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净界法师  2016/01/20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受持五戒,它有两层含义

我们前面讲义大科,讲到五戒的法门。受持五戒,它有两层意思:

第一个,如果你修圣道门,从圣道门的角度,我们受持五戒,可以保证来生不堕恶道,能够保住人身。这个是从圣道门的角度,你可以继续以人的身体,修学佛法而增上,叫作增上生。

第二个,从净土宗的角度,受持五戒——当然我们净土宗没有来生——就是“愿我临终无障碍”,它能够保障我们的临终让罪业的势力降到最低,让善业表现出来,我们能够在一种身心安稳的情况之下提起佛号。这就是净土宗受持五戒的意义,能够让我们身心世界的障碍降到最低。

五戒的修法有两个重点:第一个严持四重,尤其是前面只要是讲到上品不可悔罪的,你都要注意。因为佛陀讲,这个根本重戒,它的势力一发动出来,像暴风雨,像龙卷风一样,你的心念扛不住的。

所以你千万要断掉,尤其是这种上品不可悔罪,如果你过去犯的话,现在要赶快断掉,因为你不能让它产生数数现行,业力最可怕的就是一种相续的力量。一旦它累积的力量到成熟的时候,你绝对不是它的对手。那个暴风雨一来,所有的善根、佛号的力量全部连根拔掉了,你临终佛号根本提不起来。

所以你不应该把自己的临终推在一种暴风圈的状态,最好不要给自己临终添麻烦,你要严持杀盗淫妄四根本重戒。这是第一个,严持四重。

第二个,勤修忏悔。没有其他方法,犯了罪以后是不可取代的。

诸位要知道,其他宗教说,你犯了罪用布施来取代,这是两码事。造罪有造罪的果报,布施有布施的功德,这是两码事。我再讲一次,犯了罪以后,没有其他方法可以取代,只有如法忏悔。你要让过去的罪业消失掉,只有如法忏悔,其他通通没有用。

所以我们受持五戒,两个心态:第一个,守住你的根本——四根本重戒,起码这个重大的风暴不要让它起现行,先守住重戒;第二个,就是勤修忏悔,因为我们不知道过去生有没有这种业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净界法师文章列表

初学佛的误区

由于无始以来烦恼业障的染污,人们大多具有各种各样的...

白衣居士可以说法吗

一、僧人和白衣的本分 (白衣,指俗人、在家人、居士。...

受持三戒

舍卫城中有一良家子弟听了佛陀的说法,便皈依三宝,出...

端正思想消除极端

有些人在修轮回痛苦的时候,会出一些问题。我遇到过这...

应该一门深入还是深入经藏

问: 一门深入和深入经藏是否矛盾,我们到底应该一门...

慧律法师:拜佛与拜神有什么差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

何以应当戒杀?

杀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现在有一...

五方佛

五方佛代表五种智慧,五方佛各住一方,依愿修行,最终...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

现在贤劫千佛名经(亦名「集诸佛大功德山」) 尔时喜王...

【注音版】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地藏十轮经...

早课(朝时课诵)

●大佛顶首楞严神咒 南无楞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妙湛...

净土五经日诵集要(净宗早晚课)

序 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唯欲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净...

从印祖文钞看佛法与佛学之别及佛法之要

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现代人急功近利,只着眼于眼前利...

疑误众生当堕无间狱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

圣凯法师:佛法谈做人

现代的心理学研究指出,当一个人有良好的人际关系,遇...

佛陀教我们财富的处理方法

始学功巧业,方便集财物。得彼财物已,当应作四分,...

【佛教词典】简择

即选择。指依智慧力作正确之判断,以舍伪取真。“简”...

【佛教词典】金毗罗陀迦毗罗

为千手观音之眷属,护持行者之善神。二十八部众之一。...

忏悔业障,发菩提心

【云何忏悔业障。经言犯一吉罗,如四天王寿五百岁堕泥...

助念只念佛是否太单调呢

问: 我们寺院想成立助念团,但《印光法师嘉言录》讲...

释迦牟尼佛的五百大愿

释迦牟尼佛往昔为海尘婆罗门时,曾发五百大愿。誓言言...

人生是自己的,不用活给别人看

有些人身体健康,工作稳定,家庭和谐,却总是满心烦恼...

【推荐】持诵准提咒的功德利益

一、前言 佛说的法门,有的侧重现法乐、有的侧重后世乐...

为什么会有蚯蚓这类含蠢蠕动的湿生众生

癸三、湿生相 看第三段的湿生相。湿以合感,就是他对某...

人生有四事最为浪费时间

担忧 庸人自扰是为难自己,让自己每天神经紧绷、忧心忡...

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一、圣凡二力彰显净土景观 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之力,流...

谈感应

有些初入佛门的人对佛理的追求远不及对感应的追求。那...

鬼附身真有这么一回事吗

是的,鬼道众生也是六道中的一道,鬼的种类很多,譬如...

平常心是道

从心禅师在年轻时曾经到河南参见南泉禅师。当时南泉禅...

虚云老和尚《参禅警语》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