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圣严法师《尽闻不住,觉所觉空》

圣严法师  2010/09/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闻尽」与「尽闻」是同样的意思,是指闻与所闻都已尽了。「尽闻不住」则是不住于「闻所闻尽」的层次,再进一步,便是「觉所觉空」。

「闻所闻尽」在声闻乘的阿罗汉来讲,是已经从五蕴得到解脱,不再受身心环境的困扰和影响,即是六根清净;以大乘初地菩萨至八地菩萨而言,则是已经到了「尽闻不住」的层次,也就是《金刚经》所说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了。

「觉所觉空」,是觉和所觉都空了。这个「觉」是六识,意指自己已经断了烦恼,已得智慧而开悟;「所觉」,是觉自己身心世界的环境时,已不受六根及六尘的困扰,这就是五蕴皆空,实际上,此时即为大乘佛法的证法空,而「闻所闻尽」则是证我空。以大乘的菩萨来说,虽然环境仍在,但是心以不受环境的干扰了。

六根是眼、耳、鼻、舌、身、意,当我们吃饱的时候,六根不会受到干扰,但是当肚子一饿,正好美食当前,香的味道让人饥肠辘辘地响,此时六根清净的人会不会吃东西?如果是真正六根清净的人,看到食物仍然照样吃,但不是以贪心来吃,不该吃的食物放在面前,即使肚子再饿,也不会垂涎三尺。我曾经看到一个小孩跟著母亲去市场,里面有许多好吃的饮食摊,孩子每走到一个摊位前就不肯再走了,母亲便打他一下说:「走啊!我们没有钱!」其实母亲也是想吃的,但是没钱买吃的就不应该吃,而孩子不知道应不应该吃,所以看到了就想吃。因此,六根清净的人即使美食及美色当前,觉得不应该要的,心理与生理都不会产生反应,这样的人一定也是戒律清净,因为六根已经自在,不会再受诱惑与困扰。

在声闻乘的立场,只修到闻所闻尽,也就是心不再受外面环境的引诱,便没有再进一步了;初地到八地的大乘菩萨,也有这种能力,与声闻乘不同的是,已经将觉与所觉都放下了。觉,是能觉,能就是智慧,已经超越了十八界,到达解脱的层次;所觉,是能闻与所闻,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都是所觉的范围。能觉是智慧,十八界是所觉,将十八界的所觉以及能达到闻所闻尽的这种智慧,也要把它放下,这叫作「法空」。初地菩萨已是六根清净,与声闻乘圣人阿罗汉所觉还在,菩萨超越觉与所觉,将所觉也放下,因此大悟彻底的人,一悟就是顿悟,全部都悟了。

当你觉得一切都可以放下时,连这个「放下」也要放下,这就是「觉所觉空」。你如果认为一切都放得下,却老是告诉别人:「我已经放下了!我已经放下了!」必须要连这句话也放下,否则你还是把「我已经放下」抱得紧紧的。过去有一位弟子对他的师父说:「我现在一切都放下了,感觉好自在,我什么都没有了!」师父说:「重于须弥!」须弥山是佛经里或者印度神话里的宇宙中心,凡是陆地、物质世界都不离须弥山,这座大山,上通三十三天,下通地狱。这位徒弟说他什么都放下了,自在而且自由,他的师父为什么要说他比须弥山还要重呢?因为他没有觉所觉空。觉悟即是菩提,是相对于烦恼而言,离烦恼就是觉悟。「知觉」是尚未开悟,「觉悟」则是离开对十八界的执著,已经六根清净。悟前是知觉,悟后则是觉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你若执著它,那你的烦恼就来了

《般若心经》讲的是什么?当然讲的是般若了。般若又是...

【推荐】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行持语录 这部份开示,是从一九七八年冬季开始,至...

不断「放下」的时候,你跟「真如」就越来越近

楞严经中,虚空藏菩萨说,他在因地以观察虚空无边,观...

以「空」为乐的生活

人生活着的最大目的是追求快乐,而快乐的来源有很多种...

星云大师以佛法度化小偷的亲身经历

四十多年前,我初到台湾时,没有自己的的寺院道场,只...

令休法师五台山求见文殊大士

隋朝僧人释令休,隶籍河南,平日里很乐于四处寻访胜迹...

星云大师《佛教对时空的看法》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感谢佛陀的指引,让我们有...

空是什么意思?

空是什么?就是缘起无自性。这个不太好懂,第一次听到...

【注音版】佛说无量寿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注音版】慈悲道场忏法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一 慈悲道场忏法卷第二 慈悲道场忏法...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文殊菩萨心咒

文殊菩萨心咒: 嗡ong 阿a 喇la 巴ba 札zha 那na 谛d...

常起瞋心如同慢性自杀

大家都知道瞋是心中火,不但对自己不好,对别人也不好...

如何使人际关系不复杂

答案只有四个字,即「用情用理」。意思是说用慈悲、用...

圣严法师《正信的佛教》

自序 佛教在世界性的各大宗教和思想之中,显得非常特...

圣严法师《禅修的历程》

中国的禅宗,是不落阶次的顿悟法门,若涉及禅观或禅教...

【佛教词典】净土瑞应传

全一卷。全称往生西方净土瑞应删传。唐代文谂、少康(...

【佛教词典】当体即是

(术语)如波之当体即水,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也。...

印光大师:不可赤体睡觉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

净界法师:修道宗范

今天学人跟大家研究的主题是《修道宗范》。很多人都会...

把自己料理好了,才能够有悲心去度众生

佛陀建立僧团的目的,也就是续佛慧命,领众修行,传承...

吾和身的关系

【普劝修持一。或人问孔子曰:人有迁家而忘其妻者。有...

对治自己的缺点毛病

我们大家都熟悉奔贡甲的修行,他是强盗出身,但他醒悟...

有人遇到鬼神障,应该怎样帮助她们

问: 师父慈悲!如果有很好的姐妹碰见鬼神,可是她又...

如来有无量三昧,可这与我们何干

阿难被摩登伽女弄住了,后来佛问阿难:当初你为何出家...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

本经的修行重点在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它是一种...

识得平常心,一切处都是道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 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

春季补身的九君子

春季气候干燥,乍暖还寒,所谓冬藏春捂是民间普遍的观...

为何有时会有轻生的念头

问: 我是一名大学生,9岁就皈依佛门,现在念英语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