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明空法师  2012/05/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如何把佛法精神用在职场或生活

末法时期,天下灾难频传。天地失调起源于人不断的追求名利与物欲,人伦道德不断的减退!贪、嗔、痴、慢、疑使人们的心灵趋于无名,造成人心不协调。佛陀说一切为心造,学佛者当戒慎修行,把自己的“心照顾好”,自觉欲念的心很强,心迷乱难顾守,习气也相对应很强,需要深自忏悔与警惕,人人需要先调和自心,把自己的心方向调准,社会才能祥和,天下才会无灾难。

但是心和法要如何才能汇合在一起?证严法师说:“经者,道也;道者,路也”。佛教的经典所呈现的是佛陀曾走的路,所以“经”就是“道”,身体力行便是行经,修行若离开了生活与人群,那就没有佛法可修。法师指示学佛必须要学得佛法入心,做为佛教徒不是拿香拜拜或遇到事情就有求于菩萨,平安是无法用拜拜而求来的,而是要真正对于佛法有所体悟,将经书所讲的道理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出来,才能去除恶习,对自己有益。

工作的价值

现代人以“经济”为前提,追求“名”、“利”与“权势”。在商场上或职场上为了自我的利益而计较,互动总是很现实。佛教徒对于工作的价值观应以自利利他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如同圣严法师所云“有利他人的就是好工作,薪水并不是工作的所有代价。”平日工作时认真投入,假日的时间有余力还要从事志工工作,抱持奉献的精神以无我的精神去付出。常常有人为了公司业绩,与同业竞争而说妄语,或是习性暴躁常用口语伤人,与职场上的同事结恶缘。真正的法入心就是不断提醒自己“不比较、不计较”,在工作上尽心尽力,不与他人比较,舍弃我慢心,用随喜的心情祝福别人的成就,如此一来身心就会平安,人人身心平安,家庭就会安定,社会才会祥和。

转化心境

现代人常言工作压力大,在职场上与工作的同事、客户或主管有摩擦,产生的不如意而有负面的情绪,也就是所谓的“烦恼心”,若没有适度调整的话,就会容易愤怒、失望、悲观进而影响工作的人际关系。佛教徒如何在工作职场上转化负面的情绪成为好的情绪?圣严法师提到经由观念的调整与练习,用佛陀说的慈悲心、同情心,与欢喜心去面对。或是调整呼吸让自己心平气和,用智慧去处理事情。若是因各执己见,分别心强,清楚区隔你、我,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对立,那我们应该自己要有警觉心,马上向对方忏悔,去除彼此心中的不悦与芥蒂,千万不要再与人结恶缘,如此才能消除业障。证严法师说“看别人不顺眼,是自己修养不够”,还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 把困境当成是提升自己的机会,用善解的态度先了解别人、接受别人,才能用泰然的心情,轻松自在的工作。

人际关系

佛教徒修行炼心最好的方法,就是与人共事,在人与人之间锻炼。在工作场合上如果遭遇压力或迫害,都要学习以忍辱的态度来面对,无论遇到主管或同事对我们施展多么强大的压力,都要学习不起瞋恨的心,以坦然的态度去面对。就如无量义经偈颂所记载“若人刀杖来加害,恶口骂辱终不瞋”,若是与他人起冲突时或是遭人辱骂时,不但要忍下来,还须以恭敬之心来面对。一位信徒曾经遭遇歹徒闯入其车中并拿刀挟持威胁其生命欲取其钱财,面对歹徒破口大骂,这位佛教徒不仅忍下那口气,并以恭敬的态度面对歹徒,他不仅向歹徒表示了解其采取如此行为的苦处之外,并且还祝福这位歹徒能克服困难度过人生中的关卡并与其家人都能过幸福、祥和的生活。这位佛教徒的慈悲与恭敬之心感动了歹徒那一刻如在“地狱”般的心而成功的化解了这个劫难,最后歹徒也祝福这位佛教徒人生幸福之后脱身离开。这个故事就如同证严法师所说人如果能够以“谦”、无“怨瞋”之心且不发脾气的态度去面对与他人的冲突时,就能保护人们安然度过“刀杖加害”、“悪口辱骂”的困境。

团队生活

佛教徒如何把佛法的精神应用在职场中或是团队生活里?证严法师提到在团体中不仅是要“合”还要“和”。“和”是学佛者慧命的粮食,从互爱、关怀的情谊中显露出来,彼此尊重、互爱,互相感恩。圣严法师建议用佛教僧团所遵循“六和敬”的生活原则用在一般人工作的团队生活中,以达到理念与生活的和谐。法师强调除了遵守团体的生活规范之外,身体行为上不与人发生肢体冲突,口语上彼此沟通、协调互相帮忙,用欢喜的心去响应所听到或是看到的讯息,彼此找寻折衷点去协调不同的意见,进而达到一致的理念,这样大家才能够和乐的相处。

在工作的环境里经由人与人的互动中是最佳修行的机会。在自身修行方面,学佛者若能每天佛法入心,将自己的心洗涤干净,去除了习气与一切的欲,回归单纯,保持生活简单,做该做的事情,非分之法不贪求,若能将心守于此处,那就做到了法入心。一旦心进入不动的境界,像一面镜子很清晰,我们才能客观的观察周遭的人与事。学佛者如果能够即使是很微小的事,也不离开善恶。见不善要内自省与忏悔,见善要齐贤。若是对的人、事、物,我们赞叹,若是不对的,我们要赶紧远离,自我反省,反省自己是不是不合群,自己是否有和他人一样的心态。莫轻小善而不为莫因恶小而为之,这就是诸佛的教法。简单的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用单纯的心实践出来,不离生活仪规、不偏差,小恶绝不二过。用无私的平等心去对待每个人,彼此互相扶持,合和互协,这样自然能与人相处融洽,圆融处事。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少些打工心态,多点儿事业心

为了钱,这个班我总是要上。如果你有这种想法,就试着...

福报是来自于过去的布施,那就不用拼搏努力了吗

问: 我们的福报是来自于过去布施财物,那我们就不用...

沟通和态度必不可缺

一位还不到退休年纪的资深医生,因为医术非常高明,吸...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僧人的生活——闻钟而起,闻鼓而眠

世人多羡慕僧人,就连宋朝的仁宗皇帝也说:若得为僧,...

小事不小,小中见大

前几天,有工人师傅过来给宿舍门安装锁牌,一阵电光火...

一心归命如何运用在生活中

问: 请问师父,何谓一心归命,我们修行净土的行者,...

佛法点滴之生活篇

我们每天要吃饭,就不能像世间人那样,我们在这个上面...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

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卷上 佛在罗阅...

【注音版】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

世界是你内心的影像

我们引用这个《占察业报经》里面有一段的这个无分别智...

切莫毁谤出家人,龙天护法定不饶

出家人是佛陀的亲近追随者,是如来伟大家业的继承者,...

在修行的道路上,一定要老老实实,不要去惑众骗人

『方便妄语』:就是种种显异方便借鬼神的力量,或借外...

执滞之著不可有,执持之著不可无

【原文】 人恒病执著,然亦不可概论。良由学以好成,好...

【佛教词典】五没

五种退没的相,亦即天人将退没于下界时,所显现的五种...

【佛教词典】无寻唯伺三摩地

【无寻唯伺三摩地】 p1086 瑜伽十二卷十页云:云何无寻...

人体24小时的生物钟

引导语: 人体生物钟,什么时候适合做什么,6点血压回...

三滥不禁,佛法不兴

社会上有人说:披起袈裟事更多。事多不是指是非多,是...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问: 在净土中还有身体的显示吗? 宏海法师答: 这是个...

惟贤长老读诵《大般若经》的感应事迹

我二十三岁的时候,在开县大觉佛学院教书,那时,刚从...

四十八大愿——(第38愿)妙服自然在身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欲得衣服,随念即至,如佛所赞应法...

慧律法师《宽恕别人 升华自我》

犯错是平凡的,宽恕是一种超凡。 宽恕,是人类的一种...

阿罗汉的三个含义

《疏》阿罗汉含三义。一应供,为人天福田,乞士果也。...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

理虽顿悟,事须渐修。在理上你大彻大悟,在事上你还得...

明学长老:恪守印祖规约,道风远播中外

灵岩山能够像今天这样道风很好,主要是根据印光法师定...

素食:清醒洁净的强健生命之源

两千年来,庙宇、道观是出家人的修行圣地,而佛道两家...

学佛与赚钱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很多人以为修学佛法就要过极端艰苦的生活,认为赚钱和...

【推荐】一切都顺利,其实祸根就种下了

我们归依佛、归依法了,就要观想一切事物都是无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