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静波法师  2021/05/18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应该知道我们所居住的娑婆世界,因为众生的共业所招感,才是苦的根源。要摆脱这些苦,最终要有出离之心,求生西方净土。

共业招感共同的苦,这就要求学佛人,不只是为了个人摆脱这些求不得苦,而是要有一颗同体大悲之心,为他人解除所求不得的痛苦。我们既知道苦的根源,就要有一种新理念来对待它,首先是要认它,甘心承受它。转苦境为乐境。

我淡泊人生,无所求,就无所谓苦。有些人求美衣肉食,贪洒、色、财、气,要高官厚禄。为得到这些,拼命的追逐,不择手段,受尽了苦头,虽有一时得逞,满足其欲望,到头来坐牢、杀人,其苦复倍。试看古往今来之贪的下场,世人须当警醒。

我甘守清贫,淡泊名利,我无忧无虑,所谓半夜敲门心不惊,这不是苦而是真正的快乐。

有人为满足口腹之欲,天上飞的、地下爬的、水中游的,什么都吃,杀无数生命而养自己之身,花天洒地,暴饮暴食,殊不知到头来怪病、癌症皆从口入,导致身虽未死、已先受炼狱之苦,早早天亡,抵它命债,这是求不得也苦,求得又何尝不是苦。

我青菜豆腐、小米稻香、自然的绿色食品,啖纯净之清泉、饮浓香之绿茶、真可谓肠道洁净,身心康健,这不是受苦,而是其乐无穷。

奉劝世人:属于你自己的东西,终会归你,不属自己的东西丝毫不可强求。所求不得会招至无限烦恼,强求得来,还将以十倍奉还,这才是“苦”。须知:

因果分明定不差,古今种豆岂生麻。及早回头苦变乐,身心康健步莲花。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静波法师文章列表

执持禁戒,尘业不侵

执持净戒 执持净戒就是能够完好无缺地守持戒律,按照戒...

【推荐】念佛人被人认为孤僻被嘲笑,该怎么办

问: 我是台湾台北三十三岁的念佛行人。请问,出离心...

欣求极乐勤念佛 厌离娑婆修忍辱

有时候,我可能只是比别人多忍了十分钟,结果就不一样...

挖空心思勉强得到,实际上不是好事

如果命中没有,而挖空心思勉强得到的东西,实际上不是...

轮回的世界真的美好吗

当我谈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少数年轻气盛、富足高贵的人...

波斯匿王减肥记

有一天,波斯匿王来到只树给孤独园,他顶礼佛陀后便坐...

用感恩的心来修行,智慧就会一直出来

今天我们修行要记住,要感念一切境界,用感恩的心来修...

暴富并没带来幸福

世人哪里知道,暴富之后,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渴望的那种...

【注音版】佛前上供仪

出自弘化社《日诵经咒简要科仪》...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无人说

有一些人,他怎么去骂我,怎么诽谤我、诬陷我,我也会...

【推荐】千百年来你所误解的开光

开光就是开智慧 一直以来,人们对开光有着顽固的、强烈...

为什么有人越学佛越苦恼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

浮躁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

人性的浮躁与懒惰往往使我们不能坚持和忍耐。 如唐代沩...

【佛教词典】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

【烦恼所缘境有二十种】 p1196 显扬十九卷三页云:烦恼...

【佛教词典】越毗尼

(术语)违越毗尼即戒律也,如真言所言越法罪或越三昧...

我们的仇敌是贪嗔痴三毒

烦恼为因,身语意这些诸行为缘,恶业就为果,障道受苦...

天天求药师佛,为何身体还是没有起效

问: 师父,我的身体不好,有人劝我去拜药师佛,说这...

你是怎样怀疑自己的修行能力

一者疑自:而作是念,我诸根暗钝,罪垢深重,非其人乎...

善根深厚的人,不会投生在这个世间

念佛不是要等的,这个因循等待可能就耽误了我们自己。...

立即长大

唐朝玄奘法师去印度,花了二三年的时间才到达,现在坐...

何谓「五毒心」

佛门把贪、嗔、痴、慢、疑叫做五毒心。因为有了它们的...

建立名号来度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做法藏菩萨的时候,用五大劫的思惟建构...

昌臻法师《学佛必须忍辱》

忍辱,从世间法来说,这是一个做人处世、待人接物的修...

明旸法师:出家有三种不同的意义

佛陀普度众生,跟他出家学道的有五众弟子,一、沙弥...

心田中的野草与菩提种子

在没有修学的那些年,我为金钱忙碌,为名声忙碌,为了...

嗔心的火烧的是自己

佛法是认为生命重在过程,你这个过程是用什么心态来面...

心力跟佛力是不能分开的

回顾中国两千年的佛教历史,我们会发觉中国佛教在这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