉?是法平等,没有高下!不是说我修净土法门,其他就不好;不是说我修禅宗,我打坐,其他法都不好,不是这样的,都好!个人根器不一样,所以他修的法也不一样。比如说,你们今天碰到我,我提倡打坐,你跟这个相应,听到以后生欢喜心,也能够吃苦,下去马上就会练;你听到以后没作用,只是来看看,心里不想练,证明你跟这个法不投缘。你跟这个法不投缘,说不定跟念佛法门投缘,是不是。总有一法可以适合你,就这么回事。

所以,佛只说一乘法,但是又立八万四千法门,是因为大家的病不一样,所以开的方子不一样。又把佛所说的法比喻成药方,把众生个人的差别相,比喻成个人得的病不一样。“堪喻者,就是善喻者,堪为人师”,善于比喻呀。讲法用种种的比喻,来帮助你理解,堪为人师。这里讲,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那么怎么样才能证得正等正觉?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要无四相;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四无相的修一切善法。这个一切噢!你甭说我只做大的善事,小的善事不做,那不行。一切,大小都在里边。你这样去做的话,你就可以趋证菩提,就可以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你看我读到这一品,我就非常欢喜,可说不一定我就在这个地方马上小悟了;小悟千百回,大悟就一次。每次讲经我都会提这一品,昭明太子多有智慧啊!他分品、安名编辑得非常好。

净心,我们要用清净的心去做一切善事,不能做了什么施恩图报。做一件善事就图回报,他若不回报呢,不向你点个头或者回个笑脸,你就会生气;这个忘因负义的东西,昨天我才帮助他,今天看到我连个笑脸都没有,瞅得高高的。马上你看,你在骂他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你的心已经就发怒了、生嗔恨心了、生烦恼了,对吧!如果你施恩不图报的话,你才不看他的脸上春夏秋冬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他报不报是他的事,你去忖度这些是你的事,所以说你非我不非,我非即有辜我,你错我不就跟着你错了吗,我要错了,那我就是错上加错了,那就不行。所以说诵经就要明白这些道理,在生活当中你就知道怎么样去修。

三、《普贤菩萨行愿品》

第三部经《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表大行。哪个地方是普贤菩萨的道场?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十大愿王: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 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你要把他的十大愿,当成是你自己的愿,说的就是你的心声。我诵这个诵得痛哭流涕!我一个人在那,自己诵得就痛哭流涕。为什么?当时的心啊,跟菩萨的心引起了共鸣!他说的话,你的心灵产生了共鸣,你才会这个样子!哭也好,笑也好,反正就是影响了你,就这么回事。你诵了这部经,才会发起菩提心。因为悲悯众生,才发菩提心;因为发菩提心,你最后才成正等正觉,才能成佛。如果没有众生,你怎么发菩提心,所以说众生才是你的增上缘,是你的老师,你还要度他;既然众生是你的老师,你还要度他,你会看到他不顺眼吗?你看到他都觉得很亲,你看到他烦恼很重,你就会特别怜悯他,心想我成了佛第一个就来度你!你骂我没关系!你成就我的忍辱,我给你顶礼!印光大师说:“我看众生都是佛菩萨,唯我自己是凡夫。”慧律法师说:“众生都是佛菩萨,中间多了一个小人就是我。”他的话,实际上是从这个地方斟出来的。

四、《普门品》

接下来《普门品》,《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观音菩萨表什么?大悲啊!大慈大悲观音菩萨。那么,《普门品》里边告诉你什么?你在生活当中遇到了火灾、水灾、刀兵劫、甚至于别人害你,下毒药你,那时候该怎么办?“念彼观音力,一切灾殃化为尘”。不是有一首歌吗,一切灾殃化为尘(师父唱),就要念观音菩萨。所以行住坐卧中,你念观音菩萨也好,阿弥陀佛也好,六时吉祥!什么叫六时吉祥?我们中国把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一个时辰是两个小时,二二得四,二一得二,廿四个小时;在印度是分成六个时辰,一个时辰是四个小时,四六廿四。我们常说祝六时吉祥,就是祝你每时每刻都吉祥!是给你祝福。

所以说,你时时刻刻都要正念住心。所谓的正念住心,就是要你念佛!一心念佛,这一念代替你其他那些的妄想杂念、那些烦恼,你看这多好,多清净啊!你看今年多少的灾难,死了多少人啊!遇到这些,你赶快念观音菩萨,到时候会无形当中就把你拖上去,不会遇难的。所以要诵《观音普门品》。

五、《大悲咒》

然后《大悲咒》你要诵。《大悲咒》里边讲什么?我们人求什么?平安是福,健康是财富。要平安要福要财富,就诵《大悲咒》。《大悲咒》里边告诉你:可以免十五种横难死,那个平安啊!你看现在什么车祸啊,这样祸、那个祸、天灾人祸多得很,你诵了《大悲咒》,这些灾祸跟你无缘。《观音菩萨普门品》里边讲得很清楚,你必须要深信不疑,不能有半点的怀疑。《大悲咒》是出自于《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心陀罗尼经》介绍了《大悲神咒》有哪些殊胜的功德和利益。这四部经,连起来就是大智、大悲、大愿、大行。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推荐】50个净土宗常用名词解释

1.一心不乱: 专注一事,使心不散乱,即是一心不乱。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该如何处理

问: 经书损旧、佛像磕碰,怎么处理才恭敬如法呢? 上...

三宝的分类

佛法僧乃三宝之称。 每个人信佛,必须先皈依(归依)三宝...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汉地寺院常见的佛事与疑问

供斋 第一个,供斋。所谓供斋,通俗地说就是你们拿钱请...

净慧法师:正信学佛的四个核心

一、以三宝为正信的核心 我们信仰佛教,信仰的核心就...

「出世」与「一切皆空」的含义

出世 佛法说有世间,出世间,可是很多人误会了,以为...

星云大师《命运靠自己》

一般人总想了解自己未来的命运是好是坏?因为人对于未...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杂譬喻经

(一) 昔有比丘聪明智慧,时病危顿,弟子问曰:成应...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四种方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为了凝聚人心、摄受众生、开发智慧,佛陀提出了四种方...

灌浴如来净自心

为了纪念本师的诞生,在四月初八这一天,佛教寺院会举...

《古文观止》中的十大人生启迪

《古文观止》是清朝康熙年间选编的一部供学塾使用的历...

第八识转变的两个关键点

我们再看看无漏的情况。 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

【佛教词典】应屈

【应屈】 p1398 法蕴足论二卷十五页云:言应屈者:谓已...

【佛教词典】果圆满

【果圆满】 p0810   瑜伽八十卷十六页云:云何由五种...

准提咒的不可思议功德

准提神咒在佛教史上流通的比较广,有很多人专门修这个...

五百释女报佛恩

昔日,琉璃王攻伐舍卫国,毁灭释迦族,并挑选了五百名...

群处守住嘴,独处守住心

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两句教人如何立身处世的话。 第一句...

大自在:本焕图记

慈祥的笑、开怀的大笑、童真的格格笑、抿嘴狡黠的笑、...

江西青原山,有位降虎伏蟒的大修行人

导读: 释体光老和尚,俗姓袁,河南项城人,1924年4月...

地藏菩萨久远劫来,威神誓愿不可思议

佛进一步开示,地藏菩萨因地久远劫来的威神誓愿不可思...

虚云老和尚山居诗六首

稍得清幽处。头头总自然。 一间茅草屋。半亩藕花田。 ...

【推荐】《印光大师文钞菁华录》白话文

(曾琦云 译注) 《印光大师说净土》译注的印光大师的...

观音菩萨救苦心殷垂形六道

观世音菩萨于无量劫前,久成佛道,号正法明。但以度生...

佛陀灭火的因缘

失火了!失火了! 盛大的狂欢酒宴中, 全村人从迷醉中...

圣严法师:气到忍不住时怎么办

有人说「沉默是金」。沉默并不等于就是沉没,被骂、被...

若布施者反感,义工是否造业

问: 对于一些公众,被一些义工半推半就去给慈善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