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三个小孩供养白珠

2010/12/29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无量劫以前,一切度佛于世间弘扬佛法。一日,佛陀和弟子们出外托钵,遇到三位穿着华丽、正在路边嬉戏的孩童,他们看见佛陀及众比丘庄严的相貌与威仪后,心生欢喜,想要发心供养。于是,站在两侧的同伴问中间的孩童说:‘我们手边没有香花,要用什么供养呢?’这位孩童说:‘我们可以取下帽子上装饰的白珠,用来供养佛陀。’于是孩童们分别取下帽上的白珠。接着,中间这位孩童又问两旁的同伴说:‘你们心中有什么愿望?’其中一位说:‘我希望未来能像佛陀右边那位比丘一样具有智慧。’另一位孩童则说:‘我希望未来能像佛陀左边那位比丘一样具有神足通。’站在中间的小孩则说:‘我希望未来能够像佛陀一样,成就佛果。’当时,天上有八千位天子共同赞叹三位孩童的发心,祝福他们随心满愿。

于是,三位孩童来到佛陀面前,恭敬虔诚地以白珠供养,并将白珠洒落在佛陀身上。前二位孩童因发愿未来成就声闻果,所以供养的白珠落在佛陀的肩上;中间这位孩童则因发菩提心,欲成就佛道,所以白珠落在佛陀顶上,并且变化成由珠宝编织串连而成的宝盖,宝盖上还有一尊小佛像。

释迦牟尼佛说完这个故事后,告诉舍利弗:‘站在中间的那个孩子是我的前身,右边那位是你的前身,左边那位则是目犍连的前身。’接着,佛陀又说:‘舍利弗,你们当初因畏惧生死流转,只想出离三界、了脱生死,所以今日只成就声闻果报;而我因发无上菩提心,今日终于成就佛果’。

典故摘自:《阿阇世王经·卷一》

省思

同样一件事,由于布施者的因心不同,所得的功德、智慧、果报也就不同。人的一生,是由愿行引导方向,假使方向错误,人生就会黑暗,方向正确,则处处都是光明。修行学佛更要发大愿,要能‘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省庵大师云:‘入道要门,发心为首;修行急务,立愿为先。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时时以愿为基础,然后本着慈悲与智慧,身体力行,修行就有目标。若能至诚恳切地发大愿,才能进一步落实日常生活的修行,如此方能契入菩提心,成就一切菩萨行门。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如何才算有正知正见的布施

南无阿弥陀佛,各位大觉世间的有缘,大家吉祥。今天想...

宣化上人:不要侵损常住

这个常住,就是寺院。什么叫「侵损常住」呢?侵损常住...

「诸供养中,法供养最」如何解释

问: 经中说: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请解释一下。 方海...

贫女人以随喜心,助行施者,得报如此

【原文】 目连复见一神,身体极大,有金色手,五指常流...

勿以贫贱而轻视小的施舍

释迦牟尼在印度北部游历传教,一日于林中树下静坐,头...

为自己想,更要为别人想

佛光禅师为了推动佛教的发展,创办了许多佛教的事业,...

好德的重要性

一、好德的重要性 好德是五福之一,而且是重要的一福...

供养烧饼的女孩

佛陀僧团里,出家人必须每天出外托钵乞食,表示上乞佛...

普陀山妙善老和尚的故事

各位有缘,阿弥陀佛。 今天一上午,最后来到这个地方,...

一名退休妇产科医生的忏悔

以下所述,是发生在我母亲身上的真实故事。 因为母亲退...

福为善眷属

过去,有一位国王以正法治化国家,深得人民敬仰,却因...

空手把锄

禅的公案当中,有一首最为世人熟知的偈句: 空手把锄...

【佛教词典】大雄

(术语)佛之德号。佛有大力,能伏四魔。故名大雄。法...

【佛教词典】六位心所

心所乃从属于心王而起之心作用,依其性质,可分类为六...

佛门中的「八大菩萨」

八大菩萨有哪些来历? 八大菩萨是佛经中记载辅助释迦牟...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 闲书石壁题诗句,任...

敬老院墙上的一段话

孩子!当你还很小的时候,我花了很多时间,教你慢慢用...

助子出家,母得授记

释迦牟尼佛告诸弟子:过去久远世时,有佛入城乞食,随...

谤骂世尊的婆罗门

佛陀在舍卫国弘法时,一天,佛在只园精舍外空地经行,...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

为人子者,于此留心,乃为真孝。若依世间种种俗情,即...

内心深处要厌离到彻骨彻髓

为什么净土法门讲信愿?这个愿就是厌离娑婆。这厌离娑...

星云大师《消除压力》

现代经常有人说:生活压力太重!为什么会压力太重?怎...

心的罪源来自无明爱欲

人间最需要的就是爱,但是爱一有偏差,这个爱就会变成...

施舍的树

一棵树很喜欢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经常在树下玩,有时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