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法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记录佛菩萨、祖师大德法教的经书典籍;一部分是法师的讲经、说法,这也是法。我们怎么样以法宝为对境来修恭敬呢?
对经书法宝的恭敬
对于经书、佛典,我们不要毁坏、不要焚烧、不要弄脏、不要在上面写写画画、不要随意地和世间的书混置在一起乱放。我们要思维佛经以及高僧大德对佛经的注解、讲说,来之不易。以佛经来说,释迦牟尼佛过去无量劫难行苦行、积功累德,最后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然后在梵天的劝请下,转法轮,讲法度众生;在他涅槃以后,又经过高僧们辛苦地结集,形成梵本经书,然后辗转流传到汉地;又经过逐字逐句地翻译,逐字手抄——早期没有雕版印刷,这些佛典要靠人工手抄——形成手抄本,然后流传到今天,最后才形成我们手头这样一部经书。
今天我跟几位法师还说到古代一个特殊的职业,叫“抄经生”,就是以抄经为生的人。我们相信做这个工作的人,他的功德很大,因为整部大藏经都要靠他们抄下来。佛经在中国通常是由皇帝、政府组织力量翻译的,翻译完以后,向各大寺院、各地赠送。早期没有雕版印刷,这些赠送的大藏经怎么来的呢?就是由抄经生们抄写。这些抄经生,大概有的有信仰,对抄的经也有学习乃至修行;有一部分有信仰,但没有认真思维、学习,也没有修行,他只是抄得正确、工整;甚至有的没有信仰,只是字写得好,抄得好。
后面这几种情况,我们用佛教的因果来分析,他们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果报呢?也许他未来生会成为世间很有福报的文化人、学者,成为世间研究佛教典籍、甚至佛教义理的专家,辩才无碍,下笔万言,对佛典也很熟。但他自己不一定有很深的信仰,甚至没有信仰,但是他很有影响力,很有福报。由果及因,今天我们还这样议论着“抄经生”。
所以从印度到中国,佛经在空间上传播,在时间上传承,它凝聚了来自于诸佛菩萨、历代祖师及各个时代文化人的智慧,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他们的奉献。佛经摆到我们的案头,是很不容易的。由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大乘佛经里强调书写佛经的功德不可思议。
据说过去的修行人,为了抄大乘佛典,要专门准备一个院子先种楮树,因为楮树的树皮是造宣纸的原料之一。他们用香水浇灌楮树,等楮树长大了,用楮树皮制作宣纸,然后专门造一个亭子用来抄经。抄经的人呢,不用说,在抄经之前要沐浴、焚香、斋戒。然后在这种特制的宣纸上抄佛经的时候,他们会用布把口鼻捂住,以防喷出来浊气,对经书不恭敬。最讲究的抄经人,不仅用布把口鼻捂住,他坐在亭子的窗边,吸一口气,他抄抄抄,忍不住要呼气的时候,他扭头对着窗户,朝外把这口浊气呼出去,如此反复。古时候抄经的过程是这样的,很讲究。
跟古人对经书法宝的恭敬比起来,我们现在就差得太远了。为什么我们读经读不懂呢?为什么我们的智慧不能显现呢?跟我们对待佛经、祖师开示的态度、方式都是相关联的。
诸位在诵经以前,要漱口、要洗手。在诵佛经的过程中,不要抠一下鼻孔、掏一下耳朵。夏天甚至把脚翘起来,痒了,用手挠一下脚,然后还用那只手来翻佛经,那就非常不妥。
当然,经书不会怪我们,佛也不会怪我们,但是我们这样一种随便的态度,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缘。对于生活中本应处于最高端层面的对境,我们用很随意、很低端的方式在对待,其结果就是我们不能跟它相应。不仅不相应,还会有很大的过错、恶业。
所以碰到经书有破损,要修补。对于我们经常诵读的经典,我们要把它包好、保护好。也许在今天印刷发达的时代,新的经典很容易找得到,但是我通常主张修行人长时间就用一本,专注。这样的话,这个经本和你之间,就会形成一种很密切的关联。这种关联非常感性,这个经本是什么颜色的封面?哪里印的?纸张是什么颜色?尺寸多大?都很感性地被你记住了。本来经里面的内容才是更重要的,但是这种外观的感性的印象,它会使你跟经书的连接,变得更加坚固。
所以大乘佛经里,鼓励我们通过抄写佛经,甚至刺血写经来强化我们和法宝之间的善缘。假设你们要刺血写经,不要妄为,这里有很多讲究。你要是不吃素的话,血还会有点腥味。吃东西太咸,血也是有气味的。刺血抄经之前如何调整饮食,血从哪里刺出来,刺出来以后怎么让它不凝固,这里有很多具体的技巧,印光大师曾经给弘一大师开示过。你们去找《弘一大师年谱》,或者《印光法师文钞》看一看,他老人家有非常细致的交代。
佛教在中国历史上屡次经历法难,所以中国古代的祖师对于佛法在世间的弘传,一开始就极具忧患意识。出于这种忧患意识,他们会把佛经刻在石头上,所以就有了石经。北京房山就有大量石经的经版,叫房山石经。房山石经,最早始于隋朝,由一位叫静琬的高僧组织刻写,他发愿刻一切佛经在石头上。
大家可以想象,在过去那样一个技术条件下,这么多的佛经,这么多的字,一点一点在石头上刻,而且不能错,工程是多么浩大。房山石经的刻经工作,从隋朝一直延续到明朝。近代,有石经被发掘出来,所有发掘出来的石经经版,经学者们研究、拓片以后,在1999年9月9日,又重新回藏到洞里面,进行保护。石经体现了中国历代先贤对佛法的恭敬,在希望正法久住的弘愿的推动下,他们完成了这一伟大壮举。所以我们对经书,对法宝应该修恭敬心。
听经闻法修恭敬
我们在听经闻法的时候,怎样来修对法的恭敬呢?首先在心态上,我们不要有挑毛病的心态。挑毛病的心态是有毒的,不要有傲慢心。
还有一种不好的心态,就是把注意力放在讲法的人身上。这好比不去吃美好的食物,却盯着那个装食物的盘子,把注意力放在盘子上——这是什么瓷器?哪个窑造的?什么花纹?你看了半天盘子,最后饿死你了,盘子里的食物你不吃呀!佛法也是一样的,不管是谁讲,师父个子高,个子矮,出身高贵,出身贫贱,或者长相怎么样……这些重要吗?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讲的是佛说的正法,我们需要的也是佛说的正法。佛说的法给我们智慧,这些智慧引领我们的人生走出烦恼,走出迷茫,走出痛苦,这才是最重要的。
在闻法的时候,我们要有谦卑心,把自己看成是有病的人,把佛法看成药,把讲法的人看成是医生、护士,把释迦牟尼佛看成大医王,这样我们才容易跟它相应。
在听经闻法的时候,要关掉手机。只要你的手机是开着的,即使设置成静音或振动,当你听法的时候,也会有一部分注意力分散在上面。当然,更不能在听法中途接打电话。
还有一点,不要在讲法的中途退场,除非你确实发生了不可抗拒的事情。这种中途退出的因缘对你是很不利的,这叫中断障。也许会导致你未来世在修行中,遇到中断的因缘。某一生也许你出家,修了半截,半途而废;某一生也许你修行一个法门,修到中间,出现一个障碍,难以为继。所以不要轻易离场,不要进进出出。这是我们在听法的过程中,对于法的恭敬,它要体现在我们的态度上,体现在我们的行为上,体现在我们自始至终专注于听闻这些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