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宣化上人:佛教徒不要迷信

宣化上人  2011/02/1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我们人要知道,我们供香、供花,供养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是像我们那么贪心、饥渴,想要吃东西,贪着人来送一点饭,送一点菜,或者请饮茶,请吃斋,不是那么样子的。

我们用这个种种的香,种种的花来供佛,这是表示众生一种的心意,一种的诚心,并不是诸佛菩萨一定就享受这个,以这个为乐了。我们给他烧香,他就欢喜了;不给他烧香,他就生烦恼了,没有这个道理!

诸佛是无所求于人、无欠无余的,不需要人间这一些个东西。那么我们对诸佛菩萨无所表现了,不知道怎么样拿出我们这个真心诚意来对佛菩萨,所以只好就用一点名贵的香、名贵的花来供养佛。

我们供佛不必像那一些个迷信的愚夫愚妇那个样子,拿着一大把香在佛前,给佛上香了。本来佛在那个地方好好的,放光要保护众生;你烧那么多香,把佛的眼睛熏得也睁不开了,光也不放了,也不保护众生了。这是我凡夫的知见来揣测佛的境界,当然是不对了,可是这里头有这么一个很浅显的意思。

所以我们吃饭,譬如我们就算最馋、最愿意吃好东西,你把桌子上都摆了十几丈那么多的菜饭,一个人一餐,怎么会吃得了那么多东西?你这不是要命吗?

所以我们供佛最多是三支香,或者前边再上一支护法香,这四支。若普通呢?就上一支香已经够了,只要你有个真心,有个诚心,你不上香,那菩萨也一样来护持你。只要你能念佛、念经、念法、念僧,佛就欢喜了,不是说一定要烧香,佛才高兴了。

佛不像我们人那么小气,你说一句不好听的话,他就生了烦恼了;你赞他一句,他就高兴了,不是那样子的。所以我们不要以凡夫来测圣智,以为佛也像我们那么贪,哦!这个钱越多越好,这个佛,烧的香越多越好,这是错误观点。

所以不要学这一些个八卦婆、八卦公那么到庙上,那种迷信的色彩,磕迷糊头,烧迷糊香。结果你问他:「你为什么要烧那么多香?」他说:「这香烧得多就好了嘛!」究竟有什么好呢?他不知道了。你看这个胡涂不胡涂?所以我们佛教徒,是讲一个真理的,讲一个智慧的,不要那么迷信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宣化上人文章列表

学佛人常犯的三个毛病

第一个就是佛呆子,在生活中间不知道运用佛陀的智慧,...

【推荐】如何看待夏莲居的《无量寿经》会集本

问: 印祖是否见到了夏会本?有无文字记载?许多大德都...

印度佛学略史

结集三藏 佛应世时,亲闻佛说,佛示寂后,依佛遗教。佛...

中国人口头心头的阿弥陀佛

我们中国有眼口鼻心思的人,没有一个不知道阿弥陀佛的...

为什么有些学佛人越学越不顺

问: 为什么同样都是在学佛,有的人越学越不顺心,有...

梦参老和尚:如何诵经

你若是读《普门品》,《普门品》是赞叹观世音菩萨功德...

听经只能听一位法师的吗

问: 您三年连续到秦皇岛讲法,我都亲临来听,可是心中...

大安法师:不要怕自己根机愚钝浅陋

省庵大师是非常苦口婆心的,对这些正面来劝勉,不要怕...

瑜伽师地论(100卷)

瑜伽师地论卷第一 瑜伽师地论卷第二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

阿閦佛国经

阿閦佛国经卷上 发意受慧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在罗阅...

【注音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静坐的功德

若人静坐一须臾,胜造恒沙七宝塔。人若能静坐,就算很...

十种仙未断轮回妄想,仙福报尽堕六道

阿难。复有从人。不依正觉修三摩地。别修妄念。存想固...

宣化上人:修行人要经得起考验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把自己自私自利的心消灭殆尽,不让...

十一种善心所

五十一种心所分成六位,第三位是善十一。善都是好的,...

【佛教词典】得三摩地

【得三摩地】 p0995 瑜伽二十卷十页云:此中最初、有二...

【佛教词典】遮止不平等食

【遮止不平等食】 p1341 瑜伽二十三卷十八页云:云何遮...

如何看待「无奸不成商」

问: 对于无奸不成商这句话,法师有什么看法与见解呢...

如何培养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

问: 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

释迦佛抬头悟道悟的是什么

今年正月间,一位老朋友萧先生来看我,临走时问了一句...

念经前一定要吃素吗

念经前能不能吃素,这个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吃素,是...

虔诚的回向,让逆子回头

既与一切众生深结法缘,速能成就自己大乘胜行,我们跟...

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

佛法教导我们:人要自己掌握命运、掌握生死,就是避免...

修行是为了找到自己

修行是什么,是不是一定要脱离生活跑到庙里拜佛念经呢...

不饮酒戒

酒会乱性,使人失去理智,不得清醒糊里糊涂,一旦酒精...

脸白就是修的好,脸黑就是修的不好吗

问: 常听一些学佛的居士说:某某人的脸色又白又亮,...

星云大师《佛教与花的因缘》

一、前言 花,和宇宙人生有著密切的关系。因为各种花...

为什么出家人不能礼敬白衣

在佛教中,出家为僧,除了个人的修证解脱、播种解脱种...

好心真的能有好报吗

我们都知道,慈悲是佛教的根本,而因果律则是佛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