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学佛不是要脱离俗界,而是要超越凡俗心境

学诚法师  2015/10/14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学佛不是要脱离俗界,而是要超越凡俗心境

皈依是学佛的开始。皈依不仅指一个仪式,更是一种心态:以三宝为师,依据佛法来指导自己生命的决心。有这样的心,才叫做“皈依”。以皈依心为内涵,再辅以庄严的仪式,强化誓愿力,犹如学生参加开学典礼,而后正式学习。制定合理规划,按照规划来学习,而不是根据感觉来学习。

人生的意义,是靠自己去赋予的。一个人的生命只有与更多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才能体现出意义来;如果只关注个人的欲乐,那意义就很小,甚至自己也感觉不到意义。

无事而平静,这人人都能做到,修行就是要修炼在境界起伏前的一颗平静心。不光要平静,还要很有力。急有急的好处,行动力强。改变,就是在事上去历练。学会认识无常、接受无常,才能处变不惊,凡事三思而后行。

有社会责任感是好事,但不能偏激,不能只看阴暗面,不能以嗔恨心来面对果相。反之,应发“舍我其谁”之心,在因地上去做力所能及的事。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光明。“想变得更好”是个很好的愿望,但这个“更好”不是想想就够了,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要实现这个愿望,就要靠真实的努力。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境界,你把它当做打击就会退缩,当做让自己提升的机会就会更有力量。

对未来有计划,并真正去实行。人的心是一个跷跷板,这头高时那头就低,不必去“忘记过去”,只要对未来更用力,自然就做到了。否则,一心想去忘记时,其实内心是在 “过去”那一头不断加码。不要给自己下结论,要多给自己打气。“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对于佛弟子来说,最终极、最究竟的大愿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内心真实了解这一目标的意义与价值,发自内心产生希欲之心,希望自己能够做到,就是发大愿。在这一终极目标的摄持下,还可以有更加具体的善愿。可学习地藏菩萨、普贤菩萨、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等佛菩萨所发大愿。要知道、思维僧宝功德。

学佛本来就不是要脱离“俗界”,而是要超越凡俗的心境——贪、嗔、痴。佛法所称之善,是自我修炼、自我提升的渡船,一切众生都是我们修行善法的对境;佛法所谈的利他,究竟也是调伏烦恼。修行人只有以佛法的出发点和思维模式去思考,才能净化烦恼,这与世间法是不同的。

我们真正要面对的是自己,不是别人。他人恶语相向时,反省一下自己内心是否也曾有看不起对方的慢心?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烦恼,更没有办法去要求别人不起烦恼。能够平静接纳讥讽,就是修行的功夫,就能培植厚福,福德,就是内心的宽广。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背了二三十年的佛经,究竟叫你干什么呢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

六十多岁的人该如何修行

问: 我出家十几年,原先是专修净土。但现在又杂修,也...

逆境才是考验你的时候

一点事情不如你的意,马上那个无明就来了,这也是业啊...

以四力成就作意:境界力,忆念力,希望力,串习力

如理作意非常重要,什么因缘会决定我们如理作意呢?《...

忙碌的在家人应如何修学佛法

问: 法师慈悲,请问对生活忙碌,想发心修行的在家人...

真修行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

要做本色真正道流,直须受得勤劳,甘得淡薄,耐得岁寒...

慧律法师《熏染佛心》

念佛人身心性命完全归付于弥陀。 也就是说,人是非常...

修行是否进步的五个参考标准

一、智慧有没有增长、烦恼有没有减少? 果然有进步,...

【注音版】佛说出家功德经

佛说出家功德经...

右绕佛塔功德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及...

楞严经四种清净明诲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所谓...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600卷)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 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二 大般...

听闻正法的功德利益

龙树菩萨在其《听闻集》中写道:多闻能知法,多闻能远...

让你变更美的七种食物

很多研究都发现,某些营养素会让你变得更迷人,有一些...

主导我们生命升沉的两个因素

楞严经讲生命的缘起,主要的思想就是讲到真如缘起。当...

疗治众生的心灵疾病

《大乘宝云经》说:阎浮提内耆婆医王最为第一,令三千...

【佛教词典】随义转用

又作随宜转用。乃指某一法门,得随其义之所宜,而方便...

【佛教词典】安居

羯磨疏·诸众安居篇:“释名者,形心摄静曰安,要期在...

禅并不一定要静坐,但是要有静坐的基础

静坐对我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它能促进身体的健康及心理...

为什么理观对净土行者甚为重要

问: 请问师父,何谓理观,为什么理观对净土的行者甚...

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

在团体中,要掌握「功德回向他人,责任归于自己」两大...

坛经与净土宗有无冲突?

来书云:《坛经》说东方人造罪求生西方等语,与莲宗有...

供养得福的一家人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

小女孩的白日梦

「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去除妄想,才能认清...

孝顺父母要及时

佛说:孝顺父母,世间第一福田。若能孝顺父母,则可得...

怎么知道你今生有价值呢

这个人天乘,其实《阿含经》里面不是只有出世间的四谛...

大安法师:经常做梦睡眠质量差怎么办

问: 我经常在睡梦中做很多梦,造成睡眠质量很差,这...

净土法门与人间佛教

一、做人是实现净土的前提 说到净土,就与人间佛教分不...

所有烦恼过患皆由此而生

过去,有位智光长者请佛为大众宣说出家与在家之胜劣,...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