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处世间,如虚空

济群法师  2013/10/0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出家人的生活,一方面是通过戒律来规范自身行为;一方面是保持少欲知足的生活状态。出家生活是简单的,生活环境简单,内心也容易获得平静。若是环境太复杂,幻想自然随之增多。欲望特别大的人,必然要为了满足欲望不断操劳,不断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心力。现代人虽然生活好了,但普遍活得很累,时刻都在挣钱和消费的循环中奔忙,几乎没有片刻闲暇。

相比之下,出家人确实太有福报了。我们不必为生存奔波,我们的生活,是为真理而求索,为悟道而修行。也正因为如此,生活方式要尽可能简单,既能减少内心贪著,也是珍惜现有福报。在早期僧团中,佛陀规定比丘们奉行极为简朴的生活准则,树下坐,常乞食,云游四方,一瓶一钵,身无长物。中国古代禅僧的生活也同样淡泊超然,“一钵千家饭,孤僧万里游”,正是这种了无牵挂的修道生活的真实写照。他们的物质生活虽然匮乏,但内心却充实自在。

生活在现代的出家人,物质生活虽然比以前丰富了,修道环境却非常严峻。现代人修行确实比古人要难,因为外在的诱惑太多了。修行需要有相对清净的环境,尤其在尚未具备相应定力之前,环境是否清净如法,更显得重要。过去,寺院的一堵围墙就将我们和红尘隔开了。但现在,报刊、电视、网络早已突破了围墙的阻隔。即使我们身处围墙之内,仍可能受到外界干扰。所以,我们除了持戒之外,还必须培养自身的定力,否则很难抵挡种种诱惑。

除例行的早晚功课之外,我们应该每天安排一定的禅修时间。打坐能帮助我们将心安住于正念,培养生命内在的自主力量。当这种力量强大之后,我们才有能力抵挡外在环境。否则的话,很难在五欲六尘中保持初心不退。即使能够坚持,也往往坚持得非常艰难。而有了定力之后,内心自然就能安住。此外,我们还要具足透视世间的智慧。学习教理,便是帮助我们获得正确看待世间和人生的智慧。若看不清世界的真相、看不清生命的奥秘、看不清自身心念的幻化无常,我们和世人的认识又有什么差别?可以说,我们就没有在佛法中真正得到受益。

对于出家人来说,外在威仪和内在心行的培养都是不可或缺的,这是造就僧格的两大要素。其中,通过修定开发智慧更为重要。若能以佛法智慧俯视世间,我们才能真正保有超然物外的自在,才能救济群迷而不为尘劳所染。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在繁忙工作中如何寻回专注力呢

问: 现在常见的工作环境是,电脑萤幕同时开了好几个...

怎样修行才不被外境所转

问: 我最近一个朋友介绍虚云老和尚方便开示,其中说...

要出生死,必以此为第一义

道学人,往参老人于曹溪,特为发明金刚般若宗旨。 以吾...

【推荐】心有所住,才会对你产生干扰

【则我见性尚无有止,谁为摇动?】 几乎所有古德在解释...

一心念佛的「一心」是什么含义

在无量劫的轮回当中,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

作为出家人,要尊重佛戒

我那个时候才二十多岁,夜不倒单已经有四五年了,整晚...

世间有两个字始终无人知道

有施主看了戒嗔的文章说,想出家当和尚,其实很早就有...

令心明记不忘为性

二别境五者:言念者,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

药师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

吉祥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祗陀园给孤独精舍。时已深夜...

观无量寿佛经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印光法师 人生世间,祸福吉...

【注音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印光大师校印本)...

贪到何时方能休

贪心是人类最常见的心理活动之一,即对自己喜欢的境界...

如何理解佛教的「无我」

问: 如何理解佛教所说的无我? 济群法师答: 我们每天...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问: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济群法师答: 为什么有些...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

问: 修行是否应做到绝情、绝法、绝交? 济群法师答:...

【佛教词典】离言真如

又作绝言真如。二真如之一。为“依言真如”之对称。指...

【佛教词典】利养缚

(术语)二种缚之一。利养缚身,使不得自在也。行事钞...

出世与入世

无相禅师行脚时,口渴寻水,这时看到一个青年在池塘里...

戒杀放生的重要意义

编者按:不杀生是十善法戒中的第一戒,也是五戒的第一...

汝能返照,密在汝边

那时六祖惠能还是以白衣的身份,在五祖弘忍大师的座下...

袁宏道以神力摄引弟弟神游净土

明朝的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头居士,是湖北公安人。他...

星云大师《佛教奇人谭》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信徒: 我们时常对现代世界中的各...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你造罪时心安理得吗

你因为忆念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所以你在造罪的过程中...

买枸杞子别贪「色」

很多人觉得这个枸杞子颜色暗红不鲜亮,没卖相。其实不...

康熙与普陀山结缘的故事

据《普陀山志》记载:中国历史上共有13位帝王、19位皇...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究竟的平等心

修行这条路要坚持走下去,确实有很多困难、很多障碍。...

【推荐】反省是智慧的源泉

人类的智慧从何而来?「反思」、「反省」是重要的源泉...

五逆十恶

五逆 所谓五逆罪,是指杀父、杀母、杀阿罗汉、破和合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