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生的加减法

2013/01/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其实,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减法原则的。有时,放弃看似一种失去,实则却是一种大智慧。放下才能更好地获得,放下才能让心灵空出来,自由轻松地呼吸。这样,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有一位朋友对我笑着感叹道:“以后的日子我该加法少一些,减法多一些了。”感叹之余,我会心一笑。是啊,朋友是活出人生的境界了。人生一切尽在加减之中。

人生本身就是一道简单却又充满魔法的算式。说起简单,也不过就加减两种运算;说其有魔法,就是人生这道题目,不管你运用何种算式,怎么运算,到头来最后的得数只能是零。人生本来就是一场虚无,就是一种过程而已。然而其中的过程却承载了每个人所有的幸福与苦痛,快乐与烦恼的多少却取决于算式的运用。

每个人出生时,都是一张洁白如雪的纸张。然后,随着成长与成熟,渐渐对外界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一岁多的孩子,已不仅仅满足于吃得饱、睡得舒服了,他也需要随时与人进行沟通。会走了,知道玩了,需求也就更多了。成人了,需求的范围也就更广了,追求的砝码也就更重了。这就是人生的加法,每个人都要经历这样一种加法的运算。

往往,人欲望的沟壑是没有深浅的。当人的欲望越多,心灵承载的东西也就越重。名誉权利的追逐往往使人迷失方向,却又乐此不疲。每满足一样欲望,都会获得暂时的快乐,之后,又不得不投奔于下一场追逐之中。如此反复,如此轮回,如此乐此不疲,如此欲罢不能。到头来,对于那获得之后暂时的快乐也就渐渐麻木,对生活失去了日益敏锐的触角,生活最真实的快乐与幸福早已擦肩而过。终有一天,或许才会恍然顿悟,最终还是一无所有。

这就是很多人生存的加法原则。这种原则下的人生,是各种光环照耀下虚幻的人生。人性深处都有一种劣根性,欲望越多,人就越累,就越不容易满足,越易被诱惑。人们都喜欢一味地获得,抓住了,就舍不得松开手,就和孩子一样。

张爱玲曾说,人生就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正是如此,我们才要在生活中适时地学学减法。

其实,在很多时候,是需要减法原则的。有时,放弃看似一种失去,实则却是一种大智慧。放下才能更好地获得,放下才能让心灵空出来,自由轻松地呼吸。这样,真正的快乐与幸福就会随之而来。

会减法的人生,表面上看着平平淡淡,没有一些人那样风光无限。然而,在他们内心,却拥有着一种沉甸甸的满足与幸福。他们是智慧的,因为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什么可以让自己的身心更充盈、更加平实。

而立之年,不惑之年,这时,更应懂得减法原则。不妨在名誉权利上多些减法,在身体锻炼与个人情趣上多些加法。不妨给自己说,我必须健康,我要看着孩子们幸福,多好!

一切皆在加减之中,加减就在瞬息的闪念之间。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星云大师:用四句话指点处世迷津

我现在用四本佛教的经典,里面四句话贡献给各位。 第...

「胆识」是人生必备的重要条件

人在世间应世,需要有很多的本领,「胆识」就是必备的...

【推荐】把宽广的人生钉在求财享乐的一角上

当今社会,人们认为只有丰裕的物质生活才是人生幸福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

「生命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许多人在一生之中,会不...

蕅益大师开示学道要门

学道要门 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胆宜小,...

慎选人生方向

世间有许多微妙的事,譬如心境,有时一点点起心动念,...

「世间」就是个无相的大禅堂

开士行吟秋后菊,名花回顾梦中人。是谁人淡能如菊?一...

素食的人生体验与感悟

母亲信佛,却并不彻底,每月农历初一、十五吃素,以此...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

佛说大乘造像功德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三十三天...

【注音版】地藏菩萨本愿经

根据弘化社《地藏菩萨本愿经》流通本印本校对注音。...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卷上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

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

【原文】 盖闻业海茫茫,难断无如色欲。尘寰扰扰,易犯...

吃素一天对环境的影响

美国经过研究,统计了一组数据,进一步佐证了吃素对环...

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

信愿具足的判定标准

这个信愿是理观,持名是一种事修;但是你实际在操作的...

【佛教词典】乐变化天

欲界六天中之第五天名,能自化五欲境而自娱乐,故名。...

【佛教词典】择法

【择法】 p1373 瑜伽八十三卷十页云:已得无漏真作意故...

这种人都是要堕到饿鬼道里去的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者,寄也,所谓人生如寄,寄生在...

剩菜的故事

剩菜的故事是说:一个小康家庭,父母生了三个儿女,丈...

太虚大师谈梦的意义

梦的意义 佛学上说梦是什么东西?佛学谓一切众生有八种...

猕猴与猎人

过去在一座深山里,住着一只猕猴,这只猕猴不但有过人...

老牛闻经转胎为人

过去某地有一大寺院,寺里有一部大藏经,龙藏的字很大...

念佛时间被占用了,利生事业是否要往生后再来做

问: 每天念佛的时间被发心做事占用了,而且有空念佛时...

我们都在写历史

佛光山开山以来,许多年轻人跟随我奉献青春岁月,日夜...

平常养成这个习惯,梦中遇到恶事也能不犯戒

用功办道要对自己的色身,色壳子要有所了解。就是我这...

戒淫九想观

本节的九想观,如能修持观想成熟,可体悟人死后无比凄...

放下,究竟是要放下什么

1、放下争论对错 有许多人不能认识到自己也是犯错的,...

学佛从受戒开始,要勇争上游

慈舟老法师说,学佛从受戒开始。修行了生死,除了持戒...

富有哲理的五个不能

世间的事,有能做的,有不能做的。举手之劳,给人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