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妙莲老和尚《持戒念佛》

妙莲老和尚  2010/06/2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今天是农历二月十五日,是佛陀涅槃之日,佛陀入涅槃,辞别众生,回归常寂光净土,剩下未度的众生,就留待弥勒佛来度;但弥勒佛降生还要七亿个万年之久,在这期间内没有佛。我们生在这佛前佛后,也就是弥勒佛前,释迦牟尼佛后;在此末法时代,犹如无父无母的孤儿,真是好苦啊!尤其是在这个婆婆世界,更是苦不堪言。

好在佛陀大慈悲,无问自说,介绍一个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念佛的法门,又有戒法的存在。世尊曾说他入涅槃后,末法众生若能依戒法修持,也等同佛住世。在这个未法时代,虽还有其他法门,但印光大师告诉我们,其他法门虽高虽妙,都是不契合我们现代的根机,此即大集经云:「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惟依念佛得度。」这是佛陀在经上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末法时代除了念佛法门,是无法度脱的。诸位总算都有善根,发心来受持如来的戒,你们受了戒,就等于与佛同在,若再能不忘念佛,有这两种功德,双管齐下,往生决定有望。诸位只要戒守得清净又能念佛,保管你们一定往生。预祝诸位往生西方!

诸位要记住,一定要双管齐下。若不念佛,五戒纵然持得清净圆满,也只能保持人身不失,想了生脱死是不可能的,这点大家要特别注意!有人以为受了戒就能了脱生死,就能成佛。要知五戒只是为人之因,想了生死,要修四谛法,那是声闻缘觉法。明天诸位要受菩萨戒,菩萨戒是了生死的,要知了生死一定要断惑业,要断贪嗔痴,这是生死的种子;这种子不断,虽说是要行菩萨道,度众生,那也只是方便度生而已。

菩萨戒的内容分为三种:

一、摄律仪戒,是无恶而不断。

二、摄善法戒,是无善而不修。

三、饶益有情戒,是无生而不度。

所以菩萨戒的内容可说是包括了一切的佛法。这三聚净戒,大家若能做到,自然就是菩萨。可是你们在家居土障缘太多,若非菩萨再来,那能身处在污泥中而不受染呢!千万不要说在家修行也是一样,除非你们能像维摩诘居士一样,虽身处浊世中而不受染,虽为白衣而能奉持沙门戒法;如果你是这种根性,那么在家与出家是一样。若非如此,却说在家同出家一样,那我们出家不都是多余了吗?

说此话者,是否有想过,释迦世尊为何不在皇宫修行?他的父王帮他在皇宫造三时殿,一切都很舒适,就在皇宫里修行就好了,为何又要到雪山修苦行,要违背父王的心意呢 ?在这地方要思惟思惟,开点智慧。如果世尊不出家修而在家修,那最多只能做个转轮圣王,王四天下,教导人民修五戒十善;但修持五戒十善,只能得人天果报,仍不出六道轮回;且人天福报享尽,再堕落三途,那就一失人身,万劫难复了。

告诉诸位,要证罗汉果一定要出家,在家充其量只能证三果,这些教理层次要明白,不明白的话,就糊里糊涂的,以为在家出家都一样。

我今天为什么要说出这些话,因为有很多人,就在这些地方笼统含糊事理不清。没听真正善知识的教导,却听那些非因果事理的话。反把错的当成真的,真是业障!这就是末法时代的普偏现象。

想了生死,一定要断惑业。惑业就是贪嗔痴三毒,此惑业不尽,生死不能了;此业不断,诸恶亦难不做。故惑未尽要想清净是不可能的。

谈到断惑业,也不是容易的。证初果如截四十里洪流,何况要证四果的阿罗汉。虽很难,但也有容易的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要持戒念佛双管齐下、同时并行。倘持戒不念佛,只是感人天之果,不能超三界了生死。我们想出三界,要横截三界,直趋西方,那就要持戒加念佛。反之,若念佛不持戒,众生本已造了许多恶业,再不持戒、不止恶,不但旧业难消,又再造新殃。如是往生无望,生死亦无了期。所以我们一定要持戒念佛、念佛持戒。一面持戒止新殃,一面念佛消旧业;求弥陀慈父来接引,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样保管你一生成佛。

往生西方一生成佛,当然不是说一到了西方就成佛,而是到了极乐世界好好的再修行。在那个地方修只有前进,而没有后退。弥陀经上云:「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不退转)。」而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修行,你前进一步,说不定要退两三步。

为何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只有前进没有后退?因那个国土殊胜,依正二报都殊胜。弥陀经上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以及清净大海众菩萨,都是诸上善人,与他们俱会一处,没有妨碍修道的因缘,一切皆是清净殊胜。

诸位欲生彼国,是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的 。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妙莲老和尚文章列表

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应劝彼念佛求生西方

其有父母兄弟,及诸眷属,若得重病,势难痊愈者,宜发...

释迦牟尼佛为何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

释迦牟尼佛要我们专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

圆因法师《莲池警策》

莲池警策序 末法时代,去圣日遥,佛法式微,邪师说法...

我们要在临终之前做好两件事情

净土宗的修学,在大乘当中它最重要的特色就是佛力加持...

众生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

尝读十六观经云。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是故众生心...

《净土决疑论》白话译

(圆涛法师白话译) 【原文】 药无贵贱,愈病者良。法无...

如何专一念佛

印光大师为什么强调十念记数?这种十念记数法就是针对...

极乐世界要修到什么果位,才需要回到娑婆

问: 请师父慈悲开示回入娑婆度有情是什么相状?我们那...

普贤行愿品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十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闍崛山中,与...

【注音版】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说三十五佛名礼忏文...

佛遗教经

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亦名遗教经) 释迦牟尼佛初转法...

培植福德的十种方法

一、孝亲 百善孝为先,所以孝亲为修福第一要务,人间第...

修行人有藕断丝连的个性是没办法修行的

不能专,要他专;不能念,要他念;不能一心,要他一心...

父母子女乃是相互的债主

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

南亭和尚《地藏菩萨本迹因缘》

各位听众!农历的七月,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这七月...

【佛教词典】烦恼分别

【烦恼分别】 p1192 瑜伽八卷一页云:烦恼分别者:或立...

【佛教词典】二假

(名数)一无体随情假,如凡夫之执我法,我法本无实体...

往生净土的愿,绝非世俗浊欲

佛教说这个欲望,比如具体谈到五欲财、色、名、食、睡...

星云大师《如何安身立命》

各位虽然退休了,但是人生仍然是继续的,并不就此为止...

佛门里的平等、宽容大度

有一次,有弟子找佛源老和尚告状。说寺里的僧人把偷偷...

圣严法师:少欲知足真快乐

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有很多快乐的感受。例如功成名就...

死期不定,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

我对死亡一直没有什么感觉,总觉得死亡都是别人家的事...

慈舟法师: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此苦海甚深无底,广阔无涯。因摸...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宋人有好行仁义者,三世不懈。家无故黑牛生白犊,以问...

每日的生活要如何计划呢

你每一天的生活,是如何过的呢?有计划吗?春秋时,齐...

不了解生命,生命对我们就是一种惩罚

什么叫做异熟识?什么叫【果相】?善、恶、业、果,善...

心态转,角度变

把佛法运用起来,不要总以从前那种心态看事,不要总以...

吃荤对诵经往生是否有影响

问: 我皈依后十斋日是吃素的,其他的日子都是吃荤的...

竿影见佛法

从前,印度有座寺院,里面住了四位神通广大的道人。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