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宏海法师:观经四帖疏

宏海法师  2019/06/0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第十四讲)

好,各位,请大家合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好,请放掌,阿弥陀佛。

各位法师慈悲,各位居士,大家中秋节吉祥。

我们讲到《观经四帖疏》的第十四课,因缘真的是,我们佛门常讲到说,一切现成。确实,当时开始发心讲,半个月一次,也没有想到说,刚好能在中秋节的时候,把这个玄义分的内容,跟大家圆满的分享完毕,不多不少,正正好。而且十四讲,我算了一下,半个月一讲,正好是一七,二七十四,七个月。

我们学习这用了七个月的时间。在佛门里面,净土宗也常讲,若一日,乃至若七日,也打佛七,我们观音菩萨叫观音七,丝丝入扣。所以一切都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现成的因缘安排。包括我们学修净土法门,实际上,本来也是极不可思议的,一切现成的安排。

我们能够生这样的信愿行,知道有极乐世界,大家作为修行的道人,这辈子抉择法门中,想依着在净土往生,在彼土成佛,所有的这一切,恰似其分的也是一切现成。

今天我们大概的内容上,是从剩下的这个论文,还有将近两页。虽然文字多一点,实际内容上很简洁。讲完以后,再把善导大师他老人家给我们呈现出来的净土教义,他的思想面貌,我们做一个汇总。希望能够在我们的心海中,也能同步到这样的知见,也能产生真实的往生资粮,具足这样的功德。

从内容上,我们今天,大家翻到二十五页。二十五页,上一次我们讲到,说阿弥陀佛到底是报佛,极乐世界到底是报土,还是化佛化土。可能一直没有长期听的,大家还不一定能跟得上,但是大家,今天晚上后半部分的内容很重要。来看二十五页最后一段。

“问曰:若言凡夫小圣得生者,何故天亲《净土论》云:女人及根缺,二乘种不生?今彼国中现有二乘,如斯论教,若为消释?”

这是在这个疑情中生到的一个问题,就是说,既然前面讲到五乘齐入,说都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可是为什么在净土的根本论典,大家知道净土的根本论典,印度传过来的只有一部,就是《往生论》。可能我下一步希望把《往生论》也讲一讲,这样根本经论也算圆满了。

它里边有一段偈子里面明确的讲到,极乐世界,大家不要搞错了,特别是在座的女众菩萨说,这好像又找女人的不成一样。我们生到极乐世界都是大丈夫,清一色的童男子身,紫磨金身,这样的大丈夫相。所以这里讲到说,女人这个现象,就是女人的这个色身,还有六根不具的,就是残废,还有二乘种不生。

你说从男女性别这个差别相来讲,因为我们在欲界,这是常法。你说六根不具吧,因为我们造的恶业善业相攻,不知道哪个占上风,如果有时候虽然禀了人的福报,但是不具足人的满业,只有人的引业,不具足人的满业,那就很可能身体是残废的。

可是二乘代表是出世间的圣人,已经了生脱死了,说极乐世界还没资格生,也生不出来这样的状态,纯净的大乘菩萨法道场。那他就问了说,为什么论里面讲到说这样的根性生不了。但是你这里就讲到的五乘齐入,那就包括人天乘,何况是声闻乘。

“如斯论教,若为消释”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的根本论典中这样讲,你怎么给我会通,怎么给我解释。大家看善导大师答的。

“答曰:子但诵其文”,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光依着文字,不去会意。“不窥理况,加以封拙怀迷,无由启悟。今引佛教以为明证,却汝疑情。”

其实这两段话,给我们传达出来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我们在依法修行的时候,依什么法为根本?要以经法为根本。论典是菩萨造的,是祖师造的,只有经法是佛的金口宣说的。

所以,第一个概念就是这里讲到的,你在论典里面生出来怀疑,这个道理过不去,那么我现在用经典里面的教证,把你这个疑心给你去掉。这是第一个我们要认识到的。

第二个就是说,实际上他对于论典中所说呢,他并没有,你看,“不窥理况”,就是他没有了解到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意思。光看表面的文字,那既然这样生不成。可是《弥陀经》里面讲到了,彼佛国土皆是大阿罗汉,怎么怎么样,无量无边,算到数都数不过来。

一般我们以前也讲过这个问题。比如说二乘种不生吧,那我们往往会讲到一个层面,这个角度说,定性的声闻生不了,如果他是回心向大的,你看说大阿罗汉,那么他同样也能什么呢,也能往生极乐世界。

再一点,说极乐世界有罗汉是从什么呢,不是从他的种性上讲的。因为,如果罗汉是定性种性的话,确实他凭自己的力量,是没有办法招感,出现在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

那么,这里的另一个会通之处是,他断的烦恼,就是极乐世界他已经是菩萨,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只不过是从他断的烦恼,跟我们这里的罗汉持平了。所以在这个角度上说到:皆是大阿罗汉,非是算数所能知之。是这样的一个理解。但是大家看,下面善导大师的角度,更为宽广和精准,我们来看。

何者?”就是说,怎么解答你这个问题呢?从《观无量寿经》里面的内容中,“下辈三人是也”

“何以得知?如下品上生云:或有众生,多造恶法,无有惭愧,如此愚人命欲终时,遇善知识,为说大乘,教令称阿弥陀佛。当称佛时,化佛、菩萨现在其前,金光华盖,迎还彼土;”

这一段实际上是描绘说,有这样恶业众生,他到临终的时候遇到善知识给他讲净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那么他能够念出来,招感的说,有化佛菩萨现在其前,来迎接他往生西方。

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话在后面,大家看,“华开已后,观音为说大乘”,多么殊胜,我们现在正在观音菩萨的琉璃世界。我们缘起的就是大乘法。你看他说,观音菩萨为说的是什么,是纯大乘法。大家要记住,这里的这一句解决的是根本问题。

“此人闻已,即发无上道心。”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是往生的人在莲华开了之际,他不去拣择我是什么种性,我体现出来什么的学修状况,或者说极乐世界为了迎合我怎么怎么样,没有这些拣择了。只要从莲华开了以后,就是一个在极乐世界里一个纯正的初机者。但是极乐世界的纯正初机者,他就像我们娑婆世界讲到的,好像不定种性一样,就是听什么法,他就能入什么道。

所以,你看这里讲到的说,“观音为说大乘”,这一句话打保票是什么呢,就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管你是任何形式上的行者,你在这儿是凡夫也罢,凡夫就包括男人女人,或者你是残废也罢,乃至你是以罗汉的身份,回心往生也罢,但是到极乐世界,华开出来以后,观音菩萨给你缘的法境,纯说大乘,只说大乘。意思是什么?就是你根本生不起小乘的修学之心,没有机会生小乘法。是这样的一个。所以你看,善导大师在这里,就根上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

说什么意思?说“女人及根却缺,二乘种不生”,是指的说往生极乐以后,根本生不起来,这个女人、根缺就不要说了,就连二乘的心都生不起来。没有这样的发心,没有这样的果报,那说明极乐世界是纯大乘法,纯大乘境,纯大乘菩萨。所有的一揽子任何往生者,到了那儿以后,全部会归大乘法,在这个角度说“二乘种不生”。这是从经典里面取到的证据。

我们再看下一段。他说,“问曰:种之与心,有何差别?”因为经典里面讲到了说是这个“观音为说大乘,此人闻已,即发无上道心。”但是论典里面不是讲到说“二乘种不生”吗,那你这里会通一下,到底二乘种和二乘心,有什么差别?

“答曰:但以取便而言,义无差别。”就是随顺着因缘,有时候说二乘心,有时候说二乘种,意义上是一样的,“义无差别”。

“当华开之时,此人身器清净,正堪闻法,”你看就是说,一旦莲华化生出来以后,所有我们过去修行的习气,都一笔勾销。你往生到极乐世界,就跟彻底洗白了一样,你肯定是闻法的种性,肯定是修行的法器。但是没有任何曾经主观的见解,或者情见。情也没有,见也没有。所以既没有女人、根缺,也没有二乘种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堪闻法”,就是什么?说什么法,你就能听什么法,就能上什么道。所以观音菩萨这个时候正好说。

“亦不简大小,但使得闻,即便生信。是以观音不为说小,先为说大,闻大欢喜,即发无上道心,即名大乘种生,亦名大乘心生。”

你看这里讲到的说,是在这个角度,说的“二乘种不生”。所以说,经典讲也罢,论典说也罢,两部经论所说的完全一致。是不解的人,在此生了好像经论相违的怀疑。

又当华开时,观音先为说小乘者,闻小生信,即名二乘种生,亦名二乘心生。此品既尔,下二亦然。

就是说,下品上生既然是这样的,下品的中生下生,也是这样子的。那就说明说,就看观音菩萨到时候说什么法。如果说的是小乘法,他听了以后生信心了,那么就等于可以说是“二乘种生”了。问题是在经典里面就明确的说了,观音菩萨绝不会说小乘法,绝不会说小乘法。

大家要知道,在娑婆世界才有所谓的“为实施权,开权显实”,才有这样的化城,二乘教法。为什么?所有的缘由,都因为我们宿习业障,障碍的这个力量太大,没办法才设的这样的权教,所起到的缓冲作用。也就是障碍太大了,致使我们修行的心力,没办法聚集到一处,长驱直入。

所以只好就是说,在这样的一个方便化城中,让你休息休息。纵然不能进,先保你不要退。因为我们是一个退的道场,斗诤坚固,退的道场。所以在这里才讲到说,有大乘,有小乘。

我记得我有一次也说到净土了,往往我们在娑婆世界还很自豪地说,释迦牟尼佛说了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有三乘教法,有五乘教法,好像说这个花样百出,变化多端,是非常的有可取选择性。实际上大家知道,正好也衬托出,我们娑婆世界人的心念所杂乱,我执之强烈。

这种我执不仅仅体现在说,我们造的业,百般的发挥,各种各样。也包括我们在修法门的时候,所受的教法,都必须一人一个样,那就说明我们业力,我执发挥,也是一人一个样。从来无量劫来都是我行我素,没有受教这个随顺之心。

所以有时候,我们说大乘佛法,八大宗派,禅净双修,教观总持。实际上,从一乘教来讲,都是烦恼,都是分别心。没什么值得了不起的,而且要产生惭愧。在他方国土里面,可能人家只有一乘法,只有净土法。那我们心思太多了,花花肠子太多了,招感的世界也是这样的,这个恶业也是这样的,善业也是这样的,包括佛设教,设的教法,还是这样的,你看。

再往下看,“此三品人,俱在彼发心,正由闻大,即大乘种生;由不闻小故,所以二乘种不生。凡言种者,即是其心也。上来解二乘种不生义竟。”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了。

后面又多了一句说,“女人及根缺义者,彼无故,可知。”就是说往生到极乐世界,完全没有这个女众的形象。已经抛弃了这种欲界男女淫欲相所产生出来的果报。那么根缺呢,是因为法不圆满嘛。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没有不圆满的法,没有不究竟的法。所以说,“彼无故,可知”。下面又多了一段。

“又十方众生,修小乘戒行,愿往生者,一无妨碍,悉得往生。”

这特别是从僧众来讲,从僧众来讲,我们受的是声闻戒,我们比丘戒受的是声闻戒,那往往在这个上面,从法上来讲,好像这不是小乘行吗。但是这里讲到,也不妨碍有愿往生的。因为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拣择处,是在信愿行,在信愿行上来看。那这里讲到说,“一无妨碍,悉得往生”。

但是,“到彼先证小果”,先证小果,就是证阿罗汉的境界,我们前面讲的,断的烦恼跟我们这个世界的罗汉持平。但是大家要知道,种性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他没有二乘的这个障碍了。

“证已即转向大;一转向大以去,更不退生二乘之心,故名二乘种不生。”这等于说是对前面的解答打了一个补丁,说在这个基础上,也可以同样会通二乘种不生的这个教义。

“前解就不定之始”,就是前面解答问题,是因为他一往生以后,他是个不定性的,看你给他说什么法,他就生什么心。那么观音菩萨代表极乐世界这个法道,没有小乘法,那他决定生大乘心。所以说“二乘种不生”。

“后解就小果之终也。应知。”刚才的这个意思呢,就是阿罗汉往生了以后,他先证的这个小果,但是不存在不回心向大,也就是绝不会滑落到定性小果中,定性声闻里边。应知。这是我们对于这个“二乘种不生,女人及根缺”这个问题的会通。

听起来,特别是居士同修觉得说,师父你讲这个,我们都不知道这个教义,什么二乘呀,大乘呀,小乘呀,种性呀,什么也不知道。切莫认为说,这种问题没有现实意义。对我们的信愿的激发来讲,大家要知道,如果我们发现说连二乘种都不生,二乘跟我们凡夫比起来,跟极乐世界的法境菩萨比起来差好远,大家要知道,跟我们比起来,是我们差太好远了。

罗汉已经到了什么地步,光说神通,你看我们现在还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美国的月亮,什么英国的月亮,中国的月亮。罗汉证到法位以后,直接就可以从中国穿地球,穿到美国。他有这样的神通。光说神通,就这种境界,大家想想,我们提鞋都没资格。

可是极乐世界连这样的二乘种性的心都生不起来,大家想想,何况外道呢?我们现在很多时候,外道多如麻,牛毛。何况魔头呢?魔里魔气的人太多了,何况邪知邪见呢?更何况我们现在时时刻刻,停歇不下来的贪嗔痴慢疑。所有的这些,大家要知道,皆不生。

你要引申一下,不仅仅是二乘种性不生了,那对于我们来讲就太高妙了,就是连那样高境界的弊病都生不起来,何况我们这种低级的弊端,毫无悬念。

就这一点来讲,才能说又不由自主地对于极乐世界这个道场,这个清净国土,生起向往愿心。这个问题我觉得,对于我们的加持,应该在这个层面体现。大家不要搞错。再往下,看最后一段,这个问题就比较简白了,更简白。

第七,料简韦提闻佛正说,得益分齐者。”就是在经典里边,韦提希夫人是个皇太后,皇太后,她是一个足斤足量的凡夫女众。但是她因为听了一部《观无量寿经》,释迦牟尼佛现前给她说,她就直接现证到无生法忍。

首先,通俗的讲一下什么叫做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可以说,所有世间的万事万物的一切相,都拿你没办法,推不动你的心了,就这么个境界。当然我们在佛学基础知识上讲讲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就是彻见一切法不生不灭。我们可以设想一下。现在我们设想一下,一切法都是不生不灭,如如不动的。

我们往往还会误解到如如不动就是死的,实际上是变化多端,还依然如如不动。这只是我们的设想。大家要知道真正开悟的人悟道的时候,就是悟到这个无生法境,那他还只是悟到。真正要修到这个地步了,彻见到这个心量,证到这个地步了,才叫无生法忍,极难极难。

对于我们来讲,设想都设想不来。但是韦提希因为听这部经典,在圣言的加持下,在西方极乐世界的这种辉映下,她的凡夫心,女众心,烦恼心,即刻就证到无生法忍。所以这个力量,这个利益就是极大极大。

那么,在经典里面大家来看。“问曰:韦提既言得忍,未审何时得忍?”就是说,她在听经的时候,在哪个阶段证到了无生法忍,“出在何文?”哪段讲的呢。

“答曰:韦提得忍,出在第七观初。经云:佛告韦提,吾当为汝分别解说除苦恼法。说是语时,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音势至侍立左右,时韦提应时得见,接足作礼,欢喜赞叹,即得无生法忍。”

大家看到了吗,就是说,韦提希夫人作为一个凡夫,她得无生法忍,她不是说修观打坐参究得来的,完全就是因为见佛就见忍,就因为见到阿弥陀佛,西方三圣,即刻就得无生法忍,就这样的加持力。你现在我们有这个因缘吗,我们有没有这个愿力,我们有没有这个福德,没有嘛。

你看,我们倒是也能看见观音菩萨,我看见刚才点灯的时候,好多同修居士们不是拍照吗,直接就把南海观音就给拍出来了。可是那也算不错了,在娑婆世界还能满目还能看到,虽然是一个铜塑的这样的像,可以已经是非常感应灵验的不得了呀。

全地球就这么一处,那想想我们的福报已经大得也,甚至不敢相信,全地球就这么一处,我们此时此刻就在此处。但是,真正跟这个无量寿佛住立空中,观音大势至现前,还是差得太老远啦。大家想想,当时讲观经的时候,那个场景,就在印度,就在灵鹫山,就在王宫里边,在佛的加持下,韦提希能现见西方三圣。所以说,即得无生法忍。

“何以得知?如下利益分中说言:‘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非是光台中见国时得也。”

这个大概就是说,什么时候得的无生法忍,是从第七观开始引发的功德。也就是说,听完这些观法以后,随着圣言量入观,得的无生法忍,见的西方三圣。因为里边有两段经文。第一段经文,是佛告阿难说,谛听谛听,说:“如来今者,教韦提希”,“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

但是,他第一段讲到“应时即得无生法忍”,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听好了,现在佛要给韦提希讲啦,那么,韦提希将来见到极乐世界,这个的话,她一定会心生欢喜,到时候,她就一定会得无生法忍。

所以,这是一个前奏。这里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说,以为前奏讲的时候呢,已经就是得到了这个无生法忍,所以在这个上面,他有一个拣别。第二段的时候,佛就告阿难、韦提希,谛听谛听,一直到经末,韦提希和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得见佛身,心欢喜,叹未曾有,逮无生忍。

是在经典讲完了以后, 真正得到的无生忍。前面这段话说的,说应时即得,就是说到时候她一定会得,这是佛给阿难讲的,给韦提希讲的,后面是真正才得到了,只有这两个桥段。这里的问题就是问一下,到底什么时候得的,到底什么时候得的。那这里后面讲到,为什么在第一段先说到时候能得呢,为什么这么讲呢。你看:

“问曰:上文中说言:‘见彼国土极妙乐事,心欢喜故,应时即得无生法忍。’此之一义,云何通释?答曰:如此义者,但是世尊酬前别请,举劝利益方便之由序。何以得知?次下文中说言:‘诸佛如来有异方便令汝得见。’次下‘日想、水想、冰想乃至十三观’已来,尽名异方便也。欲使众生于此观门一一得成,见彼妙事,心欢喜故,即得无生。斯乃直是如来慈哀末代,举劝励修,欲令积学之者,无遗圣力冥加现益故也。”

这段文有点长,我们概括一下。就刚才讲到的,是给他解释说为什么前面要讲这么一段,说一定会到时候得无生法忍。后面说明白了,是如来慈哀末代众生,先把这个好处讲出来,勉励韦提希,不断地勉励她,让她,劝她好好修,精进地修,也希望所有的跟这个法有缘的,不要错过。

你看,无遗圣力,就是不要错过了现前佛冥加的这个功德利益。先就给她说了,等于说,在这个经文中,前一段,给她授记说,你一定会得无生法忍,后一段,果然豁然大悟,逮无生忍,是这个意思。

那大家要知道,我们学这个好像听起来说,这讲来讲去有意思吗,就这么个问题还要作为七个大问题的之一讨论一下。跟大家讲讲,有意思。为什么呢,我们要知道,就是说净土法门为什么叫圆证三不退。不修的人不知道,不知道什么,不知道退的这个痛苦。

真正修道就是你尝法味,尝到法味的,有点精进的,乃至修的得到一定成果的人,才能真正能够知道这个退的冤枉路走得有多惨,多惨烈。每次都是如此,生生世世都是如此,无量劫来一直是如此。所以,这里讲到说,逮得无生法忍,就是往生极乐世界呀,能得现前的无生法忍,没有退的,已经就是失去退的功能了。大家要想。

所以,这里对于我们来讲,我觉得这个功德在哪里呢。是因为韦提希夫人证得无生法忍,什么时间证的并不重要,但是一个凡夫女众听世尊讲法,请问无忧恼处,然后听闻佛给的异方便,一系列圣言开示下来,就心得欢喜,证无生法忍,这个功德是不可思议的。

所以大家也要想到说,我们学习《观经四帖疏》,这也是一种证明授记。因为善导大师在作这个论典的时候,是阿弥陀佛每天晚上给他托梦,指点他怎么写,大家要知道。所以一开始我们讲的时候,就说了说,这是一个楷定古今的一个论典,就定调的。

阿弥陀佛梦里给他托梦,指点他怎么写,说明他是直接得的阿弥陀佛的加持。阿弥陀佛,这个净土法门是阿弥陀佛设的法门啊。说实在的,就是释迦牟尼佛,他也只是看见这个情状,大圆满觉观照到了,才给我们讲出来的,他不是亲身经历的。亲身经历的,只有阿弥陀佛他一个人亲身经历从因到果成就了以后,才摄化众生,那么由他来加持,大家要想想,这一部圣言量意味着什么。

我们来学习《观经四帖疏》,也是得善导大师的直接加持,善导大师直接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我们得善导大师的直接加持。如果从中我们想穿透这个见解,因为我们得阿弥陀佛的加持已经转成间接了,中间有善导大师搭了个桥。

但是,如果我们想从中穿透这个,直趣弥陀的现前加被,就是要用决定的信心,只有这个才能穿透,只有这个才是最起作用,最现前能够快速通达的一个功能作用。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这个作用,只不过现前你用不起来,你也不相信自己相信有这个信的能量。很多时候还是左摇右摆,或者听的不以为然。

如果说,现前大家听《观经四帖疏》,我们或者说也无动于衷,有点麻木,或者不以为然,大家一定要意识到,这是我们的宿世的业障在作祟,并不是我们自己的知见有多高,对净土法门生不起皈依,实际上就是我们业障太重。没有办法。

那只能就说,听着,要么你能受用,用信功德把它承担起来,要么就只能依旧像无量劫过去世一样,再次结个法缘而已了。我想在坐的也还是有这样根性的,只能再次结个法缘,那没有办法。这是《观经四帖疏》大概。

后面一段大家看,“评曰:掌握机系,十有三结,条条顺理,以应玄门。讫此义周,三呈前证者矣。”就是说讲到这部经的关键的要点,针对上述我们已经讲了,十有三结,就是我们已经讲了七个,七个问题,你看这是第七个,料简韦提希闻佛正说。前一个是整个三辈九品是最大的内容。

那么,第六门中,我们也还从六个方面讨论辨析。善导大师说,每一条都是顺于法理的,是与如来的不思议度化法门所相应的,所以叫“条条顺理,以应玄门”。说到这种情况下,义理已经解释周详了,并且什么,“三呈前证者矣”,是什么意思,三次已经呈到佛前来印证,阿弥陀佛给印证过了,梦里边嘛,三呈前证者矣。

“上来虽有七段不同,总是文前玄义,料简经论相违妨难”,就是虽然有这个玄义的部分讲了这么多,看似经和论里边有一些貌似相违之处。大家一定要意识到这个,就是善导大师解决的这些问题,实际上不是问题,是因为我们凡夫的情见知见,那么贯不过去,没有会通的能力,所以善导大师在这里才作了这个玄义七分。七个问题。而且“一一引教证明”,没有一个回答不是出自佛经作为圣言量来证明的。

欲使信者无疑,求者无滞。应知。”那就说,让信这个法门的人能够扫除这个疑惑,希望求生净土的人内心再没有这个滞碍了。应知,就是大家要知道,就这到此为止。

这个就是这一期,给大家供养的关于净土的甚深法义。

还有一点时间,我们觉得有几点,必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一个就是说,我们讲《观经四帖疏》,顾名思义,《观经四帖疏》是指的整个对于《观无量寿经》的注释,后面的内容是对观经的具体经文的解释。

当然我们此前也讲过观经一遍了,如果在线上听闻,大家想复习的话可以再去网上去搜一下,当时在北京的福慧慈缘讲到的《观无量寿经》,去听一下可以,里面也有很多内容就是引用善导大师四帖疏的内容。以后再有机会我们也可以再复讲一遍,但是这次,我们对于四帖疏先学习这个玄义分,就到此为止,到此为止了。

我们下面,就是说,想把善导大师对于净土,他的这个思想,他的行持,他思想行持结合起来,流淌出来的一种给我们起到安心功德的这些开示,我想有几点,我们要做一个总结和认识。

第一点就是说,有一种说法,不是我们此前讲过,虽然说净土法门,但是好像有三个流派:像庐山慧远大师流,还有慈愍三藏流,再一个就是所谓的善导大师流。可是,提出来说,善导大师才是净土的正脉。当然,这也是我给大家讲《观经四帖疏》的缘由。虽然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当然,这并不是说其他的观点都不对,可是只有善导大师才尽情的认识到了净土的修学核心和往生诀窍。也就是说,他最直接地领悟了,佛说了净土法门,可以代表净土纯粹的教义。为什么这么说呢,好像有点极端,但是大家要知道,因为佛教史上的实际情况,我们各个朝代各个宗派都在讲净土,现在出家人早晚功课都是,晚课以净土为归嘛。

那就说明说,所有的善知识都认识到了,就讲到净土法是佛最重要的一个法门,甚至是说佛出世的本怀,修行者的归趣。你看我们讲到了密修、显化,几乎历代的善知识都在引导各宗各派,我们说叫导归净土。

所以不是常才有说这个诸宗会归净土呀,什么教演天台行归净土呀,真正诸如此类的,其实都是这种教史上的一种现象,成就现成的话。但是有一点,就是因为中国人呀,他喜欢义理,这种玄谈的这个习气。这个习气也是个双刃剑,一方面这种知见可以帮助我们参究到这个如来之境。

另一方面,你如果不放手你自己所代表性的这种宗派教义,你看,为什么天台宗有教演天台行归净土,那就说明还是它对于天台的教义也是一直在弘传,抓得紧紧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说从我们生命的解脱这个点上来讲,就是说,一方面他让净土十分普及,都会归到净土,可是同时他也让净土的面貌变得非常的复杂多样化,我们刚才都讲了,那么,势必就会参阅天台呀,华严呀,特别是禅宗的思想。

大家要知道,禅和净的这个矛盾这个会通的著作呀,整个贯穿着佛教史,就禅净两门。所以这方面,一方面我们说百花齐放八宗共弘,另一方面,当时这个唐末五代时期呀,昙鸾大师、道绰大师、善导大师的著作呀,都丢了。

就是像这样的著述,我们就看不到我们讲的这个,当时就没了。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呢,在理论上,理论上就失去了净土最简白的净土立场,就是信愿往生,乘佛愿力,往生报土,就这么一个法。

那么,在这个天台华严包括甚至中观唯识的这种判教,这种宗派特色的立场上呀,他一方面在弘扬教义,另一方面他的行持又跟不上,这是事实。你就包括,我们说最广大的禅宗,现在事实上行持跟不上啊,如果说禅宗兴盛的话,是开悟的人多如牛毛。

现在,你像我们的禅门上面,哪里有一个开悟的,那成了天大的祖师爷了。所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呀,你就显得既参与了自力的修行,可是每个宗派的自力的修行它需要精英根器才能跟得上。一般的老百姓大多数人而言呀,这个教法已经很不亲切了,拿不起来,修不上去,所以就没办法当生了生脱死。

在这个时候呢,只能够依然是求生西方得弥陀的救度。可是呢,问题是就掺杂了很多的教义在这里边,越来越多,就把净土给弄得非常的厚重。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善导大师的这个《四帖疏》,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他把净土最纯粹的教义直接就是: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这么简单。这是第一点,他对净土教义的彻底显露,就是全盘托出。

第二点,善导大师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必定往生的心安理得。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善导大师的思想里面,他说一个修学净土的人,他是一定要往生的,一定能往生,没有任何的不确定性。但是有时候因为我们呀,有时候还更多的想仰仗自力,当然自力呀既是我们成就的加行,有时候又成了我们往生的障碍。

当然这个点是非常难以描绘的,大家不要理解错了。就是说,当我们侧重点更多的关注自力或者害怕自力达不到的时候呢,就不能够全盘去承担弥陀愿力的发挥的全部的救度作用,就会成障。怎么讲呢,就打个比方说,本来是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可是我们往往会说: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这种话一出,马上就觉得出现了经典里面说的易往而无人的效果。为什么?不能够通身放下,彻底靠倒,印祖说的,不能够通身放下。

所以善导大师当时就提出来两种信,一个,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你是没有本事的,你是修不了的。你凭这点修,就等于说在这个黑暗中点了,我们刚才你看点了那么多的灯,但是照片一拍出来,跟月亮的光,你说能比吗?虽然点了那么多灯。

我们自力修行,当然需要自力,可是自力要用在哪里,要用在信愿相续持名上,而不是用在害怕我往生不了,我要努力地达成往生的目标,是靠我自己,这就用错了。

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一定要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我们的这点力量呀,就像黑暗里面点了一个油灯一样,就这点亮儿。你说没作用吗,是能照亮个三步五步的。

但是,我们也一定要相信弥陀愿力的大威德救度,我们是乘彼愿力才定得往生的,就是往生决定性的因素是靠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核心力量。就等于说,虽然我们自力也需要,说你点个灯照亮,好呀,你照吧,但是,最后彻底照亮的是靠太阳出来了,不是靠点的这点小油灯。

所以大家要想想,一旦我们一直在点油灯点油灯,还怕油灯灭了,或者说油灯什么时候会风吹倒,永远力量都不如说我相信太阳一定会出来,到时候我就靠着太阳来照亮,我决定相信太阳会出来,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就靠太阳照耀,就靠彼愿力,定得往生。

所以,这种就叫做什么呀,我们讲到就叫做平生业成。因为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平生业成,一种是临终业成,我们根本再不要说苦哈哈地就等着那个桥段,什么时候往生的时候,临终了,就好像投机倒一把。实际上大家要知道,我们往生成就不是在临终定调,决定得生与否就是在我们现前现生此时此刻活着的桥段,就可以确定我们肯定会往生,这就叫平生业成。

大家想,如果我们按照善导大师净土理念,他说专修的话,“上尽一形,下至十念”呀。上尽一形就是你只管修,不是不让你修,你只不过修的是说品位越来越好,可以;但是,尽此一生誓不退转,这就是正定之业,是决定往生的效果,就是靠弥陀的愿力,不会有不确定的因素,这个叫平生业成。

大家想想,“一切恐惧,为作大安”的效果体现在哪里?就在这样的很巧妙很微妙的这样的一个格局上。我确定阿弥陀佛会来接我,一定。诶,反而安心的效果要比我自己吭哧吭哧,或者说其他的法门,要大得多得多,根本就不在一个格局上,就这个很巧妙的反作用力,恰恰就让你彻底通身放下,马上就入无为之境,因为就靠弥陀了嘛。

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呀,老在想说,哎呀,光念佛,那万一到临终的时候,把握不住就惨了。甚至我们分享的时候,也老说老说,说你没有到一心不乱,你没得念佛三昧,你没有把烦恼伏住、断了,你怎么能往生呢?很多时候,当然这些很有道理,这种话我们也常说。

但是这个话不是不对,是容易被我们听成,好像就成了片儿汤话了。好像是在劝别人,你一定要努力修行,实际上是障了他的往生的信心了,他觉得没戏了嘛。所以这一点,也常会发生,也非常的重要。

所以说只有自己能够确定,我一定会往生,在这样的一种巨大加持长养上,才是弥陀讲净土真正的什么呀,叫做摄取不舍。摄取不舍就是这么表达出来的。从这个角度讲,那我们不仅仅是说,平生业成了,而是说现生就已经入不退位了,因为它是一系列反应,这是第二点。

第三点就是,我们一定要结合现实情况,才能够成功地受用祖师的法义。因为历代祖师呀,从龙树菩萨开始,就把教法判成易行道、难行道,判成自力、他力,判成圣道门、净土门,用心良苦,良苦在什么地方呢?就是说他就是要明确说明,这个净土呀,它具有非常强的时代针对性。

你看,经典里面,净土经典里面一直在强调说,为后来世,为末世,为末法众生,这都是有所指向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理解到说,净土法门呀,在法上,虽然有圣道、净土、自力、他力、难行、易行,它法上是相同的,这个没有差别。你比如说,都是大乘佛法,圣道门也是大乘佛法,净土门也是大乘佛法;都极其殊胜,依之而行呢,都能够了生脱死,成就佛道,这是相同的。但是在机上,根机上来讲,就完全不同了。

所以说,最后讲到说,三藏已经灭尽的时候,有人能够念阿弥陀佛,还能往生极乐世界,末法时期人,亿亿人修道,就罕一个能得道。大家左顾右盼一下,你说看是不是吗。我们现在的这种福德微薄到就是说,真的能够,顶多能够多点儿人天福报,就是不下堕,已经是得了大便宜了。

就得点儿人天福报,还在上边掐来算去的,都一会儿发心,一会儿退心的。那想想,只有净土的利益,能够唯以念佛得度生死。所以同样,我们也要把信心体现在法和机上。

法和机呀,就是一个是教法,一个是根机,这也上边有讲究的,大家要知道。你比如说,我们说四种情况,最麻烦的是什么,就是不信法不信机。什么意思,就是说他也完全不顾及自己什么解脱不解脱,什么法身慧命,也不相信什么轮回,什么净土不净土,往生不往生的,完全没有概念,那这个就叫,既不信教法,也不信自己是修道的根器,也是轮回的这个载体。他没有这个概念,那这麻烦了,也就算了,不说了。

最冤枉的是有两种偏知见,什么呢?一个是信法不信机,就相信说,哎呀,阿弥陀佛愿力救度,好!极乐世界当然好嘛,你们好好念佛嘛。罪恶生死凡夫都能往生,是的,末法时期,都是要靠这个往生了。但是,他自己不求往生,他自己不知道。

就跟那会儿有大德法师也讲过说,说你天天劝别人修净土,你自己不修净土,那人家也怀疑说,你这是不是自己偷吃了,还有什么更好的。就像我们来的时候,给大家一人发个月饼,每人都吃这个月饼,然后我自己不吃。

那你们说,你法师屋里肯定藏了更好的了吧?所以这里来讲到就是,他就信法不信机,他自己没有对接上,没有体现出来修净土这个样貌来,可见实际上他是一种虚假的信心,不是真实的信心。这是一种偏见。

另外转过来,就是还有一种信机不信法,他相信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他认为自己决定无力出离苦海,抱着这个深深的罪恶感,说我要下堕地狱了,等着阎王来抓,但是他完全接受不了弥陀能够这样便宜的、主动的、毫无条件的进行救度,他不信这个法。

他不认为说四十八愿,就是为我们量身订做所发的,就是针对娑婆世界的一个投影、追灯,你看到那个舞台上不是有什么追影灯嘛,那就是阿弥陀佛的愿力针对娑婆,你跑到哪儿他打到哪儿。但是他不相信有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就信机不信法。

最好我们就是能够机法都相应,既觉得说,自己是罪恶生死凡夫,今生修证上,哪怕说有一点点成就或者效果,可是决定不能够完全成就,彻底成就。那么也决定像说,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现前就是来救度我的,这辈子就靠他了。这种心得,我们才讲到说,往生可必。

大家设想一下嘛,你如果真能调到说,现生一定生的这个安稳心,那大家想想,这不就是心安了吗?就不是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了吗?就心境不是已经稳稳地体现成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了吗?法是通的呀。就我们还怀抱着这个金碗,还欲向何处去讨饭呢?这是第三点。

那么,最后一点就是讲一下,善导大师他的行门里边有一个特色,就是正行与杂行,这倒是我们现在,特别是居士同修们,你要有点了解,心里有数。他讲到《观经四贴疏》的内容,后面的内容,讲到深心的时候,不是有三心嘛,具足三心,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的时候,就提出了立行、立信,他说行门里边有正行和杂行。

什么叫做正行杂行?就是正行和杂行当然都是往生之行,也就是往生的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功能作用是有差别的。正行,就是直接达目标,不再绕远了嘛,这样拐来绕去的,这个不行呀。杂行是什么,反而有时会贪多嚼不烂,消化不良之行,这就叫杂行。

实际上诸位,每个宗派是都有专行、正行的。你看禅宗就是以参禅为正行,天台就是以修止观为正行,唯识也有五重观,华严也有法界观,善导大师说这些都是杂行,他认为正行就是专依着往生经,也就是净土的根本经典来修行的,才叫做正行。

那你比如说,我们说读诵来讲,你读诵《金刚经》,而修求往生极乐,就不如读《弥陀经》求往生极乐,那么读《金刚经》就叫杂行,念《弥陀经》就叫正行。所以他这里面讲到了,一个,读诵正行,就是一心专诵净土的根本经论:《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还有《弥陀经》乃至《普贤行愿品》。

当然这一点,他讲也不要搞错了,你比如说,我们念《法华经》,或者说《楞严经》,我们回向往生,从回向往生来说,这个也算是要在读诵正行里边。什么叫做杂行,读诵杂行?他就认为,念这个还不够往生,你可以说,念其他的是也可以的。

但是你切莫认为说,比如说念这几部经,或者光念一句佛号,还不够足以往生,还需要念其他的经呀、持一些什么咒呀,来弥补,这个就叫杂行。就是你心里没数,老觉得这个不够,本来是好好的一个衣服,你非要再往上面打补丁,就多了,不好看了。这个叫读诵正行。

第二个里面也讲到,观察正行和杂行,观察就是,一心一意把心系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那善导大师,因为他的修持太精进勇猛了,我们听起来甚至受不了,都觉得有些极端,他到什么地步,比如说我这会儿渴了,拿起来杯子喝一口水。

他就要想,哎呀,太苦了,我们这儿的水是这样的,一会儿咸,一会儿淡,一会儿烫,一会儿冷,拔牙。一不对了,就发霉、发绿、污染。说极乐世界是七宝池,八功德水,清冷呀,长养诸根呀,等等这些,他马上就要作意,要心系在西方。

吃饭的时候,都就觉得,我们这的饭,虽然今天吃了个圆桌嘛,还挺好,那我们权忠师为此准备了三天。可是人家极乐世界一个念头就来了,七宝钵器,就来现前了,所以就这样来观察,忆念彼国的依报正报庄严。

那么杂行就是说什么,其他的观法,或者忆念他方净土,什么琉璃世界呀,什么兜率内院呀,这些就叫杂行,观察杂行。那么还有一些,礼拜正行和礼拜杂行,礼拜正行、礼拜杂行,礼拜正行就是一心专礼阿弥陀佛。

实际上啊,跟诸位汇报,我虽然自己修得不好,有时候也退,但是以前也修过,偶尔也修过,专修的利益极大,跟大家讲,专修的利益极大,唯他是图。这个心地的清净,这个精进的心力的这种相续的能量啊,比你真的,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又怕这个不对,又怕那个不行,甚至就是怕功德不够,特别是我们居士同修们。

那么,你就认为说,光拜阿弥陀佛还不够往生,一定要多多的拜,就像我们早上上供的,那么多的诸佛菩萨都得拜遍了,八十八佛都得拜遍了,才能够往生,这就叫杂行。不是说拜这些不对啊,大家一定要把这个法听对了,不要听错了。 

那么还有称名正行,就是一心专称阿弥陀佛。你看印祖讲到了,印祖只给开缘了,说你念阿弥陀佛是正业,还可以念观音菩萨,再就没有开缘过。印光法师说就是念佛,念阿弥陀佛,顶多说念观音菩萨,还要说,念一万阿弥陀佛,念五千观音菩萨。称名正行。

再就是赞叹供养正行,一心专门赞叹供养阿弥陀佛,专门赞叹极乐世界的庄严。所以说,说专修者,说如能念念相续,毕命为期,就指我们尽形寿,那么十即十生,百即百生,一百个人修一百个人去,十个人修十个人去,就是多少不限,都能去,这就是净土法门。

当然他也讲到说,为什么这样呢,为什么要专修此正行呢?说第一个,没有杂缘,没有杂缘呢,正念容易现前。再一个跟佛的本愿力相应,不违本师教法,不违教故,感应天然。还有一个随顺佛语,因为六方诸佛都在赞叹,当信是称赞不可思议功德所护念经。

我们以前也讲过,就是现在有人还说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为什么不念释迦牟尼佛。这个话就是跟释迦牟尼佛抬杠,因为释迦牟尼佛让你念阿弥陀佛呀,你就为什么不念呢?就像我们现在说的,说你走吧走吧,不远送了不远送了。他说,哎呀,我再再,我把你送到门口,送到街上。说我不要你送了,就是怕你辛苦,你不要送了,你就止步就好了。他要跟着送到那儿去,那你到底是,我们佛门讲到的,依教奉行,没有随顺佛语,那就没办法这个所护念经。

所以大家看,这就是善导大师给我们提供的一些思想和智慧。实际上,我们一定要放在究竟法来讲,确实是法无定法,没有对错,只看适合与否。你是在助成增上加行你的道业,你的信心,那这个法一定是对的,绝不会错。如果说你在这个上面,你是越来越作难,越来越退失,那肯定这个法对你来讲就是错的。

特别是我们修行,我们刚才讲到了,我们一方面呢,就是说你要修的路途要对,不要搞错了。二一个,使的劲儿也要对。我们刚才不是讲了一个比喻吗,还有一个比喻,就是比喻我们有时候修行的路途错了。他就是讲到说,你看今天我们也是中秋节,正好用这个,也是个月亮的比喻。

说两个人呢,都喜欢月亮,就像两个行者,修行人,都喜欢月亮。但是一个人为了喜欢月亮,他就在地上,石板上画一个月亮。画一个月亮呢,你说这个月亮虽然很圆很像,问题是它没有光呀。他觉得没有光了,他又用白漆什么在上面涂了一层,说让它发光。但是大家要知道,你永远没有光,你没上道,你不在真正在修真法真道上。

那么另外一个人,他很巧妙,他没有画月亮,他也没有涂白漆,他直接端了一盆水,往那儿一放,月亮就显现出来,千江有水千江月,马上这个月光就光芒四射。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知道,画出来的这个光不是真修,不会发出来的。那我们拿个盆子盛一盆水,放在月亮下,就像我们念佛一样,那么阿弥陀佛就来到我们的心海中,这个救度光明,我们不是说“水清月现,心清佛现”嘛,就是这么个意思。

所以第一个我们路途要走对,第二个劲儿要使对。为什么,就像刚才一样,你到底是靠你点的这点儿小蜡烛,一不小心风就给吹掉了呢,还是决定认为太阳出来,就把所有一切都搞定。这又是一条。希望大家在这个上面,我们要细细地体悟,善导大师净土思想的这个加持力,对于净土教义的核心表达力,能够在这上面产生一些受用。

那么,今天呢,也是中秋节,没有其他的,就只能法来供养诸位大德、诸位居士同修们。实际上月亮在佛门里面来讲,那比喻太多了,我们刚才说千江有水千江月,说智月朗秋空,说佛智就像秋天的月亮一样,说诸佛菩萨犹如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佛面犹如净满月,几乎所有的佛的庄严功德、智慧功德、慈悲功德都可以用月亮来表达 。

但是大家知道,我们这个世界呢,它虽然这样的一种喻意,可是呢,毕竟是有为世间。我们虽然说中秋节是大家是团圆的日子,实际上这个世界是团圆不了的,包括我们此时此刻,马上就要散了,为什么,这个法要讲完了。大家到白华庵来,今天下午的法会也要散了。包括常住,我们也是这一期的生命,不知道哪天谁来谁走,都是随时,时时刻刻分分钟钟的事儿,所以说我们这个世界,它是有阴晴圆缺的月亮。只有往生西方,才是真正的团圆之事。

希望大家能够把善导大师的这个教法,对于我们净土的知见,能够有所增进和提升,也可以让我们在这一生往生西方,作一个共同的资粮。当然,所有的这一切功德,也可以体现在我们将来乘愿回到娑婆世界的时候,也是种种的度众生的手笔。

今天呢,就到这里,请大家合掌回向。

闻法功德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

摩诃般若波罗蜜。

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好,感谢诸位。阿弥陀佛。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宏海法师文章列表

修净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务,人何为而不修乎

原文: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觅安下处,却出干事,抵暮...

错过班车 意外免祸

这是我亲耳听到的一则有关念佛消灾免难的感应故事。 在...

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佛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净土难信。得人身有多难呢...

修虽有三,成功则一

经云: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此言正因佛性,人人本...

持名念佛虽易,亦须真信切愿

《解》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中,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莫...

如何做临终开导

临终开导很重要,而临终开导,你也不要太生硬地非得就...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

修学净土法门要具备诚敬的心态。竭诚尽敬,便能显发明...

李炳南居士《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佛说罪福报应经

闻如是:一时佛在迦维罗卫国释氏精舍,与千二百五十比...

菩萨八法

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中重点指出八所以,即我们之所以...

耀一法师的出家因缘

在没有出家之前,我是从事戏曲艺术工作的。一个偶然的...

整个佛法的修学,都在修正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站在佛教的角度,来观察生命的时候,我们会发觉...

念一声「阿弥陀佛」能获得了什么

大家天天念佛,可是根本不知道自己获得了什么!当您知...

【佛教词典】魔事

【魔事】 p1462 瑜伽二十九卷二十二页云:云何魔事?谓...

【佛教词典】回向

同回向。回是回转,向是趣向,回转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

临终助念家属须知

一、病者静听佛号,实为至善之事,大命未尽,可以却病...

袈裟的功德

袈裟,指缠缚于僧众身上的法衣,因为法衣的颜色不正而...

真信不具,法难入心

有法师带居士朝山,顺便来与闲谈。法师也是同道,日常...

无「我」让心灵不受到伤害

人生在世,心灵常常受到伤害,伤心、伤感、伤痛经常折...

敬老也是孝道的一种表达

成为老年人是每一个人不可避免的。年老了,头发白了,...

妄念是业障重的一种表象

人如果业障重,妄念(杂念)就多,平时心浮气躁,不得...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简析

普贤大士之德集中就体现在他的十大愿王。在《普贤行愿...

财富的应用

经济学是研究经济的活动。经济活动是广义的说法。从某...

挨打不如找打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

广化老和尚亲述杀生的现世报应

就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的腿是怎么摔断的?就是我过...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远离三有,如鸟出笼】 。这个比喻得很好!鸟,表示我...

佛法的大意

一、学习佛法以增进道德 增进道德是佛教的戒学。戒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