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义

济群法师  2017/05/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一切法皆是佛法」的含义

《金刚经》说,一切法都是佛法。很多人感到疑惑,那么基督教也是佛法吗?某某功也是佛法吗?如果这样理解就错了。

“一切法都是佛法”的内涵在于,一切法的本质是空性。正因为如此,在我们日常的行住坐卧中,在待人接物中,在语默动静中,在一切时一切处,都可以体认佛法。只要具备空性慧,任何一个当下都能体认空性。

在禅宗公案的记载中,那些祖师的悟道因缘真是形形色色,或是被大喝一声,或是嗅到了梅香,或是听到首小曲,结果就在那个当下开悟了。因为空性是无所不在的,所以才有“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无非中道”之说。否则,翠竹怎么会是般若,黄花和中道又有什么关系?

正因为空性无处不在,所以才随处可以体认,而不是必须在禅堂中,在法座上。当然,开悟一定离不开之前的座上功夫。也正因为功夫用到家了,并且绵绵密密,从不空过,才能延续到座下,在某个契机被一击而中,豁然开朗。

这也说明,我们能看到什么样的世界,关键是在认识本身,而不是在认识对象。学佛,是通过闻思经教树立正见,以此替代我们原有的、由无明我执建立起来的错误认识。只有看清世界真相,才能体会到,一切法都是佛法。

所以天台宗认为,无情也能说法。你看外边鸟语花香,春夏秋冬,云卷云舒,哪一个不是在说法?都在给我们说无常法,说无我法,说苦,说空,关键是你能不能领会。如果具备智慧,随时随地都能听到佛法。否则,即使听的是佛法开示,也只是增长一点知识而已,还是用不起来的。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济群法师文章列表

在家居士应具足的五个条件

在《杂阿含经》卷三三第九二七经等的规定,在家居士,...

慧律法师《业与无明》

芸芸众生,一念无明,遮掩自性,困惑造业,由业受苦,...

人生无常,我们一定要有慈悲心

佛陀在憍萨罗国给孤独园说法时,有一天带领弟子出去托...

修了多劫的福报善根,才能得人身闻佛法

佛家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非常不容易,在...

只要有清净心,念诵外道经典也能往生吗

问: 我们听说往生的关键是清净心,只要心清净,哪怕是...

可以供养半身佛像或佛头吗

《优婆塞戒经》云:不应造作半身佛像。若有形像,身不...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悖凶类 悖是违背、违逆的意思,悖凶指违背事物发展的自...

四大菩萨随身法物的表法意义

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名山,分别为观世音菩萨、地藏王菩...

佛说施灯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舍...

瑜伽菩萨戒本

《瑜伽菩萨戒本》 弥勒菩萨说 唐三藏法师玄奘奉诏译...

佛说佛名经

佛说佛名经卷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婆提城祇树给...

佛说月光菩萨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竹林精舍,与大苾刍众,而...

济群法师:敢于审视传统佛教中的陈规陋习

核心提示: 济群法师出生于闽东,父母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济群法师:如何去除妄想

问: 怎样去除妄想? 济群法师答: 妄想和执著有关,...

遮止身口意的十种恶行

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恶行。先...

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

问: 在家学佛是否影响正常的家庭生活?如何使学佛与...

【佛教词典】一世界内位置

一世界内位置,分地居、空居。   一、地居 地居有三...

【佛教词典】处非处智力

【处非处智力】 p1021 瑜伽四十九卷十六页云:净不净果...

出世法是身后事,何不等晚年再修习

问:淫欲固是生死之根,不可不断。但出世之法,乃身后...

被烦恼贼掠夺

从前,有两个人结伴同行,希望在旅途中彼此有个照应。...

上香是上一支还是上三支

问: 上香上一支?还是上三支?还有红香和黄香,上哪...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六大根本烦恼牵引着我们轮回

我们讲业障通常包括了三大类,哪三大类?就是烦恼障、...

【推荐】从净土宗的角度,要培养对弥陀皈依的心念

若先受尽不善业果而修善者,与上相违,当知如是补特伽...

由于这个善因,感得九十一劫没有病苦

舍药材以拯疾苦, 就是修善的一个科目,要布施药材来帮...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

要常常好运气,须自心觉悟。明白深解人世间之理,以及...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

常啖人间肉鲜美,谁知盘盏肠食毒

【猪肉】 味苦,性微寒,有小毒。牡曰,牝曰彘,子曰豚...

净土所有依报正报,皆是本觉妙明

群典者,引诸经论以证明,言非臆见也。详如义理部类二...

带业往生是有条件的

这个事情是这样:我们在无量劫的生命的流转当中,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