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2015/04/12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弘一大师与太虚大师的法缘

弘一早年是才子,中年是艺术家、教师,晚年是一代高僧。他皈依佛门后,甘守枯寂,精研律典,广布佛法,并身体力行,被誉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

太虚一生致力于中国佛教的改革与复兴,主张改革僧制,培育僧才,提倡人间佛教;他精研佛理,写下了大量的佛学论著,是中国佛教现代化的先驱,被尊称为“人间佛教导师”。

弘一和太虚生活于近代世界动荡不安、中国佛教积弊丛生之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两位大师分别走上了不同的兴教救国的道路。尽管他们最早于何时、因何因缘相识已经无从查考,但是两位大师总是惺惺相惜、互相支持。从20世纪早期太虚倡导人间佛教思想开始,弘一就给予了诸多理解和支持,而在戒律重建、僧伽教育等方面,两人又存在诸多契合点。

早在1927年,弘一在杭州闭关期间,就曾写信给自己以前的老师蔡元培等人,主张佛教改革,整顿“僧众之事”,解决当时佛教界存在的问题,并力荐太虚“专任整顿僧众之事”,商酌“一切规划”。在信中,他称赞太虚“英年有为,胆识过人”,且“久负改革僧制之弘愿”,特别“富于新思想”,是“最为适当”之人选,有利于“尽力提倡新派(即人间佛教)”。弘一写此信时,正是太虚忙于国内外奔波,上下力倡人间佛教最烈之时。由此可见弘一对太虚的人间佛教运动的真诚支持。

弘一还通过音乐倡扬人间佛教思想。由弘一谱曲、太虚撰词的《三宝歌》,即是两位大师精彩的合作,可谓悲心才华相得益彰、珠联璧合。据印顺《太虚法师年谱》载:“(太虚)大师作三宝歌,时弘一住南寺,为之作谱。其歌曲颇为流行。”时值弘一年届50,太虚特别为此作偈相赠:“圣教照心,佛律严身。内外清静,菩提之因。”过了10年,到弘一60岁生日之时,太虚又重书此偈相赠。

弘一还时常鼓励其他的有为法师继承和弘扬人间佛教。比如:1931年,弘一在给芝峰的信中,鼓励芝峰“专力于学问及撰述之业”,走“优于学问”之路,希冀他能优于人间佛教思想和知识,“能继续虚大师,弘宣大法”。

人间佛教的传承和发扬,不仅体现了佛教“自利利他,普度众生”的精神内涵,更重要的是它彰显了佛教走进社会、融入生活、贴近民生、与时俱进的时代色彩。所以太虚倡导戒律的重建,主张以维护佛教发展为原则,对其中不合时宜的戒律应及时废弃。

无独有偶,弘一也提出了相似的观点,他曾说:“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主张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佛教重要组成部分的戒律也应该更新。他为佛教戒律的弘扬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贡献,正符合人间佛教“契理契机”的原则,同时也为太虚人间佛教戒律的重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弘一针对近代佛教戒律松弛、毗尼不净、教界价值失范等现象,契理契机,提倡在家律仪,他编订的《南山律在家居士备览略篇》一书,以及《五戒持犯表》、《八戒略义》等在家律学文章,为在家居士能够与时代相适应地持律守戒提出了种种方便,正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佛教的振兴首先是佛教教育的振兴。佛教之衰弱,律事之不兴,原因在于僧才匮乏,后继少人。对此,两位大师都认为培育僧才乃振兴佛教第一要务。

弘一为培养弘律僧才,于1933年5月在泉州创办了南山律学苑,并亲自撰写《南山律苑住众学律发愿文》,以“肩荷南山一宗,高树律幢,广传世间”为宗旨,讲课“不立名目,不收经费,不集多众,不固定地址”,并分别于厦门、泉州诸寺院宣讲弘律,推动了僧伽教育的发展,造就了大批僧才。

与此同时,太虚面对近代佛教风雨飘摇,也发大悲愿予以拯拔,力倡教理、教制和教产三大革命,认为住持佛教,应靠三宝,三宝之中,僧宝第一,所以他一生以建僧为务。基于此宗旨,太虚亲手创建或参与创建了武昌佛学院、汉藏教理院、闽南佛学院等学校。他在1927年担任闽南佛学院院长一职的时候,为了培养合格僧才,对闽南佛学院加以整顿。一方面,“仿照丛林制度,组织普及僧俗修习佛法之学院”,并制定了四级僧教育制的僧学方案。另一方面,仿照学校课程制度,设置了佛学、国文、外文、数学、哲学、历史、地理、教育、艺术、体育、劳动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设置无一不是围绕践行人间佛教思想的目标而进行的。

1929年,闽南佛学院接纳弘一的建议,对课程体系进行进一步的改革,使其更加完善。诚如王仲尧先生所说:“太虚大师固然是一个传奇性天才,因学佛得悟而才情纵横,于佛学、哲学、艺术等几无不通,但未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设计现代教育之课程体系非其所长,此亦不必讳言。弘一大师曾留学日本,当时的日本正经历明治维新以后的‘全盘西化’时代,社会各领域对西方先进的思想和方法无不大力引进,为我所用。弘一对于现代教育理念、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乃至教务程序,皆曾亲历,比较熟悉,也属自然之事。于是在共同思想的基础上,怀着共同的理想,重新设计课程体系,不但体现新的佛教教育理念,亦方便教学实践需要。”

太虚给予弘一极高的评价:“他(弘一)对于佛教教育之提倡,其历史有非常之远,其为法为人的广大心于现在僧伽中实为难得。”“弘一律师在中国僧伽中可说是持戒第一;其道德与品格为全国无论识者不识者一致钦仰,为现代中国僧伽之模范者,这是我们表示不胜欢迎的。”

两位大师勇猛精进,严持戒行,互相勉励。回顾弘一与太虚的惺惺相惜、相互理解和支持,重温两位高僧的硕德懿行,依然令人倍受鼓舞,深受教诲。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收藏分享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佛学漫画】生死关头用什么来抵挡业力

彻悟大师的往生故事...

高僧倓虚法师的故事

我们所说当代的一些高僧大德的弘化因缘,也不知道为什...

高僧掠影--忏云法师

忏云法师(19152009)在台湾佛教界享有盛誉。法师法名成...

不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

随缘度化: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

印光大师呵斥民国奇女子成高僧

中国佛教史上,曾出现过许多诗僧,如唐代的寒山、拾得...

【推荐】净土宗历代祖师传记

净土宗第一祖慧远大师 大师法名慧远,俗姓贾,是雁门郡...

倓虚大师记忆中的弘一律师

记得弘老来时,是在旧历的四月十一那天,北方天气尤其...

清代高僧省庵大师

各位有缘,大家吉祥。我们一直讲净土宗的祖师,已经讲...

【注音版】佛说盂兰盆经

佛说盂兰盆经...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卷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与大比...

【注音版】慈悲药师宝忏

慈悲药师宝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佛说观药王药上二菩萨经 宋西域三藏畺良耶舍(宋言时称...

弘一法师的言传身教

律己莫律人 有一次,弘一法师应邀讲戒律,他讲得标题是...

姨父与鸽子的故事

姨父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喜欢跟人打交道,几乎没有...

老比丘谈笑为佛所诃

一天,在舍卫国只树精舍,正当佛陀在为天人、国王及大...

丰子恺放生趣闻

丰子恺先生是我国有名的漫画家,他去世已多年,遗留给...

【佛教词典】一刹那

指极短的时间。佛经说在人的一个念头中就含有九十个刹...

【佛教词典】优波拿耶那

梵语 upanayana 之音译。意译为将导。乃婆罗门教之入盟...

但除其病,不除其法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无论你学佛不学佛,踏入社会都...

神通

讲到神通。大家就会联想到飞天钻地、七十二变的孙悟空...

医生的处方

有一个病人到医生处求诊。医生检查后,开了一张处方笺...

每个人看见的地藏菩萨都不一样

【此善男子发心已来。过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久...

给自己的心蒙上了一层阴影

有一个小伙子,初次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

怎样才能既快乐又成功

有些人学佛法以后就有一个疑问,就说:哎呀,我也觉得...

秋冬给力蔬果盘点

一、甜蜜柑橘 柑橘性温、味甘,有开胃理气、止渴润肺...

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如何与最亲近的人相处,这或许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静下心...

饮酒的三十六种过失

佛言人于世间。喜饮酒醉。得三十六失。何等三十六失:...

入禅之门第六讲:生活禅

今天是最后一讲。我说过多次,禅是修的、证的、参的,...

午餐吃素不犯困

午饭后人特别容易犯困,往往无精打采。新加坡《联合早...

保护生命不杀生

从小父母就教导我要爱护花草、爱护小动物,用父母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