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妙莲老和尚  2010/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辞别众生,回归常寂光净土,剩下未度的众生,就留待弥勒佛来度;但弥勒佛降生还要七亿个万年之久,在这期间内没有佛。我们生在这佛前佛后,也就是弥勒佛前,释迦牟尼佛后;在此末法时代,犹如无父无母的孤儿,真是好苦啊!尤其是在这个婆婆世界,更是苦不堪言。

好在佛陀大慈悲,无问自说,介绍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念佛的法门,又有戒法的存在。世尊曾说他入涅槃后,末法众生若能依戒法修持,也等同佛住世。在这个未法时代,虽还有其他法门,但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其他法门虽高虽妙,都是不契合我们现代的根机,此即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这是佛陀在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末法时代除了念佛法门,是无法度脱的。诸位总算都有善根,发心来受持如来的戒,你们受了戒,就等于与佛同在,若再能不忘念佛,有这两种功德,双管齐下,往生决定有望。诸位只要戒守得清净又能念佛,保管你们一定往生。预祝诸位往生西方!

诸位要记住,一定要双管齐下。若不念佛,五戒纵然持得清净圆满,也只能保持人身不失,想了生脱死是不可能的,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有人以为受了戒就能了脱生死,就能成佛。要知五戒只是为人之因,想了生死,要修四谛法,那是声闻缘觉法。明天诸位要受菩萨戒,菩萨戒是了生死的,要知了生死一定要断惑业,要断贪嗔痴,这是生死的种子;这种子不断,虽说是要行菩萨道,度众生,那也只是方便度生而已。

菩萨戒的内容分为三种:

一、摄律仪戒,是无恶而不断。

二、摄善法戒,是无善而不修。

三、饶益有情戒,是无生而不度。

所以菩萨戒的内容可说是包括了一切的佛法。这三聚净戒,大家若能做到,自然就是菩萨。可是你们在家居土障缘太多,若非菩萨再来,那能身处在污泥中而不受染呢!千万不要说在家修行也是一样,除非你们能像维摩诘居士一样,虽身处浊世中而不受染,虽为白衣而能奉持沙门戒法;如果你是这种根性,那么在家与出家是一样。若非如此,却说在家同出家一样,那我们出家不都是多余了吗?

说此话者,是否有想过,释迦世尊为何不在皇宫修行?他的父王帮他在皇宫造三时殿,一切都很舒适,就在皇宫里修行就好了,为何又要到雪山修苦行,要违背父王的心意呢 ?在这地方要思惟思惟,开点智慧。如果世尊不出家修而在家修,那最多只能做个转轮圣王,王四天下,教导人民修五戒十善;但修持五戒十善,只能得人天果报,仍不出六道轮回;且人天福报享尽,再堕落三途,那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了。

告诉诸位,要证罗汉果一定要出家,在家充其量只能证三果,这些教理层次要明白,不明白的话,就糊里糊涂的,以为在家出家都一样。

我今天为什么要说出这些话,因为有很多人,就在这些地方笼统含糊事理不清。没听真正善知识的教导,却听那些非因果事理的话。反把错的当成真的,真是业障!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普偏现象。

想了生死,一定要断惑业。惑业就是贪嗔痴三毒,此惑业不尽,生死不能了;此业不断,诸恶亦难不做。故惑未尽要想清净是不可能的。

谈到断惑业,也不是容易的。证初果如截四十里洪流,何况要证四果的阿罗汉。虽很难,但也有容易的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要持戒念佛双管齐下、同时并行。倘持戒不念佛,只是感人天之果,不能超三界了生死。我们想出三界,要横截三界,直趋西方,那就要持戒加念佛。反之,若念佛不持戒,众生本已造了许多恶业,再不持戒、不止恶,不但旧业难消,又再造新殃。如是往生无望,生死亦无了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持戒念佛、念佛持戒。一面持戒止新殃,一面念佛消旧业;求弥陀慈父来接引,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保管你一生成佛。

往生西方一生成佛,当然不是说一到了西方就成佛,而是到了极乐世界好好的再修行。在那个地方修只有前进,而没有后退。弥陀经上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行,你前进一步,说不定要退两三步。

为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因那个国土殊胜,依正二报都殊胜。弥陀经上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及清净大海众菩萨,都是诸上善人,与他们俱会一处,没有妨碍修道的因缘,一切皆是清净殊胜。

诸位欲生彼国,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的 。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夜夜伴佛眠,朝朝还共起

阿弥陀佛之身,是与诸佛同一法身;阿弥陀佛无心,是以...

念佛是二力法门

龙树菩萨乃是现生证得欢喜地(初地)之菩萨,其出世本怀...

卖酒犯重罪

六根的功能没有错,错在你内心的攀缘心什么叫酒呢?只...

海山长老谈净土法门的修行

2013年4月24日,海山长老安详示寂,世寿86岁。长老以弘...

四十八大愿——(第22愿)菩萨一生补处

设我得佛,他方佛土诸菩萨众,来生我国,究竟必至一生...

昌臻法师《八关斋戒的意义与功德利益》

(一)八关斋戒的意义和为什么要受八关斋戒? 八关斋戒...

受持菩萨戒的心得体会

我受菩萨戒的经历和感受 某天,引领我入佛门的大师兄说...

掐珠记数念佛

【原文】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注音版】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普贤行愿品...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称赞净土佛摄受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室罗筏住誓多林给孤独园,与...

修行要依法不依人,依人的风险太大

为何而来 作为凡夫的我们,在这样一个普遍都向下沉沦的...

净土简易早课

修持法门一 【原文】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中有一愿云:我...

圆因法师《修行精华》

感应与巧合 人的一生随时都有无数影响他命运的机缘从...

太虚大师《念佛往生的原理》

佛法明因缘所生法,有两种力:一、可思议力,二、不可...

【佛教词典】应庵昙华禅师语录

凡十卷。又作应庵和尚语录。宋代应庵昙华撰,守诠等编...

【佛教词典】十不二门

十不二门,一作法华本迹十妙不二门,是天台宗显示十种...

宋代高僧圆通居讷禅师

庐山圆通寺居讷禅师,宋代著名高僧。梓州(今四川三台...

【推荐】幸福快乐到底在哪里?

现代人每天熙熙攘攘,席不暇暖,问他为什么这么忙?他...

法灭之时,独留此经住世百年

《无量寿经》中,释尊悬记: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

对一切苦不起嗔恚之心

三善十一者:言无嗔者,于苦、苦具,无恚为性。对治嗔...

一行禅师分享减肥秘法

当你超重时,身体每个部分都承受着额外负担。膝盖会因...

职场从「倒水」开始

大学毕业前,我觉得堂堂大学生,做一个公司的文秘,应...

别小看为动物畜牲念一句咒语的功德

我们为它们诵经持咒,令它们得闻佛号及佛咒,在心识中...

【推荐】一桩善举挽救了两条人命

光绪年间的故事,一位江苏的贾先生,在上海租界一洋行...

至心到这种程度,就能获得善相

【尔时。坚净信菩萨摩诃萨问地藏菩萨摩诃萨言。所说至...

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条小鱼问一条大鱼道:我经常听人说起海的故事,海究...

慈悲心由浅入深的三个层次

无缘慈我们解释一下。在大乘佛法当中,慈悲心由浅入深...

中国佛教僧人的称谓

为了随顺中国传统文化的名讳、礼仪,中国佛教僧人的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