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跟家人的和睦相处也是修行

2012/03/0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现在很多学佛者都在学习大乘佛法,大乘佛法就要发利益一切众生心,但很多人的家庭却不和睦,有的和父母不和,有的和妻子不和,大部分的夫妻经常吵架,搞的人心惶惶不能如理学习佛法,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重视菩提心的修行,也就是我们根本没有注意菩提心而导致的结果。

在大乘佛教修持过程中,自我们初发菩提心到最终圆满佛果,在这个中间诸佛菩萨当然是我们至关重要的所依助缘,这点我们很多人都会知道。但是,很多人却不清楚,除了诸佛菩萨外,三界芸芸众生对修行菩提的作用有何等重要。从修行所依助缘的角度而言,众生与佛作用是相等的,每个修行人都必须平等去尊敬。而许多人不明白这点,只知道尊重佛陀,却不尊重众生,这是非理的观念与行为。

如果没有佛陀引导我们,我们就如同迷途于旷野的盲人,根本不可能从三界轮回中得到解脱,但如果不依靠众生,那我们菩提树之根就没有了。如《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不依众生,谁也无法生起大悲菩提心,而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众生是趋入菩提之根本助因,如果想得到佛果,即应当把一切众生与自己的上师一样恭敬承侍。

那么众生有很多,家庭就是众生而组成的,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在外面大家一致是一个不错的修行人,喜欢帮助别人,并且菩提心很好等等。但是就是和家庭搞不团结,经常对自己家人有很大的脾气,搞的人见人烦,我自己认为这种修行人就是有问题,因为把家庭和自己最近的亲人都没有办法融合,那么说明我们就不是真正的产生菩提心,因为一个家庭不可能都是修行人,如果自己是修行人,那么就应该承受家庭给我们带来任何的不利因素,比如说:夫妻吵架,吵架的起因不可能是因为单方面产生的,肯定是两个人都有问题才会吵架,因为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那么如果有一个人是发了菩提心的,那么这个问题,就很简单的处理,这个发菩提心的一方,就应该知道自己的丈夫(妻子)也是众生,他因为我而不快乐,想要发泄,那么我就不应该令他继续生烦恼,应该宽容他的无理也好,取闹也罢,渐渐的他也会感觉到你的好。你自己本身也会慢慢的开始对一切周围的人开始产生同样的心理,那么这个菩提心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相反他说你一句你还他十句,那么从因果的角度来说,那就是恶性循环,有此因必有此果,你们的家庭也就越来越多的争吵和谩骂。

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实践在很多事情的方面,因为谁也不愿意和一个自私的人或者嗔心强烈的人在一起,如果我们连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能以菩提心相待,可想而知你对其它众生的菩提心是如何的,因为家人是我们无始以来极其贪恋的一个因素,我们对他们都无法产生菩提心的态度,怎么可能对一些毫不相干的众生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所以我觉得一个家庭的和睦也标志着修菩提心的人是否与菩提心相应,如果相应的话,那么这个人的家庭不会产生那么多分歧的。

有些人不明白这些道理,他们对佛像、佛塔等非常尊敬,每次见到都要五体投地的顶礼供养,但看到令自己不开心的人,马上就生厌烦心,甚至要生嗔恨去讥谤伤害。这种做法与所求的菩提完全背道而驰,也不是佛弟子应有的行径。修学佛法的目的,无非是解脱成就,如果舍弃了修行道中与佛无异的众生功德源,那就会如同只有一个轮子的大车,无论如何也不能在菩提大道上前进。作为佛弟子,恭敬利益有情是基本的行为规范,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尊重佛陀而不尊重众生,那么他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弟子,而“敬佛不敬众”,也决不是内教的教法与行为。

那么敬众而不敬自己家庭成员,那前面的行为是根本无法保证完成。因为它们之间的关系都是能依与所依的关系,如果我们不能把家庭搞和睦,那么说明佛法还没有融入世间。没有融入世间,菩提心就没有建立。家庭如果搞不好,修学佛法是难上难,家庭搞好了,就说明自己在修学的道路上少了一些违缘。很多成佛的经典都有眷属圆满的讲解,并且眷属也是成佛很大的助缘,故我们一定要处理好家庭融入菩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修净土最忌讳夹杂

大凡修净土人,最忌是夹杂。何谓夹杂?即是又讽经,又...

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修行

我们修行,行住坐卧都不影响你修行,吃饭不影响你修行...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如果没有业力的存在,你会积极修行吗

如果你是凡夫,你用任何理由生气,情绪有能、所,就会...

圣严法师《家庭美满事业成功》

以禅修者的立场,谈家庭美满及事业成功的原则,可以用...

若遇非理扰乱,应起两种观照

针对业力的断恶修善,如果出现安乐的果报,我们应该少...

如何证得念佛三昧

【原文】 摄心念佛,欲得速成三昧,对治昏散之法,数息...

没福的婆婆遇上好儿媳

紫烟的儿子要结婚了,因儿媳娘家在杭州,亲家提出先去...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夫满教难思,窥一尘而顿现;圆宗叵测,覩纤毫以齐彰。...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

【注音版】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楞严经五十阴魔章...

为何要用别人的福报优点,来虐待自己

我们为什么会不肯随喜功德呢?最主要就是心里有嫉妒的...

学佛多年为何生不起信心

问: 为什么学佛多年,但长养不起来道心? 如瑞法师答...

止恶才能至善,自律方可自由

如果你问一些人:你信佛吗?他们会脱口而出:信佛! 如...

这些问题,念佛到位了都能解决

问: 法师,您讲烦恼即是菩提,是诸佛菩萨才能够到的水...

【佛教词典】受尼赞食戒犯缘

亦名:食尼叹食戒犯缘、尼叹食戒犯缘 戒本疏·九十单提...

【佛教词典】一切种爱语

【一切种爱语】 p0008   瑜伽四十三卷十二页云:云何...

身上毛病多是不是「福力尽了」的表现

问: 弟子这段时间虽然也在听闻佛法修行,但总感觉身心...

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有

《论语》中有君子使物,不为物使,这句话说的是我们不...

如是利益,百千万亿法门之所无者

居士既能发露忏悔。于净土法门,最易相应。所谓心净则...

遇到任何难关,都不能损伤到健康

想要保持健康,就不能老是为事烦心。无论遇到任何人生...

坚守自己,不随波逐流

有一位富翁,垂垂老矣。他把儿子叫到跟前,向儿子讲述...

8种水果让你秀发飘飘

一、奇异果 可谓水果的营养之王,富含胡萝卜素、维他...

无常

三千多年前,佛法兴盛的古印度王朝,世尊于舍卫国的只...

善良被人利用,该怎么办

佛弟子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总还是更为善良一些的,更...

五乘法门的修行目标及相互关系

我们先看第一个,总标五乘的要义,先作一个总标。 我们...

古代名士专修净土的事迹

中国古代有很多官宦名士专修净土法门。他们有的先由修...

庸医治偻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已经是庸医了,医病增病,越医越...

念佛必须要明理,千万不可忽视

教理不明,修行就不得力,说个不好听的话,就是盲修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