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无常」即是「无我」

圣严法师  2017/03/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常」即是「无我」

一、无常是苦

佛法的基本观念是苦,因为无常所以是苦。一般的人不知道苦从那儿来,实际上‘苦’有所谓的四苦或八苦。四种苦是基本的观念,乃指生、老、病、死。生并不是指出生,而是生存、生活;人在出生以后,于生存、生活的过程中,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在这个苦里,又含有无常,无常就是由少小而变成衰老,老是指生命的过程,一天一天地过去。年轻人可能不觉得生命的过程是痛苦的,其实我们多过一天,就有一天的不舒服在病中过去。人还年轻时就很害怕死,死亡的威胁及死亡的事实,都是最苦的事。生、老、病、死四种苦,是释迦牟尼佛悟到的人生四大真谛的第一真谛。

除了上述四种苦之外,还有爱别离苦、求不得苦、怨憎会苦和五蕴炽盛苦,加起来便成人生的八苦,这些都是由于无常的关系。‘求不得苦’是因所求的对象在变化,自己也在变化,条件也变了,所以求不到。昨天他爱你,今天有第三者插进来,把你爱的人抢走了,因缘产生变化,就是无常,所以求也求不到了。也有已经得到手的,因为因缘产生了变化,上了架的鸭子,也有可能飞了。无常是不断地变化,变化无常,故有求不得苦。

‘怨憎会苦’是不是也是无常?是。怨多半是从恩来的,如果从无始以来彼此互相没有关系,怨亦无由生起。怨深的原因,是彼此之间互相有恩,互相的关系比较深,结的怨恨也比较深,例如:夫妻之间就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冤家就是情况变了,本来是恩爱的,但是由于情况变化、观念变化和环境变化,就变成了冤家。谁都不想恩爱变成冤家,但是由于与自己的利害相冲突,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就成了冤家,而冤家还又不容易分开,反而常常会碰在一起,这就是怨憎会苦。

‘爱别离苦’也是无常,这很容易了解。亲子之爱、师生之爱、夫妻之爱、朋友之爱,彼此互相非常亲爱的人,由于发生情况、因缘变化、自然现象等,便非得分离不可,这也是无常。

‘五蕴炽盛苦’也就是四大不调、心理矛盾、精神失控。四大是指物质的身体不调和,因为它的变化无法控制预料,就成了病苦。还有自我的思想,内外发生冲突,自己的思想在变,外在环境也在变,不能适应;自己折磨自己,前念和后念互相较劲;昨天的想法和今天的想法不一致;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脱节;物质与精神的失衡等等,便造成了造恶业、受苦报的一生又一生,五蕴相续。

二、无常放得下

如若能够觉悟万法无常的话,马上便得解脱;不了解无常,不知道是无常,所以淹没在苦海。如果已经观察到、理解到世间所有的一切现象都是无常,那就多少能够看得开一些,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放不下了。连我、你、他都是无常,既然是无常,对于自我的价值标准,对于他人的价值判断,就马上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在美国,曾经有一人中了乐透奖,电视记者问他准备做什么?他就大声哭著说:‘不得了啦,我不知道怎么办,好高兴!但是我不知道怎么办,以后有这么多钱,我怎么办呢?从今天晚上起我就不敢睡觉了,我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此人能知道无常,就很简单了,抽到乐透奖,慢慢地用掉就没了,或者不小心丢了、被人骗走、抢走了也就没有了;如用来投资,赚到亿万财产,死亡时,别说金钱带不走,连身体也得放下来。何必紧张?担心什么?这也就是说,由于一切现象既是无常,遇到好事,不必欢喜;相反地,如果发生倒霉的事,知道是无常,也就不必苦恼,很快地,倒霉运也是无常,就会过去,否极泰来,正好又有一番新气象了。

三、无常是空

知道是无常就能理解到空的道理。空并不是指空空如也的没有,而是指的不能永恒、不是真实、捉摸不定、随时变化,因此叫它是空,空才是不变的真理。

无常就是苦,无常就是空,无常即无我。这是佛法基本的道理,能够接受苦、空、无常、无我的道理者,即是正信的佛教徒。

有一次,有位先生听我讲完四圣谛和苦、空、无常、无我之后,就跟我说:‘法师,您不能再讲了,您再讲下去,我们这个世界就完蛋了。多消极!多悲观!完全没有希望了。’诸位是否也有同样的感觉、同样的反应?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根本不知道有苦的这回事,虽然听到了无常这个名词,事实上不可能体会到无常;虽然讲空,不可能感觉到是空;虽然讲无我,不可能没有我,连我自己也有‘我’呀,否则又是谁来为你们做这场演讲呢?但这是佛法的原则,也是最高的理论,如何能从实际生活中来运用它,是需要很多的方便及方法的。修学佛法,称为修道,四圣谛便是最基本的入门法。

四、四圣谛

四圣谛是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对五个比丘所说的法,称为三转四谛法轮。佛将苦、集、灭、道的四个项目,用三个层次说了三遍,来表达从苦集而到苦灭的程序,这是佛法的根本要旨。第一个层次是将苦、集、灭、道的道理说出来;第二个层次是已经知道了苦、集、灭、道;第三个层次是道已修、苦已灭、集已断。到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证了阿罗汉的解脱果位。转第一法轮时,说明了人生的事实就是一边受苦和一边集苦,循环不已,在生死里流转不已。转第二法轮时,说明知道苦是什么、集是什么以后,就来修习八正道,修道之后才能够断集灭苦。

五、八正道

希望解脱,必须修道,不修八正道便不得解脱;修持八正道,能断造罪集苦的因而达成灭苦成道的目的。

何谓八正道?是指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定。八正道在不同的经典里,有几个名词彼此略有出入;但是正见、正念、正定、正思惟、正语和正业是一定有的,这些合起来实际上就是戒定慧的三无漏学。无漏的意思是没有漏洞。为什么?不求果报,便只有装进去的而没有拿出来的,所以只有增加不会减少,这叫作无漏。如果装进去了还拿出来,则是有漏。只要以无所求的无我心来修任何法门,都可名为无漏学。

若能修道,便能悟道。悟什么道?便是悟得‘无常’即‘无我’。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圣严法师文章列表

宣化上人:修行要及时

我们众生与佛的一念真心,是无二无别的。为什么佛早已...

【推荐】真正能带到来生的有多少

关于出离心,我们要知道到底离开什么,很多人修出离心...

人生即便借宿,也要好好把握

稍早前,经济不发达,旅店不多。许多人出行,夜幕降临...

母亲离世的警醒

我出生在一个佛化家庭,家里三代人都有佛教徒,因此我...

触物起照 断截惑根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曾经教导比丘:...

【推荐】佛教疗养之法

吾人铸形父母,寄迹乾坤,随业受身,依因感果,是身不...

你要检查一下,哪些带得走哪些带不走

死殁无常就是告诉你,要知道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没...

信乐涅槃得解脱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当时,舍利...

圣严法师《安住于现在》

我常说心要向内看,不要向外看。心老是向外看,就不会...

「专修」与「杂修」如何区分

严格地说,中国人是杂修的佛教。例如:为了求现生的健...

圣严法师:对小孩的爱与宠应如何拿捏

问: 现代人小孩生得少,甚至不生,有很多孩子是独生...

圣严法师《有条件的虚荣心》

虚荣心的泛滥,在现代社会中可说是越来越明显了。原因...

【佛教词典】无碍光

为阿弥陀佛十二光之一。阿弥陀佛之光明有十二种,其中...

【佛教词典】法身有相

依据诸经一般的说法,法身是无相的,但依天台圆教的极...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赵尊仁的往生故事

赵尊仁。法名培庚,江苏如皋县人。年三十余岁,从事商...

时间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

斯利姆是谁?恐怕许多人对这个人的还很陌生。如果我这...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1000美元也可以成功

1980年的一天,刚满19岁,大学还没有毕业的美国青年戴...

了脱生死超凡入圣才是真命好

那天,和信法师独对坐谈说道,信法师谈到世间一切福泽...

沸汤施食

【原文】 有自称西域沙门,作焰口①施食法师者,其洒净...

杀戒包括我们平常吃的肉食吗

问: 师父慈悲,学人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严持四重戒...

有时候求佛菩萨为什么不灵

我们有时候向佛菩萨祈祷,有时候灵验有时候不灵验,菩...

为什么越念佛越觉得杂念纷飞

问: 本来念佛应该越念越清净,为什么越念越觉得杂念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