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大安法师  2019/03/2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人生的苦境在当代表现得尤为显著。现代人造恶的动机与手段比古人更甚,苦果也就更大。冷静地观察这个世界,我们能睹见一系列的险象与危兆。诸如:精神家园的丧失、全球性的腐败、英雄偶像的陨落、文明婚恋观的瓦解、毒品孽花的泛滥、日益污染的生存环境、各类动物的锐减、贫富差距的拉大、种族矛盾、宗教冲突、邪教遍布、计算机犯罪、分子生物学的潜在危险、核战争的威胁等等。种种资料显示,人类境况日趋恶化。

本世纪以来,种种或自然或人为的巨大灾难次第出现,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所面临的灾难逐渐从纯自然性、区域性发展到人为性与全球性。与古代劫难大多体现于物力、人力的耗损和毁灭,以及文明成果的丧失相比较,现代劫难则直接指向整个人类的生存基础。

罗马俱乐部发出的“人类面临灾难深渊”的警钟,持久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当代有识之士本着良知所发出的呼喊,在全球性的市场经济与科技的大浪潮中,似显微弱,同分共业,不可思议。如果人类不从内心作一根本转变,重新修复善恶因果报应的堤坝,重组道德与效率的良性互动的话,任谁也无法挽狂澜于既倒。

释尊曾悬记:“吾(释尊自称)去世后,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还如前法,久后转剧”。(《佛说无量寿经》)

重温这段法语,于当代人类命运,思过半矣。

佛典对娑婆世界的命运有大三灾(火灾、水灾、风灾)与小三灾(饥馑灾、疾疫灾、刀兵灾)的悬记。这些灾难不由外力主宰,悉是众生恶业所感。大三灾中,瞋恚感火灾、贪欲感水灾、愚痴感风灾;小三灾中,贪欲感饥馑灾,瞋恚感刀兵灾,愚痴感疾疫灾。

佛言:于饥馑灾与刀兵灾而死者,皆入恶道;于疾疫灾中死者,多生天上。何以故?以有疾病时,但相慰问,无有毒害屠杀及相争相夺之心故。

《婆沙论》云:人若能以一抟之食,发大悲心布施饿者,于当来世决不遇饥馑之灾。若以一阿梨勒果奉施病僧,于当来世中,决不遇疾疫灾。若一日一夜持不杀戒,当于来世决不遇刀兵灾。

《俱舍论》云:三灾起时,由二种因:一者耽著美味,二者懒惰。随着三小灾的次第出现,佛教法运也相应地渐趋衰微,直至灭尽。

世尊悬记:“始自《首楞严经》、《般舟三昧经》,终至十二分教悉皆灭尽,法灭时袈裟自然变白,藏经自然无字。”尔时,十六罗汉尽收世间一切经法,贮于铜塔,此塔沉至金刚际。佛法灭尽,犹如漫漫长夜失去灯炬,众生受苦痛煎熬。释尊怜愍众生,特留《无量寿经》住世一百年,为末法众生作最后的救度。

或有人怀疑:刀兵劫中的众生,智慧福德极为暗钝,怎能受持这部义理境界甚深的《无量寿经》呢?释尊的一段法语圆满地回答了这一问题:“吾法灭时,譬如油灯临欲灭时,光明更盛,于是便灭。吾法灭时,亦如灯灭。”在回光返照之际,众生的根机尤显猛利,加之苦痛的逼迫,于时便能信解受持念佛法门。

据《大集经》记载:《无量寿经》灭后,释尊仍然悲心不舍众生,惟余阿弥陀佛四字,广度群生。劫尽之时,阿弥陀佛四字,世间众生没有能念全者,或能念一字,或能念二字。若有能念全四字者,即为天人师。证知法灭之时,念佛一门乃末法罪浊众生最后得救的津梁,六字洪名即诸佛相传之心印慧命,众生出离苦海之慈航。吾人对净土法门应生殷重恭敬心,依教奉行。

若不修净土,即在四生六道之中,大小三灾之内,头出头没,永无出离之缘。了知现代人生境况与末世劫运,吾人应从内心生起深切的出离心,生起如救头然的紧迫感。火宅炎炎,众苦充满,不求生西方净土,将何以堪?

元朝白云法师词云:“娑婆苦,光影急如流。宠辱悲欢何日了,是非人我几时休?生死路悠悠。三界里,水面一浮沤。纵使英雄功盖世,只留白骨掩荒丘。何似早回头?”

吾人应反复咏吟,以佛祖古德的教示,增上出离心,并力跃上阿弥陀佛大愿船,横截生死苦海,圆成佛道,还入生死苦海,拯济常没众生。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不小心谤法还能往生吗

问: 谤法的罪很重,我们都很害怕。我们是以好心来弘...

净业行人为何要读诵大乘经典

《观经》中佛为何提出净业行人要读诵大乘经典?因为念...

北宋高僧四明知礼法师

各位吉祥,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介绍的)的祖师爷要穿...

家属能为亡者助念,是否对临终者更有利

问: 很多家属请助念团去助念,多数情况是自己不念,...

星云大师:前世来生,干卿底事

有一些人基于对前世的好奇,他追忆探求自己的前世到底...

印光大师开示持戒与念佛

一、持戒与念佛的关系 1、三学为学佛修净之根本 戒、定...

今世的生死只是一段短短的旅程

生死问题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类从产生以来就一...

切记别在死物上用功夫

妄想是个假的,可是因为一个假的生出来了,很多假的跟...

具足信愿的人会散乱念佛吗

问: 弟子有一个问题请教,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中...

身体查不出病因,能否如愿往生

问: 我生病十多年,发病时情绪不受控制,医院查不出...

这是我们修行的第一个心态

信的四种内涵。首先是信我此世界是苦,信我们所处的这...

【推荐】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有问:念佛不能一心,当作何方便? 菩萨曰:汝但息想定...

【佛教词典】八十种好

法界次第云:   一、无见顶相。         四...

【佛教词典】毗婆沙论

(书名)Vibhā?ā-?āstra,广解广说经论之义者,总名...

如何培养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心

问: 学佛几年了,为什么生不起出离心和恳切求往生的...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如何修持药师法门

修持药师法门,与修持极乐净土法门一样,需要信、愿、...

弘扬佛法首先要弘扬儒家文化吗

问: 有人说,没有儒家文化,佛家文化就没有基础,弘...

如何将念佛法门渗透到睡眠里

卧时念佛莫开声,鼻息之中好系名。 一枕清风秋万里,半...

学佛从受戒开始

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莫说了生死的话;除了求生净土...

观音菩萨会附体显灵吗

问: 有朋友说某人家中观音菩萨很显灵,说是和那家有...

宣化上人:净土宗--诸大菩萨赞叹的法门

你这个心哪,它忙得很,一天到晚要找工作,不会休息的...

若要人不死,先下死工夫

病后始知身是苦,死后方知错用心 这是众生的通病,在...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

无常的意思就是说,我们的生命是前后变化的,而这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