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有苦要受,有福不要享

2011/07/17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有苦要受,有福不要享。受苦的时候要高兴,享福的时候不要高兴,要警惕。为什么,因为苦受完了就没苦了,福享完了就没福了。苦受完了,后面就剩下福。福享完了,后面就只有苦了。不管是苦还是福,都是有一定数量的。福是修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前世不修,则今生没福。福由善生,行善就是修福,行善的人将来有福。

你从前修了那么多福,这个福是善业,这个福积在那里永远是你的,不会减少。修多少就有多少。好比把钱存在银行,你存的数目是一定的。你只取不存,再多的钱,总有被取光的一天。取光了就没有了。你只享福而不懂得修福,你再大的福报都会有享完的一天。享完了就没有了,后面就只剩下苦了。

所以我们说一个要惜福,一个要修福。

福报要珍惜,福来之不易。福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求是求不到,不修则没有。修多少就积多少。福报由行善生,行多少善就积多少福。所以有福不要急着去享,不要急着去用,你不用它不会消失,会积在那里,你的福永远是你的,别人偷也偷不走,抢也抢不走,因为是你修的。你现在不享,留在那里,福越积越厚,福报越来越大。后面的福报无穷无尽。所以福要珍惜,要惜福。福用完了寿命就没了。

福是修来的,不修则没有。所以要修福。修福的方法是行善,福报由行善生,行多少善就积多少福。你不修福,福用完了就没有了,后面就只有苦了。所以一定要修福。用执著心去行善,修的福是人天福报,人天福报有漏,不能出三界六道。不着相修福,则福德变成功德。功德无漏,福德有漏。功德能出三界,因为功德里面有智慧。福德不能出三界,福再大都是在三界里面享。功德里面有福德。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第一大福德,第一大功德。

所以我们要受苦,不要享福,要惜福,同时要修福。同时,如果修福时能不着相,则能把福德变成功德。把有漏的世间福报,转化成出世间的无漏功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是最大的功德,最大的福德。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为什么真正「伤害」我们的不是外境

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的,就是处所跟内心的互动。环境...

不是你去找钱,而是钱来找你

记得南师(南怀瑾)说过一句话,当你有福报时,不是你...

人生七苦

第一苦:生 作为七苦之首的生,就是活着。生乃是所有...

关闭恶趣门踏上菩提路

从接触佛法到现在已经有20多年了。也因为观察到众生有...

诸苦所因,贪欲为本

在劫初时期,世界将要形成之时,福报将尽的光音天天人...

净业行人临终时是否也要受四大分离之苦

问: 净业行人信愿持名求生极乐,但病苦缠身,临命终...

星云大师《贫穷就是罪恶》

我初入丛林古寺参学时,发现有些人以穿褴褛衣衫为标榜...

饥寒困苦爱易除,义无反顾往极乐

贫穷之人是由于多生多劫没有种植善因,所以今生穷苦潦...

思惟略要法

形疾有三:风、寒、热病,为患轻微。心有三病,患祸深...

佛说无量寿经

佛说无量寿经卷上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

优婆塞戒经

优婆塞戒经卷第一 集会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

【注音版】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梵网经菩萨戒本(诵戒专用)...

印经造像之功德利益

众生沉沦于苦海,必赖慈航救济,而后度脱有期。佛法化...

失意时要懂得心宽

人生偶有失意,在所难免,一向得意容易让人忘形;为失...

观身不净是对欲望的强制压抑吗

问: 请问师父,在修止观的时候,如果观身不净是否打...

念头不起则已,一起必落一界

我常常劝你们都要吃素,都要念佛,为啥呢?既然大家都...

【佛教词典】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不守根住受二种苦】 p0341 瑜伽九十二卷三页云:复次...

【佛教词典】郁提尸山

(一)郁提尸,梵名 Ude?in。意译远闻山。据华严经探玄记...

食肉有什么过失

汝等当知,食肉之人,纵得心开,有多闻的智慧、少分的...

何必等到有事才持斋

无论佛教、道教或是民间信仰,很多人都相信持斋有功德...

猕猴之喻醒悟退道沙门

昔日,佛陀在王舍城郊区的灵鹫山精舍里,为天、人、龙...

把门关好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想偷东西,但翻箱倒柜的都...

两世为僧的南岳慧思大师

慧思大师(公元515-577年),俗姓李,后魏南豫州汝阳郡...

宽严法师:六度与生死轮回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是修罗世界。修罗的特性是什么?就...

切莫想要升官发财

汝之穷妄想,打得很光明宏大。而不知其皆是向下走,不...

出生高尚的十种原因

1、恭敬父亲。 2、恭敬母亲。 3、恭敬出家学佛的人。...

事事像铲柄

这天,给孤独园内一群比丘聚在一起议论纷纷。 佛陀刚...

谣言止于智者

战国时候,各国之间争战不停,国与国之间也常订定各种...

国王携妻舍身为奴

过去有一位国王名萨和檀,即施一切义,只要他人有所求...

如何培养出离心

出离心的栽培的确是应该经过一个时期的栽培,我们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