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天台、密教、禅宗各有什么不同

济群法师  2012/11/2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问:天台的圆顿止观、密教的大圆满和禅宗的顿悟法门,有什么不同?

济群法师答:这些都是佛教中至高的见地和修行法门。天台的圆顿止观,是建立在天台宗一心三观的见地之上。所谓三观,即认识到一切法都具有空、假、中三谛,同时还认识到三者的相互关系,也就是空即假中、假即空中、中即空假。若于一心如此作观,即为一心三观。龙树菩萨的《中论》也告诉我们:“因缘所生法,我所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一偈颂代表了中观的智慧,引导我们从缘起认识世界,进而认识到一切法皆无自性,只是由因缘所生,因缘所灭,所谓“未尝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性”。没有一法不是从因缘所生,所以说一切法都是空的。

这里所说的空,并不是指没有,而是找不到不依赖条件存在的特质。就像房子,如果离开组成房子的条件,房子是什么?还找得到吗?其实是找不到的。但佛法所说的空并不否定因缘假相,也就是《心经》所说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常人的认识,或者偏于有,或者偏于空。如果体会到空有不二的道理,认识到即有即空即中,就具备了天台宗的一体三观的智慧。根据这样的认识来修止观,就是天台的圆顿止观。

而大圆满或禅宗的顿悟法门也是建立在极高的见地上,告诉我们,每个众生都具有觉悟的潜质,是本自圆满的,这种潜质正是众生通过修行成就佛果的依据。进而,帮助我们以特定方法去体认它。

但我们也要知道,这些法门固然是好,但起点很高,需要一定教理基础或福德因缘才能起修。对于佛法修行来说,关键是选择适合自己的法门,就像吃药那样,对症的药才是最好的,未必一定要最贵的、最珍稀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不精进,业障很重该怎么办

问: 弟子不精进,业障很重。 梦参老和尚答: 你自己...

般若和愿力要怎样去实践

问: 师父,在修行的过程中,般若和愿力这两个方法要...

怎样断烦恼

问∶ 怎样断烦恼? 慧律法师答∶ 断烦恼比较难的并不...

戒律不能完全做到,是否就不去受戒

问: 师父,有的人认为佛的戒律不能完全做到,就彻底...

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语力量大,这是怎么回事

问: 顶礼法师,也有一种说法,单持佛号力量小,兼持咒...

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

问: 请问堕胎对往生西方有否影响?日常修持该怎样做?...

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僧吗

一位微博上的网友问了我一个问题:重病患者可以出家为...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

问: 求生净土的心念是否也属贪念,请法师慈悲开示。 ...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

大悲咒注音版

1)南na 无mo 喝he 啰la 怛dan 那na 哆duo 啰la 夜ye...

【注音版】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出家的几个偈颂

【出家功德偈】 流转三界中,恩爱不能脱。 弃恩入无为...

【推荐】六道轮回中鬼道的种类

生活在我们人类周围的还有鬼道众生,佛教里说的鬼与中...

寻找心的本来

学习任何一部经典,首先要知道它的重点是什么。 很多...

不忘初心,成佛有余

教界的一切问题,归根到底就是修学上不去。原因固然很...

【佛教词典】央掘摩罗

(人名)A?gulimālya,旧称央掘摩罗,央仇魔罗,央崛...

【佛教词典】老子化胡说

指老子西入印度教化佛陀,或老子转生为佛陀之说,为佛...

夫妻之间多留一些空间

王辉在上大学的时候,和阿梅相爱,两人感情很好。毕业...

五母同悲一子

昔日,有一个小孩,名叫沙弥罗,年七岁,喜好修学解脱...

不孝有三的含义是什么

问: 民间有这样的说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么另...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

诸有为法如幻化,亦如聚沫非坚牢,如空注雨起浮泡,自...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问: 自性是佛,为什么还要拜佛? 大安法师答: 这里...

虽然控制不了妄想,但是要知道什么是妄想

方听无生曲,始闻不死歌,今知当体是,翻恨自蹉跎。 如...

【推荐】把握机会此生务必往生净土

比如贩东西的人,花一钱成本,赚得两钱,就定会自生欢...

拜佛行为不是偶像崇拜

说佛教是偶像崇拜,是只看到佛教的表面现象,不了解佛...

如此三法,可以期生净土

一念之道有三:曰信、曰行、曰愿。 不疑之谓信,苟有疑...

带有妄想的佛号,是否也算净土资粮

问: 如果说身口意念佛号,但都不能打住妄想,这样带...

新参四问

一日,一名年轻的学僧前来参问大珠慧海禅师,学僧一见...

苦不在外境,而在心有烦恼

修行本来就要有随遇而安的功力,在燠热酷暑的环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