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净土十疑论

宏海法师  2018/11/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四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阿弥陀佛。请放掌。各位同修,今天是我们《净土十疑论》进入到第四讲。

刚好今天也是我们这个月的初一,也是非常吉祥的日子,想必在四天王巡游我们一四天下的时候,他也是随喜赞叹我们今天来此听经闻法的善举。由于在上一讲的时候,讲的是这个十疑的第二疑,第二疑呢从教理、理论上来讲呢,它是比较深邃的。特别是讲到这个无生法的时候,由于在凡夫阶段,那么我们对于这个不生不灭,还只能是做一种形而上的、下意识的理解。很难真正地契入到它的这个真实的悟境之中。所以在下来的时候也有同修、不管是线上线下都有个反映,说有些未必全都能够听得懂。那么我们在讲的时候,也给大家做了一个警醒,就是说我们在听这个理和具体修这个事的时候呢,大家有一个诀窍,上次也说过,如果理上不能完全明了,还无妨,只要你事上能够随顺认真去践行,那么这个理它会渐渐显现的,记住它是显现,而不是去抽出来把它拔出来,它是自然而然地显露。

所以说我们是在事上只管老老实实去做。为了说配合我们上一讲,给大家好像留下这么一个小小的后遗症一样,今天我在讲之前,特别摘录了一段我们莲宗十二祖,就是彻悟禅师他讲到的修净土的八个要点,这个先给大家今天在开始我们学习一下。

彻悟禅师说从我们生而为人,认认真真地起学、起修,那么一共这八个步骤,第一个是面向整个学佛弟子的。首先第一点是什么呢?“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就是只要你来学修佛法,那么如果离开这个根,这个底盘,基本上你得不到利益。大家想想,因为我们现在讲佛法,各种层次、各种这样的一种所对的根性等等而言来讲,有时候会有一些世俗化的弊病。可是你万变不离其宗,如果你学修佛法不是为了解决我们的生死问题,那么一切开示都是戏论,就是没用,就是当时虚热闹一下,或者偶尔有点灵感触发,过了头了没用了。所以这里说“真为生死”这个问题,来“发菩提心”学修佛法,这是任何一宗、任何一派、任何一个法门所有学道的通途,都得走这个,迈这一道,这是第一点,如果不为生死的话一切开示都是白说。

那么第二点就落到我们净土法门上来讲,“以深信愿持佛名号,是净土的正宗,核心。”佛在讲净土法门的时候,我们再再地给大家讲,所有的《三经》也罢、《五经》也罢、乃至这个四十八愿的核心眼目也罢,甚至是在经典里面来听闻常随众也罢,等等都是表的信、愿、行三资粮,这个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更加是一个核心眼目。特别是净土宗,所以说为净土正宗。我们在专修、学修净土上面来讲,只要咬定这三个,就是勘验一下你信不信?是不是真的信?有时候大家要知道我们在学修净土上面来讲,因为人人都会麻痹,有时候也会掉链子,但是大家要知道你的心可以麻木懈怠,但是你的性永远都是明亮的,这个不能马虎。

有时候我们的这个念佛号上进进退退,可是你的愿力不能够打折。这种状态怎么讲呢?就是我们有时候很可能我们这段时间违缘比较多,甚至可以说心念提不起来,但是这个信愿它就似乎说,你也没有去把它抱到前面来,它哪怕在你的后面,它也是始终在你身上的。就像我们经常说搭了一个褡裢一样,很可能你现在看不到它是搭在后面的,但是在你身上,这个东西不能够脱离,这是以深信愿,然后由念阿弥陀佛来体现,持佛名号,这是净土的正宗。抛开这三条,修净土都是没有走到心里。

那么第三点就是开始怎么样,就是要具体地修,往上走了,往紧密的走了,怎么呢?“以摄心专念为下手方便”十个字。以摄心专念为下手方便,这就是我们得开始管好自己了。这两天我在五台山走了一遭,路途中去给那住在山里面,下的雪很厚,两个师父去送点蔬菜,给两个同修,那么走路过程中腿脚也酸,雪也很厚,走得也挺累的,当时就拿着珠子在那掐,我发现我们常有一个,我不是再再地给大家弘宣十念法,希望大家都保本最低十念法,那么我们可以怎么样呢?把十念法作为执持名号结合起来,这是我自己感受了一下,诸位同修可以回去试一试,如果你相应的话也可以这么来。

就是说每念十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说十句,十句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十句你每这十句都把它当作一组十念,那么十念完了,再十念,十念完了再十念,尽量这一天把它这样的执持名号,始终不散,但是有时候因为我们在一天的执持名号的时候,心会起伏嘛,那么怎么样调心?那么你看这一说,“摄心专念”,就是把心始终调在那个稳定的高频率状态。十念又十念、十念又十念,不断地念十念,但是这十念反映是在不断地念,每十个一组,这个时候你就可以把什么呢?就可以把信仰调频在说,比如说我这会已经到临终了,就是这十念是我唯一的希望,那么你念这十句,这十句一个回合完了以后,下一个回合又在观想,马上你要临终了,这样的话就等于说快马加鞭一样,因人而异,当时我自己这么试了一会会儿,感觉还不错,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无非就是摄心,“摄心专念为下手方便”。

有时候就得管自己,不能念你就要跟自己作对,偏要念,不能专,东想西想,你就让它专,把这个念慢慢地念的。大家要知道刚开始是很不容易的,禅门里面讲到拴猴子,大家知道说把比喻我们调心当作拴猴子,那一开始它会乱蹦,跟马戏团练猴子一样,可是你练得久而久之它就听话了,再久而久之就是相应了,怎么说怎么来,整个就跟这个训猴师跟猴子两个人合二为一了一样,我们心也是如此。这个方法说出来,当然我也未必做得好,可是各人修个人的,谁练就了谁就能得利益。所以说在这个摄心上面,慢慢地就跟我们常说的,“生铁铸成、浑钢打就”一样,就先开始你要铸,铸的时候你先要去熔化,生铁你需要熔化。浑钢打就,你打钢铁的时候,你先得把它烧红,这个阶段是比较痛苦的,可是慢慢久而久之养成习惯了,就是可以上道了,所以说“以摄心专念为下手方便”。

那么第四个是什么呢?因为我们在修学的过程中,还会每个人都会犯业障,都有烦恼,那怎么办呢?“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的要务。”主要的任务,修心要务。折伏现行烦恼。什么叫做现行烦恼呢?大家发现了没有,如果我们发心开始比如说求生净土,比如说念佛,那么有时候,不得力是为什么?往往就是我们首先一开始可能发心就有疑惑,他会夹杂着一些自己觉察不到的疑惑,一定要剖开自己的心肝,仔细看看,我是不是一个真信的人?

再一个呢,有时候还没有起行的时候,我是特别容易,现在所谓的号称讲经法师,特别容易犯这一条,还没有起行,就想让别人知道,就开始到处夸口怎么怎么样,你看我往往有时候讲法的时候就会犯这个过失。“尚未起行,便欲人知”那么这个就会让你的念佛的过程当中容易滋生违缘,现行烦恼。这是很容易的,为什么?就是有那种虚荣心,向外求的,心外求法心,这是特别自己都不易觉察的。所以说这个折伏现行烦恼,首先当我们有一些大的这比如说今天、明天、后天,哪一天出现了,那么我们要知道,既然我确确实实是一个想要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那我就得对自己负责,怎么个负责方法?我都要往生极乐世界了,你要关照说,当下的一切、这个世间的这些将来与我何干呀?

大家想想,如果说百年之后,现前的情景还于我何干呀?只不过是捆绑在一揽子的业力而已。那么既然我都要(往生)极乐世界了,我就没必要在这里贪恋娑婆了。这是一个方法,就是首先提高自己的姿态。有的大德也开示过,就是说比如说吧,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现行的生活中就跟吃饭一样,那么大家设想一下,比如说有一个被判了死刑的罪犯,判了死刑的罪犯临终的时候一般都会给他置一桌酒席,古时候拉出去问斩的时候,都问你想吃什么,给你倒好一点的酒,给你炒几个好的菜,但是大家设想一下,如果我们是临将赴死的囚犯,你说这顿饭吃得还会有滋有味吗?还会生吞活咽地说这么香、酒这么美,喝起来那么有劲吗?没有了!为什么?马上就要死了。所以说我们一个净土的行人,在自己的这种心里要藏着这个秘密,有可能我们是随时可以赴死的囚犯,那么现前一切娑婆世界的场景你就要当作说,尽管它如此的美,因为我们有妄想,认为它美呀,可是你要当作说,吃的时候一点味道都没有,为什么?我们的心劲不在这个上面,这就是一个折伏现行烦恼的一个方法。

现行烦恼是什么?就是娑婆世界境界现前了,你自己掌控不住了,你想投入到它的怀抱、不断地上它的当,那就没办法了。所以说第四点就是“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特别是各位同修如果说你念佛念的,假如果你还是每天有些功课,确确实实念佛念的有时候相应,会出来心乱的时候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再假借什么呢?咒,咒心来降伏这个炽盛的烦恼。

这个我自己也,现在确确实实也惭愧,那么有一段时间呢,我记得我曾经有过二十一天这样的一个足不出户,在第四、五天的时候呢就念不下去了,这句佛号念的就不知道,当时可能这个福报可能当时就不够了嘛,大家想想一个修行人需要多大福报,光他能够面对自己沉下心来,这是一个莫大的福报,一般人在稀里糊涂、熙熙攘攘中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是个福报,也不知道维持这个状态有多难?所以当时就这个心烦意乱,老想出这个门,那门很容易出,手柄一揭门开了我就出去,但是人死要面子,当时要面子不好意思出去,我给我师父夸下海口,还有二十一天,给师弟也安顿好,你每天把饭给我放在门口,一敲门你走人,一个人都不见的,真正的正式闭关皆是如此。

那么在第三、四、五天的时候就不行了,一天比一天心乱,后来没办法我就想了一招,因为我跟观音菩萨比较相应,正在普陀山那么就每天加持什么呢?这个《大悲神咒》,每天跪在那儿念四十九遍,我记得当时这个数,因为念一遍也记不住,就是拿那个木香,就是檀木那个小棍,念完了,往这放一枝,念完了往这放一个,每天四十九遍。傍晚的时候,念完了隔着窗户把这水撒出去,跟这个其他道众生结缘,还就跟走后门说点人情的话一样,说希望诸位不要恼乱,多护持护持,让我这一段时间能够修行圆满。

慢慢慢慢,其实这个心烦恼现前都是我们内心的心魔,慢慢用这个咒心辅助一下,用《大悲咒》,或者你自己相应的,我想或者是《楞严心咒》、或者说这个《准提咒》、或者是《往生咒》都可以,只要你自己相应。当然这不是一个正业,但是有时候有的人根性上可能在这方面会有一个受用吧,这也是一个方法可以用。但是等等这些说白了都是要建立在我们确确实实在用功,这段时间用功的基础上,否则你根本就到不了这,也不知道有这么回事。这是说“以折伏现行烦恼为修心要务”。

那么第五点呢,就是要“以坚持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这都给大家讲事呀,就是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匡正你的行为。昨晚咱们闻思讲堂不是还在线上,这段时间不是在线上讲三皈五戒嘛。四重戒法就是说,五戒里边的除了酒戒,杀、盗、淫、妄这四件事作为居士来讲,就是不要邪淫,乱搞男女关系,一定要认认真真的当回事,一旦有悔犯就等于要了我们修行的命一样,大家知道吗?这个戒律特别是念佛的话,我们虽然说念佛殊胜,可是呢你要与这个四重戒法为入道根本,不能干的绝不能干。

昨天在现场讲的时候我也讲到了,当时我是一个心念想起来就是说,因为我们不是要信因果吗,大家要知道制的戒律呀,就是佛陀依照着我们身口意的一个惯性、一个习性,已经摸透了凡夫的这个样子,那么他就量身定作了,我们把戒律叫制教,就是给你死死地,一(条)一条制出来,你机械性地听他的话,老老实实去不要犯,那么在这个这样的一个像孙悟空画的一个圈里边一样,你永远是安全的,也不会瞒因也不会昧果,他跟因果是一致的,不会昧因果,那么这就是一种机械的修行,一直老实持行就可以了。在这样的保障下,你才能够依照持戒功德而步步为营、如履薄冰,那么在修学佛法上大步地往前迈,它就是事半功倍。

你如果说对根本的戒法都有毁坏了话,那么修学佛法就很难很难入道,纵然你有一些相续的功德,那么你将来也是为入魔业而种下的种子。所以说要大家一定要看重五戒,这里讲到的四重戒法只不过是把酒戒,因为顾忌到有人没有受酒戒的也可能在念佛,求生净土,但是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戒律给重视起来,它是入道的根本,五大施,任何一个宗派都不能跟戒律这种原则有违。所以说呢这个戒法来讲,我们有时候觉得五戒特别简单,就这五条,甚至有的居士就这么受一下就行了,所有的一切最高层次,菩萨戒乃至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戒,这个受的沙弥戒,全部是以五戒为基本的框架而延伸出来的。大家不要小看五戒,所以我们要以杀、盗、邪淫、妄这四重为根本入道的原则,这是第五。

第六,“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大家想这个苦行呀,一个就是说你得在身口意上面跟自己斗争斗争,比如说每天去礼拜,因为大家磕头的时候累,还得不断地起来下去、起来下去,枯燥呀,那么这个时候你就要把它当作一种自己刻意地这样的苦行去什么呢,为助道的因缘,这个道你要,就是左右你得有帮手呀,什么为帮手呢?就是种种的苦行。

当然我也再再地讲到说,什么是真正的苦行?就是坚持,坚持你得有一样,坚持的这种苦行到了忘我的时候,它往往容易出东西,助道。这个我们说每天在家礼拜,如果你有机缘、有条件,或者结伴而行,最好一个人孤独而去,就到山里面去朝山,去参学。大家要知道这个种种的面对自己的这种身苦、心苦呀,它对于我们入道真的是有莫大的帮助,我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样的心路历程。

往往我们有时候觉得,掀开教典,或者说翻开祖师的言教,觉得说这祖师已经圆寂了,佛已经涅槃了,好像这就是一种文字书本,大家想想,佛示现的涅槃,可是他的法身永在呀,他是跟我们同在的,祖师们一代一代,历代的祖师都已经圆寂了,这个坐化了,可是大家不要忘了,他不是说像我们这种生死的已经死了,你只要相应一个道场、一个开示,你只要相应了,那你就跟他同步了。

而且大家我再再地说,这些圣者,这些成就的祖师他去哪里了呢?他始终是去了又来,来了又去,就是一件一件地换衣服,撵着跟我们结缘。那么我们在这种参学的路途中,你一定会有,只要你的心在那个道上,在那个我想了这个道的道上。这个很重要。你得面对自己,我们常说的建立一个孤独道场才能铸成这个出离的铁心。你说天天跟大家打成一片、热热乎乎的,哪怕说一块儿的同修居士,三三两两,佛友呀同修呀,你说到了一块大家扪心一下,你是天天在讲道吗?咱们也不要说在死心念佛了,说的时候能说多少佛法,一不留神就讲到世间法了。

所以说对这些等等等等呀,我们要跟自己作对,用这个朝拜、用这个每天大量的功课、说一句不恰当的话,折磨自己,放下身段,生起这种苦难感,生起对三宝的这种仰求,对于这个圣者的这个亲近感,那么自然而然你的心在道上他会来感应你,这个东西也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诸位多多保重吧。这是“以种种苦行为修道助缘”。

那么最后说一千道一万,我们还是什么呢?“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这是第七点。咱们现在也不说去高攀三昧了,就是最起码的我的理想是什么呢?一心不乱,什么是一心不乱?这里讲的一心不乱呢,就是说我们在修和证上来讲的,就是至少我们粗浅地讲,这个佛号你能念的明明白白、清清晰晰,不会散失掉。

那我自己听过法师给我讲,我在普陀山读书的时候,我们的法师给我们讲,他们庙里老和尚呢有的念阿弥陀佛,念得睡着的还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睡着了那一句佛号还萦绕在他的梦乡里边,这就慢慢的就趋向于一心了。你看我们现在说梦里面能不能做得了主?大家想想我们都有过 “鬼压身”,这个在梦魇的时候,在那个作噩梦或者是有一些非常难受、半梦半醒的时候,这个时候你能不能下意识的把一句佛号提起来呢?一句佛号如果你有过经历,提起佛号境界马上就消失了。这个我有经历的,我在最相应的时候,就会有这样的情形,作噩梦半梦半醒、或者被谁追了,或者马上掉到一个什么地方,他就一句佛号提起来,有时候那会儿也念《大悲咒》念的比较多,下意识会念大悲咒,一念生起来,就是甚至还没有出口呢它就没了。你看看佛号、经咒的功德。

所以说就是说把这句佛号要念熟,熟之又熟,让它滚动成一个惯性,甚至你想停都停不下来,不管你每天在迎来送往、参与世事,乃至工作、生活、做饭、起居等等不违背你念佛的,如果你掌握了这个诀窍,南无阿弥陀佛,下意识的散心里面都在熏习着,大家发现了我们有时候念分两路了,这个念佛、念佛、念佛,念的南无阿弥陀佛,很可能你打着闲岔,或者跟别人这个戏论着,这句佛号有可能还断不了,养成一个惯性,这些东西慢慢地摸索,总归以自己相应为主,念得一心不乱了,再进而再坚持还可以,按照印光祖师说的,还可以得念佛三昧。入到念佛三昧,再坚持的话那就能够发辩才、得神通,你就不要说,我在这里还讲经说法,大家在听了,你自己就可以把别人肚子里的经,这个心里的论,信手拈来就给别人讲了。在这个佛门里边,曾经有过呀,大字不识的一个老实念佛人,念着、念着就可以说了,再念着念着就可以写了,都成了大通家,随便写著作了,《印祖文钞》里面讲到有这一个人,这就是“以一心不乱为净行归宿”。

那么第八的话,就是说“以种种灵瑞,为往生证验”。证明的证,验收的验,当然这个呢,就是说从这个利益众生的角度来讲,确确实实这辈子我自知时至。你们怎么认知自知时至呢?大家要知道刚才讲的这些这都是说,让我们一步一步就在这个相上来去,就这么老老实实地修。那么修到一定的程度你的真信切愿具足,大家知道,一定是阿弥陀佛来通知你,说我什么时候来接你的,这个真正的净土行人,修到老实处,肯定是这样的。

我们也不要心怀着说,到底这个往生的时候我会不会乱,或者怎样怎样,你如果真正的修到这个感应度的话,他一定是来通知你什么时候走,为什么身无病苦,心不贪恋,意不颠倒,就是自知时至呢?自知时至这就是一种灵瑞,这就说明你感应道交了。再如果功夫好走的时候天乐迎空,香盈满室等等等等,这些都有可能的。我那一年在东林寺打佛七的时候,玉佛楼的一个悦众师父就给我讲了嘛,头一次打完了,第二年又去,他就给讲,他的妈妈还是姥姥,往生的时候,就是带着全家人都看见,屋子的这个上空就是有那个莲花嘛。

我们也不要把这种当作说,这又是自心的显现等等等等,当然了极乐世界、娑婆世界都是自心的显现,可是你出现了这个情景的时候,就表示你净土缘熟了,要成功往生了这就叫灵瑞。我们现在呢,说实在的我也常讲现在的人苦难这么重、烦恼这么多、福报这么薄等等等等,甚至我们的生命在终结的时候,大部分都得生重病,在僧在俗都是如此,很可能将来的时候我们走的时候能够落一个健健康康不生病的走,已经就是大德里边的大德,算作灵瑞了,节节败退呀。在此之前时候,很可能有的大德说我走了,佛来迎了。印光法师往那一坐,端端的就走了。甚至有的这种老实念佛人,站着就走了,或者躺着说一句就走了等等都有。很可能将来的灵瑞,我们说落一个身心健康的走了这也有可能,因为福报越来越浅了,但是等等这些都是为往生的证验,就是不但我自己走的利索我去了,还得为了利他而留这么一个口碑。当然我们也不要执着,非得执着地求这么个我得往生的时候有灵验,但是呢,我们要知道这是一种自然、不期而然的东西,就可以了。

总而言之呢,这是今天插的小曲,因为上次有没听懂的,好像觉得这理论这么高,那今天给大家讲的这八条就是你怎么样去做?总归生西方是我们的心上事儿,你把这个铺开一张铺天盖地的这个信愿之网,那么所有的功德都落不下,以念佛为正业,万善同回向为副业,这个就唯西方为是图啊。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不但我们说做善是往生净土的净业三福,是往生的资粮,作恶也很可能成为功德,为什么?就是你的真信心起来了,那么我的违缘来了,比如说我可能控制不住了要作恶了,这会儿我会忆念呀,觉得这样我能往生到极乐世界吗?这样我是不是愧对西方三圣呢?愧对我的当来教主阿弥陀佛注视着我呢?在这种情况下,大家想想,这也是不是念佛的功德呢?我还在念佛呀,也在忆念。那么这时候,这恶境界也成了你念佛的助行了。这都是一个状态,为什么?就是因为心里有佛,有西方三圣,有极乐净土,那么就自然而然念念相续,无有间断,所以修净土法门非常妙得很。

我们大家今天就先抽一点时间,大家回去琢磨琢磨,领会领会吧。就是道理上听不懂没关系,我们就从这些方方面面去做。你这八条里面,特别是前七条,咬定一条,其他六条都具足。这也是分门别类地给大家说而已,这是补一点点,就是具体的修行上面的宗旨和纲领。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他的前提第一条就是说,要真为生死发菩提心,这是所有学道的通途。都不能落。

下面呢,我们今天来讲到第三疑,开始把《净土十疑论》的法本大家拿起来,从第三疑开始。

“问: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亦等。行者普念一切功德,生一切净土,今乃偏求一佛净土,与平等性乖。云何生净土?”

你看,上一讲我们讲到的是说佛法是无生法,那么我们非得求生。这一讲呢,也其实从这个道理边换一个角度延伸出来的疑情。为什么呢?十方诸佛都有净土,我们万佛《佛说佛名经》里边,拜忏也有万佛忏,有千佛忏,三千佛名。每一尊佛都有他的佛国净土,那么从这个佛的法性上来讲,一般我们称之为什么叫做法性,什么叫佛性呢?从正报有情上而言,就是每一个众生上而言。我们把成佛性叫做成佛的可能性,称之为佛性。这是从正报有情而言。那么这个法性从什么?就是从国土依报山河大地上,他们都有法性。

这个法性,佛佛净土,法性平等,功德也没有一个高下。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一个求解脱的人,为什么非得锁定极乐世界呢?随便念一尊佛,瞧着哪尊佛名顺耳,哪一尊相应你就念就行了。为什么非得要念一佛呢?非得要求一个净土呢,这不是跟平等的法性相乖了吗?相违了吗?

所以说,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佛法中的又要讲到事理的老调了,确实我们在经典里面,大家熟悉的比如说还有除了西方极乐世界还有药师琉璃光如来的琉璃世界啊,还有这个阿閦佛的妙喜世界,大家知道妙喜世界吗?阿閦佛的妙喜世界里面它是有女人的。这个国土里面好像讲过,就是说以出家众居多,以在家众居少。

那么再一个你比如说有时候我们到藏地去礼拜的话,还会常听到一个香巴拉,听过吧?香巴拉也是这个佛土,甚至是兜率内院,一生补处菩萨所居,也算作净土。那么这些净土呢,确确实实是从法性上来讲,它是平等的。从性上来讲,它是平等的;从相上来讲,十方三世无量佛刹,我们在听经文里面描绘的时候,的的确确让人心驰神往。从理上来讲没有差别,从性上来讲一个一个皆是佛国净土。但是为什么这里一定要求生西方呢?

大家要知道,我们常讲说契理,就是我们明白佛佛的净土是平等的,但是还得有一个契机的问题,什么叫做契机呢?就是你道理总是这么一个,就是这么个样子,但是别人每个人领会的样子不一样,你就得给他呈现不同的样子。我们在讲这个净土的时候,大家还记得,一心具足四种国土吗?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对吧,还记得吧?

那就是说从法性平等的功德中,每一个佛的净土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但是众生的根性不一,那么就一定是会随缘而现差别相,从体上是平等,用上的话,他就分别示现的呀。我们现在的这个国土是怎么来的啊,释迦牟尼佛看我们娑婆世界就是他的佛国净土,可是我们为什么看到是染呢?有隔、有局、有高、有下、有平原、有山谷,为什么呢?我们的心有差别相,有分别,有高矮。

所以说在这种情况下,十方诸佛所证的常寂光土,就常寂光土这个层面上来讲,是什么啊?是十方诸佛一切净土法性平等。但是这个常寂光土是佛的自受用土,就是他只有唯佛自能所见。还有他受用土,是要什么呢?是依着众生相应的水平而呈现出它的状态,显示不同。所以说度菩萨的话,他要度化菩萨,显现的就是实报庄严土。他要度化二乘阿罗汉、声闻缘觉,那么就是要显现的是什么?方便有余土。那度化我们这些娑婆世界的凡夫众生,那么他一定会显现就是我们看见的凡圣同居土。这个差别相上来讲,就不一样,谁都知道常寂光土遍一切处,当下就是,任何地方都是常寂光土,可是我们现在没有这个水平,平等不起来,那就有差异相了,所以说应众生的根机而感受有差别的,每一个佛土都有他度化众生法门施设的强调点不一样。对于我们这个众生来讲,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来讲。那么我们每一个人的特点是什么呢?大家再往下看。

“答:一切诸佛土,实皆平等。”这是没问题的。“但”,开始转折了,“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专念阿弥陀佛,即是一相三昧。以心专至,得生彼国。”你看到了吗?这就是来解释我们的差别相的。就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而言啊,大家要知道我们都是钝根众生的。大家知道我们钝到什么程度吗?钝到现在你看我们再再地讲佛法,讲这个清白之法,大家都听来听去,听来听去就是听这么个理,行上还是老样子,就是你说来说去我就是不答理,反正我也说你对,似乎有些首肯,他不跟着走,就钝到这个地步。所以有时候我想想大家常说钝根钝根众生,他一个体现的表达方法有一个层面是什么呢?就是脸皮厚,大家知道吗?

我这次去五台山的时候,为什么记住那两个师父去给他们送点菜呢?山路都封了,以为车能开不上去,山路都封了。山路都封了,为什么跟他们俩印象深呢?可能我跟大家讲过,就是我在夏天拜的时候,每天衣衫湿了。我一到一个地方什么都不干,赶紧找地方烤干了,先换干的衣服,赶紧烤干了,明天再换。那么他这两个师父屋里有一个炉子,夏天是生不了的,一生就熏烟,烟熏火燎,整个屋里都是烟。我就非得把它生着了,那两个法师就看着我非得,知道是死胡同,只能由着我撞。

那么我把这个火生好了后,他们连5秒都呆不了,我在里面差不多呆了15分钟。我就在里面一边咳嗽,一边就守着那个衣服想让它早点干。大家想想后来又有同修去拜山,歇在他们俩个那个小院子叫华严岭里面的时候,他们还记得我。拜山这个同修也认得我,其中还有的是弟子,说起说北京佛学院那高个儿法师,他太厉害了,说我们都呛得不行了,他在里面呆着就是不出来。这话听了以后,我就特别地惭愧,我想这可能两个法师就表法呢,说什么呢?说众生就是这样,呆在三界里面就不出去,你说烟熏火燎地就呛成那样。他就是不出去,我就执着说我的衣服一定得明天干,执着啊,就在那足足呆了最少有15分钟以上,等我往出走的时候,已经呛得就是一出去差点晕倒了,那个空气新鲜了嘛。大家看看,我们现在钝根众生,最主要的体现在没有出离心,所以刚才讲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他不是真为生死的,就图热闹,大家凑个热闹,在这坐着,反正听这么一讲,今天算做了点佛事。

所以有时候我们也觉得确确实实真的是不在多,而在于精,我想这辈子我们走哪,这里结法缘,那里做供养,就是有一个同修我说能够这辈子往生的话,确实也算了不起。那么如果是钝根众生的话,那么就怀揣着这个浊乱心是我们的特性,所以这里是迫不得已才讲到这个要专修,要专念,为什么?贪多嚼不烂啊。

大家想想如果你不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专念阿弥陀佛,那么你一行一相,三昧就难成啊。所以这里说对于浊乱的众生而言,一定要给一个专一的境界,专念阿弥陀佛,专求生极乐世界,念阿弥陀佛就是一行,求生极乐世界就是一相,这样才能修出来个亲切关联的常规心态,到临终的时候,想不生西也由不得我们,自然而然生了,养成习惯了。古德形容的是什么呢?大家想想,每天一棵大树,我今天砍一斧子,明天推一下,那么天天方向掌握定了,是往西,那它大树倒的时候会往东吗?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每天,大家也不要小看,你就说我今天说没有好好修行,我说又这个西方怎么办啊,往生的时候今天资粮又没积攒够,你就在那着急着惭愧着忏悔着,每天也这么想着,他也算一种趋向西方啊。所以说这里讲到不是说不知道法性佛性平等,而是我们现在的众生浊乱的心态,他体现的就是这个特色。

他是这个特色你不给他一个特色,指定一个特色,他就修不了。所以你看我记得这段法义,大安法师讲的时候还说,我们就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啊,脚踏几条船的这种偷心,就是众生的特性。为什么浊乱啊?你看我们现在学习知识,大家知道吗?看的书越多,知见就越多啊,知见越多,你这个思维系统就会乱。那么如果你就再不能进行整合、契合,建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服务我们的人生的话,那么你最后,我们说实话不要说生西了,连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我们都建立不起来了,不用说生活、学习、工作啊。

大家看看所谓的社会时代社会潮流,说白了就是跟风,说实在的,确实就跟跳梁小丑一样这样生活一辈子。就是不要说出世间的,世间的学问都是这样,这段时间有个什么倡导,那段时间流行什么就跟着走了,心是乱的,逐境而生嘛,《地藏经》里面“为善为恶,逐境而生”,再再地给大家讲,学佛同样如此。世间法如此,学佛同样如此,头头不了,账账不清。看得越多,心越乱。所以说问题就是一个接一个,简单地说的话,不知道一门入,门门入的道理。大家知道说一门入门门入吗?简简单单地或者是说初机浅学的还尚好,有些同修学得很久,书也看得不少,甚至很多了,一个妄想起来了,怎么样啊?想做大通家了,就等于说这个经文我也没看,那个经文我也没学啊。跟诸位说句实心话,我都没看过几本经典,三藏十二部那么多,有的经题我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部经。

上段时间我才知道犯困了,业障现前了,大家知道佛还说过一个《佛说离睡经》,就是专门让你对治你修行念佛的时候犯困的,什么方法,什么方法,大家听过吗?不知道啊。那么似乎好像这就那我们就好像不算一个大通家、大法师了。我告诉诸位,真正地大通家啊,我们要听这三个字,大通家不在大,不在家,而在于什么啊?要通啊。看看你知见上通不通,你的行门上通不通,你是不是偷心死尽才叫做通,通了啊,偷心死尽就是没有障碍了,我彻底信了,发了愿了就等着往生了,我敞亮了,就这样了,我明白了,我了生死咬定这个就行了,这叫大通家。

不是说你一来了个问题,马上就引经,马上去据典,结果人家听了还从羊皮上刮风一样,没啥感觉,你自己通不了,让人家也通不了。我很多时候我也犯这个过失,我也得到这样的感觉,为什么?就是讲得麻木了以后,人家有一个问题,很可能修行得没有共鸣,那么你似乎致祖师的几句言教,经文里面来摘出一段来应应景,可是这个东西是生的、硬的,你没把它化掉,那么用不出来。所以说这就叫心浊乱、学浊乱、修浊乱。

那么最好的我们常说的,你能够广学多闻地往这个净土一道上会,慢慢慢慢地越会越完美,越会是为了真信切愿服务的,越会越会,原来念阿弥陀佛就是一句总持法门。万善同修,六度全在阿弥陀佛一句一真法界的六字洪名中就表达出来了,就全体具足了,那么你越学越学对了。你说越学越学得说今天也不行,明天也不对,最后动的动的怎么样?就越学越乱了,这就心越来越浊乱了。

所以大家想如果我们把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这个心锁定的话,一切的教理,一切的行法都是生西的资粮,如果说你贪婪这个功德,又想做一个经教上似乎说有点资历,那么你的心可能没有定在这个真信切愿上,有时候会出问题。有的人为什么越学越散乱,越学越模糊呢,就是他把根本的东西给失掉了,捆绑不住了。你想我们在世间古人都说学一个十八般武艺,你们看到十八般武器了吗?看到过没有?古代皇帝出来的时候,那銮驾排列两边就会拿着这个东西,那有十八样啊。

那我们形容一个人武艺高强的就会说,他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不一定的,你这个刀也会使两下,箭也会弄一把,甚至矛、杖都能够拿得上手,可是问题是你能够把这十八般武艺就是这十八个武器同时就用一只手全使出来,能吗?有可能吗?大家想,你得一样一样地来,那就是花拳绣腿。而且你可能学箭、学刀学多了,矛和盾,这个杖都要用的时候,就分散掉了。那么在分散这个情况下,如果真正入到战场里面,到了杀敌的层面时候呢,你这个雄心壮志这个状态不在了,那么你想想,分散掉了你就用不了了,你平常只会表演。我自己就常觉得我自己像个表演家。可是到了杀敌层面的话,你不管什么,这一招那一式,你只要能使得上劲,你能够派得上用场,就可以了啊。我们只是为了这个,学武艺,这明白吗?就是为了在生死关头能够派得上用场,到了杀敌的层面它顶事,那这才叫做什么呢,叫做一相三昧。只要你练这招,你能用上就可以了,其他的你管那么多呢?学了那么多,表演的时候花里胡哨地,到了杀敌的时候谁管你那样,还这一招那一式地跟你对啊,先谁把谁打败了为止。临终的时候大家要知道就是一个杀敌的战场,比杀敌的战场要乱多了,要恐怖多了。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只要你派得上用场,练上一招,比如说射箭。你这一箭射得准,你能射得拉弓拉得满,那么大家想想,箭落到地上之处,必然箭最后会落在哪里啊?它会落在地上,大家想想这一箭落在地上,那么我们想,哪一处不是地上啊,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就是落在地上了,极乐世界就是一切国土平等法性的代表,一国土就可以代表一切国土,但下来我们就会讲到,这就是都会落在这个地上。所以大家要知道,不要这里说众生根钝,浊乱者多。谁都没有逃得出去这个范畴。

不要说我们去修了,跟诸位讲,我在这讲,一开始那会,我记得去东林寺打佛七,净土法门一入心以后,那种相应,现在回想起来,很可能那是一种虚浮的,可是那个时候那种激情,那种自信,就觉得说确确实实我就是一个净土行人。后来这缘分出来了,不是要去弘法,弘法不一定走哪啊。我那会儿只会讲《净土资粮信愿行》,学着大安法师作为教材,我自己又在上面就这么编排一下到处去讲。谁让我去讲,就只会讲信愿行,其他的稿子没有准备,所以说我还讲其他的讲什么啊。后来没办法,为什么?人家邀请的时候提出来要求了,要讲《心经》,要讲《信心铭》,要讲《药师经》,要听《普门品》,那没办法了。

可能这个好讲经说法的这个习气也在,就慢慢地开始一步一步地准备,这个缘就什么呢,一股子心劲把它兵分八路,那么这样不断地去讲,不断地去讲,一会儿《心经》,《药师经》,《金刚经》,就会分散掉了。这个时候会怎么样,说上、说下、说深、说浅,有时候自己的心就收不住了,不像原来一讲净土信愿行资粮那么笃定,那么亲切,为什么?这就是心力不够了,浊乱啊,你随什么缘,你就会附到什么状态上,这个心收不住的。

所以说从这点来讲的话,我们要知道系心一相一境,这是一种什么呢?是最为一个我们常说的得力常途办法。不要说修行,出世间了生死了,你们观察一下我们在世间,大家都开店做生意,搞批发,哪是买卖零售,不管哪家店,他一定会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就是这个批发部它的物品再怎么丰富,真正赚钱的就几样,甚至只有一样。为什么现在我们大家不是说有代理商吗?代理的话就是说这个只给你代理,其他人都要通过你这,我就咬定我这个店生存就靠这一个产品,看上去货架子上很多,可是主打的发家的就是这一样。世间的道理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出世间呢?

修行了生死嘛,我遇过这样的同修,原来自己的弟子里面也有,一开始说念观音菩萨好不好,说好,你老实念吧,说他喜欢念观音菩萨。过两天又要持地藏菩萨名号,说一天持一千声,持满千日怎样怎样,说那行吧,你相应就行,又要念《金刚经》,又要念《童子灭罪陀罗尼经》,又要说准提咒,为什么?他那个时候他是在家修,那有时候葱、蒜、肉他还不能忌得清净,那么这个准提咒里面号称是什么呢?就是你这个忌口不太清净,哪怕还在吃肉,他的功德不会打折扣,他听见这个好处了,又要说念准提咒。最后估计后来什么都来了,我知道中药也要学,针灸、推拿、最后什么原始点啊,一样都舍不得就都要搞了。最后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大概呵斥了一顿了,自己也有点觉察了,过了半月十天以后,打电话又来问了,说他听到有一个人能够算到什么时候往生,问我说师父你说我要不要去。这就是根钝浊乱啊,不能够专系一心一境,那就三昧难成。

大家想想究其原因是为什么?我们凡夫第一个就是贪功德,这是修行人一门深入的修法上大忌,就贪功德,所有的修学功德包括放生、印经等等这些,他都认为说这个东西会怎样怎样,可是我们在修这个功德的时候,你有没有步调一致地发的是真为生死的心呢?如果你潜意识里面没有真为生死用上心,还可能带着点世间的求回报,这个一定要自己对治,那么将来一定把所有出世间的功德都转化为世间的福报了,很可能你还是没办法。甚至有时候总爱听一些高妙的,现前平铺直叙的亲切的话,他觉得太常见了,觉得这个不高妙,他不以为然。再一个就是把世间的散乱带到学佛的习气里面来。世间的散乱大家都知道,什么东西说,这个人有本事,说到一个人有本事的时候,就是他会的多,样样能行,都精通,那么世间的这些都会反而助长了(散乱)。

有时候我们学佛,大家知道学佛是治散乱之法,可是你学着学着成了助散乱之作用了,那你说学得不是颠倒了吗?再一个刚才就讲到说,也有时候说就是想在佛的经教上面他有一个总体的掌控,自以为是他能学透,学通,殊不知越学越远,一点都没通,一点都没透,等等等等这些,反正我们在这方面要有一个注意,就是要咬定了这个行门一定要一门深入。这个太重要了,要知道我们有时候说,为什么世间人说三天不拿就手生呢?何况我们的心念,这个心念你要念念地要管它,这个真正地进入高度修行了,你一念稍不慎马上就走。这个《地藏经》里面讲到: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他不是说业力排山倒海地来袭击你,他很可能就是你轻微地一个习气,就是一念生起来,马上就能把你转了,那你也没办法。这就是我们心想的,若不专系一心一境,就治不了散乱这个常态了,所以这样三昧就难成。

所以光锁定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就跟钻木取火一样,我就在这钻,就在这钻,不断地钻,它肯定有温度,甚至有时候我们可惜的是什么?已经钻出来温度了,你有时候没有钻出温度冷冰冰的时候,这挪一下,那挪一下,就守不住还好说,有的已经钻出来温度了,甚至已经生烟了,就差一点了,马上被转了。所以修净土里面最大忌的就是被他宗知识转了,这已经不是说歪道、邪说,被他宗,今天来了让你持咒,明天来了让你说上生兜率内院,甚至说琉璃世界,香巴拉国土,什么在修行的要这辈子现证大圆满,即身成佛,开悟等等这些,在修净土里面来全属于扰乱,副作用。为什么?你锁定了这个你觉得相应,那么你的根性就是这样,而且净土一门它是说适合所有的根性,就是你自我以为是一个上上的根性,那么你念佛念得一相三昧,自然现前跟其他的三昧,什么首楞严三昧,持大悲咒三昧、陀罗尼三昧都是一致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咬定这个一相三昧,你只管走嘛,这一条路走,条条路通罗马。而且这就是一条大庄严路,这个路上不会着魔,有人护驾,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念念摄受不取,你还怕什么呢?妙庄严路。所以怕的是什么呢,就是你转头换路,而且众条路展现在前面的时候,你举棋不定,不知道走哪一条,这个走一会儿掉回头,那个走一会,甚至在中间横穿马路,这是很危险的,等等等等皆是如此。这就是我们智者大师在这答的,为什么说佛的净土法性平等,而要偏求往生极乐呢,就是众生的原因。

好,时间关系,我们休息10分钟分钟,到4点一刻的时候,4点10分的时候,大家再继续。阿弥陀佛。

好,各位同修,我们再定定心,那么继续我们《净土十疑论》第四讲下半场的讲解。

刚才我们讲到了说智者大师回应这道问题的时候讲到说,因为众生是钝根,心浊乱,所以要这个专至生一国,那么这样的话呢,才能够比较有把握。后面又用一段文字其实是引的经文里边用佛的教证来印证他的这个回答是有依据的,我们再往下看。

如随愿往生经云:普广菩萨问佛,十方悉有净土,世尊何故偏赞西方弥陀净土,专遣往生。”这是在《随愿往生经》里边普广菩萨也提出来这个问题问佛,那么“佛告普广,阎浮提众生,”阎浮提是哪里,就是咱们这,“心多浊乱,为此偏赞西方一佛净土,使诸众生专心一境,即易得往生,若总念一切佛者,念佛境宽,则心散漫,三昧难成,故不得往生。”

这里这段经文就开始讲到什么呢?讲到我们常说的专修了。为什么说这么提倡专修?你看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我们翻开经论去看一下,确确实实是每一部经典里边,如果说完全没有提及净土就不说了,一旦劝人往生,乃至说甚至在《药师经》里边都讲到说,若遇有人,受持药师法门到临终的时候欲往生极乐世界。那么《药师经》里边提出有八大菩萨前来引路送他往生,在东方讲东方教主琉璃国教主的这个经典里边还说劝说到往生西方,你看是不是说偏赞一国,释迦牟尼佛在每一部经典里边不管正说、旁说、隐说、代说都讲到极乐世界,总归汇总最重要的归学处就是西方净土,西方净土这是佛语啊。

那么我们为什么这里讲到说阎浮提众生生西没有保障,就是由于你看这里,还是众生根性问题,由于我们是浊乱众生,所以要专心西方之境才易得往生,由于我们是取相凡夫,所以一定要从是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那确确实实十方皆有净土,但是我们现在没有本事顾全大局,只能就自己所能及处而锁定西方极乐。

这里这个是在经典里面的教证,对智者大师回答的一个首肯。因为一行一门是凡夫很难做到的。大家想想我们现在一行一门都很难做到,就念个阿弥陀佛一天都念不起来,想不起来,念念说我要念佛,念着念着一会儿一下子就想不起来了,何况多行多门同时并进能入三昧吗?过来人都是从一行一相入的法界啊,《法华经》里面常不轻菩萨修什么法,就只磕头,什么也不干。这个周利槃陀伽,佛的弟子,只说了笤就忘了帚,说了帚就忘了笤,只说笤帚两字,整天念来念去,七天开悟了。大家想想,就念扫把,什么都不会管,念扫把两个字都念了前字忘的后字,就这样的根性也是净土当机者啊。《弥陀经》里面,一行一相。

历史上有个葛继芝夫人,她是用怎么念佛呢?她是织布的,这边梭子扔过来,织过来念一声佛号,织过去念一声,念得就光织布的时候念佛,什么也不想,念得满屋子放光,把她夫君也给度了。一个打铁汉天天念阿弥陀佛“叮叮当当我往西方”,就天天打一锤子铁念一声佛号,走的时候自知时至。这都是从一行一相入的三昧啊。在此之前给大家讲《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佛心入的无生忍。所以说以偏求一土,是由于凡夫的什么呀?他境越宽心越散,所以一定要偏求一土。真正证到无生法忍这就是凡圣的区别了,如果入到这个一行三昧,证到无生法忍以后,念佛三昧以后,你在那个时候往往相反了,正好相反了,怎么样啊?凡夫是境越宽心越散,收不住。

圣者是什么啊?境越广心越净,正好相反,菩萨他是怎么,为什么说果位越高,才能够分身散影到更多的国土去度众生,初地菩萨可以同时去一百个佛土,二地菩萨就去一千个,为什么?就是境越广他心越净,空性越证得高。如果登到圣人的时候,那个时候为什么说观音菩萨的普门就是因为他的境宽啊,所以心净。心净是由什么体现,由他的境宽来体现的,普门示现,以无门为门,境宽是有什么样的作用呢?是他的心越净,没有一丝一毫的这种著相分别。

那么在这种地步才可能越空越有,越有越空,令一个良性的循环,凡夫不行的,凡夫稍微境宽一点,大家想一想,我在这讲经的,今天在咱们福慧慈缘,明天在居士林,又在西海南苑,这境越广心就不行,心力就上不去了,贪多嘛,所以这就是差别相,凡夫不行。不行的话,你就只能够咬定一佛一土,佛告普广菩萨,你看专心一境易得往生,这是说从教证上来讲给智者大师的,为什么我们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给智者大师做一个首肯,他的回答跟佛经里边是完全步调一致的。那么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还有一个疑问,顾忌到说,那么光锁定一佛国土,那么会不会功德有所折扣呢?我们再往下看。

“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以同一佛法性故。为此念阿弥陀佛,即念一切佛。生一净土,即生一切净土。故华严经云: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又云:譬如净满月,普应一切水。影像虽无量,本月未曾二。如是无碍智,成就等正觉。应现一切刹,佛身无有二。”

你看,这是给汇通呀,就是说《华严经》里边的一多无碍境界,大家不知道你们能不能够心力提升,什么叫一多无碍,就是一个跟多个它是相通的,是相互具足的,是相互无碍的,一个可以代表多个,多个就是一个,汇成一个。为什么这就讲到,最近也在讲《地藏经》,为什么说《地藏经》分身集会品,分身就可以每一身化百千万亿身,每一身度百千万亿人,集会就是无量百千万亿地藏王菩萨共复一形,化现成一个。一个和多个无碍的,见一尊就是见百千万亿尊,百千万亿尊就可以汇成一尊,这是整个宇宙万法里面的真实状态,所以说我们求生一净土,就等于具足无量佛国土求生成功了。

所以在《弥陀经》里面,你看大家还记得有这么一个情节吗?说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怎么样?各以衣裓,就是这个裙子的前面的前摆,盛众妙华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即以食时,还到本国,这个从事相上来讲,说好像神通无碍,就是供养他方十万亿佛,其实就是用念,意念,一个意念就具足了一佛,具足了无量佛啊,同时并行不悖,一顿饭的功夫还到本国,饭食经行。后来蕅益大师解释这个是什么呢?就等于说极乐世界一念啊,一举首一投足都跟十方三宝贯彻无碍,为什么贯彻无碍啊?就是因为一多无碍,一佛土就是多佛国土,一佛就代表十方一切诸佛,所以我们说极乐世界是一个总持国土。

在《无量寿经》里边其中有一愿力是:设我得佛,国中菩萨,承佛神力,承佛的什么神力呢?就是承佛的平等功德之力。供养诸佛,怎么样供养啊?诸佛就是供养一佛就是供养一切诸佛啊,一食之顷,不能遍至无量无数亿那由他诸佛国者,不取正觉。你看,只要从这个内涵来讲,只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等同于往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国,这就不要说往深了讲往远了说,就近而言。大家都知道,你们签过证吗?去旅游过吧,到欧洲,整个一个欧共体,你只要签到一个国家,比如说法国你签了,整个欧洲好像就是畅通无阻了,就等于说欧洲都承认了,大家想想世间的这个签证就这么一个事儿,我们都觉得说有如此的方便,何况整个法界来讲事事无碍,就是这个道理。生一佛国,为什么你看这里又求一佛功德与一切佛功德无异,为什么?以同一佛法性故。大家知道就土而言,常寂光土是遍一切处的。

那么我们生到凡圣同居,生到方便有余,生到实报庄严,能离得开当下的常寂光的遍一切处吗,能离得开吗?那么在这个《无量寿经》里面说,阿弥陀佛就是说往东方去,无量国土里边化现一个国度里面一尊佛去化现,去度化众生。那从这点来讲释迦牟尼佛他就是化身佛啊,我们念化身佛,尚且可以怎么样啊?念得平等功德显现,何况阿弥陀佛是报身佛呢,更优一等。而且统共就暂且来讲,比如说阿弥陀佛他也是法身佛里边称性发挥出来的报身,释迦牟尼佛也是法身佛里面称性发挥出来的化身,不管报身化身他有一个身,那我们就念一佛身,哪一个佛身能离得开这个清净法身毗卢遮那的遍一切处状态,就是我们礼一佛,拜一佛,念一佛,乃至见一佛,见一佛的时候能离得开一切法遍一切处的法身佛,能离得开吗?不能离得开。

所以说生一国土就是生一切国土,见一佛身就是见一切佛身,它是贯彻无碍的。但是我们现在在这个事相上来讲,你必须只能锁定一佛土一佛,为什么呢?就是说我们在沟通上面你只能用一道,刚才讲了两道就不行,大家谁见过说用两条腿走在两条道上你能往前走吗?两条腿只能走一条道,两个腿分开走两条道走不了,一个方向不对,二一个它有分歧,那么所有的路最后还是通到一个地方。

我们再打个比方,大家都坐过飞机吧,飞机我们如果说从地面往上飞的时候中间不是有云层吗,对吧,过了云层以后就是外边的外围,整个一个湛蓝无边无际的一个天际,那么就这个无边无际的天际来讲,这是十方三世平等国土,可是我们在穿透云层的时候,你是不是只能找一个点而过呢?你能够整个把这云层都同时越过吗,飞机它只能找一个点过,通过这个点越过云层,那么就等于豁然开朗,一切天际一览无余,一样的道理。

所以我们都要通过这些比喻来讲,为什么说偏指极乐国土,就是为了一个方便,为了一个快速成就,为了一个这是诸佛弘法的一个常法范式,要偏指。为什么,境不能广一定要一,因为什么,凡夫只有这个本事。所以说对于这个一切的佛土的这个理啊,还有所有佛土呈现出来差别相的这个事,我们要学会自我调度活学活用。就今天第三疑里边我们讲到的这个理,当然这段开示也比较高妙,我们来做一个领悟,这是在净土十要里边有一个序分里边有讲到这样一段话,我们来领悟一下,他讲到怎么说呢?这个祖师讲到说,弥陀之岸,在此我也讲过,弥陀之岸就是说阿弥陀佛不是在彼岸嘛,极乐世界,我们在娑婆世界此岸嘛,弥陀之岸呢本无彼此,那么这就说一切国土法性是平等的,对不对,本无彼此。

释迦之船,释迦牟尼佛讲法让我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一个度化众生的船啊,释迦之船,实无往来,也确确实实没有一个往来,为什么?平等法性。譬如一灯,分照八镜,好比有一个灯,旁边立了八面镜子,一个灯照八个镜子,大家知道那是一种什么境界啊,什么境界呢?镜有东西,这个镜子有东边有西边有南北对吧,光影无二,灯发的这个光的这个影子有二吗?统共就是一团光明,这是说的平等功德,光影无二,但是不要忘了差别相上镜有东西,对不对。

那么我们再往下看,弥陀说法,遍光影中,就是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现前说法,所有的这个往生极乐信愿行三资粮之法呢,是平等的,遍于一切处的光影中,都在,不知道在哪个国土里边表现是什么形式我们不晓得,但在娑婆世界它的形式就是信愿持名往生极乐,遍光影中。而释迦方便这句话要听明白了,就是释迦牟尼佛作为我们这个世界的教主他设一个方便,怎么样的方便呢,独指西镜,东、南、北或者东西、西南、西北、南北等等这些方面,八面镜子,八个方向都没有讲。从光影上来讲一切国土法性功德平等,对不对,光影无二。从方便上来讲,释迦牟尼佛只说了西方极乐世界。可是,你一入西方之镜,所有镜面的光影在不在现前呢?所有的光影有分别有高下吗?没有。

可是在于凡夫来讲为什么呢?已到彼岸者可以忘彼此,就是已经到了极乐世界,一切佛国土平等无二,未入法界者,你还没有成功往生,没有融入法界,没有融入成平等的法性的时候,不可以泯东西,东就是东,西就是西,东西同时南北同时,你就顾及不了,只能够从东到西。所以说释迦方便独指西镜,你看这是一个佛的平等法性,我们明白,二一个自己的身份水平一定要弄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才可以说是说非说理说自说他,一切平等。可是现在我们平等不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就要如此的来认知,我讲的这段大家能明白吗?能听明白吗?

那好,我们再往下看,你看:“智者以譬喻得解。智者若能达一切月影即一月影,一月影即一切月影。月影无二故。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一佛。法身无二故。炽然念一佛时,即是念一切佛也。”

就是你能悟到平等法性中就属于光影无二,那么方便说法中就等于说独指西境,可这虽然独指西镜,什么呢,八镜光影平等,所以说一影就是指的西镜,一切影就是指的八镜,八镜里面的影就是指的平等之光,虽然是平等之光独指西镜,一合八,八合一,所有的光影和一月影,一月影和无量光影都是相互无碍的,明白这个道理就可以了。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就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苦口婆心切切,为什么就只说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呢?就是由于我们众生的障重,由于境细我们的心粗啊,由于我们的识始终是扬的,散乱的,所以只能够锁定一个佛土,相续易成就而得往生啊,念念这样,这辈子始终就这样,心中唯有这么一个追求。那十个就有十个可以往生,一百个就有一百个可以往生。因为没有杂缘啊,唯西方是趋,能够得这个正念。

再一个我们跟本愿的,与佛的本愿相应的,为什么说与佛的本愿相应求生极乐,求生其他的国土,它的条件不一样,只有西方极乐世界与佛本愿相应,这个佛的本愿有两个本愿,一个弥陀本愿四十八愿,就是摄受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另外一个是释迦本愿,释迦牟尼佛来这干什么啊,唯讲弥陀本愿,就是只是摄受我们往生极乐世界,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三百多会说法的最后总结陈辞,就是从是西方有世界名曰极乐,可不要把光记着弥陀本愿忘了释迦本愿,这两尊佛一唱一合,一个遣发,一个接引,这是他们两位的本愿,往生极乐世界,随顺佛语不违言教,不违佛教,这是一个佛弟子真正的本分啊,在善导大师在《观经四贴疏》里面有一段话,大概就是说,身为佛弟子,佛说干嘛就干嘛,佛遣去哪里就去哪里啊。要随顺佛语,佛让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才不失为真实佛弟子啊,为什么?因为佛是真语者,实语者,不妄语者,你就听话就可以了。只要能守得稳,信得极,那么每天与西方相应,将来我们的出现就在九品莲花为父母在西方,所以说从这点来讲,我们为什么偏赞一佛国土啊。

下面我们再从差别相上进行一个了知,就是为什么说差别相上,我们说极乐世界跟其他国土还是有差别相的,那么就我们刚才讲到的平等法性我们先抛开不讲,就作为一个娑婆世界,一个具缚的凡夫而言,差别相上为什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呢?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极乐世界的什么啊,境胜,就是外境是殊胜;二一个缘具,因缘具足,外境殊胜那么使我们的修行稳扎稳打,常说的节节高升。这个修缘具足是什么呢?使我们能够念念不退,始终在道。所以说从这点来讲我们看一下,从差别相来讲为什么说要往生极乐国土这一个国土,就是因为它最具足修行成道之因缘,从平等性中有差别相,为什么呢?彼佛国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啊。

锁定我们现在本位而言大家看看,我们这里首先最障道的因缘是哪四种呢?就是生、老、病、死,大家说是不是,有生的苦恼,那么每生一次,必然就要死一回,生死之际是最障道的,为什么一隔阴就迷掉了,可是极乐世界它是莲花化生,没有生苦啊,那么我们在这个这里是七十的话,就古来稀了,无常迅速,可是极乐世界寿命光寿无量没有死苦。一生必至补处,他的修行保障就是你不会有这个生死之苦的障道,中间障道因缘,每一次都得重新洗牌又忘掉了,再重头再来,能不能接的上还是两码事,会不会说上辈子的功德转成世间福报又是一码事,又是一层都没有保障,在此之中还有老苦,为什么?衰老代谢,寒暑来往的时候,你会有老苦啊。极乐世界没有春夏秋冬,就说明没有生老病死啊。特别是老,四大不调的话,我们生病就有苦患感,如果是根器上一点的话,生个病反而成了他修行的助道因缘。那根机差一点的话,一生病全没了,一切道行就没有,马上就这个病业因缘就给转掉了。所以说身安则道隆,就是身不安了,道不隆了,修不起来。极乐世界这就为什么他具足修行因缘,境胜缘具足就是这个意思。

再一个我们这个世界有情爱眷属啊,为什么是要出家,有出家,有在家啊,在家就是情爱眷属,眷属围绕你舍不下,有爱别离苦啊。极乐世界没有父母、妻子,没有爱别离苦,人人都是一个修行者啊。我们这个世界有仇敌会怨会,怨憎会苦。极乐世界就是诸上善人聚会一处,没有怨憎会苦。我们这个世界有时候会痛苦饥寒,福报三六九等,所求不足。那么极乐世界衣食珍宝都是自然具足,就没有一个求不得啊,什么东西都是应念即至,完全把这种念力功德给打开,一念起妙有里面就显现什么境界,就这样的殊胜,境界殊胜,缘法具足。当然这还是从分段,就是凡夫的讨厌的八苦上来讲。那么从这个修行的法上来讲的话,我们这里有轮转生死,一到极乐世界永证无生法忍,不会退啊。我们这个世界有三恶趣,修行上讲最害怕的就是堕三途,极乐世界尚无恶道之名。我们这个世界,这个由于我们的心所感,秽心所感,分别心所感是秽土,有这个土、石、山,秽恶充满,高矮平下。极乐世界黄金为地,宝树参天等等这些,都是不间断成就(我们的往生极乐世界)。

在这个世界,释迦佛已经灭度,弥勒佛还没有成,可是阿弥陀佛在那儿正现在说法啊。大家要设想一下这些,这个世界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只能在这个供的佛像中来当真,徒仰他的名号。一旦成功往生极乐世界的那两尊大菩萨跟我们是胜友啊,就是把手同行的大菩萨,每天都在一块共事。这些我再再地说,再再地讲,祖师们都讲过,可是这种功用,这种殊胜,这种好处利益,大家能不能彻头彻尾从全盘的接受,认知他。提鞋都没资格的对象,到那跟他平起平坐,观音势至。所以说这就是极乐世界的殊胜之处,境界殊胜,缘法具足,我们这个地方现在群魔外道有多多啊,大家知道这种邪知邪见到处都是,到底有的学佛很多年来都不知道学佛是干什么的,可是在极乐世界连个魔外道的,根本就无踪无影,你上哪去入这个邪知邪见去,没有机会,所以说从这个境界殊胜和修学缘法具足上,唯有极乐世界设身处地,就是量身订做给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一个指向,要生极乐国土,要对接上。

在这个经典里面,论著里面,事实的佛法流传中,多少大德往生极乐世界啊。所以说从这点来讲,娑婆到极乐,就是一个凡圣之间的绿色通道。大家知道绿色通道是什么?就是很快,畅通的啊。乘佛愿力,就跟说你不经过安检,直接就跟着贵宾混过去了,就是这样的,横超法啊。所以不但说我们有时候讲到说,从凡夫来讲是为了求生,因为我们的心比较浊乱,很这个难入这个一行三昧,所以才能锁定一行。就圣人而言同样如此啊,你看这龙树菩萨在佛教史上是释迦牟尼佛以后佛门的第一人啊,可是在佛经中给他授记说有大德比丘名龙树菩萨,证得欢喜地,往生安乐国。已经证到初地,开始破无明的这样的果报了,果位了,还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大圣人啊。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的时候,碰到这个德云比丘,教给他忆念一切诸佛法门。后来已经见到这个弥勒阁楼了,就是见到我们刚才讲到的事事无碍的这个境界了,已经入到这个境界了,还礼普贤菩萨为他发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什么人啊,这是什么法啊,这是什么根器啊。你看祖师们说了,说有的人为了说求开悟,先暂且不往生,祖师就说了,你如果开悟了以后不求生极乐世界,敢保你没有悟,敢担保你老兄没有悟。说悟后不求生极乐世界的话,没有这样的大彻大悟。文殊菩萨在这个《观佛三昧经》里面也是自己陈述自己宿世因缘是什么,得了念佛三昧,常生净土。而佛,当时佛给他授记说,汝当往生极乐世界,像这个《起信论》、《往生论》、在《观无量寿经》里面,人人就是皆是去向极乐国土啊。所以从这点来讲我们就知道,往生极乐国土,这一方法是一切如来的入道榜样,那我们就要学习诸佛好榜样,死心塌地锁定极乐世界。

各位同修,不管我们对什么法门吧,或者平常也做什么功德,一定要记住死心塌地往极乐世界靠,这个确确实实是我们最后的靠山了,身处末法时期。

这是今天给大家讲的第三,这是第三疑了,为了回答说这个一切诸佛皆有国土,为什么又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就因为极乐世界是总持国土,法界之都。

好,请大家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净土学人的起信之路

净宗起信,类分有二,即顿信与渐信。顿信者乃是宿世净...

人生不幸中的万幸

最近几年来,身边发生了好多事情,令末学深深地感到,...

净土宗最怕就是你抗拒

如果从《弥陀要解》的标准来看,念佛人临终的时候,他...

《观经四帖疏》的不思议缘起

感应道交的特点在善导大师的著作里面及实践中比比皆是...

突然获得了特异功能,这是怎么回事

问: 我的朋友在一场突然的人生经历后获得特异功能,...

净宗八祖-莲池大师

1.生平 莲池大师(公元1535一1615年),讳祩宏,字佛慧...

修净业当知的八件事

净土念佛法门,虽说是上中下三根普被,什么人都能修,...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问: 趋吉避凶的方法是什么? 净界法师答: 断恶修善...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

如何引导家人都能走入佛门

问: 家里人不信佛,弟子因此很困惑,我该怎样做才能...

到了极乐世界后,绝不可能再堕三恶道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寿终之后,复更三恶道者,不取...

动物对地球和人类的独特贡献

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动物,装点出一个缤纷美丽的世界...

净土初学者能够拜佛是最好的

净土宗初学者,你如果能够拜佛是最好,我觉得拜佛对初...

【佛教词典】曼荼罗四轮

(名数)一本尊黄色,故住于地轮曼荼罗,其形方名为金...

【佛教词典】义云和尚语录

凡二卷。又作义云语录。日僧永平义云撰,圆宗、即门等...

圣严法师《日日是好日》

一、日日是好日 日日是好日,你们看过这句话吧。日日...

龙树菩萨的故事

龙树菩萨大约出生于公元二至三世纪,是南天竺的婆罗门...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问: 用赚来的暴利做功德是否如法? 大安法师答: 佛...

一心念佛,是为自己要事

原文 昨接守良书,知汝母求生之心,尚未实发,病中且勿...

贪欲如举债

佛陀游化到舍卫国,居住在胜林给孤独园。有一天,佛陀...

自私自利遭苦报

韦婆多是一个很爱说警告语的比丘尼,她为了满足自己的...

有人念佛多年病没好,便怀疑佛号不灵

《普贤行愿品》第四,忏悔业障:菩萨自念,我于过去无...

为什么不把贫穷卖掉

布施好品德,帮助众亲眷,行为无瑕疵,是为最吉祥。 我...

【佛学漫画】法界第一高人

阿弥陀佛可不止身高不可计量,寿命和光明也不可限量的,...

净土文化对建设「幸福感」有什么积极作用

2014年3月18日,《禅文化》采编一行参访了净土祖庭庐山...

怎样理解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

原文: 娑婆一大劫,极乐一昼夜,此显示极乐时间耳。至...

慧律法师《佛教与轮回》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