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生活味精,学会给人生提点鲜

2012/01/2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杯浓稠的咖啡,每一口都是苦涩;也有人说,生活好比是一条崎岖的山路,每一步都是艰辛;更有人说,生活宛若是一道无解的谜题,每一念都是烦恼。依我看,这些见解皆是经过无数岁月所打磨出来的答案,自有其真实的感触,诚然是值得多数人认同的。

因此,懂得生活的人发展出了一套生活哲学,他们知道要在苦涩的咖啡中加入一匙砂糖,然后细细地品味其中的香醇;他们明白在攀爬崎岖难行的山路时,要偶而停留,稍作休息,不仅不会错过美丽的风景,更能补充过度流失的能量;面对无解的谜题时,他们也晓得要打破固定公式的执著,用智慧来替代烦恼。无疑地,同样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人,他们却是充满了希望与快乐的。

一样的生活,为什么差别会是如此地两极化呢?

对了,就是因为我们在面对现实的生活时,总少了那一匙砂糖,常忘了要稍作休息,在不停地将烦恼塞进自己头脑的同时,从不会用“心”先过滤,漏失了智慧,当然就只有永远沉浸在一种自怨自艾的低层次的生活之中。

我常常想,当我们天天吃着自己为自己煮的那一锅满是嗔恨、怨妒、贪妄、骄慢等等的大锅菜时,是不是掺点儿什么别的东西,味道就会来得好多了,比如说是用宽容谅解、慈爱悲怀、温柔诚恳和严谨谦虚所共同研磨而成的晶粒。

其实,人的生活真的就如同是一锅杂烩的汤汁,但往往只是需要些许的味精,就能将酸甜苦辣的滋味调制得刚好适口,进而丰富我们的肠胃,强健我们的身心。所以,与其费思熬煮,倒不如巧心配料了。

那么,这般的“味精效应”如何在生活中获取呢?坦白讲,也唯有学习佛法一途了!苦恼的时候,念一句“阿弥陀佛”;困厄的时候,呼一声“观音菩萨”;迷惑的时候,读一段“如是我闻”,随时随地、发自内心地、很自然地带进生活里面,不必一定非要追寻那至高玄妙的义理,一样能使清水变香汤,更可以感悟得到那不同于平常的窗前明月。

让我来试写一段广告词:“精味生活,需要生活味精;记得,替自己作一瓶!”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学佛要从做好身边小事开始

佛经上告诉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

工作与休闲

近年来有些提倡重视休闲生活的人士认为,不要因过度认...

把这四颗心融入生活工作中

一、 一颗感恩心 施恩勿念,受恩莫忘,做人需要懂得感...

在生活和职场中要做到口和无诤

生活和职场里难免有不少纷争,但如果能掌握六和敬的口...

禅门的修道,并没有特别奇特之处

无门慧开禅师(11831260)是宋代着名高僧,字无门,杭...

学佛,是学会生活

学佛,是学会生活。因为佛法,并不在生活以外,而是在...

别把佛留在佛堂

念佛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安住在佛。其实忆佛和念佛意思...

生活七巧,减少困难障碍

做人不能太过刻板、执着,不可以不知圆融、变通,否则...

【注音版】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佛说无常经·临终方诀附...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楞严经》中的十种仙道

佛说:又有一处从人本位,不依自性正觉而修习定慧的正...

持诵金刚经得定要诀

六祖闻客诵金刚经有省,谒黄梅五祖,为说金刚经而大彻...

《地藏经》临终篇

死生事大。人,有生就有死。死,是人生必经之途。 大众...

劝老人一心念佛求生净土

今天我要对专修或主修净土的老人讲一点话: 老人们该好...

【佛教词典】道后

指证悟实道以后之阶位。未契实道为道前,正证实理为道...

【佛教词典】生盲

指生而即盲之人。地藏十轮经(大一三·七五四中):“...

亲近这十种善友能得利益

那么这八句我们看看,第一句亲近老成 ,就是亲近善知识...

大乘佛法的之宗要

大乘佛法,为超脱世间而又适应世间的。则其宗要:在先...

三八等于二十三

有一个故事,是关于对待真理的态度的,故事是这样讲的...

临终助念要避免「瞎张罗」

临终助念是件好事,好事要好办,要按印祖撰述的《临终...

一念淫心祸无央

一日,邻近舍卫城的村庄中,有位妇人抱着孩子、拿着水...

如何才是开悟

一、无心可安即可开悟 有一个相当著名的公案: 禅宗的...

了幻法师:婚姻源自爱欲心

一切众生皆以爱欲而正性命,爱欲是三界众生轮回的根本...

参禅必修的课程

有一学僧元持在无德禅师座下参学,虽然精勤用功,但始...

我拜了三部楞严经,消了不少业

我以前在佛学院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遇到《弥陀要解》之...

重视心灵环保建设

环境的污染 我们知道今天世界面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环境...

【推荐】勿做人生遗憾事

遗憾的事是恨错难以补救,后悔不已也。如一句话令人难...

大乘思想为什么要强调福慧双修

我们前面讲到,当时穷子遇到父亲的心态叫做心怀恐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