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海涛法师:修行法要

海涛法师  2010/12/0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1.修行:先从打好地基开始,做一个正直与诚实的人;其次,对于恶行具有惭愧心;第三,保持谦卑,少欲知足。

2.放弃恶行后,心就能静下来,并入定;心入定后,就能生出智慧。

3.真实的修行不累,因为它是透过心去完成。

4.没有贪着,痛苦就无从依附,智慧在一切情况下都会生起。

5.无论乐与苦或爱与恨,都是你重要的老师,它们是解脱的根源。

6.以善法为基础的人生,将会发生出灿烂与尊贵的光芒。

7.佛陀时代的觉者和我们没有两样,都是从平凡与迷惘开始。

8.如果能将心看好,则看管身与口的行为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因为它们都受到心的驱策与监督。

9.心是一切行为的根源。

10.保持自制,注意你的语言与行为,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就是戒。

11.坚持正念正知,这就是定。

12.在意识的领域中,能分辨一切现象的善恶与是非者,就是智慧。

13.平静是真正的快乐,这是透过见到实相与根除贪染而获得。

14.心本身事实上是自由的,因为执着而有痛苦。

15.当心执着苦与乐时,对执着的觉知亦随之而起。

16.没有一件事能禁得起正念与智慧的照射。

17.慈就是爱,佛陀希望我们拥有无量的慈。

18.因为懒惰习气的缘故,我们必须精进;因为缺乏决心与刚毅的精神,所以我们需要忍耐与自制。

19.我们不需要担心行善是白费工夫,即使死后,我们所创造的功德仍会留在世上。

20.一个有智慧的人,不需要事事都要求完美,重点在于看破并放下世间的假象,以获得解脱。

21.无论人们来自何处,我们都应该同样关心,无论亲疏远近,都应该给予相同的爱。

22.如果生活缺少法,我们就和动物没有两样。

23.「戒是宝」,一切财富与享用皆源自戒律。

24.有些人的修行似乎很平顺,没有什么障碍与苦难,这是他们前世的业报。

25.真正的智慧是看破与放下,不会有纠缠。

26.远离没有意义的活动,积极行善。

27.尚未生起的善法,要努力令它生起;已生起的恶法,即使只有一点点,也要努力断除。

28.八正道的每一支都离不开戒、定、慧,只能从这里面去寻找。

29.修禅是创造解脱之因的捷径。

30.当戒、定、慧一起运作时,当下你就能看见呼吸、感受、心与法。

31.禅定的意思是指心稳固不动,并且以正念正知,随时保持心的稳定。

32.内观,它是对事物清楚而如实的认识,这是最高层次的平静。

33.了解心的平静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修行之道。

34.修行有连贯性,那就像是水滴,而非滔滔不绝的流水,无法维持均衡的正念。

35.无明的黑暗比眼盲更可怕。

36.一个业正在受报时,另一个业就会蛰伏着。我们现在受的是过去的业果,而非现在的业报。

37.「蚊子有什么用?」如果站在蚊子的立场想:「人有什么用?」

38.快乐与痛苦出现时,智慧就可能在那时生起。

39.开悟就是如实觉知事物的本质。

40.我们因为渴爱而迷失,被现象愚弄,因此而感到痛苦。

41.当烦恼出现时,世间八法压抑并遮蔽了八正道。

42.八正道与世间八法是一对的,这两条道路相互重叠,而非分属不同领域。

43.佛教的奥义是坚持戒律,戒律源自于内心的动机。

44.当我们以戒、定、慧调伏身、口、意时,很快就会看见藏在心中的世间法。

45.一旦戒行清净,对他人就会有一种诚实和慈悲的感觉。

46.藉由修行,恢复心的潜能之后,我们就能看见世间与它的起源。

47.唯有当心觉醒时,我们才会真的了解三宝。因为心的觉醒而得到真正的皈依,无论身在何处,佛、法、僧都会与我们相随。

48.我们应该抱着自修与独居的心态,与人共住。

49.有正见的地方,就有宁静。不知道这点,即使独居也静不下来。

50.当房子一团乱时,我们可能会觉得很不舒服,并起身打扫与清洗;但是心黯淡与抑郁时,我们却看不到,还埋怨悲惨的处境。

51.佛陀说不知道对错的人,可以教他们知道;但是知道却不照做的人,就无可救药了。那些人被称为放逸者,无法受教。

52.我们都想断除烦恼,但是我们认识烦恼吗?

53.当我们真的拥有明亮的电灯时,心却反而被遮蔽。

54.正见与邪见都是出自同一个觉察。

55.世俗之人经常在追求欢乐,他们习惯对迷人与讨厌的事物,做出极端的反应,并且一直在这两端之间,来回摆荡,无法止息。

56.平静之人,他们了解什么是看似平静,实际却不平静的方式。

57.烦恼就是水,行者的心则是荷叶,它们互相接触,荷花不需要回避水,但是仍然彼此分开。

58.得与失、毁与誉、称与讥、苦与乐,合称世间八法。如果人的内心跟着这些事情走,受到它们摆布,那就称为俗世与俗人。

59.如果有人说话刺伤了我们,我们只要如实觉知即可。

60.愤怒能在内心制造无比的压力与痛苦。但是当佛陀现前,正念的能量生起时,你就获得保护。

61.如果有人以暴力相向,你必须智慧地看到那人其实正为他的暴力、愤怒而受苦。

62.我们经常认为自己是唯一受苦的人,而视对方为压迫自己的人。

63.安忍,带来利益安乐。安忍是「在家人」的法,是国王及政治家的法,亦是一个有智识者的法、是「出家人」的行和力。

64.不是唯有菩萨才能做到,你也能将愤怒的垃圾转化成慈悲的花朵。

65.修行可以将心中愤怒的火海转化成清凉的湖泊,一旦我们内心得到转化,不只能停止受苦,也会成为身边的人快乐与幸福的泉源。

66.如果你知道如何照顾愤怒的负面能量,愤怒就会慢慢地转化成具有正面能量的了解与慈悲。

67.如果你在心中看到产生垃圾的因子,例如害怕、绝望或仇恨,请不要慌张。你可以面对这负面的情绪说:「我觉察到心里的垃圾,我要将它转化成可以让爱重生的肥料。」

68.无论属于哪一种宗教,只要我们愿意身体力行,愿意真正地修行,所学习到的教导都具有转化内心的能力。

69.安忍,是一个智人的庄严;安忍,是精勤的人的苦行;安忍,是修行人的力量。

70.所谓进到法里,就是向内观心。

71.如果我们真的在修行,则住处、食物、衣服与药物等必需品都会不请自来。

72.我们不须要囤积东西,如果我们修行得好,就一定会有资粮。

73.佛性,亦即内心清明的觉知,会带领我们观察与觉悟一切法。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八懈怠与八精进法

在《长阿含经》卷九中,佛陀游历鸯伽国,与千二百五十...

怎样做才能够功夫成片

问: 经常有人讲,念佛或诵经,功夫成片才能有作用,请...

君子有九思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

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来做功夫

都摄六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你这个六...

星云大师《耐烦的好处》

耐烦,是修行的第一步,也是做人处事的首要条件。耐烦...

佛前十不求

火线军中一小卒,菩萨了脱不还俗。 菩提种子勤撒播,...

【推荐】初修定者须过好「三关」

三关:一是腿子关,二是散乱关,三是昏沉关。这里的三...

修行不能自欺欺人,一定要真实

善导大师特别开示: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不能表面上...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华严经·净行品

(据《华严经疏钞》分段) 尔时智首菩萨问文殊师利菩...

【注音版】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佛教词典】百丈佛图

指高度约达百丈之佛塔。据北史西域传载,小月氏国城东...

【佛教词典】求听羯磨

亦名:僧祇求听羯磨 羯磨疏·立章悬判:“依僧祇中,三...

星云大师《佛诞节祈愿文》

慈悲伟大的佛陀! 我们在此地虔诚恭敬地礼拜,因为您...

戒律是自由而不是束缚

很多人很害怕受戒,认为我学佛可以,信佛可以,但是你...

堕胎后的身心状态、补救与预防

随着西方的种种价值观渐渐被许多人接受。有许多人竟然...

学佛后必须知道的八项因果定律

1.改脾气是关键 学佛后,首先要改掉生气的脾气,因为它...

虐待老人的现世报

大嫂的姥姥(以下简称姥姥)出生在河北省安国县,家里...

断除业力的相续,尤其净土宗更重要

外道,我们看经典上,尤其是《阿含经》,其实它这个外...

三大轮回之根

今先说轮回二字之义,这轮回之义就是人间所共知的一句...

死牛食草

有一对老年夫妇,惟生一子,不幸在二十岁时得了绝症,...

心要谦,才会不断成就你的能量

佛陀劝诫:十方诸佛如来,以他的智慧眼来对待这个瞋恚...

如是善缘

久远前,有一屠儿欲发心供养一修行人,但见此人有许多...

优波鞠多尊者的出家因缘

(上) 佛住止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当时国内有一梵...

《八敬法》是佛法中很特别的地方

前几天,有几位女众想出家,我说你要想出家就得把《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