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烦恼即如来种

2012/01/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佛教常将莲花比喻为出淤泥而不染的佛法象征,这本身就说明了化烦恼为菩提的重要性,没有菩提,我们就不会开悟!没有开悟,我们就不能成佛觉悟!烦恼好比水中的污泥,莲花好比开悟的种子,只有经过烦恼的磨练我们才能化腐朽为神奇!

前言

何谓烦恼?烦者烦热,恼者恼乱,烦热恼乱身心,是为烦恼。

就是这烦恼,令多少人痛苦不堪,又令多少人为它葬送性命。亦是这烦恼,导致无量众生,长劫沉溺於三途,头出头没漂泊于苦海,无始无终流浪于生死。烦恼明!你是多么可畏,故佛于小乘经中,喻之为毒蛇、垢染、枷锁、缠缚等。然又奇怪,同是这烦恼,佛却又于大乘经中喻之为幻化、烟云、菩提、佛种。是事云何?

佛道就在烦恼中

在凡位,种种烦恼如条条毒蛇缠绕着我们的身心,令我们恐怖不宁。修途中,诸多烦恼障又似座座悬崖,横阻于前路,令我们寸步难行。成道后,又是这一堆堆烦恼,焕然一新,一转成为清净庄严的宝座金台,把我们化生为超凡大圣。

佛道在哪?就在这无边无际的烦恼中,所谓转烦恼为菩提,是为真修道,化黑暗为光明,是为归故乡。例如四颠倒为众生烦恼。但今则以正智观照,了达诸法性空无自性,化四颠倒为四念处,(苦、空、无常、无我),便是转烦恼成菩提了。又如我们好心助人,别人则骂我虚伪讨好,作为凡夫无不伤心,然为除疑恼,便将佛法作为自救。正智观察诸法实理,种种骂谤唯是名言等假合,缘聚而生,缘散即灭,如燕过寒潭,风越疏竹,转眼即过,来无从,去无至,如幻化般无有实体可存。又观这能骂的他及被骂的我,乃至观察自己被骂后的烦恼,等等皆假缘所生,求其自性实无所得,如是观察,渐渐心朗,眼前烦恼如烟云而去,暗去明来,无明死则慧命活,转烦热为清凉,是为修道。道在烦恼中,除此更无道。

尘世纷纷,人生短暂,烦烦恼恼,多少人由之躺下,摸摸撞撞,又多少人由此站了起来,一举成为出人头地的大圣。佛道无路,它就在这堆烦恼中,在这片无明黑暗里。所以智者修行,不仅不避于烦恼,更将自己置身于其中。所谓“引蛇出洞”,烦恼一旦伸出头来,正是根除的好机会,趁此利用起来,用智眼识破它,进而将性空之水溶化它。比如我们被人所打,疼痛之下,嗔恼顿生。这时我们发现嗔毒之蛇从心中爬了出来,才知自己心中原有此烦恼。今既发现,也正是拔出的好机会。便以正智观照,此嗔心无有来处,唯由这“打”缘而生,若无疼痛,嗔亦不生。众缘之中缺一不可,缘聚则生,缘散即灭。既是缘生之法,了无自性,故亦无有一个不变的打体可得。同时这能打的及所打的人,亦复不出缘生之法,皆无自性。如是观察,烦恼渐渐消失。心中也越发明悟。所谓:“断一分烦恼、证一分法身”,佛道就在烦恼中转,烦恼断尽时,法身自然圆。

修行并非艰难,难则难于不明路,不知道就在足下,在生活点滴中,在这一片无明妄念里。这片无明,就如暗无天日的长夜,这片夜空,须我们以正念智光去照亮,一旦光明,方知原来是故乡,故乡并非夜阑外,亦非出于光明后,原在其中,早在其中,不垢不染,本自光明,不明的原是我们这对沾满尘垢的凡眼,这个颠倒迷著的妄心,覆盖真如令不得显,隔住光明令不得见,一旦眼明,原来到处皆光亮,一日心开,所到何处不故乡。

在此呼吁,六道中的浪子们,快快醒来,勿再醉生梦死,迷茫流浪。所谓:“苦海茫茫,回头是岸”,令你漂流生死的是这烦恼苦海,今令你游上岸的还是这烦恼海,烦恼是一个,但认识的方向不一样,迷于此然又悟于此。

离开烦恼不可成佛

凡夫修行,往往忽视了烦恼在修程中的作用,多少人初出家,便躲到深山古洞中,自以为很用功,殊不知欲离烦恼而成菩提,了无是处。《维摩诘经》曰:“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修途中亦是这样,既不与外界碰撞,心中无量烦恼种子,无处生起现行,一旦迈入尘烟,遇缘生心,则种种烦恼又滚滚而来,才知犹大凡一个。

昔有一住山比丘,山上静坐,数年功夫心觉清净,疑是见道,便向人说。一天下山乞食,见女色又心生爱染,方知还有烦恼,圣果未证,问佛是否犯大妄语。佛曰“不犯,是多增上慢人。是故修行,不可逃避烦恼,烦恼之污泥,能长养佛果故。如莲花洁净,却出于污泥,泥不污则花不茂。《维摩诘经》中文殊菩萨曰:“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花,卑湿于泥,乃生此花,如是,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於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若把佛智比作高山之峰,烦恼则是登峰之梯,无梯则高峰不到。每一个烦恼,在修程中便如这层层登峰之阶,每当我们折服一个烦恼,便如在这条趋顶阶梯上又踏上一步。在凡而言是少了一个烦恼,在圣则是又高出了一地风光,渐渐烦恼断尽,果位自然等齐。圣景高高,原靠这堆烦恼托着青云直上,最终攀上了大觉之位,是故成佛路上,又岂可避开烦恼——原来烦恼是成佛之因,如来之种。例如《维摩诘经》中维摩诘问文殊师利,何等为如来种,文殊师利答曰:“有身为种,无明有爱为种,贪嗔痴为种,四颠倒为种,五盖为种,以要言之,六十二见及一切烦恼皆为佛种。”由此可见,烦恼在佛道其地位竟如此之高,故不可避开烦恼,众生也正因为有烦恼故,可以修行成佛,草木却不能。行者们:让我们把每一个烦恼都利用起来吧,沿着这一条条烦恼荆棘,我们可以登上大觉佛位。

认识烦恼即是如来

烦恼、如来截然不同。若能观心实相,本自空寂,因缘无性,心相非有,则实相法中哪有烦恼如来之别,同时心相非有,亦是非无,因缘之法有无同体,因为同体,所以说无说有,有即非有,无则非无。所以心相皆空无即非无,所以如幻如化,作如是观,便无分别,烦恼如来原都平等。若能识得,如来即在烦恼中。又烦恼是三界有相有漏,如来则是出世无相无漏,有漏无漏相对成立。但能了知法性平等,无有有漏,也无无漏,平等一如,不执有相见,不执无相见,如来烦恼一如平等。

烦恼,它是性地上的幻相,真体上的妄用,摄相归性,摄性归体,烦恼空性即是觉性。永嘉大师所谓:“无明空性即佛性,幻化空属即法性。”此如水与波,水相波相虽有动静之别,但二者其性无非是湿。所以见了无明实性,也就离了一切执着。不仅烦恼无所破,就连佛相也无所取,不落有无数量,超过寻思,烦恼、如来平等无别。故曰“识得烦恼即如来”也。

烦恼之法,非实可畏,它如一座迷宫,唯恐迷倒之辈,识前路,它是那么神秘恐怖,东撞西转困不得出,一旦辨明方向,又是那么清晰了然,出入自如,路不在外,就在迷宫当中,在你足下,其实无出无入,迷宫就在自然中。迷宫亦非迷,愚者自迷失。烦恼亦非烦,凡夫自烦。所谓修行,亦非有条实在的道可修,唯是纠正凡夫迷邪之心。所谓烦恼,它就如随形之影子,躲避烦恼的人,烦恼却逼他更紧,若能不惊不怖,镇定下来仔细端详,烦恼原是自身虚影,一切恐怖便如烟云远去。其实,令我们恐怖的,并非这烦恼虚影,实在是这错觉之心,这个错觉之心,便是覆盖了我们许久许久的无明,若不识得,唯是从受虚惊,应敢于把这片无明揭破,真相大白,烦恼即是法王身,无天无地,万相一平。

结束言

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样的,不到烦恼之溶炉中锻炼,何能造就一位真人来。烦恼其实并非可怕。虽然吓倒多少门外汉,但却成就无数圣贤来,生死迷途中,它如一位大善知识,万般无奈,硬把迷子逼上道岭。修程中,烦恼又如一位好道友,互相携手到佛城。现实生活中,烦恼虽如一滩污泥令人讨厌,但却无形中孕育出我们法身慧命来。

行者们:勿被这幻化之法吓倒而畏缩不前,请把你们的船从避风港处开出来,到大风大浪中遨击,否则,何能将船开到安稳的彼岸?一帆风顺的避风港,就如生长于温室中的娇花,永远见不到大自然及星星月亮和太阳。因为它经受不了风霜。修行亦复如是,不经受寒暑风霜的考磨,就不可能长成一颗参天大树,顶天立地毅立于世间,为万万生灵遮风挡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烦恼的根源来自于颠倒

佛法的因缘观,主要就是苦、集、灭、道,有杂染的因果...

大安法师:念佛人正确的目标定位

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每天系念佛号这很好,...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烦恼如屋笼罩众生 假如我去问一百个人,你有没有烦恼?...

学佛的人是求解脱的,不是来找烦恼的

我们现在听到好多的道友指责别人衣服没穿整齐啦、掌没...

出家是为了什么

问: 我很想出家,又想留在家,应何去何从? 证严法师...

【推荐】烦恼深重的凡夫往生后为何能得不退转

问: 被烦恼束缚的凡夫,恶业深重,烦恼也未断一丝一毫...

为何烦恼很难断

问: 我这几天修行很精进,为什么还很烦呢?是什么原...

地藏菩萨能让你一切烦恼皆得消灭

【 随所在处,若诸有情,贪瞋痴等皆猛利故,造作杀生,...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八大人觉经

八大人觉经...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注音版】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

处事的四种智慧

事无难易,关键是人能干与否。一个能干的人,再难的事...

弘一大师:净宗问辨

古德撰述,每设问答,遣除惑疑,翼赞净土,厥功伟矣。...

众生皆有佛性 不宜杀生庆贺

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只因无明妄动,是为大咎。从真...

你必须跟你的身心世界保持距离

孔夫子,他有一天带着他的弟子游行在陈蔡之间,陈国跟...

【佛教词典】自苦等四补特伽罗

【自苦等四补特伽罗】 p0602   集异门论九卷十二页云...

【佛教词典】旧俱舍

(书名)陈真谛三藏所译之俱舍释论,对于唐玄奘三藏译...

极乐净土去此不远

没有得念佛三昧的众生,带业往生的众生,他临终感应道...

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皆得解脱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

参禅人的一念之差

我以前跟谛闲老法师学教,在他那里参学。听谛闲老法师...

学戒研教为何感受不到法喜

问: 弟子平时学戒、研教时,常感觉脑袋、眼睛很累,...

贫人供佛

罗阅城的大众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

净土行人的深信之心

二者深心。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

那就是禅

王田是一个精于医术的医生,不过仍有许多病人死去,因...

布施培福,横越生死苦海

过去,佛陀曾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弘法。有一天,一位...

吃素如何吃到皮肤年轻细滑且营养够

作者:善心莲花 我个人的经验:我吃素,不吃蛋,很少...

关于开悟的三种错误观念

一些禅修多年并有所体验的人,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证得...

事事像铲柄

这天,给孤独园内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佛陀刚...

人生的老苦与病苦

在这个世间,衰老是一个苦。我们的念头,念念的迁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