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二

繁体字  大/小字体  选护眼色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十二

尊者众贤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辩差别品第二之四

无色法中。已辩心心所。今次当辩心不相应行。颂曰。

 心不相应行  得非得同分
 无想二定命  相名身等类

论曰。等者等取句身文身及和合性。类者显余所计度法。即前种类。谓有计度离得等有蕴得等性。如是诸法。不与心相应故。说名为心不相应行。非如心所与心共一所依所缘相应而起。说心言者。为显此中所说得等是心种类。诸心所法。所依所缘。皆与心同。亦心种类。为简彼故。言不相应。诸无为法。亦心种类。无所依缘。故亦是不相应。为欲简彼故复言行。此已总标。复应别释。于中且辩得非得相。颂曰。

 得谓获成就  非得此相违
 得非得唯于  自相续二灭

论曰。得获成就。义虽是一。而依门异。说差别名。得有二种。谓先未得。及先已得。先未得得。说名为获。先已得得。说名成就。应知非得。与此相违。谓先未得及得已失。未得非得。说名不获。已失非得名不成就。故说异生性。名不获圣法。于何法中有得非得。且有为中。于自相续。有得非得。非他相续及非相续。若蕴堕在自相续中。可有成就不成就故。他相续蕴及非情蕴。必无成就不成就故。无为法中。唯于二灭。有得非得。一切有情。无不成就非择灭者。故对法中。有如是说。谁成无漏法。谓一切有情。除初刹那具缚圣者及余一切具缚异生。诸余有情。皆成择灭。决定无有成就虚空。以于虚空无有得故。亦无不成就。以无非得故。若法有得亦有非得。若法无得亦无非得。其理决定。依此得故。说如是言。色蕴行蕴。一得所得。余蕴行蕴。说亦如是。有漏无漏。一得所得。有为无为。一得所得。如是等类。如理应思。经主此中作如是问。何缘知有别物名得。应答彼言。契经说故。如契经中薄伽梵说。应知如是补特伽罗。成就善法及不善法。若谓经说有转轮王成就七宝。有太过失。此难不然。王于七宝自在无碍。名成就故。若谓余经所说成就亦应尔者。此亦不然。以现在者。唯于现在有自在力。非过未故。谓转轮王。于现七宝有自在力。增上果故。恒现前故。随乐而转。可名成就。善不善法。则不决定。且如善法。现在前时。补特伽罗。于现善法。可说成就。彼于过未不善法中。应更指陈。若无现得由何别法。说为自在。不善现前徵善亦尔。况执过未全无体者。于何自在说名成就。若于未来。有能生力名成就者。理亦不然。是则应有非爱过故。谓诸异生。住最后有。定生无漏应是圣者。诸阿罗汉。住最后心。决定不能复生无漏。应非阿罗汉。便退成异生住世俗。忍见所断烦恼。必不复生。应是预流果。又若许有别物名得。有何非理。如是非理。谓所执得。无体可知。如色声等。或贪瞋等。无用可知。如眼耳等。故无容有别物名得。执有别物。是为非理。此定不然。非非理故。由所许得是已得法不失因故。又是知此系属于彼。智幖帜故。除此更有何别大用能过于此。说此为无。若尔何用执此得为。唯所依中。有诸种子。未拔未损。增长自在。于如是位。立成就名。由斯不失已得诸法。亦此属彼智之幖帜。此复云何。且诸善法。略有二种。一者不由功力修得。二者要由功力修得。即名生得及加行得。不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种未被损。名为成就。若所依中种已被损。名不成就。谓断善者。由邪见力。损所依中善根种子。应知名断。非所依中善根种子毕竟被害说名为断。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无损。说名成就。与此相违。名不成就。不善无记。由对治道。断伏种子。或无功力可生现行。名不成就。与此相违名为成就。故所执得便为无用。如是种种颠倒所执。但有虚言。而无实义。且执何法名为种子。谓名与色。于生自果。所有展转隣近功能。此由相续转变差别。名色者何。谓即五蕴。如何执此为种子性。能为善等诸法生因。为总为别。为自种类。且汝所执。唯应尔所。若言是总种体应假。假为实因。不应正理。若言是别。如何可执无记色种为善不善诸法生因。若自种类善法无间。不善法生。或复相违。以何为种。天爱非汝解种子性。前心俱生思差别故。后心功能差别而起。即后心上功能差别。说为种子。由此相续转变差别。当来果生此中意说。不善心中。有善所引展转隣近功能差别。以为种子。从此无间善法得生。或善心中不善所引展转隣近功能差别。以为种子。从此无间不善法生。今汝所执功能差别种子。与彼善不善心。为有别体。为无别体。此无别体。岂不许善为不善种及许不善为善种耶。谁有心者。执煖与火无有别体。而复执言。唯煖能烧。火不能烧。云何能感那落迦等诸异熟果。不善心中。安置能感。可爱异熟善思差别所引功能差别种子。复云何感末奴沙等诸异熟果。净善心中。安置能感非爱异熟恶思差别所引功能差别种子。诸不善心。于感可爱诸异熟果。无堪能故。诸净善心。于感非爱诸异熟果。无堪能故。云何言二能招二果。如是便谤诸佛世尊所得十力中处非处智力。又应许思差别所引功能差别种子与心同一果故。无漏心中。亦有有漏功能差别。则无漏心。亦应能感三有之果。无漏心中。亦许安置烦恼种故。则无漏心。亦应能作烦恼生因。或圣身中。修所断惑。应无种子自然而生。烦恼心中亦许安置无漏种故。则烦恼心。亦应能作无漏生因。或圣身中。烦恼心后所起无漏。应无种生。或应尔时名初无漏。又退法性阿罗汉果。或有退起诸烦恼故。即阿罗汉无学心中。应有三界烦恼种子。有烦恼退。后当广辩。又曾未见异种类法性有差别而无别体。故彼所执极为迷谬。又前所起思差别。与后功能差别心云何作因果更互相应义。此何所疑。因果法尔。要有前思差别故。方有后心功能差别生。若无前思差别者后心功能差别则不起。是故此二得有因果更互相应。若有思时少有所起。可有此义。然有思时都无所起。未来无故。前思后心有无不并。云何可说因果相应。如是等义。辩过未中。当更思择。然彼所说。非所依中善根种子毕竟被害说名断者。何故但言非毕竟害。此但应言毕竟不害。本无种故。又彼所说。违害契经。以契经言毕竟断故。如世尊说。应知如是补特伽罗。善法隐没。恶法出现。有随俱行。善根未断。以未断故。从此善根。犹有可起余善根义。彼于后时。一切皆断。如何所有微劣善根一切皆断。非毕竟害。故彼但应由自分别魍魉所魅。而作此言。又善种子。若邪见力。损其功用。令不生芽。设非毕竟断。此复何所用。无用能生善根芽故。若邪见力。不能损彼生善芽用。是则不应名断善根。能生善故。又彼所言。要由功力而修得者。若所依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无损。说名成就。此亦非理。彼宗此善生义尚无。况有身中彼法已起。生彼功力。自在无损。前说彼宗。未来无故当于何处有自在力。即彼生因。理非有故。不应徵觅余不生因。既无生因。依何而说生彼功力自在无损。由此已遮说烦恼断品类计度。然彼所言。犹如种子火所焚烧转变异前无能生用。如是圣者所依身中。无生惑能。名烦恼断。惑世间道。损所依中烦恼种子。亦名为断。与上相违名未断者。此今应说。以无漏道。断诸烦恼。与世间道断诸烦恼。有何差别。俱如种子火所焚烧无生用故。若谓如种非极被损令永不能生于芽等。以世间道。损烦恼种。亦复如是。犹能如前生诸行果及当能起诸烦恼者。如何说言如种被损。种被损者谓不生芽。若能生芽不名被损。由世俗道。断惑亦尔。若损惑种。应不能生后既能生。不应名损。若不名损。如何名断。又一心中。能断所断。理不俱有。断义不成。故彼所言。谓名与色。于生自果。所有展转隣近功能。名为种子。理不成立。又彼所言。此由相续转变差别。何名转变。谓相续中前后异性。何名相续。谓因果性。三世诸行。何名差别。谓有无间生果功能。如是具寿。一切所说。异意异言其首亦异。以譬喻者无有相续前后异性。亦无因果三世诸行。亦无无间生果功能。如后当辩。彼由憎背对法义宗。于圣教中。起诸过患。如诽谤得于圣教中所起众多违理过患。如是于得若许实有。于圣教义有何相违。经主于中虽随自执多有所说。而无所成。所执种子理不成故。种子既无。知所许得。是已得法。不失因故。又是知此系属于彼。智幖帜故。决定有用。用有既成。知别有体。故所许得。体用极成。对法诸师议论宗处。诸譬喻者。多分于中申自所执诸法种子。惑乱正义。令不分明。复有诸师。于此种子。处处随义。建立别名。或名随界。或名熏习。或名功能。或名不失。或名增长。故我此中广兴决择。摧彼所执建立正宗。如是已成得非得性。此差别义今应广思。且得云何。颂曰。

 三世法各三  善等唯善等
 有系自界得  无系得通四
 非学无学三  非所断二种

论曰。三世法得各有三种。谓过去法。有过去得。有未来得。有现在得。如是未来及现在法。各有三得。约容有义。且作是说。其中差别。后当更辩。又善等法。得唯善等。谓善不善及无记法。如其次第。有善不善无记三得。又有系法。得唯自界。谓欲色界无色界法。如其次第。唯有欲色无色三得。若无系法得通四种。谓不系法。就总种类。具四种得。即三界系及与不系。别分别者。非择灭得。通三界系。若择灭得。色无色系及与不系。其道谛得。唯有不系。又有学法。得唯有学。若无学法得唯无学。故学无学法得各有一种。非学无学法得总类有三。别分别者。全五取蕴。及三无为。总名非学非无学法。且五取蕴。及非择灭。并非圣道所证择灭。唯有非学非无学得。若有学道所证择灭。得唯有学。若无学道所证择灭。得唯无学。又见修所断法。如其次第。有见修所断得。非所断法得总有二。别分别者。诸无漏法名非所断。若非择灭及非圣道所证择灭得唯一种。谓修所断。若以圣道所证择灭。及道圣谛得唯一种。谓非所断前言三世各有三得。诸有为法。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颂曰。

 无记得俱起  除二通变化
 有覆色亦俱  欲色无前起

论曰。无覆无记得唯俱起。无前后生。势力劣故。一切无覆无记法得。皆定尔耶。不尔。云何。除眼耳通及能变化。谓眼耳通慧。及能变化心。势力强故。加行差别所成办故。虽是无覆无记性收。而有前后及俱起得。又威仪路四蕴之得。多分世断及刹那断。唯除诸佛马胜苾刍及余善习威仪路者。若工巧处四蕴之得。亦多世断及刹那断。除毗湿缚羯磨天神及余善习工巧处者。唯有无覆无记法得。但俱起耶。不尔。云何。有覆无记色得亦尔。谓唯色界初静虑染身语表业得亦如前。但有俱起。虽上品染。而亦不能发无表故。势力微劣。由此定无法前后得。欲界诸色。亦定唯有俱起得耶。不尔。云何。谓欲界系善不善色得无前起。唯有俱生。及后起得。如是已辩得差别相。非得差别其相云何。颂曰。

 非得净无记  去来世各三
 三界不系三  许圣道非得
 说名异生性  得法易地舍

论曰。性差别者。一切非得。皆唯无覆无记性摄。世差别者。过去未来。各有三种谓过去法及未来法。一一各有三世非得。若现在法。唯有过去未来非得。决定无有现在非得。以现在法与不成就不俱行故。有说。现法无现非得。性相违故。界差别者。三界系法。及不系法。各三非得。谓欲界系法。有二界非得。色无色界系。及不系亦尔定无非得是无漏者。所以者何。由许圣道非得说名异生性故。如本论言。云何异生性。谓不获圣法。不获即是非得异名。如何无漏法可名异生性不获。何圣法名异生性耶。为总不获一切圣法。为唯不获苦法智忍。有说。不获一切圣法。若尔岂不无非异生。无一总成诸圣法故。若有不获不杂于获。是异生性。若杂获者。非异生性。故无有失。若尔本论应说纯言。不尔杂言见义有故。如说此类食水食风。虽无纯言。而亦知彼纯食水风。不杂余故。有说。不获苦法智忍。然非后舍复成异生。前已永害。彼非得故。经主于此复作是言。若曾未生圣法相续。分位差别。名异生性。何缘经主。复作是言。谓异生性。都无实物。若尔是谁相续分位。谓眼耳等相续分位。岂一刹那眼等分位。非异生性。而言眼等相续方是异生性耶。非一刹那可名相续。刹那便有非实过故。此非唯有言违义失。亦复有余违契经过。故世尊说。如是名为随信行者。入正性离生。超越异生地。此异生地。即异生性。何缘故知。说得舍故。非于尔时舍曾所得眼等诸法少分可知。如得未曾所得圣法。圣者正在见道位时。成就眼等一切品类。皆如前位。无所缺减。若异生性。无别有体。便违此经。尔时无别异生地体可超越故。若谓恶趣是异生地。得忍位已应非异生。若谓眼等未得圣时离圣法故。依之假立异生名想是异生性。入见道时。超越彼故。说名超越异生地者。理亦不然。如何尔时眼等诸法如本随逐。而可说为超越眼等。若言如证阿罗汉果超越眼等。理亦不然。彼时具证眼等结断。虽成就眼等而名超越故。今此位中。眼等如本具缚成就。故喻不齐。若谓如言未离欲圣超越恶趣。理亦不然。于彼已得非择灭故。未离欲圣。于彼不作不趣不行。可名超越。今见道位。超何眼等。若言应有异瓶等物瓶等性者。理亦不然。离破瓶等。舍瓶等性理不成故。无漏心起时。眼等如本。而舍异生性。故例不齐。由此已遮生性等例若言婆罗门等性何不尔者。如圣异生定差别。彼不见故。谓圣异生。各有少分不作不趣。作趣定别。无有少分智慧工巧制止堪能定差别事。婆罗门等。诸种姓中。唯一能为。非余能作。可因此执有婆罗门等性。虽亦见有中边国等少分差别。而无别性。由许别有众同分法为差别依。故无有过。岂不如圣法即说是圣性。成就此性。故名圣者。如是异生法应即异生性。成就此性。故名异生。此例不然。以诸圣法唯圣者有。可即圣法说为圣性。诸异生法圣者亦有。如何可立为异生性。若异生法。唯异生有遍异生成可是异生性。恶趣无想北俱卢等。不遍异生故非异生性。余命根等。虽遍异生。非唯异生有。亦非异生性。又唯异生有遍异生相续。违圣道得是异生性。又若有法与诸异生作身生因是异生性。岂不业烦恼与诸异生作身生因。何用异生性。此责非理。现见有法待余因方能作余法因故。非业烦恼所生眼等。离四大种。而可得生。故有别法。名异生性。即超越此。故名超异生地。要作此释。方显世尊所说契经有大义趣。傍论已了。今更应思。如是非得。何时当舍。此法非得。得此法时。或转易地。舍此非得。如圣法非得说名异生性。随得圣法时舍三界非得。如是住初无漏心者。于苦法智展转乃至。住金刚喻三摩地者。于阿罗汉所有非得。如其所应。随得此法。舍此非得。如是乃至。阿罗汉果。时解脱者。于阿罗汉不时解脱。所有非得。得此法时。舍此非得。余法非得。类此应思。又此非得。云何名舍。若非得得断。非得非得生。如是名为舍于非得。得与非得。虽各有余得及非得。然非无穷。由得势力。成就本法及与得得。得得势力。成就法得。岂成无穷。非得亦应如理思择。非得非得。必不俱生。又从下地生上地时。下地非得一切皆舍。从上生下。类此应知。由所依力。非得转故。如是已辩得非得相。同分者何。颂曰。

 同分有情等

论曰。有别实物。名为同分。谓诸有情。展转类等。本论说此。名众同分。一趣等生。诸有情类。所有身形。诸根业用。及饮食等。互相似因。并其展转相乐欲因。名众同分。如鲜净色业心大种。皆是其因。故身形等。非唯因业。现见身形。是更相似。业所引果。诸根业用。及饮食等。有差别故。若谓满业有差别故。此差别者。理不应然。或有身形。唯由相似引业所起。以众同分有差别故。业用等别。若身形等。唯业果者。随其所乐业用等事。若舍若行应不得有。此中身形业用乐欲。展转相似。故名为同。分是因义。有别实物是此同因。故名同分。如是同分。世尊唯依诸有情说。非草木等。故契经言。此天同分。此人同分。乃至广说。就界趣生处身等别。有无量种有情同分。复有法同分。谓随蕴处界。异生同分入离生时舍。有情同分入涅槃时舍。岂不异生性即异生同分。此不应然。所作异故。谓彼身形业用乐欲。互相似因。名为同分。若与圣道成就相违。是异生因。名异生性。入离生时。于众同分。亦舍亦得。于异生性。舍而不得。同分非色。如何得知。有用能生无别事类。由见彼果。知有彼故。如见现在业所得果。知有前生曾所作业。又观行者。现证知故。何不许有无情同分。不应如是责。有大过失故。汝亦许有人天等趣胎卵等生。何不亦许菴罗等趣菉豆等生。又佛世尊。曾不说故但应思择。何故世尊。唯于有情。说有同分。非于草等。复云何知。如是同分。别有实物。且我于中作如是解。由彼草等无有展转业用乐欲互相似故。于彼不说别有同分。又必因有情。草等方生故。唯于有情。说有同分。又因先业及现勤勇。此法得生。于彼草等。二事皆无。故无同分。即由此事。证有实物。又木素漆彫画等像。及彼真形。虽有色形展转相似。而言一实。由此非唯见彼相似。即言是实。要于相似差别物类。方起实言。故知实有此差别法。此实言说。由此法生。又前说故。前说云何。谓见身形。是更相似。业所引果。诸根业用。及饮食等。有差别故。是诸同分。展转差别。如何于彼。更无同分。而起无别觉施设耶。由诸同分是同类事等因性故。即为同类展转相似觉施设因。如眼耳等由大种造。方成色性。大种虽无余大种造。而色性成。此应显成胜论所执总同句义同异句义。若胜论执。此二句义。其体非一。刹那无常。无所依止。展转差别。设令同彼。亦无多过。非胜论者执眼等根能行色等。即令释子舍如是见。别作余解。故彼所难。是朋党言。求正理人。不应收採。已辩同分。无想者何。颂曰。

 无想无想中  心心所法灭
 异熟居广果

论曰。若生无想有情天中。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是实有物。能遮未来心心所法。令暂不起。如堰江河。此法一向是无想定所感异熟。由彼无想有情天中。无想及色。唯是无想定所感异熟故。此定无力引众同分及与命根。以众同分及与命根唯是有心。第四静虑所感果故。彼处余蕴。是共异熟。以生无想有情天中。入无想前。出无想后。多时有心故。然无心位。极长远故。总名无想天。无想有情。居在何处。居在广果。谓广果天中。有高胜处如中间静虑。名无想天。彼以宿业。等无间缘。为任持食。谓由宿业。引众同分及命根等。由续生心及无间入无想果心。牵引资助。故彼亦有过去触等。为任持食。无心位中。唯有过去触等为食。现在都无。有心位中。二种俱有。彼诸有情。由想起故。从彼处没。没已决定生于欲界。非余处所。先修定行。所感寿量。势力尽故。于彼不能更修定故。如箭射空力尽便堕。若诸有情。应生彼处。必有欲界顺后受业。如应生彼北俱卢洲。必定应有生天之业。已辩无想。二定者何。谓无想定。及灭尽定。初无想定。其相云何。颂曰。

 如是无想定  后静虑求脱
 善唯顺生受  非圣得一世

论曰。如前所说。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为无想。如是复有别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说如是声。唯显此定灭心心所与无想同。由正成办。或极成办。故名为定。有余师说。如理等行故名为定。令心大种平等行故。无想者定。或定无想。名无想定。由厌坏想。生此定故。非诸异生能厌坏受。由耽着受而入定故。此定在何地。谓在后静虑即在第四静虑非余。此不应说。所以者何。此定能感无想异熟。已说无想居广果天。当说广果。在后静虑。岂于余地而修彼因。此责不然曾无说故。未曾有处说无想定为无想因。岂不前颂说无想为异熟。于彼释中。说为无想定果。此亦不然。曾未有颂作如是说。今说乃成。何故此定。名异生定。为求解脱修此定故。彼执无想是真解脱。执无想定为出离道。为证无想而修此定。一切圣者。不执有漏为真解脱及真出离。故说此定名异生定。前说无想。是异熟故。无记性摄。不说自成。今无想定。一向是善。岂不此是异熟因故。善性所摄不说自成。此于无想有情天中。为因能招五蕴异熟。不尔颂中犹未说故。又染无记。谁复能遮。若尔此中应言纯善。不尔离言见义有故。此应准前异生性释。或唯言善。已显非余。此定既是异熟因性。为顺何受。唯顺生受非顺现后及不定受。一类诸师。作此定执。理顺生受及不定受。所以者何。成此定者。亦容得入正性离生。入已必无现起此定。由约现行。说无想定名异生定。非约成就。又许此定通是此法外法异生所得非圣。以诸圣者于无想定如见深坑不乐入故。颂中已说求脱言故。即显此定唯属异生。复言非圣。便为无用。此初得时。为得几世。此于诸位中。如别解脱戒。念念别得。未曾得故。第一念时。非得过去。以无心故。不修未来。故初得时。唯得一世。谓得现在。第二念等。乃至未出。亦成过去。出已乃至未舍已来。唯成过去。如天眼耳。无未来修。唯加行得。非离染得。次灭尽定。其相云何。颂曰。

 灭尽定亦然  为静住有顶
 善二受不定  圣由加行得
 成佛得非前  三十四念故

论曰。如前无想定。灭尽定亦然。谓如已离第三静虑贪者。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无想定。如是已离无所有处贪者。有法能令心心所灭。名灭尽定。如是二定差别相者。前无想定。为求解脱厌坏于想。以出离想作意为先。而得证入。今灭尽定。为求静住厌坏散动。以止息想作意为先。而得证入。前无想定。在色界边地。今灭尽定。在无色边地。以在非想非非想处所受生身。是最上业。所牵引故。说名有顶。或有边际。故名有顶。如树边际说名树顶。唯此地中。有灭尽定。何缘下地无此定耶。厌背一切心及边际心断。方能得此胜解脱故。谓由二缘。立此解脱。一者厌背一切心故。二者边际心暂断故。若于下地有此定者。便非厌背一切种心。以未能厌上地心故。亦不名为边际心断。以上地心犹未断故。应名厌背少分诸心。亦复应名中际心断。于三性中。此灭尽定。同前唯善。非染无记。非诸圣者厌怖散动取染无记为寂静住。前无想定能顺生受及不定受。今灭尽定。通顺生后及不定受。谓约异熟。有顺生受。或顺后受。及不定受。或全不受谓若下地起此定已。不生上地便般涅槃。此灭尽定。能招有顶四蕴异熟。前无想定。唯异生得。此灭尽定。唯圣者得。非诸异生能起灭定。彼有自地。起灭定障。犹未断故。未超有顶见所断惑于起灭定毕竟无能。非诸异生能超有顶见所断惑。故唯圣者。得灭尽定。有余师说。由诸异生怖断灭故。圣者于此现法涅槃胜解入故。唯圣者得。非诸异生彼说非理。于无想定。与此同故。彼此心断。涅槃胜解。无差别故。此中有说。第四静虑心心所麁。犹有所依。故不怖断。彼亦非理。修无想定。为灭心故。为求解脱起出离想。修无想定。怖畏灭心。不应正理。既出离想。修无想定。亦应涅槃胜解而入是故彼说。非为正因。一切圣者。得有顶时。皆得如斯灭尽定不。应言不得。由此定非离染得故。由何而得。由加行得。要由加行。方证得故。如无想定。初证得时。唯得现在。不得过去。不修未来。要由心力。方能修故。第二念等。乃至未舍。亦成过去。世尊亦以加行得耶。不尔。云何。成佛时得。彼谓世尊尽智时得。岂不尽智于成佛时亦不名得。况灭尽定。以诸菩萨住金刚喻三摩地时。名得尽智。得体生时。名为得故。于成佛时。应说尽智。不由加行而现在前。暂起欲乐现在前时。一切圆德。随乐起故。非佛身中所有功德成佛时得。如何可说佛尽智时得灭尽定。由菩萨时永离一切烦恼染故。令佛身中功德得起。故说如来所有功德。皆离染得。故彼所言。亦有过失。随宜为彼而通释者。谓于近事。而说远声。或金刚喻三摩地时。必成佛故。亦名成佛。无间刹那。定成佛故。且置斯事。世尊曾未起灭尽定。得尽智时如何得成。最上圆满俱分解脱。永离定障故。舍不成就故。于起灭定得自在故。如已起者成俱解脱。西方师说。菩萨学位。先起此定。后得菩提。迦湿弥罗国毗婆沙师说。非前起灭定后方生尽智。何因此国知前未起。何为不责西方起因。且我迦湿弥罗国。说三十四念得菩提故。谓诸菩萨。决定先于无所有处。已得离贪。方入见谛。不复须断下地烦恼。三十四念。得大菩提。谛现观中。有十六念。离有顶贪。有十八念。谓断有顶九品烦恼。有九无间九解脱道。如是十八。足前十六。成三十四。于此中间。无容得起不同类心。故于前位。决定无容起灭尽定。若于前位。起灭尽定。便越期心。然诸菩萨。决定不越要期心故。理实菩萨。不越期心。然非不越无漏圣道。若尔期心。如何不越。谓我未得诸漏永尽。终不解斯结加趺坐。决定不越如是期心。唯于一坐时诸事究竟故。岂不由斯已成违越。欲起无漏圣道期心。如何菩萨。为尽诸漏。修未曾得见修二道。欲拔有顶见断惑根。及除有顶修惑怨敌。立誓要期结加趺坐。事未究竟。而于其中。舍所要期无漏治道贵重无始。能为诳惑世间定类。为获共有易得灭定。而致稽留。如是善成三十四念得菩提故。为非前因。如契经说。出灭定时。当触三触。谓不动触。无所有触。及无相触。何者云何触此三触。有说。灭定起心相应。有空无愿无相三触。如其次第。出灭定时。触于三触。有余师说。识处空处心相应触。名不动触此二纯作识空想故。无所有处心相应触。名无所有触。无先所有故。非想非非想处心相应触。名无相触。想无想相。不分明故即由此故。说四无色名有想定。从灭定起心通有漏无漏。灭定起时。或逆次第入诸等至。或逆超越入诸等至。容有如是起灭定心现在前故。复有余师。作如是说。唯约无漏。无所有处缘涅槃心。起灭定时。言触三触。以无漏故。名为不动。无所有处地所摄故。名无所有缘涅槃故。名为无相。虽已说二定有多同异相。而于其中复有同异。颂曰。

 二定依欲色  灭定初人中

论曰。言二定者。谓无想定。及灭尽定。此二俱依欲色二界。而得现起。然于此中。有说。唯在下三静虑。入无想定。非在第四。勿因与果极相隣逼。有说。亦在第四静虑。入无想定。除无想天。以生彼天受彼果故。有余师说。唯在欲界。入无想定。非在色界。彼违论文。谓本论言。或有是色有。此有非五行。谓色廛有情。或生有想天。住不同类心。若入无想定。若入灭尽定。或生无想天。已得入无想。是谓是色有。此有非五行。由此证知。如是二定。俱依欲色而得现起。是名同相。言异相者。谓无想定。欲色二界。皆得初起。灭定初起。唯在人中。谓灭尽定。唯在人中。得初修起。唯人中有说者释者。及有强盛。加行力故。有在人中。初修得已。由退为先。方生色界。依色界身。后复修起。非在无色能入灭定。无所依故。命根必依色心而转。若在无色入灭定者。色心俱无命根应断。诸蕴展转相依而住。故无有情唯具一蕴。又心心所。不相离故。亦无有情唯具三蕴。何因故知。灭定有退。准邬陀夷契经义故。经言具寿。有诸苾刍。先于此处。具净尸罗。具三摩地。具般罗若。能数入出灭受想定。斯有是处。应如实知。彼于现法。或临终位。不能勤修令解满足。从此身坏超段食天。随受一受意成天身。于彼生已。复数入出灭受想定。亦有是处。应如实知。此意成天身。佛说是色界灭受想定。唯在有顶。若得此定。必无退者。不应得往色界受生。如是广释二定异相。总有六门。谓地加行相续异熟顺受初起。有差别故。

说一切有部顺正理论卷第十二

 

上篇:阿毗达磨顺正理论

下篇:阿毗达磨藏显宗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经咒语文章列表
大藏经·毗昙部目录

占察善恶业报经

占察善恶业报经卷上(出六根聚经中) 天竺三藏菩提灯译...

佛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与...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序 婆须蜜菩萨大士。次继弥勒作佛...

阿毗达磨俱舍论

阿毗达磨俱舍论卷第一 尊者世亲造 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

阿毗昙心论经

阿毗昙心论经序 今欲解释阿毗昙心利益弟子故。问曰。...

众事分阿毗昙论

众事分阿毗昙论卷第一 尊者世友造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

【注音版】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未来星宿劫千佛名经...

观心论

观心论(并序)(亦名煎乳论) 天台修禅寺沙门智者述 问曰...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佛说妙吉祥菩萨所问大乘法螺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

浴佛仪轨

一、迎请太子佛像 法会开始前,先在大殿内摆设香汤盆...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佛说长者子六过出家经 宋沙门释慧简译 闻如是: 一时...

菩萨行五十缘身经

佛在罗阅祇耆阇崛山中,时与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比丘...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法经

佛为娑伽罗龙王所说大乘经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

【注音版】净土十疑论

净土十疑论...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一卷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如是我闻:...

菩萨戒从天竺传入中土的故事

梵网菩萨戒号称千佛大戒,我们再珍视都不为过。而如果...

容人与结缘

每个人由于自己所受的教育程度、思想修养以及成长的生...

发菩提心的十种因缘

此菩提心,诸善中王,必有因缘,方得发起。今言因缘,...

西方莲台的「三辈九品」

观无量寿佛经说。西方莲台有九品。今略说之。 上品上生...

念到一心不乱,还会遇到恶因缘现行吗

问: 法师曾提到说,我们今生可能是八识田中众多的种子...

古镜未磨

有道禅师当初行脚时,路过一间卖茶的茶坊,因为口渴,...

佛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

知佛见无他,众生现前一念心性而已。现前一念心性,本...

一切境界,唯心所现

我们修学净土念佛法门,一定要对大乘的通途教理有所了...

婆媳相处之道35忌

(1)不要和婆婆争老公。 (2)不要在婆婆面前和老公...

一定要在事相上磨练,这种才是真功夫

过去有一个人他很会驶船,他研究很多,是航海的专家,...

素食是治疗心脏病的良方

许多医生以他汀类(statin)处方药比如立普妥(Lipito...

欲望只要一打开,就很难收回来

富在知足 什么是富?很多人都会认为有钱就是富。这个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