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大愿法师:环保应从清洁心灵做起

2011/07/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初闻六祖慧能大名,始于八十年代末蔡志忠的一套漫画《六祖坛经》,之后,我对禅宗无比热爱。20年后,终于有机缘拜访六祖寺,心里充满了欢喜。六祖寺坐落于广东省四会市郊外,建于唐代。当年,六祖惠能怀揣五祖弘忍衣钵南下时,为躲避追杀,谨记师传“遇会则藏,逢怀则止”的偈语,逃到四会,遂埋名于此,修身证道15年,始往曹溪弘法,开创南宗一派。

最初,我以为六祖寺和大陆绝大多数的寺院会无二致,人头攒动、烟雾缭绕、人声鼎沸,旅游胜地罢了。及至真的到了六祖寺,我才发现这里是那样的清幽和静雅,不俗的气氛恍如台湾的佛光山,来旅游观光的人不是很多,倒是一间间教室里传来的讲经声、朗朗读书声让人感知到这里的兴旺。这种古意似乎和我们书本里“到寺院借读、与得道高僧攀谈”的记忆很接近。这些年我去过很多庙堂,像六祖寺这样清净的、学院气氛的道场,国内还是很少见的。听说这里的大和尚大愿法师出家前是学财经的大学生,后受教福建佛学院、任南华寺佛学院教务长,是一代高僧大德清定上师和学诚大和尚的弟子,于是,我就有了想和大和尚交流的愿望。近年来,社会恶性事件的频生让我对世道人心的恶化、对社会道德的沦丧充满了厌倦,对佛教香火的兴盛究竟怎么给社会和人心带来改变、又能带来多大程度的改变充满了怀疑,对大陆各地竞相攀比似的建寺院造大佛运动充满了忧虑……我不知道佛教怎样看待社会乱象?佛法怎样跟现实对接?它对生活的积极干预的精神又体现在哪里?究竟是信仰的力量还是迷信的力量、抑或是经济效益左右着佛教在当下的发展?我希望,大愿法师能给我一个“知道”。

诸多问题均源于文明的失衡

记者:请问法师,这些在教室里读经学法的都是什么人?

大愿法师:都是六祖寺檀讲师班的学员。佛法不是谁都可以讲的,不经过系统的学习就容易妄言,因此,六祖寺就定期开檀讲师班,培训那些居士。通常一期100多人,集中学习21天,主要课程是基本戒律、整体佛法修行次第、地藏经、佛教简史、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等,经过考试合格,才能拿到初级檀讲师证。继续往上修直到高级檀讲师证。我们计划每年办5-6期,培养1000人做檀讲师,于民间弘法。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没有资格证,就不能弘法了?

大愿法师:是的。大陆佛法近百年来被破坏得很厉害,无论是作为精神信仰,还是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遭受的毁坏都是非常严重的。这种毁坏不仅指多少座寺院被拆毁、多少佛像被砸烂,更是指人们对佛教的重要根基“因果报应”不再相信了,人心失去了敬畏。这不是修多少寺院建多少大佛就能恢复的,佛在人心不在寺院。现在世间多少罪恶,都是背弃良心、不惧因果报应所致啊!

记者:听说您弘法的志向是“心灵环保”,请为我们诠释。

大愿法师:以文化弘扬佛法是很重要的。当下这个时代,环境污染、道德沦丧都可以归结为人心问题,而人心问题与文化有关。所谓文化,一指科学文化,这是当前最为兴盛的,它向外探究多,向内探究少,因而创造了物质文明;一指人文文化,这和古代、和孔子、亚里士多德时期的文明兴盛、重视好修养比是没有进步的。现代科技有核潜艇可以入海、有飞船可以上天,但内在的灵性反而压抑了,因此有提高的必要。物质文明和科学进步使人类追逐能源、资源更便利,但同时对大自然的伤害也更重了。因为科学会加速刺激欲望,而人的欲望如同所罗门的瓶子一样,一旦打开,里面的魔鬼就出来了。现代社会最严重的一个问题,就是科学与人文的不匹配,导致文明的失衡。文明一失衡,危机系数就会提高,因此,我们是处在一个不缺经济巨人、不缺科学巨人、独独缺乏文化巨人的时代。梁漱溟说:道修身,佛修心。因此,在提倡环保的时代,我不单单要为了佛法而佛法,而是立志要为所有中国人、世界华人弘扬佛法,劝人们先从心灵开始环保。也就是说,劝人们断恶修善,节制欲望,使心灵世界保持一种健康而纯粹的状态。

重要的是“化世俗”而不是“世俗化”

记者:当下很多寺庙都是旅游景点,似与基督教的教堂清净成为对比,您怎么看?

大愿法师:这也许不全是佛教自己决定得了的,政府参与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因此,佛教在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要“化世俗”但不要世俗化。佛教现代化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化现代”。世俗也好,现代也好,是任何时代都会遇到的问题,遭遇到不可怕,关键是遇到以后怎么办?要以不失佛法为根本,越是世俗的、现代化的环境下,越要保持住佛法的纯粹性,不为世俗在方向上驱使,更不为名利假现代化之虚名所左右。

记者:少林寺近年来的商业运作在民间引起的争议很大,很多人认为他们在毁坏佛法,也有一部分人认为他们是在让佛教“与时俱进”,然而我们一直很奇怪的是,佛教界的人士为什么很少出来做一个正面的肯定或否定以解惑呢?佛教界究竟怎么看少林寺的行为?

大愿法师:佛教经典要求佛门弟子不妄言,不倚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要非议。佛门很多寺院都在做与慈善有关的事,但是他们对所做的慈善也是不怎么宣讲的。这可能是佛门少人出来评论少林寺的真正原因。大陆很多寺院并不是佛门一家所有,因为历史太过久远的缘故,许多寺院本身就是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就是人文景观之所,再加上各地方政府文化经营意识较强等等,共同铸就了佛教今天的发展情形。因此,看问题不仅要看到“果”,还要看到“因”。

贫穷的心态是诸恶的根本

记者:以河南为例,近年出现了很多艾 滋 病村,我们知道这和当地、当年的卖血经济有直接的关联。可是我们很多人不明白的问题是,河南人发家致富本来无可厚非,和东南沿海许多地区比,那边的发展大多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财富的,而河南人仅仅是卖自己的血液而已,并没有伤害他人以及环境,按照佛教的理论,业障应该是相对少的,凭什么他们要遭到艾 滋 病这样的报应,而其他地区的人反而可以安居乐业?请从佛教的角度为我们诠释。

大愿法师:佛教有两个理念:一是如是因,如是果。从这个意义上解,牺牲生灵的健康,牺牲身体的健康(包括自己),牺牲精神的健康去追逐金钱,本身就是造业。不独河南遭到惩罚,广东也一样,太过牺牲其他生灵的健康,必定会报应在自己的健康上,2003年的非典,始发广东,蔓延全国即是明证。还有疯牛病,鱼里面的孔雀石……一日三餐,你看现在有多少东西是完全无毒无害的?整个社会,又有几个人不是跟着承受罪业的?第二个理念是同因同果。从这个意义上讲,贫穷使人心整个扭曲掉,自然也是造业。贫穷本身不可怕,最可怕的是贫穷的心态。大家现在都是贫穷的心态,不顾一切地赚钱,不顾一切地摧毁自己的身体、摧毁他人的身体,自然要遭到果报。贫穷的心态必然导致贫穷的生活,如水龙头的水灌入衣服口袋,不能有一丝一毫的存留。我说的“贫穷的生活”不是指物质上的贫穷,而是“生命的贫穷”——缺乏爱,缺乏安全感,缺乏从容与淡定,因此,学佛在当下很重要,每个人从心灵环保做起很重要。只有人心干净了,破坏世界的欲望才能得以真的控制,整个世界才能得以恢复健康。

记者:烧香磕头只为祈求升官发财的,也算是心灵贫穷的表现吧?

大愿法师:是的。释迦牟尼佛本身都是放弃王位选择做乞丐的,怎么会有权力和金银财宝赐给别人呢?佛教的教义是众生平等,不仅指人和虎豹、蝼蚁平等,也指佛和众生亦平等,佛不能凭空给人赐予任何非凡的好处,他只会告诉你宇宙的真相是什么,生命的真谛是什么,怎么做才能超越六道轮回到达极乐世界。佛教认为通过努力人人都可成佛——这是它和其他宗教的区别。所以说,信佛的信应该是信心的信,而不应是迷信的信。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昏沉者,无堪任为性,能障轻安

随烦恼二十:言昏沉者,令心于境,无堪任为性。能障轻...

圣严法师《以四种环保提升人的质量》

要提升人的质量,首先要从心理的环保、心理的建设,以...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由一切种识,如是如是变;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 第...

判断「生灭心」与「不生灭心」的方法

这一段是讲到我们凡夫的现前一念心识,这个真妄不二的...

《金刚经》的心灵世界

(一)净化人心 心灵环保便是人心的净化,由人心的净...

妄想起灭不停,正是轮回生死根本

佛言:见性学道难,尽世修行如毛,见性如角;今之学道...

心能大能小

有一位信者问无德禅师道:同样一颗心,为什么心量有大...

心存善念就能逢凶化吉

选一则旧时的故事给大家:从前有一位书生,姓焦名雄,...

佛说百佛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

撰集百缘经

撰集百缘经卷第一 菩萨授记品第一 (一)满贤婆罗门遥...

十小咒注音版

1、如意宝轮王陀罗尼 南(nan)无(mo)佛(fo)驮(tuo)耶(...

信心铭

至道无难  唯嫌拣择  但莫憎爱  洞然明白  毫...

以无我之精神,努力切实作种种事业

佛法以大菩提心为主。菩提心者,即是利益众生之心。故...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哪三类

有主物,在律上分成三类: 第一个,是三宝物。 三宝物...

看病的时候,应为病人念一偈子

凡沙门、居士,见疾病人,须时看护之。 就是说有了生病...

坚持真如,妄想自然消失

成就三不 (不迷、不取、不动) 成就三不,你不是安住...

【佛教词典】四胜身

指普庄严童子、兜率天子、善财童子、龙女等四人。此四...

【佛教词典】加行障

【加行障】 p0525 瑜伽二十五卷十一页云:云何加行障?...

慧律法师《往内在寻找自性》

开悟不是从外在找寻,而是不断观照内心才有可能获得的...

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能生弥陀净土

你只要对六字洪名系念不止,一定会生到阿弥陀佛的净土...

塞住井水的婆罗门

佛陀在世时同游恒河两岸,传扬佛法。有一次,佛陀游化...

慎独知于衾影

慎独知于衾影,这就谈慎独问题。这个就进一步谈得细微...

谦恭,富贵将至的表现

《了凡四训》中记载,袁了凡先生历次应试时,每见寒士...

对净土法门要具足这十种信心

《莫道老来方修道》,我们讲《西方合论》的第九,修持...

贪好女色 亡身减寿

明朝衢州徐生,才貌双全,不到二十岁即登进士,被选为...

如何择法择师

问: 如何择法择师? 智慧法师答: 《瑜伽师地论》里...

境缘无好丑,提起佛号正念

一日之计在于晨,丛林的早课是古佛青灯生活的特写。 得...

【推荐】布施他人骨髓,自己女儿得救

江西电视台一套有一档栏目叫《传奇故事》,这是一个以...

破除的是心中的执着,而不是破除相

我讲一个禅宗的公案,诸位体会一下。禅宗平常都是打坐...

为什么会有十二类众生

这一大科叫作约因标名。这个因指的是众生的五阴,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