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慧律法师《观照无常、放下执着、感悟佛性》

慧律法师  2010/06/2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学佛的人,观照的力量不够,自己的悟性也不足,自然对法的觉受较薄弱。学佛最怕一种人,师父问他:“你有什么问题?”他说:“师父,我都没有问题。”没有问题的人问题才大,他的问题就是不晓得自己问题在哪里?

没有问题,从另一方面来说,是自己观照得不够透彻,那就是需要因缘的启发。譬如有人,你跟他说生死无常,他体会不出来。有一天,回家的时候,别人告诉他:“你姐姐被车子撞死了。”他赶去医院太平间一看,哇!七孔流血。 这姐姐长得这么漂亮,一下子突然死了,他实在无法接受这个事实!然后,痛哭流涕。如此一来,慢慢地就能接受无常的观念,这种是属于间接的方式,要靠因缘事相上的提醒才能觉悟的人。

另一类人,上根利智,感受性很强,和他讲佛法,他会马上顿悟,就如六祖慧能大师,听《金刚经》中的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悟了,就知道了。这种人是属于能接受直接教育、有宿世善根及大智慧根器的人,一闻千悟,但这是不容易办到的。

今天我们学佛提不起力量,那是因为将生命与佛法分开。因此,有时会知道世间无常,一切都在变化迁流。可是,因对世间法的观照力量不够,一下子又觉得生活满愉快的,又忘记了精进。这都是因为平常没有培养观照的能力,所以提不起精神来。

所以,我们要多听经闻法,多薰习佛法,薰习久了就会有力量。如果单凭着一股宗教热情,对“法”本身却不能安住,那么心性就无法定下来,学佛就不能增上了。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慧律法师文章列表

拜佛礼忏之要诀

无论那一宗都讲拜佛,禅教律密净都讲拜佛,拜佛是最基...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你能够这样做,你就是菩萨

【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

末法时期修念佛还是参禅

问: 现在末法时期,是修念佛法门比较好,还是参禅比...

圣严法师《伦理是佛化家庭的要素》

结婚之后的男女居士,必须要对婚姻关系的维护负起责任...

具此三心者,必生极乐国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众生愿生彼国者,...

《地藏经》教导我们修行的方法

很多道友出家受戒或住几年佛学院之后,经常生起这么个...

圣严法师《自找苦吃的人生》

没有一个人喜欢受苦,总是希望快乐,所以会趋吉避凶、...

唯识三十论颂

唯识三十论颂 世亲菩萨造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 奉诏译 护...

【注音版】佛说疗痔病经

佛说疗痔病经...

【注音版】佛说阿弥陀经

(印光大师校印版本)...

【注音版】暮时课诵--单日

根据《灵岩山寺专修净土道场念诵仪规》(印光法师鉴定...

慧律法师《生从何来 死往何处》

前言 好生恶死乃人之常情。多数的人忌讳谈死,殊不知...

慧律法师《知足则幸福常存》

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幸福!但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呢?我觉得...

慧律法师:说僧过恶,犯大重罪

【佛陀不允许任何人造口业、毁谤出家僧众,若说僧尼过...

慧律法师《茅蓬语录》

古有「立功、立德、立言」之说。立功者,造福家国、嘉...

【佛教词典】两界两部大日

(术语)谓金胎两部之大日也。大日如来虽为理智不二之...

【佛教词典】得鱼忘筌

筌,又作荃。指既钓得鱼,便忘其鱼具。比喻既已成功即...

该做什么还做什么,但是心不要住在上面

先把心从外在的六尘带回来!因为我们的心,虽然五阴都...

龙施女得佛授记因缘

过去,佛陀带领一千二百五十位大比丘众及五百位诸大菩...

诚实比说谎更容易

俗话说诚实赢得千家赞,虚伪招来万户嫌。诚信是与人交...

唯识学里的二种色法

在《唯识学》上,色法有二种:一个叫业果色,一个叫定...

佛度憍陈如

佛陀在菩提树下成道后,便前往王舍城宣说佛法,以度化...

忏悔的力量

《佛遗教经》中说:惭耻之服,于诸庄严,最为第一。惭...

星云大师《佛教对「环保问题」的看法》

大自然与生物之间,原本是和谐共存的,但是,随着人类...

隋代高僧吉藏大师

吉藏大师传承的法是般若波罗蜜,也就是佛教里万法皆空...

菩萨戒的根本精神

我要告诉诸位,蕅益大师在讲菩萨戒时,他讲一句很重要...

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我们再看第二个传承:这个禅净双修的思想。最早提出把...

妙莲老和尚《阎王老子三封信》

我们为什么要信佛?为什么要修行?就是为了了脱生死,...

修心要从八方面进行努力

人在生活中是否幸福、快乐、成功,很大程度上由心灵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