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七天报恩的故事

宏海法师  2019/05/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七天报恩的故事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吉祥。

欢迎大家来道场白华庵听法,结这个殊胜的法缘。今天给大家讲一则“七天报恩”的故事。

其实在我们现代的生活中,我们一辈子的遭遇经历,甚至人与人之间遇到的各种各样形态的这种因缘,都致使要么欣然投入进去,可是这个因缘一转,有时候又万般地无奈,或者正在兴冲冲地进行之中,结果一个阶段性的就会戛然而止。所以这些因缘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姿多彩地呈现?为什么会有这样突如其来的变换呢?就是因为世事是无常的。

今天讲的这则公案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一世修行中,和他成佛以后无量劫的从因到果的一个相续。宿世做菩萨,在修行的时候,释迦牟尼佛修这个慈悲,他做为一个菩萨在山里边打坐,就一心一意想了生脱死,想突破这种轮回的牢狱。

那么他正在打坐的时候,突然间身上有一个虱子,这个虱子就是在他衣服上建立自己的别墅一样的,在它的世界里。就非常地痒,他感觉到,那么他就伸手把它从背上捉出来。

捉出来以后,因为他慈悲,不忍心说置它于死地,甚至都替它设想地说,随便一扔,它可能就再没命了。所以他找到一个枯骨,就是野兽死了以后,尸体烂了,一个朽在那里的骨头。他把这个虱子就放在这个骨头上,这个骨头正好是在虱子世界里面的美味。

大家不要搞错了,不是那个老虎狮子的狮子,是我们身上痒的时候咬人的那个虱子。所以它在里面就尽情地饱食了七天。在饱餐了七天以后,它这一世的因缘也了了,就命终了,然后又投胎转世,生生世世又投入到无尽的轮回中。

一直到释迦牟尼佛在印度成佛,有了这么多的常随弟子,十大弟子,阿难多闻第一,成就了这一世。有一次,世尊就带着他的弟子们乞食,但是那个在雪山附近下的雪很厚,大家都躲在房间里面,只有走着走着有这么一户大户人家,一个老爷子就守在门口,好像貌似在等世尊的到来,然后见到世尊和他的弟子们这么多人,说我愿意尽心尽力地供养您和您的僧团七天。

然后世尊就跟他弟子们就住在这个大长者家里边,好吃好喝,尽心尽力,非常的圆满。但是到了七天以后,世尊就跟阿难说,说我们今天应该收拾一下,要离开这里了,虽然每顿都有丰富的饮食,但是今天我们要持钵,要走了。

阿难就百思不得其解,他就觉得说,佛陀这个好日子不过,非得横起事端。说我们吃得好好的,人家这么尽心尽力,为什么我们要回这个精舍去呢?佛看见阿难这个心结打不开,就说:“那这样吧,我们七天到了,今天我们先走,如果你还想接受他的供养,那么你去他的宅子去跟他沟通。”

结果依然在下雪这样一个冷的状态中,阿难又去到这家宅子门口托钵,结果不但没有见到这个大长者,连守门的小厮都站在那儿纹丝不动,一点表情都没有,就跟没有看见阿难一样。

阿难回来后闷闷不乐,那么佛陀才把这个前因后果告诉了他,说我们跟人家只有七天的因缘,这个七天因缘一到,过去的这个缘就了了,这个恩就报了,我们再去想续的时候,已经就属于攀缘心了。那阿难一听就明了了。这就是今天给大家供养的这个七天报恩的故事。

这个公案落实到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不仅仅是佛跟弟子是这样的缘法,每个人与每个人,每个人甚至跟你所遇到的动物、所到的地方依然如此。所以大家能够明白这个缘分的道理,就知道一切皆是因缘,缘聚缘散,缘来缘去,没什么好说的,也没什么要抱怨和怪罪的。

所以古德常有一句叫做“知理不怪人,怪人不知理”。都是觉得说,你觉得自己本来应该这样的生命走向,这样的因缘出现,结果它一转弯,弄得自己不合心、不如意了,那心里不舒服就开始抱怨,就开始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实际上还是自己的心所显现的一场梦幻泡影。

如果大家读过《楞严经》,里面也讲过,是这个因缘是必然如此的。来的人,我们常说狭路相逢,要么是报恩,要么是讨债。你这辈子他欠你的,他来报恩,对你好,侍奉你,成就你,护持你,帮你。那么他来让你有损失,让你生不快,那你过去欠了他的。而且因缘也是,欠的一旦偿还以后,即刻就了。

这个了的有时候非常地突变,马上这个发心就变,态度就变,甚至表情就变。所以心细的人学修佛法,有一点点智慧见解的人,你仔细观察一下这个人世间,确实如此。你能够全盘了然于怀,来看它的这个,就是这样静静地看待它的发生,这就是智慧。

所以我们常说到说,一切皆是前因后果,一切就是俗话说的“万般皆是命,几乎不由人”。除非你是大修行者。所以还是自作自受而已了。

当然,这是我自己加一段跟大家分享的法义,如果你是一个大修行人,你是一个大法器,有可能这辈子成就,那菩萨就运用格外的手段了。那他可能就是当你这个生起来贪心的时候,他就让你百般的万般的事情皆不成就;当你生起来退却躲避,想静静地,不想去承担的时候,他就让你一件一件地、多姿多彩地在这个里面不断地经历,直至放下为止。所以这是菩萨六度四摄度化众生,那就另当别论了。

希望今天的这一个公案给我们启迪,让我们在这个繁杂的、烦恼的、无奈的城市中,能够生起这样光明的智慧。

南无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饿鬼道之苦

看第二个。饿鬼的苦,我们看这个饥渴寒热,刀杖驱逼之...

佛经中关于邪淫的果报和戒淫功德

节选自《欲海回狂》(白话) 清周安士著,是被印光大师誉...

早一点认命,才可能早一点上路

我们讲到十二因缘,佛教的生命观,它是建立一个无量生...

福报不够,干起坏事无比顺利

真正有福报的人,在做不如法的事情的时候,就会出现不...

三界轮回的三大业因

其实众生跟世界会相续,主要的是因为有业力的相续,才...

关闭六根能得到更精致的快乐

为什么思惟苦谛,观受是苦?用苦来调伏感受的刺激。你...

得病的因缘与疾病出现的相状

【原文】 复次,有三种得病因缘不同:一者、四大五藏增...

苦难轮回不堪 心灵深处探求解脱

在人生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一念心」,也就是观念要...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注音版】维摩诘所说经

维摩诘所说经...

【推荐】调伏悭贪得殊胜妙果

佛陀曾有一段时间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又称竹林精舍...

一家七口全部出家,夫妻二人同生净土

了相,四川西蜀吴姓的子弟。高、曾、祖父皆任官于安徽...

言归于好

有个人的好友住在另一座城市,虽然相隔三十里,他每年...

以妙音香花欢喜供佛,成就辟支佛果

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法度众。有一天,许多豪贵长...

【佛教词典】化教

指以理为本之教。南山律宗判佛教为化教与制教(又作行...

【佛教词典】口恶说

(术语)二吉罗罪之一。谓口出妄言绮语等恶说也。见三...

普庵祖师与普庵咒

农历七月廿一日,为普庵祖师圣诞。他曾发菩萨大愿,凡...

大安法师:念佛没定力如何才能专注

问: 我念佛没有定力,心中不得清净,如何能专注念佛...

拜经后有什么感悟

问: 请问当初是何因缘促使你对经文《华严经》等一字...

菩萨为何不应住色布施

【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 为什么讲忍辱,一...

现代人造业有四种特点

现代人造业有以下几种显著的特点,和以往时代迥然不同...

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

问: 师父,晚上自己睡觉害怕怎么办?念什么经,或者有...

印光大师开示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

悭贪的苦果

人生没有真正的所有权,因、缘、果、报的道理要切记啊...

一切世间难信之法

净土法门,不但是三恶道的众生难信三恶道都是受苦不暇...

志公禅师:十四科颂

菩提烦恼不二 众生不解修道。便欲断除烦恼。烦恼本来空...

十善业道之法,也是成佛之法

从大乘佛教的业果学说来看,对业果最重要的认识在于:...

嗔恨心的危害

许多人在遭遇不如意的对境时,例如别人做了自己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