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人不能免俗,但要学着脱俗

2013/07/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人不能免俗,但要学着脱俗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不是我们可以主宰的。事实上,我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不能控制别人,有多少事物的结果是我们预知的?我们的能力微乎其微:有多少事是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来发展?正如杨澜说的那样:“人生有多少机会是我们经过努力而争取到的?”一切还是该来的来,该去的去,我们几乎是无能为力。既然如此,我们必须要学会忘记、放弃和选择。

忘记那些不开心的往事,忘记那些对你不友好的言行。佛说宽恕,就是包括宽恕那些恶意的人和情绪。我们的心灵空间并不大,只留下快乐和希望,把目光放在我们的追求上多好?不值得烦恼,没什么大不了的。仔细想想,是不是都是琐事?是不是都很无聊?如果你心里有一个大的目标,眼望前方,你就会忽视眼前的小石头。跨越了坎坷和障碍,你就又进步了。

放弃那些无谓的欲望,放弃那些不该交往的朋友。人还应该学会淡然,学会坦然的面对现实。不要奢望所有的人都喜欢你、接纳你,喜欢我们和不喜欢我们的人,从来都是少数,大多数的人对我们没有感觉,我们的苦与乐他们都不会关心。认清这个事实,就会珍惜每一个朋友。人与群分物以类聚,狼和羊就不能在一个群体里和平共处,这个原则我们心里必须清楚。朋友之间需要“气味相投”,有共同的价值观。不同道不同与谋,鸡不同鸭语,飞鸟不和鱼对话,其实也是为了节约我们的宝贵的时间和生命。

选择那些善良、高雅、诚实而有才华的人为友,不知不觉你的境界也会得到提升。“良禽择木而栖”也是一种选择,就是选择环境,“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谁不希望自己越变越好?学习型的人,就会有学习型的朋友。娱乐型的人也会有娱乐型朋友。所以,选择环境和选择朋友都很重要。

看到不平事,心中会有感触,因为我们都是红尘中的俗人。但是我们可以学会不计较,用豁达、洒脱的心态,把一切琐事看小、看淡,我们就是脱俗。说到底就是不能叫别人的言行来左右我们的心情。烦恼都是因为计较得多,快乐都是因为索取的少。看清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那我们就会拥有一颗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

看清生活的本质就是平淡,那自己就会拥有一颗平和的心态。当你用一个欣赏的心态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的时候,你就会看到新生的枝叶焕发着生机,盛开的花朵散发着清香,蓝天上的云朵也是变换的图画,清风下的小草,似乎也会舞蹈……你还会有烦恼吗?没有抱怨、没有怨恨、没有烦恼,用乐观的心态看待一切,一切都顺其自然,你就是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脱俗的人。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不废世间法而成就佛法

问: 师父好,我的困惑是,都说只要一心不乱专念阿弥陀...

想求得「好死」,不容易

五福的最后一福是考终命。考终命就是善终,或一般人所...

退步原来是向前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凉方为道,退...

【推荐】放下名利枷锁 老老实实念佛

现代人生活忙碌,从出生到小学、中学、大学再到社会。...

《易经》智慧:人的命运,藏在这三个字里

时因时乘变,待时而飞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困浅滩被虾戏...

弥勒菩萨的乐观精神

宽却肚皮需忍辱,豁开心地任从他。若逢知己需依分,纵...

放下仇恨才能解放自己

我把心里一直记恨的人列了一张清单。这其中伤害我最深...

为什么要以「和」为贵

中国古代以和为最高的价值。孔子弟子有若说:礼之用,...

【注音版】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序 古筠比丘德异撰 妙道虚玄不可思议...

无量义经

无量义经序 萧齐荆州隐士刘虬作 无量义经者,取其无相...

向观音菩萨求子是如何应的

问: 恳请师父解惑,我理解:此心作观音菩萨,此心是观...

扩大心量与改命的方法

1. 吃亏: 吃亏是福。吃亏就是赚看不到的大便宜,经常...

「持戒」与「修善」的差别

若持戒者,既绝恶求,清净行绝,乃至佛果。如果我们能...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

如何成就圆满我们的功德。那么有什么样的方便,让我们...

【佛教词典】可欣尚处

【可欣尚处】 p0524 瑜伽三十一卷十八页云:卽彼行者、...

【佛教词典】七行观受七相

【七行观受七相】 p0063   瑜伽九十六卷七十页云:又...

在爱欲的执着中,不断辛苦追逐无有厌足

过去,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时,有一天,阿难尊...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

由施能生他世乐,不施现法亦生苦。人间诸财如流星,定...

过午不食有何好处

问: 佛制定过午不食戒,有何好处?修行到何种境界,...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修行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修行人每天都在与自己的...

星云大师《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2》

各位同学: 记得上周讲佛教青年成功立业之道,我曾提...

出家人应该如何学戒

对于出家人来说,只有真正受了戒,才能成为名符其实的...

犯根本重戒后,透过忏悔能恢复清净吗

问: 请问师父,如果一个人已经受了五戒,而又毁破根...

如何帮助不务正业的人早日回头

问: 如何帮助一个有赌博,不务正业的人早日回头? 大...

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的,疼是真的」是何含义

问: 《影尘回忆录》中提到,谛闲老法师生病时说观是假...

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不应该做

在佛陀的戒律当中,讲到出家比丘,有五种邪命是不应该...

圣严法师:智慧与福报

有福报却不一定有智慧;若无智慧,福报本身也可能会带...

宝静法师:略说天台宗大旨

天台宗教义,浩如汪洋,非一言所能罄,今仅作概要之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