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弟子文库

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2023/06/06  繁体字  大字体  护眼色  听文章

迦旃延尊者为婆罗门除瞋

昔日,摩诃迦旃延尊者住在古印度阿磐提国的湿摩陀江边,一处名叫猕猴室的石窟中。当时有一位鲁醯遮婆罗门,非常恭敬地侍奉尊者的生活起居,一切都如侍奉阿罗汉之法。

某天尊者着衣持钵到人群中托钵乞食,随后回到石窟,收好衣钵,洗净双足,便进入室内开始禅坐。鲁醯遮有很多年轻的弟子,当时正在附近采集木材,经过尊者的石窟旁,嬉闹地说:“住在这个石窟里的剃发沙门,皮肤黝黑,种姓平贱,并非出身贵族。我们的老师竟然这么恭敬地侍奉他,如侍奉阿罗汉之法一样。”

尊者在石窟里听到这些年轻人说的话,便出言劝阻:“年轻人!年轻人!别再说了。”这些年轻人听了尊者的话,一时不敢再说,但随即又开始讥笑,即使尊者再三劝阻,却仍然不停地议论。

于是,尊者走出石窟对这些年轻人说:“年轻人!你们不要再说了,我现在为你们说法,当仔细聆听。”这些年轻人答说:“好吧!你说,我们洗耳恭听。”这时,尊者便说偈云:

“古昔婆罗门,修习胜妙戒,得生宿命智,娱乐真谛禅,

 常住于慈悲,关闭诸根门,调伏于口过,古昔行如是。

 舍本真实行,而存虚伪事,守族姓放逸,从诸根六境,

 自饿居冢间,三浴诵三典,不守护根门,犹如梦得宝。

 编发衣皮褐,戒盗灰坌身,粗衣以蔽形,执杖持水瓶,

 假形婆罗门,以求于利养。

 善摄护其身,澄净离尘垢,不恼于众生,是道婆罗门。”

这些年轻的婆罗门听后非常生气,怒骂尊者说:“你竟敢毁谤我们的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于是拿起砍好的木材,跑到老师鲁醯遮婆罗门那里去告状:“老师您知道吗?摩诃迦旃延居然毁谤婆罗门的经典、教法,还辱骂婆罗门!” 鲁醯遮不相信,便对他们说:“年轻人!不要这样说。摩诃迦旃延尊者一向重视戒德,不会毁谤我们的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的。”这些年轻人说:“老师如果不信,可以去找尊者问清楚。”

那时,鲁醯遮并不相信这些年轻人的话,于是前去拜访摩诃迦旃延尊者。与尊者互相问候之后,退坐在一旁,便问:“我那些年轻弟子有来过这里吗?”“他们来过这里。”“您有和他们说话吗?”“有,我有跟他们说话。”“是否可以请您把跟他们说过的话,再详尽说给我听?”

于是,尊者就为他详细地解说。鲁醯遮听了以后心里很不高兴,便对尊者说:“我之前还不相信那些年轻人说的话,但现在我觉得您真的在毁谤我教经典、教法,辱骂婆罗门。”沉默了一下,又开口问尊者:“您刚刚说‘门’,到底什么是‘门’?”尊者回答:“善哉!婆罗门!你的问题是如法的,我现在就为你解释什么是‘门’。婆罗门!眼睛就是门,因为能透过它看见外界的色尘;其他耳、鼻、舌、身、意也是门,因为透过它,我们能觉知一切法。”

鲁醯遮听后十分赞叹:“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门,您就为我解说门的意义。您刚刚又说‘不守护门’,那么什么又是‘不守护门’?”尊者又称赞:“善哉!问得好!你问‘不守护门’的意义,是如法而问,我现在就为你解说什么是‘不守护门’。婆罗门!一般没有智慧的凡夫,眼睛看外在的境界,对美色产生贪爱,心生攀缘执着;对于丑恶的境界,则是生气排拒,不知离于贪爱系缚、断除无明烦恼,乃至身心不得休息,造诸恶行。这都是因为凡夫的心定不下来,因此在根门不能调伏、守护、修习。所有六根对六尘的境界,皆是如此。”

鲁醯遮叹道:“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不守护门,您就为我解说不守护门的意义。请问,什么又是‘善守护门’呢?”摩诃迦旃延尊者对婆罗门说:“善哉!你能问我‘善守护门’的意义,问得很好。要仔细听,好好地思惟,我现在就为你解说‘善守护门’的意义。有智慧的修行人,眼睛看见外在的境界之后,对美好的境界不生贪爱,心不攀缘执着;对丑恶的境界也不厌恶,心不生烦恼。因为他们恒常收摄,把心安住,如实地明白心当离于贪爱系缚,以智慧断除无明烦恼,所以也就不会造作各种恶法、不善法,从解脱的智慧中得到满足,一切烦恼皆得止息,心也能保持正念,这样就是善于调伏、守护和修习根门。就像眼根对色尘一样,其他耳对声、鼻对香、舌对味、身对触、意对法,也是这样去调伏守护。”

鲁醯遮叹道:“奇哉!摩诃迦旃延尊者!我问什么是守护门,您就为我解说守护门的意义。就像有人寻找有毒的药草,却反而得到治病的良药。今天我就是这样,本来很生气地来到这里,您竟以法语滋润我的身心,让我像沐浴在智慧甘露中。”鲁醯遮婆罗门听闻尊者所说的妙法,内心欢喜不已,起座而退。

典故摘自:《杂阿含经·卷第九》

省思:

宋朝妙普禅师云:“学道犹如守禁城,昼防六贼夜惺惺,中军主将能行令,不动干戈治太平。”修行就是在每个当下,守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守护根门,莫着六尘,坚住正念,随顺觉性,时刻反省检讨,觉察觉照,处处作主。对好的境界不生贪爱,对坏的境界也不生瞋恚,如此在生活中实践,深化修行,相信日久功深,必能与道相应。

文库首页全部栏目随机文章
佛教故事文章列表

菩萨起瞋恚心,即成就百万障门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品第三十六 尔时,普贤菩萨摩...

「邪因缘论」与「无因缘论」

释迦牟尼佛在印度出世时,当时的印度是一个文化非常发...

舍利弗的牛脾气

佛陀弟子中,舍利佛是智慧第一的尊者,但他也有顽固的...

坦白的面对自己

过去在农忙之余,村子里的人经常聚在一起喝茶聊天,交...

生气了怎么办

一、生气是怎回事 我们每个人当事情能顺自己的心意时...

忍无可忍需再忍

现实生活中我们快要发脾气的时候,往往是自己觉得忍无...

忍一时之愤,能免百日之灾

你要想平安、想愉快,要先忍辱;一忍,百事都消失了。...

佛弟子如何看待儒道思想

问: 弟子熏习道德教育多年,今方闻正宗佛教一年,倍有...

佛说疗痔病经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苾刍...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第一 序品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

大乘起信论

大乘起信论序 扬州僧智恺作 夫起信论者,乃是至极大乘...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汉传版): 那(na...

佛陀对弟子的态度

佛陀平常对于自己弟子的态度,不但慈爱、坦率,尤其难...

【佛学漫画】禅宗四祖道信法师

四祖道信是禅宗历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祖师,从他开始,...

当成功近在咫尺的时候,千万别放松警惕

二战结束后,英国皇家空军统计在战争中失事的战斗机和...

退让的智慧

汉代一个叫公孙弘的人,年轻时家里十分贫穷。后来当了...

【佛教词典】加力

(术语)佛菩萨加被之力。...

【佛教词典】明匠

(杂语)聪明之师匠也。梁僧传(浮陀跋摩传)曰:侧席...

圣严法师《智慧100》

第一篇 智慧之眼 ■.智者多闻 多闻令志明,已明智慧增...

警惕无常,行善修福

《佛说无常经》云:「假使妙高山,劫尽皆坏散;大海深...

怎么样做好佛教徒

一、前言 我们信仰佛教,皈依三宝,皈依后怎么去做?我...

地藏占察忏学习问答

问: 刚才您开示的时候说,拜占察忏要拜七天,一天当中...

给亡灵焚烧纸钱有用吗

又是一年清明节,为祖先亲人扫墓祭奠的时候又到了,清...

戒杀放生和吃素有何利益

问: 为什么在佛祖的说法中,极力提倡戒杀放生和持素...

梦到底从哪里来呢

在说梦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众生都具有的八种识:眼识...

行善才能得福报

一位风水名师,为人看坟断宅非常准确,经过调理的宅墓...

往生到极乐后的正报身心相貌

我们看第十七,乐如漏尽愿。 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

自己所念的佛到底是不是佛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念佛所念的到底是不是佛,因为...

为什么生命有无量的可能性

见性是恒常不变、恒常随缘,恒常随缘、恒常不变;虽然...

佛教经典的三藏十二部分类

佛教的三藏十二部是根据三藏的内容分成十二类。 第一个...