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虚伪心,修行永远得不到利益

大安法师  2012/01/01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我们这个世间众生修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真诚,虚伪。虚伪是凡夫众生都具有的。所以修行一定要有真实心。

《观经》讲发三种心,就能往生,首先就讲至诚心的问题。善导大师对至诚心有一个很详细的诠释:就是一切众生修行,一定要身、口、意三业所修的,无论是读诵经典的知见,还是一门深入的行持,都要从真实心里面去做。厌离娑婆,一定要身也表示厌离,口也表示厌离,意也表示厌离,真实地去厌离。不得外显贤善精进之相,外面表现他很善,很有德能,很精进修行的样子。但里面是怀着虚假、欺骗的心理,充满着贪欲,充满着瞋恨,充满着邪伪,奸诈百端,充满着奸诈。修行人直心是道场,而他整个的就是用机心,用机心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觉得他多么厉害,多么会玩手段,奸诈百端啊!这种贪瞋邪伪的恶心,你还很难去化解他。刚愎自用。所表现的就是虽能修点善法,但里面却夹杂着贪瞋邪伪的毒,这就叫“杂毒之善”。

杂毒之善是不能有效果的,甚至会产生很负面的作用。就好像这一杯饮料,本来是很好,但掺杂着一些敌敌畏在里面,你还敢喝吗?所以这杂毒之善又叫虚假之心,跟真实之心就离得很远了,不真实。如果他不真实,他用这杂毒之善的心去修行,纵然他修行非常精进,日夜十二个时辰都如救头燃的修行,他能不能生到净土呢?“此必不可也”。善导大师给他一个绝对不可能。为什么?因为我们念的这个名号,以及要求生的西方极乐世界,全体是阿弥陀佛在因地当中行菩萨行的时候,从他真实心里面所流现出来的。法藏菩萨在他无量劫的修行当中,他身、口、意三业所修的行持,乃至一念一刹那之间,都是从真实心里面出来的。所以他所施设的净土、建立的名号、给予的功德利益都是真实的。我们讲感应,你真实才能感应真实,虚假不能跟真实感通啊!所以为什么我们这个愿往生的心一定要真实,因为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往生净土的大愿是真实的,我们也一定要用真实愿往生的心跟阿弥陀佛真实摄受的愿来呼应。你不能用求人天福报的心去感通的。所以一定要真实。这一点确实也是我们的病根,我们修行佛法得不到利益,就是因为我们内心充满了机心、奸诈。这也是娑婆世界众生的常态。

《法华经》里面剖析娑婆世界众生,有几句话:“人多弊恶”,这个世界众生大部分都很弊恶,心性陋劣,不持戒,具有恶的倾向,怀增上慢,贡高我慢,功德浅薄,自己的福德智慧都很浅薄,但是还认为自己了不起。“瞋浊谄曲”,充满着瞋恨的心,对一些事情非常谄媚,内心非常弯曲,见到自己的上司什么的就像巴儿狗一样的,见到下属就非常盛气凌人,怀着谄曲的心。再就是“心不实故”,内心不真实。所以为什么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相处得那么辛苦,那么矛盾无常。你看一个个都戴着虚假的人格面具,有几个能够真心交流的呢?十句话都很难相信他其中的一两句话,你看人就活在这种自欺欺人的颠倒里面。所以我们中国文化现在才体会到孔子为什么特别强调“诚”,就是对我们的虚假而施设的一个药方啊。一定要真诚,你有真诚才有智慧。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遥想当年菩萨戒在开始的时候,昙无谶尊者过来,他是一位戒律非常通达的大德。当时有一位道进比丘想向昙无谶尊者求菩萨戒,昙无谶尊者就说了句话:你们这个地方的人,心多谄曲,又无刚节,难道还有求菩萨戒的人吗?就这样说。道进比丘听到这话当下生起大惭愧心,他自己就忏悔,向弥勒菩萨求忏悔,最后他真的感得了菩萨戒戒体。一感得之后他就去找昙无谶尊者,昙无谶尊者一看到他,马上起身去迎候他了,说:你不简单啊,你已经得菩萨戒戒体了。由此可以看到,这样的毛病是很深重的,以至于真谛三藏想把菩萨戒的律藏传到中国都传不过来,律藏一上船,船就往下沉。所以如果我们修行人不能扭转这种虚伪的心,修行就永远得不到利益。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大安法师文章列表

供灯的功德利益与仪轨

供灯之功德利益 在《大藏经》中,对供灯的功德介绍得很...

消灾吉祥神咒的功德利益

「消灾吉祥神咒」消灾吉祥神咒它是大藏经当中藏字,藏...

【推荐】菩提心的十种譬喻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 【譬如大...

人生最大的难题是认清自己

某日,广济寺。有居士来问:她的下属们在工作中形成了...

不要为了小利而改变目标

过去有个人在门前种了两棵果树,两年后结了果子,其中...

闭关念佛的种种用心禁忌

关中精进,成绩不著并不可怕,可怕处在于诸邪缠身,不...

念佛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

能得到十方诸佛的护念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哪。我们每个...

欢喜恭敬出家人,母狗投胎成为公主

佛经里有一个故事,在佛法盛行的时候,有一位虔诚的居...

解深密经

解深密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最...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佛说无量寿佛名号利益大事因缘经

我闻如是: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千...

修习止观坐禅法要

天台止观有四本:一曰《圆顿止观》,大师于荆州玉泉寺...

八关斋戒是对居士所施设的戒法

八关斋戒也是针对居士所施设的一个戒法。是在五戒的基...

念佛与义工的时间应如何分配

问: 学佛人如果都想依教奉行,把念佛摆在第一而无暇...

家有逆子,往生还有希望吗

问: 师父慈悲开示,弟子求生的心极切,厌离心也很强...

老病宜念佛

老病宜念佛。 衰老了,生病了,最应该念佛。但是往往处...

【佛教词典】正意

(术语)意无邪念也。无量寿经曰:正心正意斋戒清净。...

【佛教词典】一谛

(术语)对于二谛三谛而言。谓究竟无二之实义也。与所...

慧律法师:要站在别人的立场着想

心理学家说: 我们一定要了解别人的立场,人与人之间...

当下一念是修行的根本

无明生死的根源就是当前的一念,就如同有人周游十方,...

圣严法师:尽心、尽力、尽可能学习

我常用一句话来勉励志愿者,也勉励自己:「尽心、尽力...

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朝百丈怀海禅师,承继开创丛林的马祖道一禅师以后,...

修行是注重形式还是不注重形式呢

问: 师父,修行是注重形式重要,还是不注重形式重要...

六祖大师教你在家如何修行

六祖为在家人修行说了一个《无相颂》,并且说,在家人...

醉翁受五戒得解脱

佛陀时代,距只洹精舍七里之远,有一老者嗜酒如命,佛...

提升道德水平,离不开因果

弘扬佛法,提升我们民族的素质,提升我们中国人的道德...

念佛人与不念佛的人鲜明对比

一谈到西方,就是死亡的代言词,死了就什么都没有,非...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

第七个饼

世间万事不论成功与失败,好事或是坏事,都有过去累积...

怎样才叫做清净

一、清净的内容 清净这一句话,在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