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2020/11/15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承远大师生平及净土思想

一、承远大师的生平

承远大师(公元七一二年—八〇二年),俗姓谢,四川绵竹县人,出家前学道于成都唐禅师(处寂禅师)。开元二十三年(公元七三五年),二十四岁的大师离开四川到荆州玉泉寺,依惠真法师剃度学道。后遵师命去南岳衡山,从通相律师受具足戒,于其座下学经、律。

此时从天竺游学归来的慧日法师(慈愍三藏),由长安到广州弘传净土法门,承远大师久闻其名,仰慕至极,乃不远千里前去拜谒慧日法师,乞教修行要义。慧日法师对其开示云:“如来付受吾徒,用弘拯救;超然独善,岂曰能仁?”随即教他依《无量寿经》来修念佛三昧,树功德幢,以济群生。(据《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慧日法师的教诲使大师明确了修道的方向及旨趣,由是顿息诸缘,一心专修净业。

天宝初年(公元七四二年),三十一岁的承远大师参学已毕,回到衡山,依照慧日法师的教导,一方面精进修念佛三昧,另一方面弘教济生。大师刚回到衡山时,在山之西南以树枝、茅草搭建了非常简陋的精舍,内中仅安置经像,名为“弥陀台”。

此时大师的衣食也没有保障,有人供养食物则吃,无人供养则食野果、花草;衣着唯求御寒蔽体而已。大师万缘放下,精勤苦修,证得念佛三昧,常感圣境现前,所谓“恒于真际,静见大身,花座踊于意田,宝月悬于眼界”(《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

远近道俗逐渐闻知承远大师的德业,纷纷前来亲近乞教。大师悲智双运而行教化,立中道而教之权巧,为使众生速得成就,特开示念佛法门,劝导大众求生净土。此外,为了方便度化一切有缘众生,大师将经教法语、弥陀名号等书写在大街小巷,镌刻于山岩溪谷,俾使人们耳濡目染,互相传诵。

由于大师高深的道德和善巧的教化所感,出现了“南极海裔,北自幽都,来求厥道”(《佛祖统纪》)的盛况,“人从而化者以万计”(《南岳弥陀和尚碑》),“前后受法弟子百有余人”(《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受法弟子中就包括后来被尊为莲宗四祖的法照大师。

永泰元年(公元七六五年),法照大师在庐山修禅定。一日入定,极乐圣境现前,见一褴褛僧人侍于阿弥陀佛之侧,询知是南岳的承远大师。出定后,法照大师即前往衡山拜见承远大师,受其教导,由禅观而转修净土。

随着求道者的日渐增多,大众见承远大师居处破旧,粗衣敝食,生活清苦,便为大师搭建茅篷,并且发心营造殿宇。对于这些,大师既不拒绝,也不营求。殿寺建成以后,题名为“弥陀寺”。营造殿宇的结余,大师都布施给饥饿病苦之人。

而大师自己则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和精进念佛的修行作风,于道场中领众办道,弘教济生。即便是晚年,大师依然为大众作表率,白天领众共修、过堂时先于大众到达,夜晚在房中至诚念佛直至凌晨。

对此,《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中作了这样的描述: “期颐将及,志力无法替,早钟会食,到必先众,夕磬虔念,居恒达晨,其克己练心,慎终如始,皆此类也。”

后来,代宗皇帝奉法照大师为国师,闻法照大师言其师有至德,便也推尊承远大师,顶礼有加,赐大师所住持的寺庙为“般舟道场”。

承远大师于唐贞元十八年七月十九日(公元八〇二年)告别诸弟子,安详示寂于弥陀寺,享年九十一岁。

二、承远大师的净土思想及德业

大凡祖师大德垂迹于世,化导众生,无外乎身教与言教二者,或侧重于某一面,或是二者兼具,都是应机施教。言教可以引导学佛者获知修行的理论,身教则从真修实干中率身垂范,以感人心。承远大师的净土思想没有以文字形式保存,而是通过自身的行持及教化众生的实践展现出来,并流传至今。

换言之,大师的净土思想就体现在他的日常德业之中:严持净戒,清净自活;勤苦修行般舟三昧,成就念佛三昧而树功德幢;善巧化导,激励众生精进念佛,往生安养。

承远大师的净土思想源于慧日法师的教诲。慧日法师作为一位莲宗大德,虽然没有列入祖师位,但对莲宗弘传有重要贡献。慧日法师蒙观世音菩萨教诲,提倡持名念佛之法,推崇般舟三昧之行,著有《往生净土集》《般舟三昧赞》等净土论集。

有感于当时一些禅宗修学者不注重戒律、空谈心性、贬抑净土而贻误众生的情况,慧日法师提出融通各宗而会归净土的思想。后来诸多的祖师大德都继承了这一思想,比如永明大师、元照律师、莲池大师、蕅益大师等。

承远大师乞教于慧日法师时,慧日法师对大师期望甚深,以《无量寿经》授予大师,指导和勉励大师严持净戒,精勤修行,成就念佛三昧,树功德幢。关于念佛三昧,莲池大师在《佛说阿弥陀经疏钞》中作了这样的描述:“事理者,如来一语,事理双备,故同名一心,有事有理,如《大本》云‘一心系念’,正所谓一心不乱也,而事理各别。”(说明一心不乱有事一心与理一心。)“理一心者,如前体究,获自本心,故名一心。”

“斯则(理一心)能所情消,有无见尽,清净本然之体,更有何法而为杂乱?以见谛故,名理一心也。言慧者,能照妄故。兼定者,照妄本空,妄自伏故。又照能破妄,不但伏故。”

“理一心者,念而无念,即实相也。盖彼以无念正入,此以有念巧入,作用稍别,究竟不殊,是故同名念佛三昧。”(详细解释理一心,即念佛三昧的内涵。)

“既得一心不乱,始知莲华行树种种庄严,并非心外,何必耳听金言,方是弥陀说法;娑婆印坏,始名净土文成者哉!然则珍禽庶鸟,琼院茆堂,何劣何优?何净何秽?故曰西方在目前也。”(念佛三昧所证的净土境界)念佛法门不仅修行简单、稳妥,而且成就殊胜,以此成就自利,并化导众生,契理契机。承远大师终其一生,都在躬身实践这一思想。

承远大师修持念佛三昧所成就的境界,非凡愚所能臆测言表,令后辈学人高山仰止。前文提到的法照大师于定中见到承远大师在极乐世界侍于佛侧,即可证明承远大师的非凡境界。清悟开法师在《莲宗正传》对大师“生即侍佛”的奇异事迹,作了如此的评述:“羸形垢面,尚在娑婆,而正定中人,已见侍佛侧矣。苟非潜修密证之功,曷臻乎此!”若以大师后来“六十余年,苦节真修,老而弥笃”(《南岳弥陀寺承远和尚碑》)的修持功夫来论,已臻何种境界,真的是难思难议!

承远大师以一生勤苦的修行真正树立了念佛法门功德幢,证明了念佛三昧的成就无比殊胜,是诸三昧中王,是宝王三昧。由此不仅鼓励诸念佛人勇往直前地精勤念佛,更吸引、摄受禅、教、律等各宗人士兼修念佛法门,汇归净土。大师的德业感召着一代又一代的净土修持者追随大师的足迹,为净土法门的弘传精进不怠。

三、对吾辈念佛人的启示

承远大师给我们示现了一个念佛人的幢相,时至今日,追思大师的净土行持,依然有振聋发聩之感。大师是一位念佛成就者,作为一个志在此生成就往生净土的念佛人来说,自应以大师为楷模,勉力而行。兹将几点感想与诸莲友分享:

首先,修行人要发菩提心,自利利他。但是若我们没有实际的修持就妄想广泛地摄受、教化众生,很有可能会让我们业识中的烦恼种子起现行,攀缘五欲六尘,将成就净业变成了口头活计,如此自利不能成就,利他也恐成画饼。

其次,应该过简单、清净的生活,少欲知足,各种资生用具尽可能少,饮食和衣物能够保障正常生活即可,谢绝不必要的人事因缘,对增上我们的净业修行有重要作用。

其三,所谓“戒为无上菩提本”,要严持重戒及性戒,尽可能持好遮戒及方便戒,这是佛弟子的本分事,也将增上我们的修行。

其四,要正念求度,唯此为大,放下一切名闻利养之心,痛念无常之可怕,有效对治懈怠、放逸及贪瞋痴等烦恼。如此我们的心地在用功时能够保持寂静、安稳、相续的状态。

其五,闻思修净土五经一论及莲宗祖师大德的著作,思维娑婆世界之苦,常观极乐世界之乐,建立深信切愿。

最后,要发精进勇猛之心,努力克服身心上的各种困难和考验,以信愿为引导,长久、至诚地持念弥陀名号,真正成就往生大事。

如此,我们现生以承远大师为榜样,遵从大师的教导,精进念佛,临终时一刹那中离五浊,便可以与大师把手同游于极乐净土,岂不快哉!

《净土》2019年第6期    文/道鼐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无分别心才是道

唐代的懒瓒禅师,长年居住在山洞里,有一次,他写了一...

大安法师: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问: 在家里只供一尊阿弥陀佛还是供西方三圣? 大安法...

虚云老和尚的勤奋和严谨

虚云老和尚的一生,可以说非常勤奋、非常节俭、非常慈...

河潭和尚念佛成就的不凡事迹

上世纪六十年代,有一位在韩国佛教界不太出名的老和尚...

尘情淡然心,矢志西方人

清代万缘法师。俗姓乔,湖州长兴人。平日为人愚昧迟钝...

宏海法师:净土宗概述

(一) 各位同修,各位道友,大家上午吉祥。今天因缘殊...

【佛教图片】六祖惠能大师画传

1、惠能大师(公元638年—公元713年),中国禅宗六祖,...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

一、乱世学佛,皈依印光大师 李炳南(18901986)居士,...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佛说阿难问事佛吉凶经

阿难说:「闻如是。」 阿难白佛言:「有人事佛得富贵...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阿弥陀经要解

原夫诸佛悯念群迷随机施化,虽归元无二而方便多门,然...

他这念头一动,你折了好大的福

打禅七,就是来用功办道的。用功办道是要吃苦头的,坐...

不可盲信吃动物身体能补己身

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不加分辨,也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便...

中国老秤上的十六颗星

古代商人的地位很低下,是因为那时候是农业社会,有些...

把心安住在向往美好

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在与人交往的过程...

【佛教词典】大悲分陀利经

(经名)具名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八卷,失译人名。悲华...

【佛教词典】仰山

(人名)禅师慧寂,居江西大仰山,号仰山。师十四出家...

敦煌风格连环画《微妙比丘尼受难因缘》

(1)从前,有一位巨富长者没有儿女,就聘娶了一个贫寒...

业障深重怎么办

问: 我是初学者,业障深重,是不是应该念地藏王菩萨名...

净界法师:大乘百法明门论

第一讲 第二讲 第三讲 第四讲 第五讲 第六讲 第七讲 第...

发心大的人,福德就厚重

《感应钞》中记载了一个故事,江西有个姓舒的教书先生...

外境既然无实有,哪有什么可贪的呢

我们对一切人事物,都不应该生起贪心。为什么呢?因为...

离心之外,无别有法

问:世间染法,有贪瞋痴为所治;出世净法,有戒定慧为...

念佛是要大声念,还是要小声默念

【原文】 念佛宜小声念念,默念念,不可一味大声著力念...

活佛算命

世上有许多人,是欢喜看相算命的玩意,尤其我们中国女...

两百岁老人的故事

人生是苦是美,要看站在什么角度去看、用什么心情去感...

居家的过患

居家之人,富贵者有守护、维持、增上财富的辛苦,贫穷...

宁可坐着聊天,为何不去念圣号

《地藏经》多数都讲事,没有讲理,没有讲性空,不是空...

陪病人念佛的经验

以前我在医院当医生,发现很多的患者,不能够接受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